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全解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7253110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8.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全解(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全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范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 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 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I降等与地 质作用有关的灾害。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

2、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 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3.总则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设工程和规划皿质灾害危险性cl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 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 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

3、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 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 措施。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 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 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现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 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 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 :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 础上,

4、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3.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成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 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3.8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 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4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见下面的框I工作程序框图比迥屯旬4岳1=4粉止岳4Z1祈面4【吊划分评估级别、确innI u .siHssl IsI u 3W3弓$皿唇震雇皆胃IIIR1_I u 3Wswnra LUA端谖g一璃4实理一坦B也推ftin- In 一 一I-海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一己 一

5、匚一 FM 一匚可能范I致。一 n-】 一匚一 FM 一匚5.4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错一 n-】 一匚5.5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一己 一匚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 - 1000m 为限。5.6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一己 一匚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7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一己 一匚确定。5.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建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氛见表51位或构造性地裂的

6、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 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也 活动断 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杂程度评估分级 项目重要性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5.8.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5-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5-2复杂中等简单1.地质灾害发 育强烈1.地质灾害发 育中等1.地质灾害一 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 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 地貌类型单一2.地形简单,地 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 杂,岩性岩相变 化大,岩土体工 程地质性质不 良3.地质构造较 复

7、杂,岩性岩相 不稳定,岩土体 工程地质性质 较差3.地质、构造简 单,岩性单一, 岩土体工程地 质性质良好4.工程地质、水 文地质条件不4.工程地质、水 文地质条件较4工程地质、水 文地质条件良良差好5.破坏地质环5.破坏地质环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境的人类工程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活动较强烈活动一般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5.8.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5 - 3。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表5-3项目类别项目类型重要建设项目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 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 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 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

8、 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 理场、水处理厂等。较重要建设项目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般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5.9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fl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工作部署与工作量,一 FM 一匚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6.技术要求6.1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

9、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二.对建设场地和规划一 m 一匚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三、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 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 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6.2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二对建设场地范一 FM 一匚: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fl三

10、、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 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 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6.3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作出概略评估。7.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1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7.1.1在相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 坡的易发区段,成为调查的重点。7.1.2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应为调查的

11、重点。7.1.3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一己 一匚,应做为调查的重点。一己 一匚7.1.4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可做为调查的S点.7.1.5对线状及,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7.2.1崩塌调查匚=一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 方向。二. 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三. 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虱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 合程度力学.性、延展及贯穿情况及编绘崩塌区的地质构造虱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

12、、水文和地震情况。五、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震、采矿,爆做 温差变化.水的活动等。六. 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7.2.2滑坡调查一、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 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二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 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 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涮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 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 分析滑动面的层觑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此三,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

13、,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 地分布及变迁情况。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五、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六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7.2.3泥石流调查调查范一 FM 一匚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鼠并应调查下列内容:一. 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 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 布和储量。三.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 曲、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及圈绘整个沟谷的 汇水面积。、形成区的水源

14、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查明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匚五,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氤跌水,急湾等特征。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 度,稳定程度,海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一 m 一匚六,堆积区的堆积扁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虬植被,海道变迁和冲 淤情况;查明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 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七. 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 程.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 泥石流沟谷。八, 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

15、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九, 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经验。7.2.4地面塌陷调查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宣以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为主,分 别查明下列内容:岩溶塌陷:一,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条件。二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鼠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 岩岩溶特征。三、地表、地下水活动动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虱划分出变形类型及土洞发育程度区段。五.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损失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 陷的区段。采空塌陷:一.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二. 矿层开采的深度

16、.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落、 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三、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也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 大小.涮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 向等的关系。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innI u 7J二innI u 3W、iiisEiMISms .IIIOSSSSIFSM-SSK .隹 IFST,JI _&m一ss、馨莒是imr wblg胃着*曾探SM,3WI I I _mossmssf 菱Ikm1SI w 着1_1_1 靠 li ,11_-I-KFSS* oswsi ,Bi三I -_ffl果回皆s,is

17、isFJ kFJ k74 c 着1 胃IEahLW2wffi_llni$K-fHW折蓄普SHKWI - r _&I - r _FJ k1_隹诺K-聂),lIIm一ses,担誓碧 n - HL r _L r _L - r _i&I u -fibMOIfflsIIIKwFJ kL - V _主要调查设场地范一己 一匚内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调查的内容包括:一.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皿二. 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一 FM 一匚三. 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 的影响,人为

18、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 能的影响范氤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成视为可能失稳的斜坡:各种类型的崩滑体二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三、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 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五、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六、岸边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七. 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八、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法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

19、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九. 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 坡。 91 13导3W H- - - _,r-3W、叔昼冬seHgnv菖雷玉 se74 J3WiraiEBBSSSS .KBWissis ssi3W I I L. _:33Wig费IIP犯雌 WIMme着 wmssw 学 q-Msmi i WWKrB!WBSH 后艇WH .M着我:3整着*殖夏-t _(粗警着备能费,最羞楠置肆13W 1 I r -_-。鬟着胃iMBs着聂黑1-|1-|.料LZ3W I I L. _3W H- - - _aw 11 I _S肯碧 OISSeBissiBi 2|i3W H- -

20、 - _i3W H- - - _雷警*黄挪儒HS隹、nk、ssFJ k7.3.3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受控于所有地质环境因素不等量的作用,主导地质环境因素是致灾地质作用形成的关键;从属地质环境因素总是以主导地 质环境因素的作用为前提或是通过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发挥作用;激发因素是 在致灾地质作用孕育成熟的条件下,因其作用而导致灾害发生,因此,在预 测评估过程中,成首先分析某些地质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出现不稳定 状态,评价地质灾害发展趋势。7.3.4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下开挖过程中各种灾害(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 问题,不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1、的内容,可在地质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8.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 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 行客观评估。8.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见表8 -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表81确定要 素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分级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8.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8.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

22、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虱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一己 一匚8.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 性做出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不等量共同作用的结fl臬预测评估必须在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降水或人类活 动因素等激发下,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调节的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一 FM 一匚致

23、灾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范围、危险性和危害皿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包括:一, 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变形等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二. 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危害隐患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 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三. 对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成因历史 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字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8.3.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松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

24、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的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 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 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段)。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由 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 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地适宜性为适宜;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简单的,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地质灾害 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见表8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表82级别分级说明适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

25、,工程建设 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 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易于处理。基本适 宜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 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 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 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适宜性 差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 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 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 大。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根据各区(段)存在的和可能诱发的灾种多少.规模.稳定性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等,综合判定建设工程和规 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等级区(段)。.分区(段)评估结果

26、,应列表说明各区(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规模、稳定状态、对建设项目危害情况并提 出防治要求。9 .成果提交9.1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9.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 照片、地质地貌制面图等。rr3WI I L. 一3WI I L -_i3WI I I _t:着WSH3WI I I _1_SII -_1_华,f3顼! . I -_*nn um一SSHi 栅 1oss MsiHi llnfe 3W

27、 H- - - _ss ,ss ,iE、ss翁 &着丁幻丁幻74 c3WI I I _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建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建(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对潜在不 稳定边坡,必须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9.5成果图件的基本内容9.5.1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比例尺:按委托单位的要求

28、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该图是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主要反映 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一平面图内容(一)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二)按GB12328-90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土体工程地质 类型;(三)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水 文气象要素;(四)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 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险性等。与剖面I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如降水等值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同时应附区域 控制性地质地貌制面图。三、大型典型地质灾

29、害说明表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表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点编 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 势等、9.5.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比例尺;按委托单位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葛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和防治措施。一.平面图内容(一)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地理要素和行政区划要素;(二)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线状符号分门别类的表示建设项目工程部 署和已建的重要工程;(三)采用面状普染颜色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综合分区;(四)以代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分级,一般可划分为:重点防 治点(段)、次重点防治点(段NT般防治点(段);(五)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措施,一般可分为:避 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预警措施;二综合分区(段)说明表 二一i寸z 3WH- - - _3WI I I _m.s.6。易着卷.swsstt ,13WI I I _,nrrlLZ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