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效益分析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172550904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效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效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效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效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效益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国防及国家战略资源和经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一)提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源安全保障能力1.基础地质调查程度提高,找矿能力有效提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国土覆盖面积 ,从 提高到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国土覆盖面积 ,从 提高到 。国家重要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从24%提高到38%,重要远景区从30%提高到64%。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得到大幅提升,为有效提升找矿能力提供基础。2重点成矿区带地质调查成果突出,找矿远景有效提升重要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在新疆铁矿勘查进度和大兴安岭成矿区带的工作成果突出,新圈定航空物探异常近3700处,推断与铁矿和多金属矿异常近600处,新发现铁矿

2、或多金属矿45处。圈定了一批(?)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同时,在西南三江等重要成矿区带圈出有找矿远景的异常3000多处,查证异常309处,发现一批具有找矿远景的矿点、矿化点。发现了一批稀有金属和多金属矿,特别是对铁矿资源的进一步推断和发现,有力提升了我国铁矿资源找矿空间和潜力。3.接替资源与深部找矿提升资源接续能力,有效保障企业及当地经济稳定发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共获得新增资源储量原煤52.9亿吨、金668吨、铁矿石10.5亿吨、铜327万吨,有效保障了企业后续生产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启动了老矿山外围与深部找矿的70个项目,将有效缓解和促进企业资源安全。(二)凸显区域经济发

3、展的资源优势,促进国家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国家公益性地质找矿工作,拉动了社会资金的积极投入,形成了一些区域性地质找矿成果,提高了该区域资源优势。湖南花垣凤凰铅锌矿有望成为千万吨级世界级资源基地,西藏多不杂和波龙超大型铜金矿,新疆远景铁矿资源20亿吨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基地,西昆仑等地铁矿资源量约8亿吨,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累计控制铜铅锌资源量330万吨,甘肃累计提交金资源量70吨,河南新发现大型铝土矿5处以上,这些资源的发现和勘查,进一步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的提高,不仅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对于促进我国“十二五”期间从东到西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提供了

4、可靠资源保障,有利于我国东、中、西产业布局,将大大提升国家经济安全发展能力。(三)提升了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供应能力,掌握国际资源市场话语权1.一批重要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产地和远景找矿区的发现为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资源储备。油气资源在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基础地质调查评价方面取得新突破,对有效勘探范围、有力勘探目标区、含油气远景区、勘探目标区、油钾兼探均有有效突破。2.对缺煤省份开展调查评价,目前已经提供煤炭资源量61.9亿吨,提升了区域性能源供应能力,初步圈定的28个含煤远景区有可能缓解战略性矿产资源紧缺程度。3.国家战略性性资源铀矿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突破,提升了

5、铀矿工业对国家战略安全的保障能力。圈定了一批物化异常点,圈定了二连中东部、雪米斯坦、沙枣泉、摩天岭、柴达木盆地等地区发现了约16个成矿远景区,累计铀矿资源量万余吨,同时落实了3个矿产地,新区探索取得新的突破, 4.钾盐资源调查评价意义重大。发现并提供了一批矿产靶区和新的找钾层位地,有效缓解钾肥资源供应紧张局面,同时对于海相钾盐找矿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于逐步摆脱该类资源受国际垄断制约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5.三稀资源是国家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战略性资源,通过三稀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对三稀资源的地质、勘查、采选、综合利用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和了解,初步掌握了我国三稀资源的国内赋存潜力、技术利用的现状,

6、充分研究我国三稀资源在国际矿产品市场中的地位,为三稀资源在国际矿产品贸易和价格市场掌握话语权奠定基础。(四)提升国际能源影响力和地位,有效促进国家新能源发展 地热能调查评价成为国家新能源发展重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分布有浅层地温能,核算出我国地热资源潜力相当于94.86亿吨标准煤,全国12个主要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储量相当于8531.9亿吨标准煤,大陆300010000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量相当于860万亿标准煤。地热能的调查评价成果对我国发展和利用新能源奠定坚实基础,提高了能源利用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这一目标的有效缓解,在

7、国际能源供需市场提高应对灵活性。(五)海洋地质调查增强海上国防和资源保障能力。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海底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等特征,为我国海洋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海洋地质基础资料。尤其是对我国关键海域如南海北部湾、南黄海和南海北部的地质资源调查,不仅发现了油气有利储层,增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能力,更体现了海上国防的重要意义。 三、科技创新使找矿突破能力得到有效保障(一)创新地质理论,为后续找矿突破奠定坚实理论基础1.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成果获世界性影响。重要古生物群研究取得新发现,提出了中国中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第十颗“金钉子”获得国际地科联批准,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有系列新发

8、现。青藏高原构造地质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取得系列新认识。2.青藏高原1:25万数字化地质图填制完成,不仅取得了原创性科学发现,还建立了“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论”、“陆缘增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区成矿理论,对国际地质科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我国今后在青藏高原地区找矿突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系统,提高核心勘查技术含量航电航磁勘查系统、地面磁测系统、星载高光谱成像仪、万米科学钻探钻机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和设备,创新实验测试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的提升,极大提高了我国地质调查的现代化水平,地质找矿突破得到有效的技术保障。(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发展,有效提

9、高地质找矿成果难选冶难利用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如鲕状赤铁矿资源开发即将工业化,钒钛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难利用铜镍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获得进展,高海拔、生态脆弱地区有色金属资源开发技术体系建设,铝土矿资源新技术大幅提高铝资源利用率,三稀资源利用获得有效提纯硒的新技术方法,磷矿选别新技术新药剂降低了工业利用品位,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源保障,由于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相对促进找矿工作成果的进一步提高。(四)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全面催化提升现代化地质找矿能力地质调查全流程信息化与业务管理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地质调查信息服务集群体系建设,实现地

10、质信息获取、存储、处理、加工、分析全过程信息化,向全社会提供大量地质资料服务,全面提高了地质调查行业应用现代化水平。同时,地质资料集群化和产业化也为我国地质找矿实现投资多元化、建立有效有序的勘查资本市场提供基础信息支撑,是我国找矿能力提升的信息催化剂。四、基础地质调查直接或间接服务民生(一)危机找矿稳定职工就业,维持地区稳定通过危机矿山找矿工作,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7年,稳定职工就业60多万人。这一成果意味着对矿区尤其是以矿业为支柱产业地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服务民生的主导思想得以体现。(二)水文地质调查直接服务民生1.有效缓解用水紧张,通过开展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为抗旱找谁提供了

11、应急水源地,有效解决干旱季节当地居民饮用水问题和矿区缺水问题。2有效预防地下水污染,对东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程度、西部地区污染类别和分布开展基础调查,基本掌握了东北、东南、中西部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状况,为国家和地方有效开展地下水防污染提供了可靠依据。3.有效解决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和供水安全问题。在四川、西藏大骨节病区实施地下水勘查工程,施工供水解决了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三)环境地质调查间接服务城市集群建设在我国经济集聚区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北部湾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开展的1:25万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地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对重点经济区的地质灾害分布、水文地质等地质条件进行了全

12、面梳理和完善,提高了经济区的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如对重要工业区的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海岸侵蚀淤积、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极大提高了工业区地质稳定和可靠性。对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对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可靠保障,从而间接为经济区和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性服务五、矿政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全面提高全国矿产资源一张图监管能力矿山遥感对反映我国重要矿点集聚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遥感卫片进行解译,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形成全国陆域边界国土资源一张图,全国地表形变遥感地质调查形成地质灾害遥感应急监测系统,这些成果是矿产资源动态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技术支撑,也是

13、矿产资源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二)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能力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铁、锰等28个矿种(类)的资源储量进行了核查,基本摸清了矿产资源储量家底和利用现状,建立了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系统,是我国目前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有力支撑,也是我国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储量监管的基础数据平台,使处于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利益关键环节的储量管理能力得到扎实提高。(三)有效提高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通过全国矿山三废排放、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状况调查,以及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分析,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治理关键技术组合、模式研究,为国各级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该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等基础数据,为我国各级国土资源矿山环境管理如矿山环境保护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提供了依据。通过全国各级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有效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地灾防治的信息系统和技术,为国土资源部门编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部署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有效提高地灾防治能力。(四)有效提升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信息化服务水平和程度通过建立完整的国家级地质数据库体系,对我国各类地质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形成覆盖各专业、多比例尺的国家地质数据库体系,通过地质新成果等信息资料共享机制,大大提高国土资源矿政管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