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T变速器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7259421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8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VT变速器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CVT变速器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CVT变速器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CVT变速器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VT变速器培训》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建站之变速器培训 CVT 内容 第 1部分 : CVT-VT2 1.CVT简介 2. 机械部分 3. 机械扭矩传递 4. 液压控制系统 5. 外部连接 6. 电子元件及接口 第 2部分 : 维修及保养 7. 概述 8. 配件清单 9.维修保养说明 10.维修保养工具 11. 维修报告单 12. 故障排除指南 13. 实践 第 1部分 : CVT-VT2 1. CVT简介 CVT: 持续可变的变速器 , 传动轮提供连续可变的传 动比 传动轮 : 两个锥轮,钢带在两者之间 (V形 ) 优点 : 无级变速 车速恒定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相对较低。 加速更加平稳 减少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 VT2:完全由

2、电子控制 1. CVT简介 两者的换档点均与节气门开度有关 AT: 升档时发动机转速会下降 CVT:通过移动锥轮升档时发动机保持恒速 CVT: 可以在发动机恒速且扭矩达到最大时升档 CVT 软件可以提供不同的驾驶策略 1. 说明 : 变速器传力机构 扭转减震 器 后退离合器 行星齿轮机 构 前进离合器 中间轴 液压系统 油泵 主动锥轮 从动锥轮 钢带 差速器 2.机械部分 行星齿轮组 发动机通过输入轴把扭矩传递给变速箱 使变速箱输出的扭矩能有两个方向 , 前进和后退 输入轴 后盖 (前进 档 ) 齿圈 (倒档 ) 2.机械部分 行星齿轮组 1. 行星轮 2. 输入轴 3. 太阳轮 4. 齿圈

3、2.机械部分 多盘式离合器 两组湿式离合器 ,每组有三个摩擦片 液压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离合器的压力来控制打滑和确保平稳运行 1. 前进离合器 2. 后退离合器 2.机械部分 变速装置 : 传动轮和钢带 一对 v形锥轮,由钢带连接 每组锥轮都是一半是固定、另外一半是可滑动 钢带在两个锥轮轮之间传递动力 两组锥轮轮的移动部分是成对角的 传动轮移动部分是由液压系统通过液压控制实现的 从动锥轮的扭矩和速度是由钢带的位置决定的 锥轮可实现的传动比由 2.416:1(过载 )到 0.443:1(低档 )变化 1. 2 x 12 钢带 片 2. 450钢片 2.机械部分 变速装置运行过程 1 从发动机输入 2

4、 输出到车轮 3 主动锥轮直径(低速) 4 从动锥轮直径(低速) 2.机械部分 变速装置运行过程 1 从发动机输入 2 输出到车轮 3主动锥轮直径(超速) 4从动轮锥直径(超速) 2.机械部分 中间轴 使从动轮与双曲线斜齿轮之间产生一个差速 使驱动轴旋转方向为正向 1. 主动轴驱动齿轮 2. 差速器冠状齿轮 3. 中间轴齿轮 4. 传动齿轮中间轴 5. 从动锥轮轴驱动齿轮 2.机械部分 差速器 来自从动锥轮的扭矩经过中间轴传递到差速器的冠状齿轮上 冠状齿轮把 扭矩通过差速器圆锥齿轮传递到车轮 1. 差速器轴承 2. 差速器壳体 3. 差速器十字轴 4. 差速器行星轮 5. 差速器冠状齿轮 2.

5、机械部分 换档机构 定位弹簧 片 换档轴 (L) D N R P 换档拉索 2.机械部分 从动锥 轮棘轮 驻车爪 驻车拉 杆 驻车锥 体 2.机械部分 驻车机构 2.机械部分 驻车机构 2.机械部分 驻车机构 3.机械部分的扭矩流向 换挡杆在 N档或 P档 1. 输入轴 2. 后退离合器 3. 行星齿轮 4. 前进离合器 5. 主动锥轮 6. 钢带 7. 从动锥轮 3.机械部分的扭矩流向 换挡杆在前进档 1. 输入轴 2. 后退离合器 3. 行星齿轮 4. 前进离合器 5. 主动锥轮 6. 钢带 7. 从动锥轮 8. 从动锥轮驱动轴 9. 输入轴 3.机械部分的扭矩流向 换挡杆在倒档 1. 输

6、入轴 2. 后退离合器 3. 行星齿轮 4. 前进离合器 5. 主动锥轮 6. 钢带 7. 从动锥轮 8. 从动锥轮驱动轴 9. 齿圈 10. 太阳轮 4. 液压控制系统 油泵 用于控制变速器油压以及润滑变速器内部零件 为液压控制单元和从动轮提供液压油 油泵与发动机同速同向旋转 油泵轴通过空心的主动锥轮轴连接到行星齿轮组上 4.液压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单元 控制变速器液压 变速装置控制 (传动比控制 ) 夹紧力控制 离合器控制 润滑 /冷却 3 种压力控制 主动压力 - 传动比控制 从动压力 - 夹紧力控制 离合器压力 - 离合器控制 3 压力调节器 (由 TCU驱动 ) 主动锥轮压力调节器 从

7、动锥轮压力调节器 离合器压力调节器 4.液压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单元 从动锥轮压力调节 器 主动锥轮压力调节 器 离合器压力调节器 从动锥轮压力传感 器 4.液压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单元 4.液压控制系统 油滤器 为油泵提供清洁的油 每 60000km必须更换油滤器 油滤器 O形圈 5.外部连接 油冷却器接口 油从变速箱流向油冷却器然后流回变速箱 油冷却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散热器旁边,以保持油温低于 120 C 油进入 变速箱 流向 出 油冷却器进 流向 油从变速 箱出来 5.外部连接 换挡杆 变速杆上换档拉杆的连接点 P档 ,R档 ,N档 ,D档和 S档或 L档 换挡杆 5.外部连接 主要接口 16

8、 针脚圆形接口 实现 TCU与变速器之间通讯 6.电子元件 /连接 TCU: 变速箱控制单元 控制整个变速箱并控制软件执行 驾驶策略也是 TCU里软件的一部分 通常安装在驾驶室内或其他地方 TCU接口 6.电子元件 /连接 变速箱元件 转速传感器 :主动锥轮 (N_Prim)和从动锥轮 (N_ab) 霍尔效应 , 脉冲电流 用来根据驾驶策略 (TCU)计算传动比 驾驶模式传感器 4线传感器,提供变速箱状态信号 : P, R, N, D, L DMS_A, DMS_B, DMS_C, DMS_D 从动锥轮压力传感器 (p_S2) 温度传感器 (油温 ) 压力调节器 EDS_1: 从动锥轮压力调节

9、器 (current driven) EDS_2:主动锥轮压力调节器 (current driven) EDS_3:离合器压力调节器 (current driven) 6.电子元件 /连接 变速箱元件 主动锥轮 转速传感 器 温度传感器 驾驶模式 传感器 从动锥轮压 力传感器 离合器压力 调节器 从动锥轮压力 调节器 从动锥轮转速 传感器 6.电子元件 /连接 主要导线接口 6.电子元件 /连接 TCU连接针脚分布 VT2 信号 针脚 常闭合电源 Kl.30 1; 2 点火电源 Kl.15 6 接地 Kl.31 3; 4 VHSD1 (执行器电源 ) 5 转速和位置传感器电源 (8,4V) 3

10、0; 77; 78 压力传感器电源 (5V) 32; 74 GND 驾驶模式传感器 33 GND: 传感器接地 41; 64; 86 变速箱油温 38 N_Prim (主动锥轮转速 ) 61 N_ab (从动锥轮转速 ) 63 N_MOT (发动机转速信号 ) 87 DMS_A (驾驶模式传感信号) 57 DMS_B (驾驶模式传感信号) 58 DMS_C (驾驶模式传感信号) 79 DMS_D (驾驶模式传感信号) 35 VT2 信号 针脚 制动信号 34 手动模式信号 59 加档信号 81 减档信号 80 P_S2 (从动锥轮压力 ) 75 P-cluch(离合器压力,可选) 76 换挡锁

11、 48 K-Line 85 CAN-高速 9 CAN-低速 8 起动锁 92 EDS1 (从动锥轮压力调节器) 91 EDS2 (主动锥轮压力调节器) 90 EDS3(离合器压力调节器) 89 倒车灯继电器 71 6.电子元件 /连接 6.电子元件 /连接 变速箱电子元件检查表 位置传感器 检查内部不同 PIN脚之间的电阻,判断位置传感器 是否良好 DMS_GND = 6脚 DMS_A= 13脚 DMS_B= 14脚 DMS_C= 15脚 DMS_D= 16脚 DMS_Supply= 9脚 6.电子元件 /连接 DMS_SUPPLY DMS_A DMS_B DMS_C DMS_D DMS_SU

12、PPLY X 14.2千欧 14.2千欧 14.2千欧 14.2千欧 DMS_A 14.2千欧 X 9千欧 9千欧 9千欧 DMS_B 14.2千欧 9千欧 X 9千欧 9千欧 DMS_C 14.2千欧 9千欧 9千欧 X 9千欧 DMS_D 14.2千欧 9千欧 9千欧 9千欧 X DMS_GND X 4.5千欧 4.5千欧 4.5千欧 4.5千欧 6.电子元件 /连接 油温传感器 测量油温传感器的内部电阻 测量 5脚和 7脚之间的电阻 当温度在 20 到 40 之间,电阻应该在 942千欧到 1121千欧 转速传感器 这是一个复杂的两线元件,没有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测量出它工 作与否 在 9脚

13、和 11脚之间测量出的电阻大概在 24.3兆欧 在 9脚和 12脚之间测量出来的电阻大概在 24.3兆欧 注意:用这种方法测量出来不能保证转速传感器是完好的 油压传感器 在 7脚和 10脚之间测量出来的电阻大概在 44.3千欧 离合器压力调节器 在 1脚和 4脚之间测量出来的电阻大概在 5.2欧 6.电子元件 /连接 主动锥轮压力调节器 在 1脚和 3脚之间测量出来的电阻大概在 5.2欧 从动锥论压力调节器 在 1脚和 2脚之间测量出来的压力大概在 5.2欧 TCU 不能检测 第 2部分 : 维修及保养 7. 基本信息 拖车 装配 VT2变速器的车在拖车时必须使前轮离地 ! 发动机不运转 -

14、无油压 -从动锥轮轮子转动会导致钢带打滑 ! 维护间隔 至少每 60000km: 更换油滤器 +换油 可以减短变速器的维护间隔以配合车子的标准维护间隔 油规格 ESSO EZL799(A) 使用其他油可能会导致变速器损伤,本公司拒绝保修索赔 . 自适应更新 当安装新的 TCU或整个变速箱后离合器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 程 . 8.离合器 自适应更新 VT2变速器的离合器系统在制造的时候有公差存在,所以离合器 之间存在差异。 对于刷新的 TCU软件,在同一台车上(取决于油温)和不同的车 之间会有不一致的性能表现,主要表现在接合抖动、爬行性能、 猛加油门抖动等。 TCU的自适应更新功能将补偿变速器间的

15、公差。在经过完整的适 应过程后,在接合抖动、爬行性能、猛加油门抖动等方面都会有 更好的品质,不同的车之间也将有相同的性能。它也将补偿变速 器在整车寿命周期内的变化。 在每个油温下( -20 、 0 、 10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都有各自的自适应更新值。 这就意味着要在每个变速器油温点重复适应程序。 8.离合器 自适应更新 下面是能够进行自适应过程的一些主要的条件 车辆静止 不能踩油门 稳定的发动机怠速转速 稳定的发动机扭矩 脚踩刹车 更新过程 为了能够覆盖正常的变速器运转温度,该程序必须在不同的油 温下重复多次 变速箱油温 前进档的变化 后退档的变

16、化 40 C Di_amb_io_ada_kv_4 Di_amb_io_ada_br_4 60 C Di_amb_io_ada_kv_5 Di_amb_io_ada_br_5 80 C Di_amb_io_ada_kv_6 Di_amb_io_ada_br_6 8.离合器 自适应更新 当完成后,在 40 C到 80 C的温度范围内离合器的自适应更新 应该已经好了。对于其他的温度范围,应该重复该程序。 按以下的操作,进行在某一确定温度下的离合器自适应更新。 A1.空档至少 5秒钟 A2.行车档至少 3秒钟 A3.空挡至少 5秒钟 重复 NDND循环至少 10次 B.1空档至少 5秒钟 B.2倒车

17、档至少 3秒钟 B.3空档至少 5秒钟 重复 NRNR循环至少 10次 8.离合器 自适应更新 可以通过 INCA 用“ clutch adaption CNE001C02R.exp.”程 序对自适应程序进度进行监测。 监测相应温度和离合器自适应变 量。 变速箱油温 前进档的变化 后退档的变化 40 C Di_amb_io_ada_kv_4 Di_amb_io_ada_br_4 60 C Di_amb_io_ada_kv_5 Di_amb_io_ada_br_5 80 C Di_amb_io_ada_kv_6 Di_amb_io_ada_br_6 这些变量在离合器适应过程中会不断更新。 9、服

18、务配件 9、服务配件 482871 编号 4 差速器油封 481274 编号 2 输入轴油封 482584 编号 48 选档拉杆螺母垫片 481329 编号 46 选档拉杆螺母 14,5 +/-1,5 Nm 482099 编号 49 油封 (选档轴 ) 9、服务配件 482751 编号 47 选档拉杆 481173 编号 22 主动锥轮轴端盖 481189 编号 23 主动锥轮轴端盖卡扣 481253 编号 21 主动锥轮轴端盖 O型圈 481283 编号 24 主动锥轮轴端盖螺栓 9,5 +/-2,5 Nm 9、服务配件 481259 编号 18 油泵 O型圈 481284 编号 20 油泵

19、螺栓 10 +/-1 Nm 481293 编号 15 主动锥轮轴螺母 197,5 +/-17,5 Nm 481826 编号 17 油泵密封圈 481856 编号 16 圆锥形弹簧垫片 10.维修指导 /零件 油的检查与加注 变速器不能预先注油而是安装在车上后加以大约 4升 ESSOEZL799(A) 油 启动发动机,并怠速 10秒 挂入每个档位间隔 5秒钟 挂入 D档 ,使车速达到 60公里 /小时左右 ,转速不得高于 2500rpm 小心驾驶 5分钟左右 制动停车并挂入 R档 停留 10秒然后挂入 P档 保持发动机怠速运转 拧下加油螺塞 (2),将会有大约 0.2升的油溢出。 当油滴出来时,

20、使用新的密封圈拧上油位螺塞 (见服务清单的 扭矩规格 ) 将发动机熄火 10.维修指导 /零件 油检查 /填充指导 放油螺塞 (1) 加油螺塞 (3) 油位螺塞 (2) 10.维修指导 /零件 螺塞和油封 放油螺塞 482442 11+/-1Nm 螺塞 M14 481248 21+/-3Nm 螺塞 M10 481250 15+/-2,25Nm 密封圈 M14 481247 密封圈 M10 481249 10.维护指导 /零件 油滤器的更换 拧下放油螺塞放油 拆下油底壳 拆下并扔掉油底壳垫片 拔下油滤器扔掉 (包括 O形圈 ) 用清洁的 ESSO EZL799(A)油润滑新的密封圈并装上新的油滤

21、器 检查油滤器在液控单元的位置 检查油底壳的磁铁, 按说明书使用新垫片并安装油底壳 10.维护指导 /零件 油底壳 拧下放油螺塞放油 拧下油底壳螺栓 拆下并扔掉油底壳垫片 更换油底壳垫片,有必要的话更换油底壳 按图示顺序紧固螺栓 按说明书加油 10.维修指导 /零件 差速器油封 把变速箱的油放掉 拆下相应的传动轴 用螺丝刀把油封从箱体里撬出 .应注意不要损坏变速箱体 使用专用工具 23K002-099-84336把密封圈安装到箱体上直至工具的 外环与变速箱平齐。 差速器油封 266644 10.维修指导 /零件 10.维修指导 /零件 输入轴油封 用螺丝刀把径向密封圈从箱体里撬出。应注意不要损

22、坏变速箱体和 输入轴 ! 把专用工具 480129放在输入轴上。推入新的密封圈到专用工具上方 和使用压具 480130密封圈装入变速箱。 输入轴油封 481274 10.维修指导 /零件 10.维修指导 /零件 主动盖 拆下主动锥轮端盖螺栓 481283及压片 481189 用螺丝刀撬下主动锥轮端盖 ,必须注意不要损坏变速箱体 ! 更换新的主动盖 O形圈 通过用手敲盖的中间位置安装主动锥轮端盖 。 装上夹子及螺栓 (9,5+/-2,5Nm) 主动锥轮端 盖 481173 主动锥轮端盖螺 栓 M6x16 481283 O形圈 481253 主动锥轮端盖压片 481189 10.维修指导 /零件

23、从动锥轮端盖 拧下从动锥轮端盖固定螺栓 检查 O形圈 3和 4 检查密封圈 5 装回从动锥轮端盖 从动锥轮 端盖 482448 埋头螺钉 M6x20 O形圈 481254 O形圈 481255 密封圈 481877 13. 故障排除指南 泄漏 从变速箱油底壳泄漏 确认 油底壳 螺栓是否正确拧紧 更换垫片 更换放油螺塞 更换油底壳 从变速箱放油螺塞泄漏 确认螺塞是否正确拧紧 更换放油螺塞 更换油底壳 从主动锥轮端盖泄漏 确认 盖 是否正确拧紧 更换 O形圈 更换主动盖 从从动锥轮端盖泄漏 确认 盖 是否正确拧紧 更换 O形圈 更换从动盖 从换档杆轴处漏油 更换换档杆轴油封 从输入轴泄漏 更换输入轴密封圈 从差速器油封泄漏 更换差速器油封 从冷却器连接管泄漏 确认 管路 是否正确拧紧 更换冷却器管路密封圈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