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之四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259708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之四(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之四】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1)【课程标准】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中考说明解读】随州市2013年中考文化课考试语文说明明确指出: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以单篇阅读为主。选文多以山水游记、名人掌故

2、、趣闻轶事、哲理故事、凡物真情类短小篇目为主,也有从长篇古典白话小说中节选的。考查的题型:(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一般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乃、其、以、于、则、者、之;(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能简要地加以概括;(5)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6)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试题中也有的安排课内相关句子,答案均来自教材。【课时】10课时【教学过程】一、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

3、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

4、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

5、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不要被课外语段所吓倒,其实有很多课外语段并不比课内所学的难,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具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相信同学们会轻松度过这一关。首先,同学们需要有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的积累,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了解这些文章中的

6、重点实词(以课内有的为主),会翻译文中能揭示哲理或含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现象的句子,并理解故事的主旨、寓意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积累一些故事、名言(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等),也可作为议论文的论据,何乐而不为? 其次,找10篇未读过的文言短文,开始强化训练。拿来一篇从未阅读过的短文,先不要慌,先把文章浏览一遍,一边浏览一边将你知道的翻译出来,而不懂翻译的词先抛到一边,一遍下来,文章大致写的内容也就应该理清了。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二、常见的文言虚词之(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

7、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故时有物外之趣。菊之爱,陱后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菊,花之隐逸者也。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公将鼓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怅恨久之。(二)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具答之。亲戚畔之。彼竭我盈,故克之。又数刀毙之。2、指示代

8、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渔为甚异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四)语法作用。(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马之千里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亦不可以已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

9、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如:悠悠乎与灏气俱。者(一)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二)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1.屠惧,投

10、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3.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4.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5.以弱为强/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由、从。(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 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1皆以美于徐公。2或以为死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四、特殊用法:

11、通假字,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而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1.可远观而不

12、可亵玩焉。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学而不思则罔其(一)代词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复前行,欲穷其林。其一犬坐于前。(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

13、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可译为“恐怕”。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为(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i,被。)不足为外人道也。(wi“向”“对”)为楚造云梯之械。(wi,“给”)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i,“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i,因为,由于)(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

14、。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为宫室、器皿。(雕刻)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三)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于(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欲报之于陛下也(向)(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

15、毛。皆以美于徐公。焉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2、语气助词。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然(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16、:父利其然也(伤仲永)(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三)助词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2广东梅州)阅读祁奚请老,完成第12题(4分)祁奚请老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

17、午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注释】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晋君:指晋悼公。解狐:晋国大夫。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午:祁午,祁奚之子。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D)(2分)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翻译】晋国大夫祈奚老了,晋国的君主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啊?”祈奚回答说:“解狐可以。”君主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祈奚)回答说:“君上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谁是我的

18、仇人。”因此晋国的君主举荐解狐接任。后来君主又问(祈奚):“谁可以担任国尉一职?”祈奚回答说:“午可以”。君主说:“(午)不是你儿子吗?”(祈奚)回答说:“君上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这篇文章是赞扬祈奚的,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荐人唯贤,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二、(2012湖北天门)阅读国有三不祥,完成第题(10分)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

19、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是:这件(事); 如:去,到。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2分)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2分)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 晏子对曰(对:回答)D薄暮冥冥(薄:迫近) 凄神寒骨(凄:凄凉)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

20、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答: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6晏子借为景公解疑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翻译】齐景公外出打猎。上山碰到虎,到沼泽地遇见蛇。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到沼泽地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重任,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到虎穴去就见到

21、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三、(2012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第710题(15 分)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

22、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释】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圆:圆滑。 卿:公卿,泛指高官。 季川:元结的堂弟。预:参与。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 及:等到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3分)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皆以美于徐公 D.以光先帝遗德9.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

23、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10.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答: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答: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翻译】 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

24、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 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把它烧了,并责怪元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沦为奴隶,不能圆滑谋求显荣。更严重的,有人终生不仰望天空,说:我厌恶天是圆的。有人告诉他天是空阔无边的,人不能看到尽头,远远望去天幕四面垂落,因此说天是圆的,其实天并不圆啊。他回答说:天即使不圆,但被人称作圆的,我也讨厌。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达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啊!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能知道次山你以后不是

25、说话圆滑、行事圆滑、动也圆滑、静也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元子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和我绝交;唉!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们的。”四、(2012宜昌)阅读冰雪文序,完成第1118题(20分)冰雪文序张岱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

26、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注释】若:像。 特:只不过。恣:放纵,任凭。挹(y):舀。奚(x):什么。1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藉(借,凭借 ) 异(不同 ) 遂(于是,就) 固(本来)12.请用“/”为文中画横 线

27、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 特鱼与龙不之觉耳。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淋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划错一 处扣1分)1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恨”“解”“说”四个关 键词,译错一个扣0 5分。)14.请用第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物本身 得到生长和发育)。(答对一词得1分)15.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本篇序

28、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物)的“冰雪之气”,过渡到(人) )的“冰雪 之气”,最后才落脚到(文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16.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答对1个得0.5分)17.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作者通过这

29、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 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18.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错一字扣1分)【翻译】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

30、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

31、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五、(2012株洲)阅读治国犹栽树,完成第1921题(4分) 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 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

32、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征求不已(停止) 惟欲清净(只)20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答: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1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答: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翻译】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

33、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六、(江苏南京)阅读古镜,完成第2225题(11分)古 镜 (宋)沈 括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

34、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鉴:镜子。原:推究。差:略微。22.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 )(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2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2分)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

35、有迹,所以于光中现。答: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每小句1分)25.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精湛(高超)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答: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七、(2012苏州)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26题(4分)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

36、,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注】竖:憧仆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答: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答:我们不知道往哪边追,所以就回来了。【翻译】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

37、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得到古镜后,都把它们磨平了。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八、(

38、2012无锡)阅读司马朗,完成第2730题(12分)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

39、,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宄(gu):坏人。钞:掠夺。2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2分)(因为)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C)(2分)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

40、,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客谢之 谢:道歉 监试者异之 异:认为奇特(奇异)窃为郡内忧之 窃:私下 以病去 去:离职,离开。3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答: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答: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分点:“内”和“为”)【翻译】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

41、的父母。”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

42、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

43、,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九、(2012扬州)阅读鸣机夜课图记,完成第3134题((16分)鸣机夜课图记清蒋士铨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44、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注释】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波、磔(zh):汉字书写笔画。组绣纺:即编织结线。夏(ji)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每天 ) (2)苦儿幼不能执笔(苦于 )(3)无误,乃已(停止 ) (4)与轧轧相间(间杂 )3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3分)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

45、生序)33.翻译下列句子。(6分)(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答: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答: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答: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34.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答:.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

46、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翻译】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中几句话。苦于我太小,不会拿笔,就削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母亲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回忆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一旁,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读书。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懈怠时,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后又抱着我哭泣,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好好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

47、!”到了半夜,天气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后背,和我一起吟诵读书;我读得疲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一会儿,母亲摇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双眼,看见母亲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母亲才和我一同睡觉。(人教版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2) 十、(2012江西)阅读戴胄犯颜执法,完成第3539题(10分)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

48、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释】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上:指唐太宗。擢:提升。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布:昭示。35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3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忿(愤恨 ) 狱(案件 )37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

49、意思。(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答: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38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答: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39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答: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翻译】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

50、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个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

51、天下就没有了冤案。十一、(山东滨州)阅读公输墨子,完成第40题(10分)【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选自公输)【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

52、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选自墨子)注释:处:闲居。如:应该,应当。4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荆 之 地 方 千 里 荆之地 / 方五千里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舍其文轩(舍弃,丢弃 ) 此为何若人(什么样的)过故人(拜访 ) 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更加 )42.翻译句子。(2分)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答: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子不若已。答:你不如停止算了。43.【甲】文表明了墨子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

53、的品质(2分)44.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分)答:示例:【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评分:共3分。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乙文翻译】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著,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

54、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十二、(2012德州)阅读寇准传(节选),完成第44题(7分)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

55、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注释】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4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每期会赋役(适逢、正赶上 ) 事决乃退(才 )4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答: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46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翻译】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不用详细翻译)。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

56、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

57、,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十三、(2012聊城)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完成第4749题(6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47.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

58、或阻之(或:有的人)4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答:(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49.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翻译】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

59、,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十四(2012泰安)阅读哀溺文,完成第5052题(4分)哀溺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氓:民,百姓。 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大氓:有钱有势的人。5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永之氓咸善游 (都) 中济,船破,皆游 (渡,渡河) 有顷,益怠 (疲惫) 又摇其首。遂溺死 (于是,就)51.翻译下列句子。(6分)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答: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何不去之!答:为什么不丢掉它呢?汝愚之甚,蔽之甚!答: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52.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答:不肯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