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技术概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2370316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隐身技术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隐身技术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隐身技术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隐身技术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身技术概述(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隐身技术概述隐身技术概述 隐身的基本概念 专业定义:在武器系统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从而提高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率本质:分析设计对象的目标特征信号并加以控制,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特征信号,使之相对敌方的侦查系统成为难以探测目标目标的特征信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视觉、听觉、红外、无线电等等,因此也就有针对各种不同探测手段的隐身技术。当前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隐身技术的主要技术领域(1)特征信号分析 分析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包括无线电、红外、光学、声学等,考查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可观测水平,为设计过程提供评估和优化的基础(2)低可探测技术

2、即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针对与武器系统面临的威胁环境来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目标特征信号,使被敌方探测到的概率降到很低水平几个认识上的误区(1)隐身是完全“看不见”隐身技术只是缩短探测器的有效作用距离,以达到有效压缩敌方反应时间,增加自身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2)需要全频段、全空域的隐身能力不但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抓住主要矛盾,避开不利的使用环境,就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效益(3)隐身措施都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隐身技术的发展一战时,德国空军曾用透明材料制造过飞机,使地面人员难以发现它们雷达发明以后1945年美国研制出一种吸收雷达波的涂料,代号为MX-40,据说使用效

3、果很好1954年U-2,设计时考虑了隐身,如在机身上涂满黑色的可降低雷达波散射程度的“铁漆”涂料SR-71翼身融合、双垂尾内倾、大后掠边条翼和三角翼,机身表面喷涂“铁漆”,并用了许多专门研制的特殊材料和涂层B-1B蛇形进气道,内装两个加热导流片。新改进的机头雷达罩上、机翼前缘天线罩、翼根整流罩、机翼后缘、高升力装置和尾翼上都涂有雷达波吸收材料;座舱挡风玻璃上采用真空电子镀膜层;头部、机身和平尾侧面涂有雷达波吸波材料;头部和后部雷达天线安装隔框做成倾斜式的;在整体设计上采用翼身融合体结构但是U-2、TR-1、SR-71和B-lB,都不是完全按隐身技术要求设计的飞机。真正的全隐身飞机是美国现已投入

4、使用的F-117A战斗机和B-2隐身轰炸机。F-117A 1988年11月,美国军方宣布了长期处于保密状态的最新式战斗轰炸机F-117A和战略轰炸机B-2的有关资料 F-117是高亚音速隐身战斗机。翼展13.2m,机长20.1m,机高3.78m,正常起飞重量23.8t。外形为后掠翼前三点起落架布局,垂尾采用V字形双垂尾,并采用了吸波材料。机身的上表面是由许多块平面组成的多面体,把雷达波以各种角度向飞机上半部天空中散射。各种措施使得F-117A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很小,为l/10m2 1/l00m2。洛克希德公司洛克希德公司F-117AB-2 B-2隐身轰炸机(美国诺斯普罗公司)采用了新型的飞翼气动

5、外形,没有平尾、翼身融合。整个飞机的外形呈光滑曲线以求达到最佳的隐身效果。大量采用石墨碳纤维材料、锯齿状雷达散射结构、蜂窝状雷达吸波结构、雷达吸波材料涂层,进一步缩小了雷达反射截面积。据称,B-2A在正常探测距离下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与一只小鸟相当。轰炸机的所有燃料和武器系统全部设计在机体内,因此外形异常“干净”。机体使用了隐身材料,有些地方还涂有吸波材料。这些都有效地实现了良好的隐身性能。诺斯普罗公司诺斯普罗公司B-2其他机种 在发展F-117A和B-2两种隐身军用飞机的同时,美国还把隐身技术用于其他的机种,甚至用于导弹武器。80年代初,美国着手研制先进技术战斗机(ATF)。YF-22和YF-2

6、3最终YF-22胜出,其生产型定名为F-22。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在发展隐身飞机的同时,美国正在研制隐身导弹。F-22作为美国下一代的主力战斗机,必须保持优异的机动性,同时可以适当降低全向隐身的要求。F-22 采用连续可变曲率的复杂大弧面,但飞机的基本布局还是比较常规的近似菱形的机头锥截面和机身,达到“以角代面”,机头锥侧面尖利的折缝在气动上起到了类似 F-18 的前缘边条的作用,整个机身侧面的折缝在电磁上也起到类似 B-2 的扁平、尖利边缘的作用采用弯曲的进气道,以增加入射雷达波的反射次数,并在每次反射中吸收掉一点能量,最终的回波就会削弱很多后期研制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也有类似的特

7、征。菱形截面的菱形截面的F-22前机身前机身F-35联合打击战斗机常见的隐身技术 缩小雷达反射截面 降低红外线信号特征 降低视觉信号特征 降低听觉信号特征 等离子体技术缩小雷达反射截面“反射”其实是一个简化的概念 目标的RCS并不是固定的 技术途径有:1.改变飞行器的外形和结构,避免设计出在雷达方向上产生强反射的外形;2.使用非金属材料;3.采用吸收雷达波的涂敷材料和结构材料;4.遮掩或消除剩余的反射。RCS随角度的变化 角 度 可能的RCS 降低红外线信号特征 产生:发动机尾喷管、武器系统表面气动加热/阳光辐射或地球辐射的反射及其相关设备的红外辐射 途径:非常规喷管外形技术、隔热与屏蔽技术、

8、混合/冷却技术、改变燃烧效果等降低视觉信号特征目前正在大力开展 特殊照明系统 适宜的涂色 奇异蒙皮 电致变色材料和烟幕伪装等视频隐身技术的研究工作降低听觉信号特征 噪声源:螺旋桨/旋翼的旋转和涡流噪声、发动机进气、排气、燃烧的噪声、机体空气动力尾流噪声、涡流噪声等 信号减缩方法:降低噪声级和改变噪声特性。具体是指降低声响频率范围内的声功率;修改噪声的频谱特性(幅值和频率)以增加噪声通过大气、大气-水界面和海里时的噪声衰减;对噪声采取遮挡和吸收措施。等离子体技术 等离子体气体在某种外在因素的激发下,电离生成密度近似相等的自由电子、正离子和少量负离子而形成的第四态物质。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等离

9、子体对雷达波具有十分显著的吸收、耗散效果。优点: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隐身效果好、使用简便、使用时间长、价格便宜;不影响飞行性能;由于没有吸波材料和涂层,大大降低了维护费用。此外,俄罗斯进行的风洞试验表明,利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还可以减少飞行器飞行阻力30%以上。难度和问题: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大气等离子体技术、电磁理论与工程、空气动力学、机械与电气工程等学科,研究此项技术必须首先做好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配合的研究。所需电源功率很高,设备庞大外形尺寸与雷达散射截面积隐身技术对现代空中作战的影响 极大提高现代作战飞机的突防能力 提高现代作战飞机的生存能力 改变现代空中突防的战术 改变现代空战的战术隐身飞机设计特征 座舱与机身融合 采用翼身融合体结构设计,使飞机表面尽可能圆滑平坦 角椎状机头、多面体机身设计 机翼、尾翼隐身设计 进气道设计 其它外挂设备及机载天线设备Q&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