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的三种特征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72577122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君子的三种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君子的三种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君子的三种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君子的三种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子的三种特征(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君子的三种特征 君子的三种特征 君子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儒学概念。论语中这个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对君子的风范和特征有过各种阐释描述。不少圣贤大儒谈到君子的三种特征。君子有哪三种特征或者说品格和风范呢?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因人而异。本文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君子三X”的句型简介之。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篇第三十章)君子之道三,也就是三达德。中庸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者不忧,根本原因是知命。孔子说:“乐天知命,故无忧。”(系辞)天命之性即天性,本具常乐我净四德。尽心知性知天,自然无忧无虑而乐在其中。仁德至大,涵盖智勇,仁者必

2、有智勇。(二)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篇第八章) 道体流行,是谓天命,人之良知,作为本性,即天之所命,天命之性。为政篇说“五十而知天命”,尧曰篇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畏天命与知天命相辅相成,知天命必然畏天命,畏天命自然知天命。大人是圣人有位者,是良知政治的实践者。易经中合而言之,圣人与大人无异;分言则作易为圣,实践易德为大人。孔子将“三畏”视为君子美德,并将之作为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分界线。(三)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篇第

3、七章)未定,未成熟,未宁定。警戒色欲、斗争欲和物欲是一辈子的事,只不过轻年、壮年和老年,侧重点有所不同。好色好斗好得,都是习性的作用,是人之一生最容易犯的三种毛病,淮南子诠言篇说:“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好利就是贪得。这也是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区别之一。君子能够在这三件事上自警自戒。戒色戒斗戒得,既是养身,也是修德。君子有志气,可以控制和导良血气。东海也有君子三戒:戒妄言、妄动和妄想。 (四)君子三知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这可以说是君子三知。知言,是正确理解他人话语和思想的能力,这是基本的知人之明;知礼,知道礼的形

4、式和精神,方能立足社会和安身立命。知命是上知天命,上达天道。一切下学,学而时习,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上达,知命者自然知言知礼,并且一切无惑。(五)君子三恕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荀子法行篇)孔子说:“君子要有三种推己及人之心:有了君主不能侍奉,有了臣子却要指使他们,这不符合恕道;有了父母不能报答养育之恩,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符合恕道;有了哥哥不能敬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符合恕道。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推已及人之心,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六)君子三思孔

5、子说:“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荀子法行篇)君子有三种考虑,不可以不考虑。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了不教人,死后就没有人怀念;富有时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相助。因此君子小时候考虑到长大以后的事,就会学习;老了考虑到死后的景况,就会从事教育;富有时考虑到贫穷的处境,就会施舍。(七)君子三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记得当年读到孟子“君子有三乐”那段话,觉得孟子

6、有些傻乎乎。父母打骂,兄弟争斗,好苦也;为人师表,好烦也;仰首看天低头看地,有啥好愧怍又有啥子可乐的?后来又觉得孟子太容易满足了,快乐的标准太低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越来越感觉孟子的英明伟大。生平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之乐,求之不得。 儒家三乐的内容,因人而异,随文而异。韩诗外传记载曾子说:“君子有三乐,钟罄琴瑟不在其中”。曾子的三乐是:“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三乐,也指三种爱好。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篇第五章) 君子三

7、忧孔子说:“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韩诗外传第十八章) 礼记杂记说:“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与韩诗外传卷七还记载了孔子说的“明王三惧”。孔子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韩诗外传卷七)明王,君子而得王位者。(九)君子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三省,是儒家的三大自我道德要求。一为人谋事要忠心,忠是尽心竭诚和立心中正之意;二要对朋友有诚信。诚信,首先是不欺于己,言行一致,同发自心,

8、同归于仁;三要践行儒家经传。儒家最忌道德空谈,强调践履功夫。儒家最重自省。这个“省”兼内外而言,要内不欺心,心无私隐;外不谬事,言有准实。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云(孟子离娄篇上)这都是自省的表现。 孟子有“三反”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反思亦反省义。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篇)俨然,矜持庄严貌。厉,严正。温,和润。诗经卫风淇奥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玉的最大特征是温润,

9、所以说君子如玉。集注说:“俨然者,貌之庄。温者,色之和。厉者,辞之确。” 一般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君子兼备,并行不悖,所以为贵。君子不同的态度表现,都本之于道德。别说三变,百变不离其宗也。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泰伯篇)人与人交往,先见容貌,次观颜色,再交言语,儒家对这三方面都有一定的礼仪要求。礼记表记篇说:“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三不失”值得深长思。动容貌则不失足,正颜

10、色则不失色,出辞气则不失口。失口即失言,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是失言;非礼之言,无理之语,没有依据的虚话,没有意义的闲话,不能实践的空话,说出来,都是失言。失言多了,言不足信,就难以取信于人,难以获得信任和尊重。 (十二)君子三修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经系辞下) 这里的君子指有位者。君子若不能修此三者,民众就不支持不响应。立足未稳,自身安全尚无保障,贸然行动,难以得到民众支持;心气未平静,自己都没有把握,贸然发言,难以得到民众响应;与民众还没有交往,没有

11、建立基本信任,贸然号召,难以得到民众拥护。得不到民众支持拥护,难免发生危险受到伤害。 (十三)君子三避孔子曰:“不戒责成,害也;慢令致期,暴也;不教而诛,贼也。君子为政,避此三者。”(韩诗外传) 不戒责成,不事先告诫却突然要求成功;慢令致期,命令迟晚不加监督,却限期完成;事先不教化,犯了错就杀。论语有类似记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十四)君子三言曾子说:“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曰无内疏而外亲,二曰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患至而后呼天。”(曾子子思子)君子有三句话可以贯穿起来佩戴在身上:第一句话是不要对内疏远而对外亲近;第二句话

12、是不要自身不善而埋怨他人,第三句话是不要等到祸患到了而后呼天。 曾子又说:“吾闻夫子之三言,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夫子见人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亲行之,然后道之,是夫子之能劳也。夫子之能劳也,夫子之不争也,夫子之易事也,吾学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说苑杂言)(十五)君子三立三立,又称为三不朽,出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三立都是自立立人、成己成人的方式,圣贤君子必有所立,有条件则立德立功,无条件则立言。立言的功德也很大,前提是言论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如理、正确无误。君子无妄言无戏言。一切不合

13、事实不合正理的思想言论都是妄言戏论,轻则有罪过,重则是罪恶,世法或不惩罚,恶果仍须自尝。(十六)君子三存“传曰:衣服容貌者,所以说目也;应对言语者,所以说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说心也。故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则民之目悦矣;言语逊,应对给,则民之耳悦矣;就仁去不仁,则民之心悦矣。三者存乎身,虽不在位,谓之素行。”(韩诗外传)(十七)君子三惜夏寅说:“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可惜,此日闲过可惜,此身一败可惜。”(明史)(十八)君子三不 虚誉,指不真实的声誉;妄福,指非分之福或不正当的享受;死义,为正义、道义而死。这三者分别事关精神价值、肉身享乐和道义责任。 (十九)君子三不忘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

14、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经系辞下)今有倾危,是因为往昔安乐于位,没有畏慎;今日灭亡,是因为往昔保有其存,没有忧惧;今有祸乱,是因为往昔有其治理,没有忧虑。所以君子今虽平安,不忘倾危之事;今虽国存,不忘灭亡之事;今虽政治,不忘祸乱之事。(二十)君子三不失孔子说:“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礼记表记篇) 孔子说:“君子在人前要举止得体,仪表庄重,言语谨慎。所以君子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发言足以使人信服。尚书甫刑说:外

15、表恭敬,内心戒惧,不要让人在自己身上找到毛病而评头品足。”(二一)君子三不苟荀子说:“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荀子不苟篇,韩诗外传同)君子在行为、言论时和对待名声都要有慎重的态度,不可随便苟且。当,意谓恰当,正当,合乎礼义。荀子接着举了三个例说明:申徒狄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为之难者;惠施、邓析辩说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言说之难持者;盗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之,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行所得的名声都不合礼义。(二二)君子三不敢曾子说:“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16、) 孔子家语中孔子有类似的话:“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孔子家语六本) 有三鉴申鉴说:“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群书治要卷四十六)君子用三种事物来自我明鉴:明鉴于前事,明鉴于他人,明鉴于铜镜。以前事为明鉴,吸取教训;以他人为明鉴,求得贤德;以铜镜为明鉴,看清自我。(二四)君子申鉴说:“君子所恶乎异者三:好生事也,好生奇也,好变常也。好生事则多端而动众,好生奇则离道而惑俗,好变常则轻法而乱度。(群书治要) 君子所厌恶的异常行为有三种:喜欢生事、喜欢制造

17、奇言怪论、喜欢改变常规。喜欢生事,就会制造事端而兴师动众;喜欢制造奇言怪论,就会离经叛道而惑乱风俗;喜欢改变常规,就会轻视法令而扰乱制度。(二五)荀子说:“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所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是:君子能做到值得尊重,但不能使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做到值得信任,但不能使人一定相信自己;能做到值得任用,但不能使人一定任用自

18、己。所以君子耻于不能修身,而不以被人污辱为耻;耻于不诚信,而不以不被信任为耻;耻于无能,不以不被任用为耻。因此君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恐吓,遵循道义而行,严肃地端正自己,不被外界事物所倾侧,这叫做真正的君子。诗云:温柔谦恭的人们,以道德为根本。说的就是这种人啊。(二六)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注: 士、圣人、孝子、贤者广义上都是君子,故可以纳入君子范畴。(二七)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纪孝行)侍奉父母者,作为领导,不能骄傲,应该庄敬以临下;作为下属不能挠乱,当恭谨以奉上;在众人之中不能争竞,当和顺以从众。余东海首发于中国文化基金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