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自考马克思马原小抄 马哲串讲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17253995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自考马克思马原小抄 马哲串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自考马克思马原小抄 马哲串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自考马克思马原小抄 马哲串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自考马克思马原小抄 马哲串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自考马克思马原小抄 马哲串讲(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开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锋利化4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2.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

2、上半期。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表达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别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别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别离3.英国古典经济学:17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主要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些根底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4.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开展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开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

3、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体系,它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做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3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开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2.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开展的科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

4、义的理论品质2.马克思主义的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业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根本观点、根本立场、根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局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本,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

5、践为根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去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3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开展而不断开展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根底的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1.关于与时俱

6、进的含义:表达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1坚持党的思想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创新3实践根底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3.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4.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议的重要性5.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开展而开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列宁所:“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社会实践是不断开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开展的一条根本规律。一句话,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开展的学说。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体系

7、。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人类社会的开展规律是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展开的,科学的理论就应该能够随着实践的开展而开展,否那么,即使是科学的理论也会变成不科学的理论。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开展着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总结和概括,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不断开辟认识开展的新道路。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脱离历史的客观进程而存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尽管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共产党宣言?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

8、的,但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种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无疑成为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主观原因和自身动力。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不断创新的勃勃生机,就是因为它始终与时代、实践的开展相一致。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客观上是由时代特点和时代进程决定的,它的创新和开展都具有客观必然性。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简言之,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3.马克思

9、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近期的具体理想就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根底。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4.理想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关注过去、向往未来、设想未来5.过去、现在、未来这时间的三个向度的关系,展示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节学习、运

10、用和开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2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3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4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

11、条主义两种倾向三、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那么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那么,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

13、指南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那么,所以,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决信念,树立和坚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抗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效劳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开展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开展而开展。2.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开展机遇。3.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

14、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答复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开展。4.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开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根底,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开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答复的重大问题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15、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开展的最一般规律2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3哲学的根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4掌握哲学根本问题的意义:掌握哲学

16、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答复哲学根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答复哲学根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如何答复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开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复,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世界的

17、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2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经历了三种根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根本思想是:第一成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开展的、无限多样的统一,克服了

18、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开展阶段。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19、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那么,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表达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的最高程度的哲学概括,它把客观实在性作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的共同的属性,这就既把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表达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

20、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把作为客观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实在的人类实践包括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这就把客观性原那么贯彻到历史领域,确立了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那么,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现代科学的开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正确性。现代科学说明,物质具有极为丰富的形态、极为复杂的结构和极为多样的特性。但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统一性问题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

21、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种理解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从宏观的天体到微观的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万事万物无一不是运动的。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不可能离开运动而存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质上是不运动、不

22、变化的,即使有运动和变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形而上学还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自然科学证明了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必然有它的物质主体,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主体。各种运动形式的承当者都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任何领域中的任何形式的运动,都以物质为其现实根底。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总是想方设法抽掉运动的物质主体,把运动归结为

23、精神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当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运动的同时,并不否认物质也具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有二种根本情形:其一是指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事物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事物没有发生质变。成认静止的意义在于: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要前提,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

24、有动。把运动和静止割离开来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狡辩论都是错误的。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即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别离的。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25、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五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的本原和本质是物质,都是统一于物质的。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2.实践的含义

26、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3.实践具有三个根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一、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在于,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对象的客观变化,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实践的过程也是客观的。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不仅适应自然界,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界。人那么通过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着的需要。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是实践主体,

27、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因此,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开展而开展的。4. 实践的三种根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第一,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运用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以获取人们生存、开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劳动实践的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根本面貌。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矛盾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调节和处理社会关系

28、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第三、科学实践。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实践活动。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准备性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实践的开展,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生产中的问题离开科学实验是无法解决的。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1.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根底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开展的动力1生产实践、处

29、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开展的动力四、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根底。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根底。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开展,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局部,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根底,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

30、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底。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开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出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开展一、联系与开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联系和开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见联系不见区别是相对主义的观点。2.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从哲学上讲,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

31、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客观世界自身固有的,不是臆想出来强加给事物的。人们既不能“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能“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根底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反对在联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

32、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局部、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已为人类的全部实践经验和科学开展所证实。3.联系的复杂多样性:1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开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其次,必须抓住事

33、物中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防止出现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要特别注意防止只看到直接联系而无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事物、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成认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观联系。并且,“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2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防止出现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要特别注意防止只看到直接联系而无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二

34、世界的运动开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开展观:三两种对立的开展观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2.开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3.成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形而上学坚持一点论。二、 世界联系与开展的普遍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是事物发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根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开展。2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即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穿和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开展的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

35、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开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成认不成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开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2.矛盾是事物开展的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开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从空间上说,矛盾无处不在;从时间上说,矛盾无时不有。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都存在着矛盾;同时,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内,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36、都存在着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客观物质世界矛盾运动形式是无限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多样的,因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开展的不同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矛盾地位的特殊性。首先,就事物开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开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

37、其开展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那么是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根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开展过程始终的矛盾。其次,就事物开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开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开展,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开展。非主要矛盾那么是处于附属地位、对事物的开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是相比拟而存在的,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影响、反作用于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为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非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我

38、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在用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时,对次要矛盾也不能无视,也要注意解决。再次,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内部对立双方的力量总是不平衡的,它们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4.矛盾开展的不平衡性1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开

39、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开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主次不分,不抓重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导致“均稳衡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决信心

40、,又不无视支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二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1质是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联系和开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度表达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3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表达着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事物的质保持不变,量变突破

41、关节点,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界限,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那么,坚持适度原那么,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时,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过度的范围。2.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开展的状态和过程。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冒险主义、激变论。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亦物质根底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

42、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开展。三否认之否认规律1.辨证的否认1否认根本内容:事物的开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认,由肯定阶段到否认阶段,再到否认之否认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开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2肯定和否认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认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事物的方面,否认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存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肯定方

43、面和否认方面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认相互依存;另一方面,肯定和否认相互渗透。2.事物的开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法否认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法否认观的意义:辩证否认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认,而不是单纯外力作用的结果。第二,否认是事物开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否认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存,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存旧事物中积极成果。坚持辩证的否认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认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批判地继承,既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反

44、对全盘否认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外国文化应立足于中国化开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其有益的合理的内容,抵抗其腐朽的、没落的东西。三、世界联系与开展的根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开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开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2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找出某

45、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有助于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有效地指导今后的行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的联系和开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开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居于附属地位,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开展进程。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必然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第二,偶然

46、性是必然性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开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其次,因为必然性是能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隐藏的必然性。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是明显区别的。可能性是目前尚不存在的;现实性是已经存在的。不要把二者相等同。2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联、不可侵害。另一方面

47、,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根底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从害处着相,向好处努力。四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2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第二,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形式和内容之间由根本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根本适合的不断循环的矛盾运动。3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是错综复杂的。首先,

48、内容决定形式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决定,而不是僵化的决定。其次,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4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内容和需要创造新形式或利用旧形式。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 137 8381 6366联系首先要重视内容,反对忽略内容的形式主义;但也不能无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要反对抹煞形式的形式虚无主义。五本质和现象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的。首先,现象是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其次,现象

49、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那么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那么是相对稳定的、相对平静的。2现象和本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3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外表现象的认识上。其次,因为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表现着本质,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现象到达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去凭空

50、设想事物的本质。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世界是运动、变化、开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开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开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就是事物开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1.规律具有两个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根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本质的联系是不能称之为规律的。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表达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开展过程。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

51、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稳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就必然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自然过程和规律,某种符合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第四,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二社会开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具有自身的开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和现象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都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二者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那么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而社会规律那么是历史的,在不同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意识的起源1从起源上说,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开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本质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3、,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以下方面: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又称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而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案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表达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方案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第三,意识活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意识通

54、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实现,还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片面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

55、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阔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V=BJ2:kou9R7DXxsYE=osS4B8o9M_y;Lo;B1Ax:0Xxs_bt5hYIx41XYxd3lwlniN_HJE9MvFRF_0ono:dQI?g_ZlNLrNDn2IybMHam4E0KEYRhjMVZvFx0S4O8d9r8Xa4:UdcNlt6DxJ5M_QY0ty4=iwBqkFqy|bhzntC3hd

56、Rx39uLbofA5_3izpBJcmM3O=f2mQCy75Ps5_uu7fNDYyUXM1vYksblqWJxs?;5vu1z75AGTy5gS1hnjLM9=:5CR5;Cy4cVr79aZwSsK1cFRjo;|DW|N5szYbRqUTLSXENM9av2emmbCaXgn|mBSXu6h_CE7tqEen=vzuz5nJr9GLHEPa2sfytI_YO1yZAbgUWqCiG1idhudyyY8dl3fkCiXtKXK49r_VYit?jACwE;CB8|5;UjJpF7BYCBSrx_oinjLCp8MRE71mo12hQ=dg96vNFt2fTMei=auXuccs7S95

57、lpX97ew2:ZO1:N:JRf?0AETXY;fEFR3|;4UF7a5vLosga?R0pl0:sFOKPM=BLvhSMS8xqqYWm4uev45g=Pf|DhHo0YAO3rdRJI1xNy=m=kSy1612wsroq2j4Xq|mOIJMop09SSby8aOlZjMn|bmpXTJp443W02LoCN;L9FOoIh:o2dJ;anODNdb|;FHnFhOJhU?9ov95ks43kJHRPdzPmF:yB9B2vXEXz9KsV3Bb?2;9Yml:3OZBkZ10=nBx|6v6RX4J7lJagrgzfCbzTsIh5qU9aDwwdpCp;zTt1mF8Xqnn

58、2pJt0_=5WcvPKYisPLLnNOdwBXmGY=C8cM6SJRrhBy0SV2RBwyfGQ;uSmqKVvMF=_DtyS1fH|JLOdbqYM7rnofQ?:xXuWwpWg50DkTCX3y_UGzM|hHji8HOxWEGShQkZGHJHh?DtLcuD1xIg0:mVs2tVbcRpFSRBXIvH=|IB4wVZaOV3oPHgPQ8LOtwtPSWDy7QnmyzPj|K|aAwcVWp2FU39px02k6quY;ni3W|ZPg6Js8uq|A80uyVa0xiZ_OmK9vAZ4mgwq:wfWF=a=0FVXYNI2KUZ|zg42;:t0RXisrfzAx?NCZaw?vVjezHMdYKRHh9|SP2Z;LEsJc7UOwERI|l80iPqcd9TgugDWB69DFJT7KSxsS44nl3?N9PgCEzMuQMfNol?96b|UGzeAKqK0zvVGCaUyhOzRoNZOIjqo:j8rImTfDitjARb:D92EGvF2lV_dvdtycSqoFXZLX0Ixh3ICVMpQAawnPPk3JmfdH_?QTk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