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工程第7章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2419882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2.1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交通安全工程第7章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交通安全工程第7章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交通安全工程第7章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资源描述:

《交通安全工程第7章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安全工程第7章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10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本章内容:第第1节生理心理学节生理心理学 第第2 2节节 驾驶人与交通安全驾驶人与交通安全第第3节骑车人特征与交通安全节骑车人特征与交通安全 第第4节节 行人特征与交通安全行人特征与交通安全 第第5节节 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教育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重点:生理心理学、驾驶人特征、行人特征生理心理学、驾驶人特征、行人特征2/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第第1 1节节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n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

2、是它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n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除用,它除用人为研究对象外还用各种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心理行人为研究对象外还用各种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心理行为活动的生理学机制。为活动的生理学机制。n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科学。n它和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它和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神经学、精神病学、遗传学、动物学以及哲学等都有密神经学、精神病学、遗传学、动物学以及哲学等都有密切关系

3、。切关系。3/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二、交通心理学二、交通心理学n交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心交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交通系统中驾驶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交通系统中驾驶人和行人在交通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人和行人在交通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学科。交通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内容有:交通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内容有:n驾驶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平衡感觉、情绪、驾驶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平衡感觉、情绪、注意力、反应等特性及其与驾驶机能的关系。注意力、反应等特性及其与驾驶机能的关系。n道路线形、坡度

4、、交通设施、交通环境对驾驶道路线形、坡度、交通设施、交通环境对驾驶人的心理作用。人的心理作用。n酒精和药物对驾驶人驾驶机能的影响,以及驾酒精和药物对驾驶人驾驶机能的影响,以及驾驶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查方法。驶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查方法。4/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驾驶人驾驶疲劳的规律、测定方法和指标。驾驶人驾驶疲劳的规律、测定方法和指标。n驾驶人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的检查方法与考核方法驾驶人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的检查方法与考核方法。n车辆内仪表盘、操作设备、音响设备、安全设备等车辆内仪表盘、操作设备、音响设备、安全设备等人机设计等对驾驶人产生的心理效果。人机设计等对驾驶

5、人产生的心理效果。n车辆外形、喷漆颜色、头灯位置、安全设备等对行车辆外形、喷漆颜色、头灯位置、安全设备等对行人产生的心理效果。人产生的心理效果。n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骑自行车人在不同交通条件下产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骑自行车人在不同交通条件下产生的心理反应与行为的规律。生的心理反应与行为的规律。n行人过街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行人肇事与本人年行人过街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行人肇事与本人年龄、性别、过街速度、过街地点及道路宽度的关系。龄、性别、过街速度、过街地点及道路宽度的关系。n交通宣传方法及其效果。交通宣传方法及其效果。5/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 交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

6、为几个层面的研究方法交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几个层面的研究方法 :n宏观定性方法宏观定性方法,例如调查问卷法、面对面问询法;,例如调查问卷法、面对面问询法;n宏观定性定量方法宏观定性定量方法,例如现场观察法;,例如现场观察法;n微观定量方法微观定量方法,例如实验法,其中又包含实验室实验法、,例如实验法,其中又包含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等。现场实验法等。n驾驶人的生理心理波动与交通安全的定量关系驾驶人的生理心理波动与交通安全的定量关系,这主要体,这主要体现以下现以下2 2个方面个方面 :n(1 1)在正常的交通环境下,驾驶人生理心理(肌电、皮)在正常的交通环境下,驾驶人生理心理(肌电、皮电

7、、脑电、脉搏、呼吸等)的突然波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电、脑电、脉搏、呼吸等)的突然波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宏观定性定量方法,例如现场观察法;宏观定性定量方法,例如现场观察法;n(2 2)交通设施(道路照明、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的)交通设施(道路照明、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的变化(或一种新式交通设施)对驾驶人生理心理的影响,变化(或一种新式交通设施)对驾驶人生理心理的影响,进而反映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而反映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n交通心理与交通行为密不可分。心理状态会对驾驶行为造交通心理与交通行为密不可分。心理状态会对驾驶行为造成影响。成影响。6/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

8、安全第第2 2节节 驾驶人与交通安全驾驶人与交通安全一、驾驶人生理特征与指标一、驾驶人生理特征与指标 n在宏观上在宏观上,可以表现在性别、年龄、血型、视觉、听,可以表现在性别、年龄、血型、视觉、听觉、疲劳等。觉、疲劳等。n在微观上在微观上,可以表现在心电(,可以表现在心电(ECGECG)、脑电)、脑电(EEGEEG)、呼吸()、呼吸(RESP)RESP)、肌电(、肌电(EMGEMG)、)、皮电皮电(EDAEDA)等。)等。n在在对驾驶人的驾驶过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时,一般对驾驶人的驾驶过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时,一般这几个微观的生理参数来表征驾驶人的基本生理特征。这几个微观的生理参数来表征驾驶人

9、的基本生理特征。7/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1.1.心电(心电(ECGECG)n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内,伴随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内,伴随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而产生生物电的变化,这些生物电的变化称为心电奋而产生生物电的变化,这些生物电的变化称为心电。n人的一个完整心电波形图如图人的一个完整心电波形图如图7-17-1所示。所示。图图7-1 心电波形图心电波形图8/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当驾驶人遇到危险境地时或者驾驶人处于复杂的当驾驶人遇到危险境地时或者驾驶人处于复杂的交通环境时候,交通环境时候,其心率和心率变

10、异性会发生显著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的变化,可以使用心电这个生理参数来衡量某些,可以使用心电这个生理参数来衡量某些交通设施或某些交通形势对驾驶人的影响。交通设施或某些交通形势对驾驶人的影响。n驾驶人的驾驶人的疲劳程度与机体的唤醒水平密切相关疲劳程度与机体的唤醒水平密切相关,心电可以作为判断驾驶疲劳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心电可以作为判断驾驶疲劳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n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心率主要与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心率主要与车速和行驶时车速和行驶时间间相关。车速越高,心率也越快,行车越不安全相关。车速越高,心率也越快,行车越不安全;随着行驶时间不断加长,心率会逐渐变慢,此;随着行驶时间不

11、断加长,心率会逐渐变慢,此时表现为驾驶疲劳。时表现为驾驶疲劳。9/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脑电(脑电(EEG)n人在思考时,磁场发生变化,形成生物电磁场,人在思考时,磁场发生变化,形成生物电磁场,从而产生一种电波叫从而产生一种电波叫脑电波脑电波。n脑电波的频率变动范围一般在脑电波的频率变动范围一般在1-30Hz,根据脑电,根据脑电频率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频率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波段:个波段:n(1)波:频率波:频率8-13Hz n(2)波:频率波:频率13-30Hz n(3)波:频率波:频率1-4Hz n(4)波:频率波:频率4-8Hz n脑电信号是一

12、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脑电信号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亦可用于反应驾驶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亦可用于反应驾驶人的心理及脑疲劳等问题。人的心理及脑疲劳等问题。10/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3.3.呼吸(呼吸(RESP)RESP)n呼吸幅度呼吸幅度代表被试每次呼吸时的呼气代表被试每次呼吸时的呼气/吸气量,是吸气量,是一个相对值;一个相对值;n呼吸频率呼吸频率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n这两个指标均可反映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的呼吸这两个指标均可反映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的呼吸情况。情况。n呼吸频率随年龄、性别和生理

13、状态而异,成人平呼吸频率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而异,成人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6-1816-18次。次。n呼吸能反映人的体能状况,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呼吸能反映人的体能状况,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的驾驶人体能相对较差,长时间行车时容易疲快的驾驶人体能相对较差,长时间行车时容易疲劳,也易发生事故。劳,也易发生事故。11/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4.4.肌电(肌电(EMGEMG)n通常将通常将人体骨骼肌电信号人体骨骼肌电信号称为肌电信号。称为肌电信号。n肌电显示了肌肉活动的大小,反映肌肉紧张和放肌电显示了肌肉活动的大小,反映肌肉紧张和放松的程

14、度。在临床方面,肌电信号可以用于高血松的程度。在临床方面,肌电信号可以用于高血压,焦虑,社交恐怖,考试应激,睡眠障碍,疼压,焦虑,社交恐怖,考试应激,睡眠障碍,疼痛,磨牙,惊恐发作,康复医疗,心身放松训练痛,磨牙,惊恐发作,康复医疗,心身放松训练等。等。5.5.皮电(皮电(EDAEDA)n皮电的高低能反映情绪的变化情况:情绪紧张、皮电的高低能反映情绪的变化情况:情绪紧张、恐惧或者焦虑情况下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表面汗恐惧或者焦虑情况下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表面汗液增多,引起导电性增加而致皮电升高;情绪平液增多,引起导电性增加而致皮电升高;情绪平静时,皮电降低。静时,皮电降低。12/104第第7章章 人

15、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二、二、驾驶人生理特征与交通安全驾驶人生理特征与交通安全 1.1.性别与交通安全性别与交通安全n男女在各个方面有差别,但是相关调查表明,男男女在各个方面有差别,但是相关调查表明,男女驾驶人在交通违章违法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女驾驶人在交通违章违法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n驾驶前饮酒,强行超车男驾驶人比女驾驶人多。驾驶前饮酒,强行超车男驾驶人比女驾驶人多。n在通常驾驶条件下,男女驾驶人对事故的处理能在通常驾驶条件下,男女驾驶人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差距不大,而在紧急情况下,出现明显不同。力差距不大,而在紧急情况下,出现明显不同。n在学习驾驶的时间上,驾驶职业选择上应对女性

16、在学习驾驶的时间上,驾驶职业选择上应对女性有更高要求才可能保证交通安全。有更高要求才可能保证交通安全。13/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年龄与交通安全年龄与交通安全n美国某公共汽车公司对各种年龄驾驶人美国某公共汽车公司对各种年龄驾驶人1616万公里万公里行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对行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对于年龄来讲呈现于年龄来讲呈现浴缸型曲线浴缸型曲线 。年轻驾驶人,老年。年轻驾驶人,老年驾驶人都存在着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驾驶人都存在着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3.3.血型与交通安全血型与交通安全n交通事故与人的血型

17、有关,尤其在女性方面更为交通事故与人的血型有关,尤其在女性方面更为突出。有关研究认为:突出。有关研究认为:A型血的人机智、细心、型血的人机智、细心、谨慎,对周围善加观察,因此,事故较少。谨慎,对周围善加观察,因此,事故较少。14/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4.4.视觉与交通安全视觉与交通安全1 1)视力)视力n视力是指人眼能分辨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的能力,分视力是指人眼能分辨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的能力,分为为静静(体体)视力、动视力、动(体体)视力、夜视力视力、夜视力。n静视力静视力是指在光线充足条件下,人和视标在静止状态下是指在光线充足条件下,人和视标在静止状态下

18、所检查的视力。所检查的视力。n动视力动视力是指在光线充分条件下,人和视标处于运动是指在光线充分条件下,人和视标处于运动(一一方运动或双方皆动方运动或双方皆动)状态下所检状态下所检 查的视力。查的视力。n夜视力夜视力是指人在光线微弱条件是指人在光线微弱条件 下,即暗环境中分辨方向、识下,即暗环境中分辨方向、识 别物体大小、形状及运动状态别物体大小、形状及运动状态 的能力。的能力。15/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属于动视力。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属于动视力。一般来一般来说,动视力比静视力低说,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特别情况下比,特别

19、情况下比静视力低静视力低30%-40%。n人的视力随运动速度的提高而下降,车速越快,人的视力随运动速度的提高而下降,车速越快,视力下降得越多。视力下降得越多。n表表7-1是测定不同车速下驾驶人对同一标志的判读是测定不同车速下驾驶人对同一标志的判读距离,标志上字高为距离,标志上字高为40cm。表表7-1 7-1 车速与判读距离关系车速与判读距离关系车速(车速(km/hkm/h)60608080100100120120判读距离(判读距离(mm)124124116116109109949416/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动视力动视力除受车速影响外,还随照明强弱、目标与除

20、受车速影响外,还随照明强弱、目标与背景亮度对比、目标呈现时间、相对运动的方向背景亮度对比、目标呈现时间、相对运动的方向与方式、驾驶人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与方式、驾驶人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n在目标角速度不同的环境下驾驶人的动视力是不在目标角速度不同的环境下驾驶人的动视力是不同的。同的。n相同环境下不同年龄驾驶人的动视力亦不同,年相同环境下不同年龄驾驶人的动视力亦不同,年龄越大,伴随目标角速度的升高,动视力下降得龄越大,伴随目标角速度的升高,动视力下降得越多。如图越多。如图7-2、7-3所示。所示。17/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18/104第第7章章 人的

21、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 2)视野)视野n视野是指人的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时能够看得见的视野是指人的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时能够看得见的最大空间范围,包括最大空间范围,包括静视野静视野和和动视野动视野。n静视野静视野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头部不动,两眼注视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头部不动,两眼注视前方时,眼睛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前方时,眼睛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n动视野动视野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头部不动,但眼球可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头部不动,但眼球可以转动时,所能够看见的范围。以转动时,所能够看见的范围。19/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 静视野和动视野可以用角度来衡量。一般正常人静

22、视野和动视野可以用角度来衡量。一般正常人双眼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时,视野大约双眼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时,视野大约120120,左,左右重叠,双眼视野比单眼视野的范围大,如图右重叠,双眼视野比单眼视野的范围大,如图7-7-4 4所示。所示。图图7-4 7-4 驾驶人视野图驾驶人视野图20/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驾驶人视野与行车速度密切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驾驶人视野与行车速度密切相关,车辆运行速度越快,驾驶人越注视远方,相关,车辆运行速度越快,驾驶人越注视远方,即注视点前移,视野越窄。即注视点前移,视野越窄。n驾驶人的视野随车速变化的基本规律如图驾驶人的视

23、野随车速变化的基本规律如图7-5所示所示。图图7-5 7-5 视野随车速变化规律视野随车速变化规律21/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3)3)视觉适应视觉适应n适应是一种感觉现象,因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适应是一种感觉现象,因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起感受性的变化。n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过程。n当外界光线突然发生变化时,人眼更会出现短时当外界光线突然发生变化时,人眼更会出现短时间的视觉障碍,这就是人眼的适应过程。间的视觉障碍,这就是人眼的适应过程。n光线突然由明亮变暗淡的适应过程

24、,称为光线突然由明亮变暗淡的适应过程,称为“暗适暗适应应”反之称为反之称为“明明(光光)适应适应”。22/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交通安全n暗适应暗适应n 暗适应暗适应过程指人从照明过程指人从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进人暗处停止或由亮处进人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该过程需要过程,该过程需要3-3-6min(6min(完全适应还需更完全适应还需更长长)。n 暗适应前的曝光愈强,暗适应前的曝光愈强,人的暗适应过程中视觉人的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的阈限值越高。感受性的阈限值越高。图图7-67-6是对是对3 3种不同强度种不同强度白光适应之后人的暗适白光适应之后人的

25、暗适应曲线。应曲线。图图7-6 7-6 对不同强度白光预先适应后的暗适应过程对不同强度白光预先适应后的暗适应过程23/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明适应明适应n明适应明适应是指人从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进人亮处时眼睛的是指人从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进人亮处时眼睛的适应过程。明适应相对于暗适应来说相对较快,一般适应过程。明适应相对于暗适应来说相对较快,一般1min之内即可完全适应。之内即可完全适应。n在明适应条件下,突然的强光刺激会暂时降低视力,在明适应条件下,突然的强光刺激会暂时降低视力,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盲闪光盲。n在长隧道的出口处,设置转弯反光镜时都应避免过强在长

26、隧道的出口处,设置转弯反光镜时都应避免过强的闪光,以保护驾驶人的视觉功能,减少事故发生。的闪光,以保护驾驶人的视觉功能,减少事故发生。n 有关研究表明:驾驶人的动视力、夜视力的异常与交有关研究表明:驾驶人的动视力、夜视力的异常与交通事故直接相关。通事故直接相关。24/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5.5.听觉与交通安全听觉与交通安全 在复杂的道路交通中,除了视觉之外,听觉也是获取交通在复杂的道路交通中,除了视觉之外,听觉也是获取交通信息量多的感知器官。信息量多的感知器官。1 1)人的听觉基本能力)人的听觉基本能力n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 驾驶人听觉的特点是感受性有极驾驶人

27、听觉的特点是感受性有极 宽的动态范围。宽的动态范围。n听觉掩蔽听觉掩蔽 掩蔽是心理声学中很重要的效应,掩蔽是心理声学中很重要的效应,它不仅说明一个声音怎样影响另它不仅说明一个声音怎样影响另 一个声音,透过它还有助于了解一个声音,透过它还有助于了解 人耳的频率分辨。人耳的频率分辨。25/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听觉与行车安全听觉与行车安全 n听觉信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听觉信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反应快反应快,听,听觉为觉为0.12-0.16s,视觉为,视觉为0.5-2.08;二是;二是刺激强刺激强,行,行车中,听惯了各种声音后,如突然有异样的声音车

28、中,听惯了各种声音后,如突然有异样的声音出现,则会立即引起驾驶人的注意。出现,则会立即引起驾驶人的注意。n在车辆运行速度的判断中,听觉也起作用,而且在车辆运行速度的判断中,听觉也起作用,而且根据试验,对速度的判断,听觉要较视觉的误差根据试验,对速度的判断,听觉要较视觉的误差小。小。n在行车过程中,常常是由听觉发现故障信息,然在行车过程中,常常是由听觉发现故障信息,然后再由视觉加以确认具体故障,以保障安全行车后再由视觉加以确认具体故障,以保障安全行车。26/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6.6.疾病与交通安全疾病与交通安全n近些年,由于疾病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近些年

29、,由于疾病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n对驾驶人来讲,在病态下开车,其注意力、视动对驾驶人来讲,在病态下开车,其注意力、视动作反应能力会大大降低;动作不协调,准确性和作反应能力会大大降低;动作不协调,准确性和速度也会下降。慢性病同样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速度也会下降。慢性病同样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的危险性。27/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7.7.食用药品(毒品)与交通安全食用药品(毒品)与交通安全1 1)药物)药物n近年来,因服药后驾驶车辆导致的交通事故明显增多。下近年来,因服药后驾驶车辆导致的交通事故明显增多。下面列出几种药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面列出几种药物对交

30、通安全的影响:n抗过敏药抗过敏药:服用后可能出现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服用后可能出现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症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幻觉等症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n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服用后可引起嗜睡、乏力、头痛、头晕、运动失调等副:服用后可引起嗜睡、乏力、头痛、头晕、运动失调等副作用作用 。n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如使用剂量过大,可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大量:如使用剂量过大,可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等副作用。出汗,甚至虚脱等副作用。n以上药物的副作用均可影响驾车的安全,导致交通事故的以上药物的副作用均可影响驾车的安全,导致交通事故

31、的发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驾车时应尽量不服用以上药发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驾车时应尽量不服用以上药物。物。28/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毒品毒品 n“毒驾毒驾”是吸毒驾驶的简称。是吸毒驾驶的简称。“毒驾毒驾”是指未戒是指未戒断毒瘾的患者和正在使用毒品的驾驶人驾驶机动断毒瘾的患者和正在使用毒品的驾驶人驾驶机动车的不安全行为车的不安全行为。n“毒驾毒驾”者吸毒后产生的精神极端亢奋甚至妄想者吸毒后产生的精神极端亢奋甚至妄想、幻觉等症状,会导致驾驶人脱离现实场景,判、幻觉等症状,会导致驾驶人脱离现实场景,判断力低下甚至完全丧失判断,其造成的后果不亚断力低下甚至

32、完全丧失判断,其造成的后果不亚于酒驾,甚至比酒驾还严重,它将对他人人身安于酒驾,甚至比酒驾还严重,它将对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29/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三、驾驶人心理特征与交通安全三、驾驶人心理特征与交通安全1.1.感觉及知觉与交通安全感觉及知觉与交通安全1 1)感觉与知觉的定义)感觉与知觉的定义n感觉感觉 感觉是指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其头脑中感觉是指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其头脑中引起个别属性的反映。引起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感觉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

33、面条件:一是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二是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激;二是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n知觉知觉 知觉是人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性、知觉是人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性、综合性反应。知觉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之分综合性反应。知觉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之分。感觉和知觉越丰富,在驾车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就越多。感觉和知觉越丰富,在驾车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就越多。30/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感觉与知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感觉与知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n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

34、别属性的反映,它与驾驶行为有着密切关系,主别属性的反映,它与驾驶行为有着密切关系,主要包括要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等。等。n知觉可分为知觉可分为空间、时间、运动空间、时间、运动知觉,这三种知觉知觉,这三种知觉对驾驶安全都有重要作用。对驾驶安全都有重要作用。n平衡觉与行车安全平衡觉与行车安全 平衡觉异常迟疑,在起伏、盘旋的山地驾驶中,平衡觉异常迟疑,在起伏、盘旋的山地驾驶中,很难准确地判断行车方向;异常灵敏,也难以适很难准确地判断行车方向;异常灵敏,也难以适应次级路面特别是山地驾驶。应次级路面特别是山地驾驶。31/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

35、全n空间知觉与行车安全空间知觉与行车安全 空间知觉是驾驶人对交通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空间知觉是驾驶人对交通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等空间特性的知觉。n时间知觉与行车安全时间知觉与行车安全 时间知觉越长,驾驶人越容易产生急躁、厌烦、拖拉和松时间知觉越长,驾驶人越容易产生急躁、厌烦、拖拉和松劲情绪,以致影响安全驾驶。劲情绪,以致影响安全驾驶。n运动知觉与行车安全运动知觉与行车安全 运动知觉,一般指对物体空间位移和运动速度的知觉。在运动知觉,一般指对物体空间位移和运动速度的知觉。在行车中,车辆和车外物体都在运动,对车辆运动方向和速行车中,车辆和车外物体都在运动,对车辆运

36、动方向和速度知觉是否正确,确实关系到行车安全的重要问题。度知觉是否正确,确实关系到行车安全的重要问题。n错觉与行车安全错觉与行车安全 引起错觉的基本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及其自身因素引起错觉的基本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及其自身因素的干扰,安全生产管理者及驾驶人均应充分认识错觉对行的干扰,安全生产管理者及驾驶人均应充分认识错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车安全的影响。32/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注意特性与交通安全注意特性与交通安全1 1)注意定义及分类)注意定义及分类n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指向和和集中集中。n对象的对象的指

37、向性指向性是指人的认知活动指向所关注的对象而是指人的认知活动指向所关注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同时离开其他对象;n意识的意识的集中性集中性是指人将所有精力集中在所选择的对象是指人将所有精力集中在所选择的对象上,同时对其他对象加以抑制。上,同时对其他对象加以抑制。n注意分为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和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n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努力的注意。n无意注意主要是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机体的定向反无意注意主要是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机体的定向反射而产生的。射而产生的。33/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

38、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注意能力的判断注意能力的判断n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知觉到对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知觉到对象的数量。象的数量。n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认识的高度选择状态能够延续时间的长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认识的高度选择状态能够延续时间的长短,即注意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短,即注意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n注意的分配与转移注意的分配与转移n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在几种认识活动上的分配,把注意指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在几种认识活动上的分配,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向不同的对象。注意的转移是

39、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移到另一个对象 34/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3.3.情绪与交通安全情绪与交通安全1 1)情绪的定义)情绪的定义n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对待客观事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是人对客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2)2)情绪的特点情绪的特点n人的情绪具有人的情绪具有两极性两极性,即,即积极的体验积极的体验和和

40、消极的体验消极的体验。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都会给汽车驾驶人在行车安全上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都会给汽车驾驶人在行车安全上带来不同的效应,积极的情绪起正作用,消极的情绪带来不同的效应,积极的情绪起正作用,消极的情绪起负作用。起负作用。n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例表明,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例表明,驾驶人带消极情绪驾车而驾驶人带消极情绪驾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70%。35/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3)3)驾驶人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人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情绪对人的认识、意志、行为和个性具有重要影情绪对人的认识、意志、行为和个性具有重要影响。尤

41、其是机动车驾驶人,其情绪对行车安全至响。尤其是机动车驾驶人,其情绪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具体说来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关重要。具体说来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n不良情绪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不良情绪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 n不良情绪会妨碍驾驶人技术正常发挥不良情绪会妨碍驾驶人技术正常发挥n不良情绪会让驾驶人感到疲劳不良情绪会让驾驶人感到疲劳n不良情绪会驱使驾驶人不讲职业道德不良情绪会驱使驾驶人不讲职业道德36/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4)4)“路怒症路怒症”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对行车安全的影响n路怒症路怒症是指驾驶人本人对其他驾驶人的驾车行为是指驾驶人本人对其他驾驶人的驾

42、车行为(超车、变道、加塞等)产生反感乃至愤怒的一(超车、变道、加塞等)产生反感乃至愤怒的一种心理及行为的表现,这种行为或延伸为攻击性种心理及行为的表现,这种行为或延伸为攻击性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n路怒症的发生于驾驶人的性格、心理素质、工作路怒症的发生于驾驶人的性格、心理素质、工作压力、交通拥堵、赶时间等有关系。不良情绪会压力、交通拥堵、赶时间等有关系。不良情绪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n视频案例视频案例23:路怒症:路怒症37/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 路怒症主要有路怒症主要有6种表现症状种表现症状:n开车开车

43、“骂人骂人”成常态。成常态。n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动。n喜欢跟人喜欢跟人“顶牛顶牛”,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n开车时和不开车时脾气、情绪判若两人。开车时和不开车时脾气、情绪判若两人。n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n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38/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 路怒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绪与行为,带着愤怒路怒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绪与行为,带着愤怒情绪开车,不仅给

44、自己带来交通事故,还会造成情绪开车,不仅给自己带来交通事故,还会造成交通不便,严重者造成交通伤害等。交通不便,严重者造成交通伤害等。n路怒症造成的可能影响如下:路怒症造成的可能影响如下:n(1)引发或加重交通拥堵开车)引发或加重交通拥堵开车n(2)引发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n(3)可导致刑事案件)可导致刑事案件n(4)不利于驾驶人身心健康)不利于驾驶人身心健康n(5)不利于驾驶人的人际关系)不利于驾驶人的人际关系39/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 缓解路怒症的基本方法:缓解路怒症的基本方法:n(1)留够较为充足的时间)留够较为充足的时间n(2)避免不良情绪干扰)避免不

45、良情绪干扰n(3)开车别在路上争吵)开车别在路上争吵n(4)出门前准备周全)出门前准备周全40/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4.4.性格与交通安全性格与交通安全n调查分析发现,那些能够安全驾驶车辆的驾驶人调查分析发现,那些能够安全驾驶车辆的驾驶人适应性都比较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遇有紧适应性都比较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遇有紧急情况,镇定自若,妥善处理;急情况,镇定自若,妥善处理;n那些事故多的驾驶人,一般来说,缺乏生活规律那些事故多的驾驶人,一般来说,缺乏生活规律,协调性差,比较情绪化,对别人漠不关心,并,协调性差,比较情绪化,对别人漠不关心,并且容易冲动。且容易

46、冲动。n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格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学习努力弥补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在,通过加强学习努力弥补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41/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四、驾驶人信息处理过程四、驾驶人信息处理过程n 驾驶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正常行驶时,需要不断地认知驾驶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正常行驶时,需要不断地认知情况、确定措施并实施操作。认知情况情况、确定措施并实

47、施操作。认知情况确定措施确定措施实施实施操作这一过程,实质就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操作这一过程,实质就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n驾驶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如图驾驶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如图7-77-7所示。所示。42/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图图7-7表示由环境获得信息,由接受器表示由环境获得信息,由接受器(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主要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经传入神经系统传递经传入神经系统传递到信息处理部到信息处理部(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思考判断作出,经思考判断作出决定,然后经传出神经系统传递到效果器决定,然后经传出神经系统传递到效果

48、器(手、脚手、脚等运动器官等运动器官),从而使汽车产生运动。,从而使汽车产生运动。n驾驶人对信息的处理,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进驾驶人对信息的处理,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进行,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及时准确地对信息行,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及时准确地对信息进行处理是安全驾驶的关键。进行处理是安全驾驶的关键。43/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五、驾驶人反应特性与交通安全五、驾驶人反应特性与交通安全n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行为过程。n反应特性的含义是:从表露于外的事物引起反应到开始动反应特性的含义是:从表露于外的事物引起反

49、应到开始动作所需的时间,常用反应时间来表示。它不是反应的延续作所需的时间,常用反应时间来表示。它不是反应的延续时间,而是从刺激到反应动作之间的时距。时间,而是从刺激到反应动作之间的时距。1.1.反应特性分类反应特性分类1)简单反应)简单反应 驾驶人对单一信号刺激,只需要做一个动作就做出反应,称驾驶人对单一信号刺激,只需要做一个动作就做出反应,称为简单反应。做出简单反应的时间就称为简单反应时间。为简单反应。做出简单反应的时间就称为简单反应时间。表表7-2列出的是人的几种主要感觉器官简单反应时间的范围。列出的是人的几种主要感觉器官简单反应时间的范围。感觉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听觉触觉触觉嗅觉嗅觉反应时间

50、(反应时间(s s)0.150-0.150-0.2000.2000.120-0.120-0.1600.1600.110-0.110-0.1600.1600.200-0.200-0.8000.8007-2 不同感官的简单反应时间不同感官的简单反应时间44/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复杂反应复杂反应n复杂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是指对于两种以上的刺复杂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是指对于两种以上的刺激,需按既定方式,采取一个以上的动作激,需按既定方式,采取一个以上的动作。n复杂反应是给驾驶人多种刺激,要求驾驶人做出复杂反应是给驾驶人多种刺激,要求驾驶人做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反应

51、。n因此,超越车辆的驾驶人必须有选择余地和预知因此,超越车辆的驾驶人必须有选择余地和预知准备的余地,只有懂得这样的道路行驶规律,才准备的余地,只有懂得这样的道路行驶规律,才能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安全行驶。能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安全行驶。n复杂反应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汽车复杂反应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汽车和车流中的另外一些车辆的速度、行驶路线以及和车流中的另外一些车辆的速度、行驶路线以及道路环境情况的变化等多种因素。道路环境情况的变化等多种因素。45/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影响影响反应特性的因素反应特性的因素1)刺激与反应)刺激与反应n首先,

52、在各种感觉通道中,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依次首先,在各种感觉通道中,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依次是触觉是触觉听觉听觉视觉视觉嗅觉,见表嗅觉,见表7-2。且刺激部位。且刺激部位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手的反应速度比脚要快,右手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手的反应速度比脚要快,右手的反应速度比左手快,右脚的反应速度也比左脚快。的反应速度比左手快,右脚的反应速度也比左脚快。如表如表7-3所示。所示。表表7-3 7-3 反应运动系统种类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反应运动系统种类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反应运动系统反应运动系统反应时间(反应时间(msms)反应运动系反应运动系统统反应时间反应时间(msms)右手右手144144右脚右脚1741

53、74左手左手147147左脚左脚17917946/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其次,在感觉界限范围内,如果是同类刺激,那么刺激的其次,在感觉界限范围内,如果是同类刺激,那么刺激的强度越大,则反应时间越短强度越大,则反应时间越短。且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阈。且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阈值时,反应时间的缩短便收到明显的效果。值时,反应时间的缩短便收到明显的效果。n再次,刺激物与背景也有一定的关系再次,刺激物与背景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刺激物与背景。如果刺激物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强,反应时间相对较短;反之,对比弱,则之间的对比度强,反应时间相对较短;反之,对比弱,则反应时间长。反应

54、时间长。n最后,刺激信号显露的时间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最后,刺激信号显露的时间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在一。在一定范围内,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显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定范围内,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显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表表7-47-4为光刺激时间对反应时间影响的一组实验数据。为光刺激时间对反应时间影响的一组实验数据。表表7-4 7-4 光刺激时间与反应时间光刺激时间与反应时间光刺激时间光刺激时间(s s)0.0030.0030.0060.0060.0120.0120.0240.0240.0480.048反应时间(反应时间(s s)0.1910.1910.1890.1890.1870.1870.1840

55、.1840.1840.18447/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驾驶人状态与反应驾驶人状态与反应 n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是否有心理准备,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是否有心理准备,也会影响到驾驶人的反应时间。会影响到驾驶人的反应时间。n因此,在交通事故多发处及其他危险地段设置明因此,在交通事故多发处及其他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驾驶人的注显的警告标志,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驾驶人的注意和警觉,让驾驶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从而缩意和警觉,让驾驶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从而缩短驾驶人的反应时间。短驾驶人的反应时间。48/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

56、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3)3)驾驶人年龄、性别与反应驾驶人年龄、性别与反应n这里用反应时间来量这里用反应时间来量化。一般来讲,在化。一般来讲,在3030岁岁以前,反应时以前,反应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缩间随年龄的增加而缩短,短,3030岁以后则逐岁以后则逐渐增加,同龄的男性渐增加,同龄的男性比同龄的女性反应时比同龄的女性反应时间要快,如图间要快,如图7-87-8所所示。示。图图7-87-8人的年龄、性别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人的年龄、性别与反应时间的关系49/104第第3章章 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案例:案例:1 1、女驾驶员泊车、女驾驶员泊车踩错油门踩错油门 撞断金属撞断金属护栏整车栽进

57、河涌护栏整车栽进河涌 。50/104第第3章章 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案例:案例:2 2、女司机、女司机停车时错踩停车时错踩油门油门 轿车冲轿车冲出护栏卡墙出护栏卡墙上上 51/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4)4)车速与反应车速与反应 n汽车速度越快,驾驶人的反应时间越长;车速慢汽车速度越快,驾驶人的反应时间越长;车速慢,反应时间变短。,反应时间变短。n据测试,驾驶人在正常情况下,车速为据测试,驾驶人在正常情况下,车速为40km/h40km/h时,反应时间为时,反应时间为0.6s0.6s左右,当车速增加到左右,当车速增加到80km/h80km/h时,反应

58、时间增加到时,反应时间增加到1.3s1.3s左右。左右。n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驾驶人的脉搏和眼球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驾驶人的脉搏和眼球运动都加快,感知和反应变慢,对各种信息的刺运动都加快,感知和反应变慢,对各种信息的刺激感受变得相对迟钝,在会车和超车中往往对车激感受变得相对迟钝,在会车和超车中往往对车速估计过低,且容易对距离估计失误。速估计过低,且容易对距离估计失误。52/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六、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六、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1.1.驾驶行为三阶段与基本模型驾驶行为三阶段与基本模型n根据人行为的刺激根据人行为的刺激(S)机体机体(O)反应反应

59、(R)模式,模式,在道路交通系统中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的驾驶行在道路交通系统中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的驾驶行为可分为为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驾驶人的感知阶段、判断三个阶段,即驾驶人的感知阶段、判断决策阶段和动作阶段决策阶段和动作阶段。n驾驶行为三阶段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不间断地驾驶行为三阶段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不间断地多次串并联,相互重叠、相互补充,因此驾驶行多次串并联,相互重叠、相互补充,因此驾驶行为是信息感知、判断决策和动作实施综合作用的为是信息感知、判断决策和动作实施综合作用的结果。结果。53/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根据驾驶行为三阶段,可认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驾

60、驶行为三阶段,可认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一个信息感知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一个信息感知决策决策反馈反馈模型。驾驶行为基本模型如图模型。驾驶行为基本模型如图7-97-9所示。所示。图图7-97-9驾驶行为基本模型驾驶行为基本模型54/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2.驾驶行为失误与不安全驾驶行为驾驶行为失误与不安全驾驶行为n驾驶行为失误包括驾驶行为失误包括感知失误感知失误和和操纵失误操纵失误。n感知失误是指驾驶员对驾驶情境评价发生失误,感知失误是指驾驶员对驾驶情境评价发生失误,n操纵失误是指驾驶员不能实施原先计划的操纵动操纵失误是指驾驶员不能实施原先计划的操

61、纵动作。作。n减少驾驶行为失误的主要措施有:减少驾驶行为失误的主要措施有:n(1)防止驾驶员自身驾驶能力的降低,如禁止驾)防止驾驶员自身驾驶能力的降低,如禁止驾驶员饮酒、服药、患病驾驶车辆;驶员饮酒、服药、患病驾驶车辆;n(2)提高和改善交叉口道路交通环境。)提高和改善交叉口道路交通环境。55/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3.3.驾驶疲劳行为与交通安全驾驶疲劳行为与交通安全1 1)驾驶疲劳定义及分类)驾驶疲劳定义及分类n驾驶疲劳是由于驾驶人长时间或超强度地反复操驾驶疲劳是由于驾驶人长时间或超强度地反复操作,体力和脑力过多消耗,使其生理上、心理上作,体力和脑力过多消耗,

62、使其生理上、心理上发生某种变化,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发生某种变化,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象。n根据疲劳的分类,驾驶疲劳可分为根据疲劳的分类,驾驶疲劳可分为体力疲劳、精体力疲劳、精神疲劳神疲劳。56/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2 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 由于驾驶疲劳是在人由于驾驶疲劳是在人车车环境环境(路路)这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中产生的,所以可以从人、车、路和环境的角度中产生的,所以可以从人、车、路和环境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出发来分析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n(1)人的因素。持续驾驶,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人的因素。持续

63、驾驶,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等高等n(2)车的因素。车辆状况差,车内温度不适宜车的因素。车辆状况差,车内温度不适宜 n(3)路的因素。包括道路状况太复杂或者过于单调路的因素。包括道路状况太复杂或者过于单调 n(4)环境因素。季节的影响环境因素。季节的影响 57/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3 3)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疲劳驾驶对安全行车具有以下不良影响疲劳驾驶对安全行车具有以下不良影响:n(1)驾驶人怠倦、无力,驾驶操作的主动性与准确性减弱,驾驶人怠倦、无力,驾驶操作的主动性与准确性减弱,操作动作迟缓、生硬、不合时机,甚至无法按照规程驾驶操作动作

64、迟缓、生硬、不合时机,甚至无法按照规程驾驶。n(2)驾驶人反应时间显著增长,判断和驾驶失误增多。驾驶人反应时间显著增长,判断和驾驶失误增多。n(3)驾驶人注意力涣散,注意广度变窄,注意分配和转移发驾驶人注意力涣散,注意广度变窄,注意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生困难。n(4)疲劳导致驾驶人记忆力变差,思维能力明显降低疲劳导致驾驶人记忆力变差,思维能力明显降低。n(5)驾驶人的感知觉机能弱化驾驶人的感知觉机能弱化。n(6)进入半睡眠或瞌睡状态,极易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进入半睡眠或瞌睡状态,极易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n视频案例视频案例24:收费站翻车事故:收费站翻车事故-疲劳驾驶疲劳驾驶58/104第第

65、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我国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过度第二十二条规定: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n疲劳导致交通事故的过程可由图疲劳导致交通事故的过程可由图7-10的框图来示的框图来示意。意。图图7-107-10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过程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过程59/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4 4)驾驶疲劳的预防措施)驾驶疲劳的预防措施n驾驶时间控制驾驶时间控制 驾驶时间是影响疲劳的主要因素之一驾驶时间是影响疲劳的主要因素之一。n我国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安全

66、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第六十二条规定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h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休息时间少于20min”,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第二十第二十九条规定:九条规定:“营运车辆驾驶人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营运车辆驾驶人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超过4个小时个小时”,否则将受到处罚。,否则将受到处罚。60/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n疲劳预警装置疲劳预警装置 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可以将目前开发的疲劳预警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可以将目前开发的疲劳预警系统分为系统分为4类:类:n1)基于驾驶人生理参数测量的预警系统基于驾驶人生理参数测量的预警系统n2)基于车辆参数监测的预警系统基于车辆参数监测的预警系统n3)基于驾驶人个体特性监测的预警系统基于驾驶人个体特性监测的预警系统n4)基于驾驶人多个特性参数监测的预警系统基于驾驶人多个特性参数监测的预警系统 61/104第第7章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4 4.酒后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酒后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 当人体血液内酒精含量过高,达到醉酒状态时,当人体血液内酒精含量过高,达到醉酒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