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继承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72583852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继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继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继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继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继承(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继承摘要: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了汉末至刘宋初期众多名士的异闻轶事、言谈举止、容貌风度、文坛风气,如实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度,一般被认为是集中反映道家思想的一部著作。然而,事实上,即使是书中最放浪不羁的名士,也明显受到儒家思想和儒学经典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上具体分析?世说新语对?论语的继承,并探究其原因。关键词:魏晋世说新语论语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明被称为儒家文明,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悠悠数千年中国历史,儒家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的精髓已经深深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然而,儒家思想巩固的统治地位却在魏晋时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大动乱大分裂大混乱时期,政权更迭极其频繁,战乱频仍,权贵争权夺利,百姓流离失所。然而,这一时期,却也是中国思想学术界大放异彩的时代。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老庄之道重新得到尊崇,佛教影响日益广泛,糅合儒道两家的玄学兴起。正如宗白华所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地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面对黑暗痛苦的社会现实,由于儒家名教无法改善现状,知识分子开始质疑儒家思想,转而推尊道家思想,追求个人价值的张扬和现世的享受,他们清谈、纵酒、服药,舌吐莲花,品藻人

3、物,沉溺于诗酒之间,追求末日的狂欢。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正是这样一部记录魏晋名士奇言异行的“百科全书。?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及其门客搜集整理前代资料编纂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全书分36门,以类记事,共1100余那么,主要记载汉末魏晋名士的言谈举止、奇闻轶事、喜好习惯,容貌气度,广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经济生活、文坛风气、民间习俗、自然山水等,鲁迅先生称之为“可以算作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素来被目为魏晋风流的最好证明。然而,我们依然不难从中寻觅到儒家思想和儒学经典的深重烙印。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上概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传承,并探讨其原因。一、?世说新语在思想内容上对儒家精神的继承1.重视人物

4、德行,推崇品格高洁的贤人君子,张扬舍生取义的精神?论语中大量内容塑造了孔子理想中的圣人和君子的形象,是否拥有美好的德行是孔子进行人物评判的重要价值规范。“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小人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君子关注自己的德行涵养,而小人贪恋个人私利。品德高洁舍生取义的事例在?世说中颇不少。?世说新语德行第5那么中,李膺称誉荀淑、钟皓二人的见识和品德:“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德行篇第9那么中,荀巨伯探友时遭遇胡人军队的进攻,关键时刻,他不肯丢下朋友单独逃生,因义气而舍生求死,甚至因此感动了“胡贼得以保全全城。?德行篇第13那么中,华歆在紧急时不肯抛

5、弃素不相识的求救者,同样是激于义气。种种事迹,无不合乎儒家典籍中“舍生取义的思想原那么。2.推崇积极进取、兼济天下的名士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国,积极游说各诸侯,推行儒家学说,以拯救天下人为己任。?世说新语中记录了大量以隐逸山林为乐的隐士,但其中也不乏积极进取,兼济天下的名士。?世说新语德行的首那么就描写了一个“言为士那么,行为世范的名士的典范陈蕃,言其有“澄清天下之志;第4那么中的李膺亦是“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言语篇第31那么中,当南渡过江的其他知识分子都感慨“山河之异物是人非的时候,王导却勃然变色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以光复天下为己任的王导,在?世说中

6、出现的次数不可谓不多,却极少有负面形象,可见在刘义庆的内心深处,对这样积极进取兼济天下的名士根本还是持表扬和维护态度的。3.一定程度上尊重礼仪标准儒家思想的核心目的是以仁爱思想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与标准。为形成高低有序君臣和谐的社会秩序,孔子多次在著作中强调礼仪标准的重要性:“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世说中疏狂怪诞放纵不羁的名士虽然很多,然而,尊重礼仪标准循规蹈矩的榜样人物也不少见。?方正首那么中,陈纪当面指斥父亲陈寔的朋友不守信不守礼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

7、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寥寥数句说得友人大为羞惭,可见在时人心中,无信无礼绝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同样是陈纪,当他遭遇父丧时,因为哀恸过分,形销骨立,母亲偷偷给他盖了一床锦被,郭林宗就立刻指责陈纪行为不合礼仪,并引用了?论语阳货第21那么“宰我问丧礼的典故:孔子认为“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而在居丧期间“食夫稻,衣夫锦这种行为是不能容忍的。郭林宗正是根据孔子对丧礼的礼节规范来要求陈纪,因而不悦地拂袖而去。此事流传开来之后,甚至宾客都有一百余天不来陈家吊唁。如果魏晋时期真的是人人都以任性违礼为荣,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乐广曾经笑言“名教中自有乐地,言语中流露出对放诞行为的不

8、以为然。?任诞第2那么中,阮籍在母丧期间肆无忌惮地饮酒吃肉,何曾就指责他这种行为不合礼制,“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即使司马昭身为皇帝,也不能公开说阮籍不合丧礼的行为是对的,只好声称阮籍有病,此举符合丧礼,以此来搪塞何曾。可见当时礼教标准的观念相当深入人心,魏晋名士放浪形骸的行为只是对礼仪名教的一种有意识的叛逆和对抗。 4.称扬发自真情实感的孝亲忠君行为忠君孝亲的观念一直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孔子非常重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据统计,?论语中“孝字使用频度高达19次,“弟悌字高达18次。孔子认为忠孝一体,孝子一般情况下不会事君不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孔子提出“其事上也敬是君子之道的

9、规范之一。在家孝顺亲人长辈,在朝效忠君主,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局部。?世说新语所肯定的,是?论语中提到的,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忠孝行为。?论语八侑记录了孔子对亲人丧礼的态度:“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比起繁复奢侈的丧仪,发自内心的哀戚和痛苦才是最重要的。在?世说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践行孔子这一观点的例子:王济生前喜欢听驴鸣,孙楚心伤友人之死,干脆在众目睽睽之下学驴叫;王戎在丧子之痛后发出了“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驰名慨叹;阮籍在母丧期间,不遵礼仪,照样饮酒吃肉,但伤心到极处,长号一声,呕出血来,形销骨立,神情憔悴。他们看似怪诞不可思议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孔子所

10、推崇的“宁俭,宁戚的孝悌观念的开展,他们对待亲人朋友的死亡,都是发自内心的哀伤痛苦。先秦儒家的忠君观念在?世说新语中也有所传承。示例谢玄北征时,因为别人说他好战是因为“好名,谢玄怒而厉声说:“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他明确提出大丈夫出生入死的目的就是事君事亲。?言语第6那么,陈纪面对客人的提问,毫不客气地称自己父亲是忠臣孝子,言下颇有为父亲自豪之意。?自新第1那么称誉周处改正自新后“终为忠臣孝子;?言语第21那么中,孙皓问诸葛靓:“卿字仲思,为何所思?诸葛靓的答案是:“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这层出不穷的例子恰恰表明,忠臣孝子依然是世人传统观念中的理想

11、追求,即使是在老庄之道极为繁盛的魏晋时期,儒学的河流也始终不曾断绝。5.屡屡推崇周公、孔子、颜回等儒家代表人物魏晋名士素来被目为“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流人物,?世说新语一直被视为如实记载魏晋风流名士风度的一部书,然而,值得玩味的是,?世说中不止一次地称颂过周公、孔子、颜回等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谢尚八岁时聪慧颖悟,被当时在座的客人视为神童,被比作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谢尚立刻毫不客气地回敬说:“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在座的又没有孔子,怎么知道我就是颜回?语下颇有点傲视群英的意思。孙放字齐庄,他对庾亮的解释是自己要向庄周看齐,庾亮问为什么不仿效孔子,孙放说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实在难以

12、企慕。陈纪把父亲陈寔和袁公比作周公和孔子,称誉他们“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的行为,无论是他的比喻本身还是陈寔的行为,都是完全合乎儒家价值规范的。可以说,在魏晋名士和编纂者刘义庆的心目中,尽管他们仰慕老庄飞扬狂放洒脱不羁的风采,儒家和周孔在他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依然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二、?世说新语儒学渊源深厚的原因1.时代的变迁和政策的影响魏晋六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社会动乱,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大解放的局面,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然而,由于以“三纲五常为主要框架的儒家伦理观念有利于巩固社会秩序,凝聚民心,因此,儒家思想的流传始终未曾因此断绝。?世说新语成书于宋文帝刘义隆当政期间,相比魏

13、晋时期,从刘宋王朝开始,名士们疏狂不羁的魏晋风度已经明显减少。据统计,在长达一百卷的?宋书中,记录魏晋风流的名士言行只有二十多条,这与刘宋王朝重视儒学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据?宋书记载,元嘉年间京师开办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四馆,以儒学馆为四学之首;此外,宋文帝本人也曾下令重修孔子坟墓,并屡次亲临国子学。当政者对儒学的重视和扶持态度非常鲜明,刘义庆本人作为宗室,自幼也接受过儒学教育,不可能不受到这种儒学思维惯性和政治政策的影响。2.名士内心的痛苦矛盾魏晋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社会混乱动乱,战争不断,人人颠沛流离,朝不保夕,面对残酷黑暗的现实,人们由关注烟云般易散的名利富贵转向关注个人生命价值,向外发

14、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我。而司马氏集团大力推行的“以孝治天下并非真正的尊崇儒家,只是一种强化统治钳制思想的重要伎俩,这恰恰加速了知识分子对司马氏所谓“名教的背离和对抗。然而,外表上的疏狂放诞不合流俗并不意味着内心的自由,魏晋名士故作放达的举动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声对抗,他们表面风流潇洒,内心深处却潜藏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和矛盾。他们自幼深受儒家学说熏陶,而儒学却无法改变眼前残酷的现实;他们渴望忠君报国兼济天下,统治者却以酷厉严苛的伎俩处置了一批又一批不合作的知识分子,让他们望而生畏。作为文人的傲骨气节和外界污浊的现实产生剧烈冲突,他们既不愿在强大的皇权面前俯首称臣,也无法真正超脱世俗之外,只能挥霍享

15、乐,佯狂避世,以纵酒、服药、清谈、隐逸、任情来麻痹自己。然而,由于幼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无法真正忘怀现实,他们反对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名教,而是司马氏集团推崇的被异化的名教。阮籍的儿子阮浑曾试图模仿父亲的言行,被父亲禁止,而嵇康更是在?家诫中谆谆教诲儿子如何自保避祸,如何做官。连最离经叛道的嵇康和阮籍都不许儿子效仿自己,可见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并不以自己的放浪形骸为荣,深厚的儒学积淀依然是他们心中最初的家园。既然如此,?世说新语中同时存在“忠臣孝子的名士和风流任性的名士也就缺乏为奇了。可以说,忠臣孝子依然是名士们最初的追求,而佯狂纵酒追逐享乐不过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避祸伎俩而已。3.儒道两家的相通和

16、玄学的兴起一般而言,儒家经世致用,道家玄远飘逸,儒家追求入世,道家讲究出世,但儒道两家并非绝对对立,在儒家经典中,我们也不难找到带有道家出世色彩的内容。?论语先进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章中,孔子所赞赏的曾点的志向,正是近乎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孔子还提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认为国家无道还照样做官发财是可耻的。?论语中对隐居不仕的伯夷叔齐等人并未贬低,反而给予极高的赞赏,可见儒家对道家隐逸思想并不完全否认。魏晋兴起的玄学正是利用儒道的相通之处,以儒家思想注解道家经典,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希望由此实现“儒道合一的理想。玄学的兴起、儒道两家的相通都促

17、使名士在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的同时,依然无法超脱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并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中流露出来。结语 自汉末至两晋,晦暗动乱的社会现实导致知识分子无法实现他们“内圣外王的理想追求,又不愿屈从于统治者的意愿,遵循那已经被异化了的“名教;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以佯狂纵酒、清谈服药等种种看似荒谬不可思议的行为,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无声的抗议,以维护自己高洁的品性和傲岸的气节。这种在后人看来极为诗意浪漫的行为,对他们而言其实是相当痛苦的。他们试图在诗酒和自然山水之间寻求个性的张扬,追寻个体生命的价值,然而,他们却始终无法挣脱紧紧捆绑在自己心上的精神枷锁,无法忘怀最初的兼济天下的幻想。?世说新语正是这样一面

18、如实反映魏晋名士言行举止和精神世界的镜子,它既映照出了魏晋风流洒脱不羁的外表,又从细节处反射知名士们内心深处厚重的儒学渊源和入世追求。穷途而哭的阮籍替无数魏晋名士哭出了他们心中的辛酸和痛苦,傲骨铮铮不事权贵的嵇康最终也无法摆脱遭嫉被害的下场,正如几百年前的孔孟终其一生都无法实践他们的仁政理想一样,魏晋名士始终在残酷的现实、入世的理想和出世的追求之间奋力挣扎,试图寻求一个平衡点。尽管他们最终还是被现实被强权所打败,但他们在抗争现实时表现出来的落拓不羁和宁折不弯的傲慢却是后世许多知识分子所企慕的。那是一个,黑暗如磐,却有灿烂光华的时代。参考文献:1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

19、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22.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22.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22.4宁稼雨.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22.5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6刘强.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孝悌之风J.阴山学刊,2022,141:26-30.7崔显艳.从?世说新语的体例分析儒家对士人精神的渗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14-18.88景遐东,罗严珍.?世说新语的分门特征与学术价值J.鄂州大学学报,2022,176:52-54.9王秀红.?论语对?世说新语的影响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108-110.10彭昊.?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儒学渊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23:129-133.11陈迎辉,董义连.试析?世说新语编选体例与内容在价值规范上的错位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0,92:69-7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