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传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7248985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传(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唐朝史學家顏師古傳青出於藍顏師古(581645 ),名籀,以字行,祖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 人。祖父顏之推為南北朝時的著名學者,先後仕於梁、北齊、北周, 終於隋,於是家居關中,遂為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顏之推學 識淵博,尤善周官、左傳,著有文集30卷、顏氏家訓20 篇,並行於世。顏之推從山東輾轉跋涉到關中,跨越了南北阻隔,在 讀書治學的實踐中,發現了不少典籍在流傳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語言 因古今、地域的不同而出現的差異,他對這些問題作了開創性的探討, 把這些心得與其他內容一併寫入家訓以備子孫遵循。顏師古的父親顏思魯,以儒學顯名,撰有漢書決疑武德初年他 為秦王府記室參軍事。師古受家學薰陶,博覽

2、群書,精訓詁之學,善 作文章。隋仁壽年間,經人舉薦,授安養尉之職。後因失職罷歸長安, 此後長達十年未能調任新職,迫於生計,以授徒為生。唐初,師古拜為燉煌公府文學,後遷中書舍人,專掌機密。由於他辦 事機敏,諳熟國家政事,又正逢軍國事務繁多之時,詔令一概出自他 手,所寫冊奏無人能及。太宗即位,師古備受重用,拜中書侍郎,封 琅邪縣男,後又因公事獲罪免官。貞觀七年,師古拜為秘書少監,專 司刊正之事,對那些令人困惑的奇書難字,他都能原原本本地將疑難 剖析明晰。當時秘書監引入很多後進之士任校讎,擔任秘書少監的顏 師古卻壓制清貧寒士,而優先任用勳貴權勢之人,就連富商大賈之流 亦混跡其中,輿論稱師古收受賄賂,

3、於是被貶為郴州刺史。赴任前, 太宗憐惜師古的才華,責備他事親居官,未為清論所許。今之所授, 卿自取之”希望他“宜深自戒勵也”。於是仍留任秘書少監。 顏師古不論為官還是賦閑,都能遵循家訓堅持讀書,研習學問,所以 能勝任經史的考定和注釋。太宗嘗“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訛謬”, 詔令顏師古於秘書省考定“五經”,顏師古多所厘正。書成,太宗詔 諸儒重加詳議,諸儒各守門戶,同聲非難師古,師古則依據晉、宋以 來古今傳本,對詰問一一答復,解答中援引證據簡賅透徹,才情溢於 言表,令諸儒無不折服。貞觀年間,顏師古還參與了五禮的修撰 ,十一年五禮撰成,顏師古進封為子爵。後又奉太子承乾之 命,為漢書作注。顏師古在廣泛汲

4、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多有創 新,解釋翔實明晰,深受時人稱許,譽其為班孟堅忠臣。太子將漢 書注奏上朝廷,太宗下令將此書編入秘閣,並賜師古物二百段、良 馬一匹,以示褒獎。十五年,太宗下詔將祭泰山,主管部門與公卿博 士集議其儀式,眾說紛紜,顏師古上奏:“臣撰定封禪儀注書在 十一年春,於時諸儒參詳,以為適中。”於是將此著交付公卿定其 可否,多贊同其說,但祭泰山事終未成行。不久,顏師古調職秘書監、 弘文館學士。十九年,隨太宗東巡,途中病逝,終年六十五歲。 此據舊唐書本傳。新唐書則日名師古,字籀。舊唐書卷七三顏師古傳。即舊唐書經籍志所著錄大唐新禮新唐書藝文志所載大唐儀搶瘛貳*舊唐書卷七三顏師古傳。顏師古所

5、注漢書、急就章大顯於時,又有文集40卷傳世。永徽三年,其子顏揚庭將其遺作整理成匡謬正俗8篇奏於朝廷。 保留至今者有漢書注及匡謬正俗。漢書功臣在顏師古之前,已有多人為漢書乍注,對此清人王先謙有個總結。他說:“顏監以前注本五種:服虔、應劭、晉灼、臣瓚、蔡謨也。”這五本中有集注本,如晉灼就在服、應二氏之外,又增伏儼、劉德 等十四家,而臣瓚又增劉寶一家,總共有二十家,其中不乏像應劭、 服虔、韋昭這樣的名家。但顏師古漢書注一出即受到時人的稱道, 顯然因其有魅力。他自稱注漢書的宗旨:“近代注史,競為該博, 多引雜說,攻擊本文,至有詆訶言辭,掎摭利病,顯前修之紕僻,騁 己識之優長,乃效矛盾之仇讎,殊乖粉澤之

6、光潤。今之注釋,翼贊舊 書,一遵軌轍,閉絕歧路。顏師古明確反對借注漢書攻擊漢 書,進而闡述自己的想法,他主張“一遵軌轍”,即依照漢書原 文客觀地注漢書,“翼贊舊書”也只是為了正確地解釋漢書 從此出發,他注漢書,首先要訂正漢書在流傳中產生的訛誤 脫漏,恢復漢書的原貌,其次要闡明由於時代的推移所出現的語 音、詞義的變化,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的不同等問題。顏師古在敘例中提到漢書表中有“前後失次,上下乖方, 昭穆參差,名實虧廢”的問題,他“則尋文究例,普更刊整”,做到“非止尋讀易曉,庶令轉寫無疑”但是為了 “一遵轍軌”,不便改動表的內容,於是就在與表有關的傳中加以說明,如卷三三韓王 信傳提到其後裔韓說

7、,“以校尉擊匈奴,封龍頟侯。後坐酎金失侯, 複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破東越,封按道侯”師古注日:史記年 表並衛青傳載韓說初封龍頟侯,後為按道侯,皆與此傳同。而 漢書功臣侯表乃雲龍頟侯名,按道侯名說,列為二人,與此不 同,疑表誤。”對令人困惑的表,顏師古則予以說明,決不妄加己意。 如卷十五上王子侯表序結尾有注:侯所食邑,皆書其郡縣於下。 其有不書者,史失之也。或但言某人嗣及直書薨,不具年月,皆闕文 也。”這顯然是對此表的批評,這批評符合事實,有助於讀者瞭解原 文,與攻擊本文”有本質區別。至於那些在流傳中出現的訛誤,顏 師古也多是指出錯誤,闡明理由,而不輕易改動。如卷四三朱建傳 建乃求見孝惠幸臣閎籍

8、孺”,下注日:佞幸傳雲高祖時則有籍 孺,孝惠有閎孺,斯則二人皆名為孺,而姓各別。今此雲閎籍孺,誤 剩籍字,後人所妄加耳。”顏師古這樣做意在“歸其真正”而按照顏 之推“不妄下雌黃”原則不予改動,可以避免新的“以意刊改”,不 僅保持了漢書原貌,而且為以後的校勘樹立了典範。 新唐書藝文志作60卷。 前漢書補注序例,見漢書補注卷首。 漢書敘例見漢書卷首。顏師古作漢書注,參酌二十家注釋,對前人注釋的甄別採取 了不同做法。對於汎說非當,蕪辭競逐,苟出異端,徒為煩冗,祗 穢篇籍,蓋無取焉”。而“凡舊注是者,則無間然,具而存之,以 示不隱”。如卷五一鄒陽傳有白頭如新”,其下只有孟康注: 初相識至白頭不相知。”

9、而顏師古不置一辭。但不是所有注都能如此簡單地全取、全舍,有的注“指趣略舉,結約未伸”,顏師古則“衍而通之,使皆備悉”。如卷五七下司馬相如傳“罔若淑而 不昌,疇逆失而能存?”下引應劭注:“罔,無也。若,順也。淑, 善也。疇,誰也。”此注把難解的詞都分別解釋了,但對此句的意思 仍不甚了了,於是顏師古注日:“言行順善者無不昌大,為逆失者誰 能久存也。”這樣此句的內在含義就很清楚了。還有的注則“詭文僻 見,越理亂真”,這樣的注本可不采,但是它們已經造成不好的影響, 為了正確地理解漢書原文,對這些錯誤的注釋,必須匡而矯之, 以祛惑蔽”。如卷七昭帝紀“通保傅傳,孝經、論語、尚書,未雲有明”下引文穎注:“賈

10、誼作保傅傳,在禮大戴 記。言能通讀之也。晉灼注:“帝自謂通保傅傳,未能有所明也。” 臣瓚日:“帝自謂雖通舉此四書,皆未能有所明,此帝之謙也。”師古 則日:“晉、瓚之說皆非也。帝自言雖通保傅傳而孝經、論 語、尚書猶未能明也。”漢書注是一部漢書的新注,顏師古根據新注的需要利用 舊注,但這還不夠,因為“舊所闕漏,未嘗解說”,顏師古作新注,“普更詳釋,無不洽通”,並且是“上考典謨,旁究蒼雅, 非苟臆說,皆有援據”。這樣,顏師古所作新注不僅內容豐富,而 且引據確鑿,有很強的說服力。顏師古注中有關注音、解詞、辨古今 字的內容較多,有人稱顏注是重訓詁一類的史注這雖然有一定道理, 但主要原因還在於漢書多用古音

11、、古字,到唐代已有古今之隔, 這是注釋漢書必須做的。為了疏通漢書文句,顏師古不僅注 音解詞,而且還串講語句,指出詞句由何演化而來。如卷十六高惠 高後文功臣表“曷嘗不建輔弼之臣所與共成天功者乎”下注日“天 功,天下之功業也。虞書舜典日欽哉,惟時亮天功也然而, 最值得注意的是,顏師古根據漢書是史書的特點,非常重視時間、 地點、史實的補充和注釋。如卷三六楚元王傳大雨雹”,下注日: “事在僖二十九年秋,及昭三年冬,四年正月。”又如卷二五上郊 祀志兵車之會三”,注日:“謂莊十三年會於北杏以平宋亂。僖四 年侵蔡,蔡潰,遂伐楚,次於陘。六年代鄭圍新城也。”顏師古反對 考辨正文,但注中也存有異說,如卷五五衛青

12、傳兵法小敵之 堅,大敵之禽也下注日:“言眾寡不敵,以其堅戰無有退心,故士 卒喪盡也。一說,若建恥敗而不自歸,則亦被匈奴禽之而去。”這樣 相容並存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不同解釋,其目的仍是為了正確理解原 文,決無多引雜說”嘩眾取寵之意。另外,敘例有這樣一條耐 人尋味,字或難識,兼有借音,義指所由,不可暫闕。若更求諸別 卷,終恐廢於披覽。今則各於其下,隨即翻音”如卷二二禮樂志 記高祖說而歎日”,下注“說讀日悅。”下段記文帝事“天子說焉”, 亦注“說讀日悅。”這不僅表明顏師古深感難字、假借字是讀懂漢 書的主要障礙,同時也考慮到讀者會因“更求諸別卷,終恐廢於披 覽”而影響正確理解原文。漢書敘例,見漢書卷首。

13、漢書敘例,見漢書卷首。語言大家匡謬正俗是顏師古另一部重要著作,全書分8卷,一百八十二 條,前四卷五十五條,主要論諸經訓詁音釋,後四卷一百二十七條, 則博及諸書,以論諸書字義、字音與俗語相承之異為主。匡謬正俗 是一部未完稿,結構亦不完備,但就其具體條目而言,則引征豐富, 論述中肯,尤其是顏師古能指出某些解釋的謬誤是因音讀的差別造成 的,從而推出同音假借之說,更有價值。故四庫全書總目稱他與 沈重之音毛詩,同開後來葉音之說”匡謬正俗主要探求造成解釋謬誤與讀音的關係,而這關係往 往有古今之別、雅俗之異。我國南北方語言本來就有很大差別,加之 南北朝時南北長期隔絕,難以交流,造成不少讀音、字義的不同。對

14、此,顏之推已有所察覺,在顏氏家訓的書證音辭兩篇中 有所論述,並表示出尋求異音相承關係的意向。顏師古從此得到啟發, 把字音與字義的解釋自覺地、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使很多難以理解的 字義迎刃而解,這不僅使顏之推尋求異音間相承關係的意向付諸實 踐,而且創後世葉音之說,為注釋又開新徑。論語、尚書、史 記作為匡謬正俗的條目並不辨正某些詞語的解釋,而是涉及書 的思想、某一體例的運用及流傳中的一些情況。如史記條追溯太 史公自敘與尚書序的相承關係,以及後人對太史公自敘和 漢書敘傳的曲解等等。這類以書名為題的條目雖為數不多,卻反 映出顏師古對具體辭彙的解釋是建築在對全書的統觀認識的基礎之 上的,而漢書注也是如此。

15、顏師古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名物、制度、習俗有了改變,與其相 應的辭彙也不可避免地隨之變化,或是損益、或是消亡、或是與原意 相反,而這類辭彙變化的來龍去脈,是解釋辭彙時必須說明的。如卷 五解“郎署”:馮唐傳雲,文帝輦過郎署,見馮唐而問之郎 者,當時宿衛之官,非謂趣衣小吏;署者,部署之所,猶言曹局,今 之司農、太府諸署是也。.今之學者不曉其意,但呼令史、府史為郎 署。自作解釋雲,郎吏行署文書者,故日郎署。至乃摛翰屬文,鹹作 此意,失之遠矣。”唐代學者不明郎署自漢至唐,內涵已有損益,以 唐郎署解漢郎署當然不免失之遠矣。匡謬正俗的宗旨是糾正諸經、諸書部分音讀、注釋的錯誤,並對 出錯的原因加以探討。如

16、卷一“甲”條,顏師古認為甲有狎音,不是 假借為字,而是因甲訓為狎,後世把甲訓為狎誤認為假借,故使甲有 狎音。這說明音讀訛誤的原因之一 /是將釋義詞的讀音與被釋詞讀音 相混(包括字義相同讀音相混),同時也澄清了假借的概念,假借是 指因甲乙二字同音,即可互為代替,這與因二字義同,即將二字讀如 一音是兩種不同的情況。另外,由於讀音造成解釋錯誤或障礙,在典 籍中也屢見不鮮。而出現這些不同的讀音,或因古今音,或因方言, 或因俗語,顏師古在書中以充分的論據,對不同的情況作了具體的說 明。顏師古匡謬正俗糾正不少音讀、注釋的錯誤,內容非常豐富。從 這裏可以看到,文獻典籍在流傳中因口傳、筆抄出現不少錯誤,而這 些錯誤隨著時間的延續,已被當做正確的東西流傳。顏師古撰匡謬 正俗正是為防止謬誤繼續蔓延,貽誤後人。顏師古糾正典籍音讀、 注釋的錯誤,不是簡單地標其正誤,而是徵引大量資料,闡明其產生 謬誤的前因後果,這樣不僅使其結論有充分的說服力,而且客觀上保 存了很多寶貴資料。顏師古從諸多謬誤原因中,總結出一條教訓:傳日,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苟不明練,豈宜臆說,以 誤將來。”此可謂整理古代文獻的千古不易箴言,值得遵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