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72482974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4.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1.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发展拉瓦锡根据实验,在1777 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报告指出:物质燃烧或金属在空气中燃 烧并不是燃素学说所谓脱去燃素的分解反应,而是金属和氧化合:金属十氧=金属氧化物物质跟氧化合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就推翻了统治化学界达百年之久的燃素学说,我 们今天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诞生了。拉瓦锡于 1783 年才宣布他的化学理论的革新,拉瓦锡夫人还仪式性地焚烧了斯塔尔的 书和燃素学说的书籍,以标志新化学的开始。的确,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开拓了化学的 新时代。恩格斯对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把燃素学说之于燃烧的氧化学说

2、与黑格尔辩证法之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比拟,燃烧的氧化学说使过去在燃素学说形式上 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了,而批评普利斯特里等坚持错误的燃素学说的人,由于被传统 的燃素学说所束缚,“本来可以推翻全部燃素观点并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手中没 有能结出果实”。以上介绍的是氧化一还原反应理论的建立过程或者说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 一阶段。这个阶段是以氧的得失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就是我们以化合价升高(氧化)、降低(还原)一 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第三阶段是以电子得失(得电子为还原,失电子为氧化)为 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一阶

3、段的历史,即人类经过千辛万苦才弄明白燃烧的本 质的史实,我们可得到下列几点启示。第一,科学的发展是由生产和科学实验水平决定的。第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几代人或几百年、几千年人们劳动的积累,经过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改正错误,才达到比较正确的认识。第三,要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实践是发现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四,现在大家公认的理论,它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它还有缺点或错误,在人们的 实践中,还要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向前发展。背景资料 2.湿法冶金的起源 湿法冶金:亦称“水法冶金”,即在溶液中,特别是在酸、碱、盐类的水溶液中冶金 作业的总称。属于湿法冶金范畴的有:浸出、过滤、沉淀、

4、结晶、萃取、离子交换、水溶液 电解等过程。湿法冶金适于处理金属含量较低和组分比较复杂的原料。其综合回收率高、劳 动条件较好、广泛用于有色和稀有金属,如锌、铀、稀土金属等生产。在宋初,我国发明了 胆水浸铜法,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刘安是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 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 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 多年。在宋朝时采 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x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 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二、实验探究神奇的阿拉丁神灯-过

5、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一、实验步骤:1取一个 125 mL 之锥形瓶并附瓶塞。2加入 30-50 mL 的 30 过氧化氢溶液于上述瓶 内。3将约 2g 的碘化钾固体填装入茶包内,小心地将 茶包袋口封紧,如图一所示。4将捆好之茶包悬吊于锥形瓶之瓶颈处,在瓶口塞 入塞子以使茶包保持悬空,如图二所示。5取出塞子让茶包掉入过氧化氢溶液中,随即产生 大量的烟雾,而获得神灯内巨人出现时之效果,如图三和 图四所示。二、讨论实验原理和相关的问题:1这个实验牵涉到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水蒸气,总反应式为:2 H2O2(aq) - O2(g) +2 H2O(g) + Q2. 这个实验以两步进行,而10-为

6、反应的中间物质。H0 + I- HO + IO-+ Q2 2(aq)(aq)2(l)(aq)H2O2(aq)+ IO-(aq) H2O(g)+ O2(g)+ I-(aq) + Q3. 过氧化氢在常态下分解速率不快,加入碘化钾后瓶内立即发生剧烈作用,产生大量 氧气与水气,显示碘化钾在反应中发挥了催化作用。4. 这个实验所产生的大量气体是什么?(这个实验所产生的大量气体是由过氧化氢分 解所产生的氧气与水蒸气。)5. 有其它物质可以代替碘化钾参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吗?(可以使用二氧化锰代替碘 化钾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四、注意事项:1. 可使用固体的MnO2代替固体的KI,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

7、解反应。2. 实验配置H202前,应戴上手套以避免皮肤接触到H202而造成灼伤。3. 教师在演示前必须事先预作,以确定反应发生所产生烟雾状水蒸气之效果,准确控 制H202浓度与KI之用量。(注意:H202浓度过高会使反应过于激烈而瞬间产生大量氧气及 水气喷出。 )三、网络导航 谈谈初中化学总复习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置换 反应类型归纳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的视屏教案 SR.HTM 分解反应教案 student/mh24 maoyujun/%BB%AF%D1%A7%B7% B4%D3%A6%B5%C4%B7%D6%C0%E0.htm 化学反应的分类 :8010/RESOURCE/GZ/GZH

8、X/HXBL/HXTS0154/12710 SR.HTM 氧化反 应四、例题解析经典试题:例 1下列关于基本反应类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是单质B.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都是化合物C. 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反应,并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 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分析解答:A选项,举反例否定之CaO+H2O=Ca (0H) 2,反应物都是化合物,故A选项 错误;B选项,可试举正例肯定之,CaCOCaO+CO f,故B正确。C选项,抽象思 维法判断,置换反应的定义不仅限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而且也限定了“种数”各为两 种, C

9、项叙述中没有确定“种数”,叙述不完整,错误。 D 选项没有确定这两种化合物反应 的方式是否是“相互交换成分”例如:CO2+ Ca (OH) 2= CaCO I +H2O,该反应不属与复 分解反应。答案为 B。知识点拨:解此类题可用形象举例法,也可用抽象思维法,或者是两种方法相合,本题涉 及到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掌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答题的关键。化合反应的定义只 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类限定的,即“多变一”形式,而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并限定,反应物可能全都是单质或全都是化合物,也可能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只不过由于“多变一”反应,其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分解反应的定义也只是从“种数”

10、来限定的,即 “一变多”形式,而未限定反应物、生成物类别,只不过由于“一变多”反应,其反应物 一定是化合物,但是生成物可能全部是单质或全是化合物,也可能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置 换反应的定义既限定了反应物的种数和类别,也限定了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复分解反应的 定义既限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都是两种,且它们都是化合物,同时还限定了“相 互交换成分”的转化方式,即对化合物的组成和构成特征作了相应的限定。举一反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分解反应得到的产物都是化合物B.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C.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时置换反应D. 化合物加热时才能发生分解反应分析解答:举例否定法。 B

11、 选项反例: CaO+H2O=Ca( OH) 2,反应物都不是单质, C 选 项反例:Fe2 O3+CO鏈2Fe+3CO f,该反应虽然有单质生成,但是反应物都是化合物,故 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D选项反例:Na2CO310屯0的风化就不需要加热,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Na CO10H O= Na CO +10H0。A选项,复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啲转232232化方式,如果用以字母表达式可表示为:AB+CD=AD+BC (A、C为阳离子或阳离子团,B、D为阴离子或阴离子团),由此可看出其生成物必定是化合物。答案选A。例 2.下列各物质相互在水中混和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F

12、e 与 AgClB. Cu(OH) 2与 ZnCl2C. KNO3 与 Cu Cl2D. MgCO3 与稀硫酸思维点击: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先要确定物质有没有与另一种物质反应的性质,若没 有这样的性质,当即否定;有这样的性质,再继续分析,看它属于何种反应,再分别从反应 发生的条件对反应能否发生进行肯定和否定。知识点拨:规律发生条件置 换 反 应氢气+金属氧化物f金属+水加热K、Ca、Na、Mg、Al等的氧化物除外碳+金属氧化物f金属+CO2高温加热K、Ca、Na、Mg、Al等的氧化物除外金属+酸f盐+氢气浓硫酸、硝酸因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 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

13、 置换酸中的氢金属+盐f新盐+新金属盐可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 能置换后面的金属K、Ca、Na很活泼,在盐溶液中 不能置换出其它金属复 分 解 反 应酸+碱f盐+水中和反应,有水生成,都能反应酸+盐f新酸+新盐不溶酸的盐如BaSO4、AgCl等除外生成物中要 有沉淀、气体或水碱+盐f新碱+新盐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盐+盐f两种新盐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中要有沉淀分析解答:根据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A中Fe的活泼性虽然比Ag强的多, 但是因为AgCl难溶于水,不能配成溶液,反应不可能发生;B乍一看碱能与盐反应,而且 相互交换成分后生成的Zn (0H) 2是

14、沉淀,但是细想因为Cu (OH) 2也难溶于水,不能形 成溶液,故也不能反应; C 中盐能与盐反应,但是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既没有沉淀,也没有 水和气体,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选;D中盐能与酸反应,虽然其中的MgCO3难溶 于水,但是反应物中有硫酸,不需要考虑其它物质的溶解性,而且反应后有气体和水生成, 反应可以发生。答案选D。例3.对于化学反应A+B = C+D,则可推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B. 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 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D. 若A、B各取10克混合,

15、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不一定等于20克 思维点击:解本题时要牢牢把握四种反应类型的定义,把字母表达式具体化。分析解答:A选项,因为有两种物质反应产物是盐和水的一共可以使三种情况:(1) 酸+碱=盐+水,如 NaOH+HCl = NaCl+HO;(2)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CO+ Ca(0H) 2= CaCO I +H O;(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如 2HCl+ CaO=CaCl2+H2OA错误,B选项叙述正确,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和类型 上均符合置换反应定义,故可以用该表达式表示,C选项正确,举例如:CuSO +Ba (OH) =Cu4

16、2(OH) 2|+臥叮。D选项正确,A、B反应,可能出现一种物质已反应完而另一种物质有 剩余即过量,则根据质量守恒原理, C、 D 质量等于参加了反应的 A、 B 的质量总和,故必小 于 20。答案选 A。例4.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 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可能 ;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思维点击:解本题需要对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盐的溶解性,盐酸的检验方法等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和应用的能力。知识点拨:熟记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并理解它的含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分为三 个阶段来记

17、忆:KCaNaMgAl , ZnFeSnPbC H). - CuHgPtAu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 也是金属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得到电子变中性原子的能力又弱到强的顺序。例如在金属活动性 顺序中,锌位于铜前面,锌的化学活动性比铜强。在水溶液中锌原子比铜原子易失去电子变 为原子,因此,锌可以把铜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铜不能把锌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分析解答:首先明确AgN03和Cu(NO3)2均为硝酸盐,可溶。根据题意,在其混合物溶液 中加入少量铁粉,由于铁比银、铜活泼,所以铁能将银、铜分别从它们的盐溶液置换出来, 此

18、时析出的是银和铜的混合物。但根据题意还知,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加盐酸又白 色沉淀生成,这说明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AgNO3剩余,既然溶液中尚剩余AgNO3,则析出 的少量金属中就不可能有铜存在。因为铜比银活泼。生成的铜会继续跟AgNO3反应析出银, 所以本题析出的少量金属只有Ag0答案:析出的少量金属只有Ag2AgNO3+Fe= Fe (NO3)2+ Ag; Cu(NO3)2+Fe= Fe (NO3)2+ Cu;2AgNO3+ Cu= Cu (NO3)2+ Ag; AgNO3+HCl= H NO3+AgCl I举一反三:往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

19、粉,待反应完成后 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A.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w +、Zn2+、Fe2+B.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C.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 +、Fe2+D. 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 +、Fe2+分析解答:例5.选用盐酸、氧气、氯酸钾、碳酸钙、镁条等5 种物质中的一种或若干种。按下述反应 类型写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解反应:;(2) 化合反应:;(3) 置换反应:;(4) 复分解反应:.占烘/、J I(2) 2Mg+O2MgO;思维点击:本题是按特殊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首先要全面考虑物质所述类型

20、、性质,然 后按照要求书写。题中单质有镁和氧气,酸有盐酸,盐类有氯酸钾和碳酸钙。再回忆它们的 化学性质,如镁和氧气都属较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会发生化合反应;氯酸钾和碳酸钙都易 发生分解反应等。然后按四类反应的要求逐一选出合适的反应物,再写出正确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1)CaCCaO+CO f ;( 3) 2HCl+ Mg = Mg Cl2+H2f;( 4) 2HCl+ CaCO3= Ca Cl2+CO2f + HO223222例 6.用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实现下列各步转化:CuCL-CNOjjX Cu (OHJCu S 0律F eS O-ZnS 0 畀阻 S0+思维点击:本题是置换反应与复分

21、解反应的具体应用。其中(1)-(3)各物质组成变化 的负价部分,可分别加入适当的、含有相当负价部分的化合物,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转化。(4) -(6)各物质组成变化是正价部分,且生成物中的金属元素比反应物中的金属活动性 强,可考虑用置换反应实现转化(但要注意(6)的特殊情况: ZnSO4-Na SO4)。分析解答:(1)CuCl2+2AgN03=2AgCH + Cu(NO3)2,若改 Mg(NO3)2、KNO3 用等硝酸盐, 不产生沉淀,不能实现规定的转化。(2) Cu(NO3)2+2NaOH= Cu (OH)2 I +2Na NO3,若改用 Fe (OH) 3等不溶性碱,反应不能进 行。(3)

22、 Cu (OH)2+H2SO4= Cu SO4+2H2O,若改用Na2SO4等硫酸盐,反应不能进行。(4) Cu SO4+Fe= FeSO4 +Cu,若改用FeCl3等可溶性铁盐代替Fe,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5) FeSO4 + Zn= Fe+ZnSO4,若改用Zn (N03)2等可溶性铁盐代替Fe,复分解反应不能发 生。(6) ZnSO4+ Na CO = Na S04+ZnCO I,若向ZnSO4溶液中加入金属钠,Na跟H2O剧烈反4232432应生成的NaOH再和ZnSO4反应,也能得到Na SO4,但是如果将此反应写成Na置换ZnSO4 中的 Zn 元素就错了。视野拓宽:在金属活动顺

23、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并放出氢气。 Mg 前面 的金属可与冷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与后面的盐溶液 反应,生成后面的不活泼金属和新的盐。但是Mg前面的金属与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情 况复杂,可以粗略认为它们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物(碱)。然后,生成的对应的碱 可能再和盐反应。综合学科:例7A、B、C、D、E、F、G、H、I、9种物质是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常见物质。已知A、B、 F、H是单质,B、C、D是气体,A、E为黑色固体,G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C: ;

24、 I: ;(2) 完成下列变化化学方程式:B+FD+E; G+NaOH;思维点击:利用物质的一些特有性质,通过各种反应类型之间的某些特征来进行物质的推 断,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 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题型。在进行物质推断的过程中,除了对知识 点的把握外,我们往往还要解题的方式方法,尤其是要熟练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进行推导。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推导出 A、 B、 C、 D、 E、 F、 G、 H、 I9 种物质的化学 式。虽然题目告诉我们该9种物质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常见的物质,但是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 中,我们所截粗的物

25、质远远不止9种。所以要解决本题,我们不仅要抓住题目中漏出的蛛丝 马迹,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物质特有的性质,同时考虑各类不同的化学反应之间的特点,以便 各个击破,逐步前进,最终完成目标本题惟一的已知条件,也是我们惟一可以用的信息是I+Ba (N03)2= Fe (NO3) 2+白色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细想改反应是硝酸钡和某一物质发生反 应生成另一盐与一个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依初中化学获得的物质知识,发现这一反应应 该是一个复分解反应,而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钡盐只有一种即是BaS04,也就是说I+Ba (NO3)2= Fe (NO3)2+BaSO4 I,由此可推导出

26、I为FeSO4,再在此基础上,利用已知条 件就可以向前推导可得出F是Fe,G是CuS04;再推导得出H为Cu,再利用物质之间反应 的特性,可得E为Fe3O4, D为CO, C为CO2, B为O2, A为C。在做此类物质的推断题 时,切忌一步到位的思想,必须由初始状态一步一步追溯推理,这是逆向思维方法的关键所 在,也是解题思维的关键所在。答案为:(1) C、C02、FeSO4 (2) 3Fe + O = Fe3O4; 4CO + Fe3O4 超 3Fe + CO2; CuSO4+2NaOH= Cu(OH)2I +Na2 SO4链接奥赛:例 8请你根据 “在化学反应前后,按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将化

27、学反应分为两类;有变动的叫氧化还原反应,无变化的叫非氧化还原反应“这个定义,指出:(1) 在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化学反应中,哪 种一定属于、哪种一定不属于,哪种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并举化 学方程式实例说明之( 2)用 4 个小圆分别代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应怎么样 绘在右图所示的大圆中(上半圆为氧化还原反应区、下半圆为非氧化还 原反应) 思维点击:本题主要测试学生按题目提供信息,对所学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知识的归纳、迁移、探究和创新能力。分析解答:( 1)见下表四种基本 反应类型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实例化合反应不定属有单质参加的属占檄H+0 J H02

28、2 2(H: 0-+1 价,0: 02 价)无单质参加的不属C0+ Ca (OH) = CaCO I +H 02232(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分解反应不定属有单质生成的属:m2KC10 云 2KC1+30 f32(Cl: +51 价,0: -2-0-1 价)无单质生成的不属CaC0 超 Ca0+C0 f32(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置换反应一定属(因有单质参 加和生成)H +Cu0 山 Cu+ H02 2(H: 0-+1 价,Cu: +2-0 价)复分解反 应一定不属(各成分的 交换,组成各成分的 兀素化合价不变)Na0H+HCl=NaCl+ H02(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

29、后都没有变化)(2)代表化合、分解反应的两个小圆,其上半圆在氧化还原反应区, 下半圆在非氧化还原区(见右图)。代表置换、复分解反应的两个小 圆,分别在氧化还原反应区、非氧化还原区。氧化还原反应T同时发生视野拓宽:初中阶段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得氧或失氧后化合价的变化 情况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含 氧纯净物理的氧元素被夺去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向其他物 质提供氧元素(即自身失去氧元素)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它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氧化性。具 体关系如下:具有氧化性被还原氧2剂失氧发生还原反应反应物一还原剂 得氧 发生氧化反应一1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举一反三:氧化还原反应得一种

30、广泛定义是: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 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照这种定义,下列物质在隔绝空气 加强热过程中,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KMnO4B. Cu (0H) 2和C的混合物CNH HCO43D. CaCO3和Cu的混合物分析解答: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KMnO K MnO + MnO +0 f4 2 4 2 2Cu (OH) = CuO+H2O ; 2CuO+C或CO f +2CuNH HCO NH f +H O+CO f43322CaCoBf CaO+CO f32由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各反应有无化合价变化。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A只发生氧化还原

31、反应; B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C、D中只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举一反三:有化学反应A+B=C+D,如果A和D都是单质,B和C都是氧化物,则可推 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 A是还原剂,它发生还原反应C. B 具有氧化性,反应中 B 被氧化D. 该反应实质上是A从B中获取氧思维点击:本题从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和得氧、失氧角度对同一个用通式表达的化学反应进 行综合分析,也可以采用形象举例法,即举一个符合题意的具体反应实例,然后运用该实例进行分析、判断。比如:H2 (A) +CuO (B) ACu(C)+ H2O(D),就是符合题意的一个反应实 例,然后

32、借助这个反应实例,再进行分离、判断、解答问题容易多了。五、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3H+WOW+3H O232C.Mg+H2SO4= MgSO4+H2 f2. 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B.4CO+Fe3O4 鏈 3Fe+4CO2D.Cu+2AgN03=Cu(N03)2+2AgABa(OH) +H SO =BaSO I +2H O2 2 4 4 2B. CuO+CO Cu+CO2CCaCO CaO+CO f32D. Zn+H SO =ZnSO +H f2 4 4 23在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也不属于置换反应

33、或复分解反应的是B. C+HQ 垦峑 CO+H22D. Ba(OH)2+CuSO4=BaSO4/+Cu(OH)2/ (A. CH +20-42C. Cu2(0H)2C04AC5.(ACO2+2H2O22 32CuO + CO2 + H2O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能反应的是Hg和稀H SO溶液 B. Fe和CuSO溶液2 4 4Ag 和 FeCl 溶液D. Ca 和 HSO 溶液2 2 4有水生成的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可能是 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A. B. C. 6. 下列物质中,既能和水反应,又能分别和铁、氯化钡、烧碱在水中反应的是 (A. 碳酸钠B. 盐酸C. 无水硫

34、酸铜D. 硝酸钠7. 氧化银钮扣电池常用作手表和计算机电池内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Zn+Ag2O=ZnO+2A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锌发生了氧化反应C.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D.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8.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A.只有硝酸锌和水B. 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C. 一定没有硝酸银D. 定没有硝酸铜二、填空题9如果用A+B=AB表示化合反应,用AB=A+B表示分解反应,那么置换反应可用字母表示10. 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物质名称下

35、面注明它们的化学式:(1)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 (2)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3) 无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4) 有气体产生的置换反应11. 以水为生成物之一,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 .分解反应(2) .化合反应(3)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非中和反应)(6).不属于以上四种基本类型的反12. 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以它为燃料的电池正逐渐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得到氢气,请写出其中一种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并指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13. 配平下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A. Al+MnOAl O + Mn2 =23B. 该反应属

36、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C. 在反应中,MnO被, Al作剂214.根据下表所列部分碱和盐在水中的溶解性(20C)。阳离子OH-NO -3Cl-SO 2-4CO 2-3K+溶溶溶溶溶Ca2+微溶溶溶微溶不溶Mg+不溶溶溶溶微溶CU2 +不溶溶溶溶不溶试回答:(1) NaN03傾“溶”或“不溶”,下同)于水,Mg(OH)2于水。(2) 写出霜2匹溶液和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反应。(3) NaCl、MgSO、Cu(NO )三种溶液两两之间.傾“能”或“不能”)发生反应。43 2(4) 若NaOH+A-B+C,且A的溶液呈蓝色,B为沉淀。写出B和H SO溶液反应的化学方24

37、程式。三、探究题15.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分析、对比 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理解并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 存在如下关系,请仿照示例分别举两例说明。图示槪念间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又关系举例2)概念间还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如氧化与还原发生在同一反应中,既对立又统一,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再举例说明:参考答案:1.B 答案提示: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定义2.A3. A 这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不属于4 个基本反应中的任意一种4. B5. A6. C 答案提示:注意题干“在水中反应”7. D8. B9. AB+C

38、=A+CB10.略11. (1) H2CO3 =h2o+co2 f(2) 2H +02 HO2 2 2(3) H +CuO 饉 HO+Cu22( 4) NaOH+HCl=NaCl+H O2( 5) CuO+H SO =CuSO +H O2 4 4 2(6) CO2+Ca(OH)2=CaCO3 ( +H2O12. HO通电2H f+0 f 分解反应(或Zn+HSO -ZnSO +H f 置换反应)2 2 2 2 4 4 213. 4 3 2 3 置换反应 还原还原14. (1) 溶 不溶(2) NaCO +CaCl =CaCO l+2NaCl 复分解2323(3) 不能(4) Cu(OH) +HSO =CuSO +2HO2244215. (1)并列关系:纯净物;混合物 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包含关系: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交叉关系:浓溶液;饱和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2)在碱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中和反应中的酸与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