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考点知识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259288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考点知识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考点知识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考点知识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考点知识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考点知识练习(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一、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童年的回忆如果重年是一幅画,那它便是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便是回味无穷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便是百花之中最美丽娇艳的玫瑰。是的,童年是每个人心里最美的一部分。童年,躲在芳草茵茵的花丛里。小时候,还未上幼儿园,我喜欢叫上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到楼下的花丛里捉迷藏,逮蚂蚁,玩过家家。我们从来不嫌脏,只顾着用花瓣当蘑菇,用小草当葱,用土当面粉,我们炒莱,蒸馒头,煮面汤,有时还能捉住一两只蝴蝶,把它们当作我们的顾客。小小的游戏,我们却如此喜欢,如此开心,也许这就是童真童趣吧

2、!童年,就这样遗失在花丛中了。童年,躲在满是粉笔画的楼道里。上幼儿园时,我和小伙伴们就不能天天那么开心地玩耍了,我们只有周末才能在一起玩。而且,我们不在花丛中玩了,因为我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这时,我们就在楼道里画画,黑色的石灰地,白色的粉笔头,画出的东西格外明显。我们从一楼画到七楼,又从七楼画到一楼,丝毫不觉得累。我们画小人,画花草,画动物,觉得有趣极了!童年,就这样遗失在楼道中了。童年,躲在旋律优美的班歌里。上了小学,我们要定一首属于自己的班歌国了,我又激动又兴奋。老师让各个小组来编创,然后选出一个最好的。同学们都十分积极,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同学认真思索,有的同学热烈讨论,还有的同学唱了起

3、来。最后,老师选出了第六小组的四二欢迎你,他们用的正是北京欢迎你的曲调,同学们都很高兴。童年,就这样遗失在美好的旋律中了。童年的回忆,美丽而甜蜜,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留在了花丛中、楼道里,还有美妙的音符中令我们魂牵梦萦。我爱缤纷的童年,爱这童年的回忆。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回味无穷:_(2)魂牵梦萦;_2文中画“_”的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不包括(_)。A使文章节奏鲜明,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B读起来朗朗上口,强烈地表现了童年生活在作者的心中是最美好的C表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D使作者的童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3本文按作

4、者的成长顺序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请分别概括。(1)小时候,还未上幼儿园,_(2)上幼儿园时,_(3)上了小学,_4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本文的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如“_”,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喜爱之情。二、 课外阅读。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

5、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A刘

6、姥姥进大观园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C林黛玉进大观园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_3短文写的是_和_有意拿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让大家开开心。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_三、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奇妙的唾液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

7、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

8、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

9、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1读了短文,我知道唾液的作用有_、_、_、_等。2短文第一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_、_。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将_与_进行比较,突出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4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词“几乎”可以删去吗?为什么?_四、 课外阅读。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

10、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

11、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根据意思写词语。(1)相信并佩服。 ( )(2)意见不一致。 ( )(3)形容水的明净。

12、 ( )2读句子,回答问题。(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_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_(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五、 课外阅读。军人初春的一天,我在东单几乎是脚不沾地地被拥上了公共汽车。我刚一上车,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着的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旬,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

13、在鲜艳夺目的帽徽领章的衬托下,他显示出了军人的威严。虽然出现在这喧闹、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他依然挺直身板坐着,两只手放在膝盖上,保持着军人特有的风度。在他那微合的眼皮下藏着一星炭火似的光点,默默燃烧着。车又继续行驶了。又是一站。从车门进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立刻响起售票员清脆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我本想站起来,可又觉得那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扶着椅背站起身来,第一个开了口:“请到这里坐吧!”那位年轻的母亲过意不去,连声推辞:“您这么大年纪还我站会儿就行了!”这句话像一支利箭,刺穿了我那一瞬间的私心,使我感到羞愧。我连忙招手请她过来,可是她怀

14、里的小孩已经扑往老军人的座位的方向了。这情景,仿佛一道无声的命令,好几个人几乎同时站起来,态度和善亲切地要让座给那位妇女。那久已被人们遗忘的美好的东西重新回到人们身上来了。抱孩子的妇女终于在老军人让出的座位上坐下了,孩子冲着老军人说:“谢谢解放军爷爷!”甜甜的童音仿佛是一阵春风,把老人脸上庄重的神色冲淡了。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比站着难受得多,因为他一位老人还站着。我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座位的人去歇歇脚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栽去,一脚踩在那老军人的左脚上,可是他竟然一点儿知觉也没有似的。我连忙向

15、他道歉,他却奇怪地看着周围的人。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出。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当我在人流中往后一扭头时,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听到吱吱的响声,原来是假肢!我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时,我不由得收住脚步,望着他步履艰难地走向茫茫人海。1短文所写的时间是_,地点是_,主要人物是老军人。2用“_”画出一处外貌描写的句子。3“这句话像一支利箭,刺穿了我那一瞬间的私心。”句中“我那一瞬间的私心”指的是_。4“那久已被人们遗忘的美好的东西重新回到人们身上来了。”句中“那久已被人们遗忘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_。5“一脚踩在那老军人的左脚上,可是他竟然一点儿知觉也没有似的。”这句话暗示出_。6

16、短文赞扬了老军人的什么品质?_六、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点亮心灯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 ho ho )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 w)。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给,”她说,“快拿去治病”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

17、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ng)若惊。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

18、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 ,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1给文中的多音字用“ ”标出正确读音。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第一个是(_)句,第二个是(_)句。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_),“那样的人”指(_)的人。5用“”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6“他”和“她”是什

19、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_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_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月光下的童年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讲故事。我是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shnshn)着扇(shnsh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外婆讲故事的声音中入睡,多么快乐呀!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mnmn)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

20、进草丛,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手一捂,然后,小心翼(yj)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真快乐!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柔的月光。在我眼中,月亮是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这美丽的月光!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1)_(2)_(3)_3幼时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_”画出相关句子,并写出“我”捉蛐蛐儿的五个动词。_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

21、/”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_八、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海鸥沙滩上,一群海鸥在用桔黄色的小嘴啄脖子上的羽毛,尖嘴在身上蹭蹭,再啄啄再蹭蹭,走到有海水的地方,抖一抖,嘴往水里轻轻一点,回头再啄蹭一番。相互对看一下,让对方当自己的参谋,迎着太阳望望远方的海,抖擞抖擞精神;迎风吹吹稍有凌乱的羽毛,理顺。面朝大海梳洗打扮,如对镜梳妆。黄黄的嘴巴,白白细羽的脖颈,灰白的身体,尾巴尖上恰当的一抹黑,多么典雅的装束。小小的桔红色爪子,轻轻点跳、弹跳,把沙滩当成了大舞台,自由跳出轻盈又有节奏的舞蹈,跳一曲海之恋,鸥之情。海面上,成群的海鸥星罗棋布,一会扎个猛子,一会潜一下水,有一对远

22、离了鸥群,潜水嬉戏,双宿双飞很甜蜜。多数海鸥安静地漂在那儿,享受阳光海风,小小的头偶尔抖动一下。忽而又展翅高飞,一只飞起来,两只开始扇动翅膀,紧接着一群开始起飞,盘旋、鸣叫!张开的翅膀让人看到了它更优美的舞姿。白白的肚皮,一会儿翻转过来,灰白的翅膀又迎面而来,待你抬头看时,它已展翅回旋到海的上空。多美啊!这海上的精灵,与海绘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常叫人留恋海边。远望,阳光的道道光束始终对着起飞的海鸥,像追光灯一样照耀它们。海风一下下轻抚,把金片吹散合拢,又合拢吹散,在闪闪的光芒里,海鸥展翅高飞!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星罗棋布:_2句抓住了海鸥的_进行描写,让人感受到这些小家伙们的_和_。句

23、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鸥_时的样子。3对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海风一吹,把金片吹散合拢,又合拢吹散,描写了海鸥在金片上飞舞。B“轻抚”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风的温柔;“金片”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鸥的羽毛比作金片,写出了海鸥在阳光下美丽的样子。C读这句话,眼前浮现的是阳光下海鸥展翅高飞的优美画面。4想象画面。读第一自然段,眼前浮现的画面是沙滩上_;读第二自然段,眼前浮现的画面是海面上_。九、 课外阅读。叶落归根到黄山的第二天,我准备坐索道车上山去。刚行至索道登客站附近,但见索道车徐徐而下。停稳后,几个人搀扶着一位带氧气瓶的白发老翁走出索道车。才走了几步路,那老翁额上虚汗直冒,

24、步履蹒跚,胸脯在急剧起伏,呼吸异常急促。老翁身边搀扶他的和帮助提氧气瓶的几个中年人,急得手忙脚乱。我和其他游客见状也都上前七手八脚地帮着倒来温开水,送上冷手巾,递去药品我急忙高喊:“哪位是医生,快来救人啊!”话音刚落,远处闪过来一个人,说他就是医生。他走到老翁跟前跪下来,俯身做人工呼吸“挂着氧气瓶怎么还让他上山呢!”在一旁搀扶老翁的几位中年男女,听了我的埋怨声,含着眼泪向我解释,他们都是老翁的亲生儿女。老人原是安徽黄山人,早在孩提时代,他就恋上了黄山,与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前夕,三十来岁的他带着妻儿去了台湾,后来又辗转到了新加坡。四十余年的乡情离愁,无时无刻不牵动他

25、的情肠。前不久,他知道自己已身患绝症,便决定在见上帝之前回到祖国,重游黄山。儿女们不忍心违背他“叶落归根”的意愿,只得替他提着氧气瓶,上了黄山。花五百元让他坐“滑竿”上了光明顶,又坐索道车下来一席话把我的心震撼了。此刻,老人吃力地睁开眼睛,似乎是想最后再看一眼美丽的黄山。须臾,他渐渐闭上眼,再也没有睁开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叶落归根(lu l)倒水(do do)违背(bi bi)似乎(sh s)2给“解”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解: A分开;B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C解除;D解释;E了解;明白。(1)不解之缘(_)(2)善解人意(_)3“见状”:“状”在这里解释为

26、“情形”,文章中具体指“_”的情形。4“叶落归根”的意思是树叶掉落又回归到_,比喻人长期在外,最终要回到_。文中指_。5“老人吃力地睁开眼睛”是为了( )A看一眼他的儿女。B看看谁在救他。C最后再看一眼黄山,再看一眼祖国。6“我的心震撼了”中“我”的心为什么而震撼?_十、 开心阅读。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

27、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眷恋”“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最能体现汉宇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过年时吟“ ”;春雨时吟“ ”;中秋时吟“ ”;送别时吟“ ”;喜悦时吟“ ”;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和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1读短

28、文的第4自然段,将合适的诗句的序号填在短文横线上。漫卷诗书喜欲狂 明月几时有 爆竹声中一岁除好雨知时节 劝君更尽一杯酒2中国汉字的特点没有哪一项(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B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3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有( )。A汉字的形B汉字的义C中国古典诗词D汉语拼音4联系现实,结合本文说说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_5是什么将“汉语古典诗词中国心”紧密联系在一起?_十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童年的馒头如今的

29、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路上,我看着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30、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

31、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1“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出了_。2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吃第二个馒头时的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3“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此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试着补出来吗?_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娘的_和_描写,“我”娘的话表现了_。5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处:“娘也笑了”是因为_处:“娘笑笑,没吭

32、声。”她似乎在对“我”说:“_”6“我”明明没有拿回来馒头,“我”娘却对二丫娘说拿回来了,是因为()A“我”娘在保护“我”的自尊心。B“我”娘怕二丫娘笑话“我们”家穷。C“我”娘知道“我们”家的馒头多。7“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作者说自己的童年结束了,是因为()A“我”已经长大了,而且吃的馒头也多。B那一天“我”长大了,结束了童年,走进了少年。C那一天“我”理解了娘对“我”的爱,“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情。十二、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走进书里去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

33、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如果把阅读比

34、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1阅读-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粗略- _ 瞬间- _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_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_5文学欣赏的途径是什么?_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答案1、1比喻事后回忆起来仍然很有意味。文中指童年让人难以忘怀,回忆起来觉得十分美好。 形容思念情切。文

35、中指“我们”非常想念童年生活 2排比 比喻 C 3“我”和小伙伴一起到楼下的花丛里做游戏 “我”和小伙伴在楼道里画画。 “我”和同学们一起编创属于自己的班歌 4示例:我爱缤纷的童年,爱这童年的回忆2、1B2众人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一琢磨,觉得刘姥姥的话有趣极了,才会哈哈大笑起来。3 凤姐 鸳鸯 刘姥姥 贾母 4 湘云 黛玉 宝玉 贾母 王夫人 5读了这篇短文,我学得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3、1润滑作用 抗菌和凝血作用 消毒和抗癌作用 防衰老作用 2分类别 列数字 3作比较 口腔伤口 其他地方伤口愈合时间 4不能删去,“几乎”表示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毒性物质没有消失,删去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也不能表

36、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1(1)信服 (2)分歧 (3)水波粼粼2(1)因为母亲老了,身体也不好,用熬字比用度字更准确、传神。 (2)不能。因为联系上文,母亲本不愿出来,我劝说后她才出来走走,信服比同意更能反映母亲的状态。 3(1)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4BC5、1初春的一天 公共汽车上 2他年近七旬,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3“我”本想站起来,可又觉得那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4人们主动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5老军人的腿是假肢6短文赞扬了老军人为别人着想的品质。6、1ho w2C chon宀

37、53疑问 设问 4看法或认识 游手好闲,借钱不还 5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n)若惊。6“他”和“她”是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7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对于“他”来说,这希望就是来自一次信任。7、1shn,shn,mn,y,2外婆带“我”到院子里乘凉,给“我”讲故事。 “我”在月光下捉蛐蛐儿,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 中秋节,“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 3我悄悄走进草丛把它捉起来走、打、翻、捂、捉。4/5“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8、1形容海鸥数量很多

38、,分布很广。2动作 可爱 淘气 拟人 清理羽毛 3A4一群海鸥梳理羽毛 海鸥翻飞9、1lu do bi s2 A E 3老翁额上虚汗直冒,步履蹒跚,胸脯在急剧起伏,呼吸异常急促4树根 故乡 带氧气瓶的白发老翁回到祖国,重游黄山 5C6老人身患绝症,在生命垂危之际,背着氧气瓶也要回到祖国,重游黄山,他的这种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10、12D3C4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无论是作为书写工具,还是作为审美对象(如书法、篆刻),都是中华民族深爱而难以割合的。如果废除了汉字,中国就没有凝聚力,更不能把更多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5“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

39、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古典诗词已经规定和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因而,“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看到或听到古典诗词就会“浮想联翩,心潮难已”,汉字已经把中国人凝聚在了一起。11、1比喻 家里清贫的程度 2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3省略了“我”吃第三个馒头的过程。走着走着,我看见荷叶里的最后一个馒头还冒着热气,闻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散发出的香味,口水又流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拿起馒头咬了一口,然后又把馒头放回荷叶里,心想:“如果妹妹问起这个馒头怎么缺一口,我怎么说呢?干脆,一不做,

40、二不休,都吃了。”于是我又把留给妹妹的最后一个馒头也吃了。4动作 语言 娘对“我”深深的爱 5 娘听了“我”的话,感到欣慰。 娘知道你把馒头吃了,娘不责怪你。 6A7C12、1搏、奈、豪、影2细致 永恒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5阅读书籍6同意,因为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才能真正有所收获。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