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内支撑拆除技术交底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2458949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坑内支撑拆除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坑内支撑拆除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坑内支撑拆除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基坑内支撑拆除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内支撑拆除技术交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坑内支撑拆除技术交底 质量技术交底卡GD2301003施工单位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名称 深圳市红树别院工程分部工程交底部位基坑日 期 2013年 月 日本工程在基坑的西北角设置有一道基坑支护内支撑,基坑西面与原有8层建筑相距约8 米,北侧与原有11层建筑相距约15米。内撑有支护桩腰梁、支撑梁ZC、连系梁LX和支撑 格构柱LZ组成,具体尺寸见下表。需要拆除的支撑梁梁顶标高为17.600m(绝对标高),混凝 土强度等级为C30。名称编号尺寸(mm)备注格构柱LZ600*600钢结构交腰梁800*1000支撑梁ZC1000*1000连系梁LX800*800基坑内支撑平面见下图。n _r寸

2、ooroILnD号 I基坑内支撑平面示意图一、技术准备:1、拆除工程施工前,编制基坑支护内支撑拆除方案,并经审批后再行施工。2、施工前,向施工班组详细技术交底,说明施工顺序、施工难点、施工方法、施工要点、 施工中注意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二、材料准备:现场准备模板500张,方木2000条,龙门架15个,密目安全网200平米,软管100米。用于静力破碎的静态破碎剂50包。静态破碎剂),它的主要成份是生石灰,还含有一些按 一定比例掺入的化合物催化剂。其破碎介质的原理就是利用装在介质钻孔中的静态破碎剂加水 后发生水化反应,使破碎剂晶体变形,产生体积膨胀,从而缓慢的、静静地将膨胀压力(可达 30Mpa5

3、0Mpa)施加给孔壁,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最大值,将介质破碎。三、机具准备:计划投入机械设备见下表:名称数量功率(kw/台)备注大空压机2台60小空压机2台15备用风镐30把风枪10把总功率=60*2+15*2=150kw现场需配备能承受200kw的配电箱。四、人员准备:投入的施工人员:混凝土凿工25人,气焊工5人,杂工2人。五、工期要求计划工期:计划工期15天,2013年2月17日(农历元月初八)2013年3月3日。六、施工顺序本工程内支撑梁的拆除范围,如图基坑内支撑平面示意图拆除所有的连系梁LX、 支撑梁ZC、格构柱LZ以及ABCD段的腰梁。DE段的腰梁因有锚索,且支护桩的悬臂端较 高,因此

4、腰梁不拆除。本工程基坑支护内支撑拆除顺序:从西北角往外一品一品拆除,遵循先拆连系梁,再拆支 撑梁,再拆腰梁,最后拆除格构柱的顺序。具体拆除顺序如下:连系梁一连系梁一支撑梁一连系梁一支撑梁一连系梁一 支撑梁一连系梁一支撑梁一支撑梁O一腰梁O拆除一品时从两边往中间对称拆除。基坑内支撑拆除顺序示意图七、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换撑体系施工一内支撑区域内楼板垫方木模板保护一将支撑梁的钢筋保护层凿除,梁主筋 及箍筋钢筋烧断一静力破碎支撑梁一支撑梁破碎清运一格构柱拆除。1、换撑体系施工内支撑的区域,地下室结构施工到地下一层梁板时必须将此处的内支撑梁柱拆除,才能继 续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拆除之前要先进行换撑,

5、将支护桩的部分内力传递给地下二层结构。换撑体系采用在地下室负二层外墙与支护桩的空隙内填充C15混凝土,填充的混凝土顶 面标高同负一层底板面标高15.80m填充的范围南侧到E点支护桩的外侧,东侧到A点支护 桩往东延伸2米宽。内支撑区域,地下室负二层结构外墙于2013年1月22日浇筑完成混凝土,现场留置同条 件试块,2013年1月28日将同条件试块送至实验室试压,若强度达到75%,则于1月28日浇 筑混凝土。C1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同样留置同条件混凝土试块,过完农历春节后,将试块送至实验 室试压,若强度达到80%,则可进行内支撑梁的拆除工作。2、内支撑区域内楼板垫方木模板保护因内支撑梁的顶面到地下

6、负一层板面只有约16m高,因此现场不在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 改用龙门架配合拆除工作。但为保护地下负一层板面混凝土,在内支撑梁的区域内(如下图虚 线内)铺设方木和模板保护板面。3、静力破碎考虑到内支撑梁截面周围有大梁的钢筋包裹,为达到最佳的破碎效果,要先把支撑梁的面 筋、腰筋、箍筋隔断凿除,然后对混凝土进行静力破碎。首先将支撑梁的钢筋保护层凿除,露 出面筋、腰筋、箍筋,再用氧焊将钢筋割断凿出。钢筋凿出后即可进行静力破碎。静力破碎前需要钻孔。在梁的顶面钻孔,孔径gOmm,孔距200*300mm,钻孔深度离混凝 土构件底部100-200mm。如下图所示:弼巾4(0Q00200dC:i:J 30330

7、OOOOOOOOOO采用空压机及风枪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钻孔,钻孔后将粉状的静力破碎剂按说明书要求用适 量水调成流动状浆体,缓慢灌入孔内并确保药剂在孔内处于密实状态,不用盖孔口,8-12小时 后药效达到最佳,混凝土构件自行产生胀裂,破碎。4、支撑梁破碎清运静力破碎使混凝土构件充分破碎后,再用风镐破碎,并将混凝土渣用料斗通过塔吊吊到清 运车拉走,对梁钢筋进行割除并清理。支撑梁、柱拆除完毕后,对原先格构柱挡住的洞口进行钢筋绑扎,并浇筑混凝土。5、DE段腰梁处理做法基坑内支撑的DE段的腰梁因有锚索,且支护桩的悬臂端较高,因此腰梁不拆除。根据现场情况,腰梁宽度挡到外墙有约7cm,如下图。因此负一层外墙施工

8、前,需先将腰 梁挡到外墙的7cm人工凿除,但有锚索锚具的地方,留置500*500mm的范围不凿除,将来外 墙浇筑混凝土时该范围留出不浇筑混凝土,供锚索检查及调整之用,待调整好后,3个洞口再 封堵,将锚具封堵在外墙内。下图中阴影部分口的范围,若-1层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此范围就无法回填土方,因此 该阴影部分同外墙同时施工,浇筑同外墙同标号的混凝土。6、质量控制要点(1)基坑内支撑的施工顺序必须遵循先拆连系梁,再拆支撑梁,再拆腰梁,最后拆除格 构柱的顺序。(2)在相邻的两孔之间,严禁钻孔与注入破碎剂施工同步进行。(3)建筑基础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出现场或清理出工作面,在基坑边沿1m 内严

9、禁堆放物料。7、安全防护措施(1)采用静力破碎作业时,灌浆人员必须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孔内注入破碎剂后, 严禁人员在注孔区行走,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2)静力破碎剂严禁与其它材料混放。(3)在药剂灌入钻孔到混凝土开裂前,不可将面部直接近距离面对已装药的钻孔。药剂 灌装完成后,盖上麻袋,远离装灌点。观察裂隙发展情况时应小心。此外施工现场应专门备好 清水和毛巾,冲孔时如药剂溅入眼内和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4)施工区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进入。(5)拆除作业时,做好基坑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值位于正常范围内。在基坑内支撑周边每隔约15米,设置一个监测点,具体位置详见图2.1-1 (基坑内支

10、撑平 面示意图)。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7.0.3的要求,监测频率为每天一 次,但考虑到内撑较为接近居民区,监测频率改为每天两次。早上10点钟监测一次,下午4 点钟监测一次,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好。监测结果应与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 8.0.4 相对照。!-6LiTU-SU15 JU2J-3OLI.境一匸怫机H50也卜孔gn灘S-K.)2顶锂向 位移羽讲支护-雄土箱i-55-87LJ-8U5 勰-IXS-IU钢板费、ac注唱常朮眈土局、ILL越卑6切HI狂亠GJ怖2-;25-30虫玮亠0_5餐35-40C15ZE45本工程基坑类别

11、属一级,从上表可查出,坡顶水平位移的报警值为25-30mm,坡顶竖向位 移为 10-20mm。若现场监测值超过报警值,则因立即停工,查找原因,并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 单位,共同商讨处理方案。待处理完毕后,再行重新施工。八、文明施工措施1、基坑内支撑拆除的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在早上7点到12点,下午1点30分到晚上9点。 以免扰民。2、内支撑钻孔及拆除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粉尘,在施工过程中专门安排两个杂工对现场 进行洒水。3、同时为保证现场的粉尘及混凝土渣飞出围墙外,在内支撑的ABCDE段搭设双排脚手 架,外满挂密目安全网。具体做法见下图:九、基坑支护险情应急措施1、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种客观因素

12、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 安全,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支撑拆除过程中进行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围 护桩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周边土体、道路变化。现场若发现突变沉降应停止作业,有组织 撤离人员及机械,防止事故的发生。拆离疏散应从安全梯走至地面,严禁往基坑支撑梁下逃生。(2)当围护桩位移超过预警值时,使用现场准备的砂袋压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的发展。2、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针对假设出现的几种险情,制订如下应急措施:(1)围护桩滑移的应急措施根据监测信息,若发现围护桩位移超过警值勤,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停止拆撑作业。位移较大并有发展趋势时,可在坑内增设内撑。内撑为水平撑或斜撑,可用型钢或坚固的 木料支撑。在坑内紧急垒堆砂袋或回填压载。(2)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应急措施造成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围护结构位移或坑底土体隆起,因此其预防 措施是: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围护桩位移或土体隆起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方案。(3)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及时查明地表裂缝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及时用浓水泥浆灌缝。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