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7234415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山东省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刘翠霞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

2、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

3、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镜头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PPt美景图片并且给美景配上古诗词。与学生一起,边欣赏美景边,回忆背诵古诗。 设计:(如下图)第一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 ”第二幅图片:“江南可采莲,

4、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第三幅图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镜头二: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视频歌曲我的祖国和太湖美歌曲选段。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古诗和歌曲中描述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学生:南方地区。教师:说的好。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一边看图欣赏美景,一边回忆古诗,能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通过图、诗词相连接,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角度认识南方地区,然后慢慢过渡到理性分析,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承转: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

5、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讲授新课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学生:指图说出。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图)我国南方地形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学生: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学生: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教师:通过课本45页73图,要求学生能够找出这四大地形区,通过图左下角的海拔图例估计大致海拔。学生:(读图)四川盆地海拔200500米左右;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东南丘陵海拔200500米左右。注

6、意:对四大地形区进行比较,是课本上的一个活动题。课本46页活动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设计: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将这个活动题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不要求学生答案多么准确,只要能对四地大体海拔和范围大小进行简单比较即可。教师:当有寒潮来袭,四川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比较温暖?为什么?学生:(看图思考得出结论)四川盆地比较温暖,因为盆地北面有高山阻挡。教师:什么山?学生:秦岭、大巴山。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再观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很少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学

7、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而同纬度的广州北面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仍能受到寒潮影响。教师:总结。设计意图:将此题设计成探究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发思考。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更不是学习的结束,理想的课堂会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和社会。教师承转:南方地区的东西部跨我国地势的哪些阶梯?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否存在差异呢?请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我国东西部差异图片回答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形图和东西部景观差异图片(下图):学生:观察两幅图,思考后得出结论。学生:西部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跨越我国地势的第

8、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教师:回答的非常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知识回顾:根据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处于哪个温度带?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处于哪个干湿地区?学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学生:南方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教师总结: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9、。注意:这部分知识是对中国气候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注意引导这些知识时一定要结合我国气温与降水图以及分布规律来进行,以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目的。承转:南方地区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学生: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往往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课本46页阅读材料: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设计一: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谈谈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形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势。设计二:将课本46页阅读材料文字设计成录音,配上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大量图片展现给学生。这样就更形象直观地将两地进行对比。学生谈谈两地的地形差异,各自的优势。以上两个设计可以任选一

10、个。设计意图: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产生质疑,让地理课堂活跃,让地理上的知识点能够像春天般活性十足和具有生发性。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教师:我们看题目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学生:讨论。学生: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稻喜湿热环境,适合大面积种植。教师:南方地区的气候为什么会是湿热的呢?学生: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多。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答出了发展水田农业的气候条件,那么地形条件是怎样的呢?学生:南方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水田集中连片。教师:对。平原是水田的集中分布区。设计意

11、图:引导学生从就近点切入并思考,这是培养地理思维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关注课本、解读课本的关键一步。教师承转:在山区的缓坡和河谷地带,降水丰沛,也有零星水田的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山区,人们在缓坡上修筑梯田,种植水稻等作物。 设计:课件展示原阳梯田图片并配上录音:云南元阳县山高谷深,降水丰沛。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随山势修筑梯田,世代在这里休息耕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层层叠叠,秀美迷离,变化万千的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赞为:真正的大地艺术!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云南元阳梯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农业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意义;明白只有与自然和谐统一,才

12、能世代繁衍生息、绵延不绝的道理。承转: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你知道产自南方的经济作物有哪些?水果呢?设计一:根据课本47页图77,将南方的油菜、棉花、甘蔗、茶叶等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柑橘、香蕉、荔枝、菠萝、芒果、椰子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设计成活动在图上找“故乡”。注意:作物分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本47页“图77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下图)来进行。设计二:情景设置“来自南方的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人吃南方的水果已经司空见惯。那么你知道(下图)哪些水果是产自南方吗?请把它们找出来吧。设计意图:紧密联系

13、生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本48页活动1: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南方食材,并解释食材丰富的原因。设计一:选取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关于南方食材的几个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设计二:制作课件动画(如下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设计意图:力求让讲课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兴趣,引发思考。以上设计一和设计二可以任选一个作为教学内容。思考: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学生:有利条件为气候湿热,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条件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教师补充:是的,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

14、明显,像气候湿热,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平原湖泊多,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丘陵较多,有利于发展林业。但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容易受到旱涝、台风等灾害影响;山区丘陵大,平原面积小,不利于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还有红壤是酸性土壤,有些作物不能耕种;红壤的地面附着能力差,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等。设计意图:一个区域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方面既有它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关系,努力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可持续发展。设计本课结构图:课堂练一练:练习设计一:练习设计二:我国南方地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下面图片中所描述的

15、事物,属于南方的有哪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四中学朱孔树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5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

16、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5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策略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

17、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教学准备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静静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 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人间天堂/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新课教学】一、位置与范围【探究一】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如下

18、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承转】水是生命之源。仅从“水乡”、“鱼米之乡”的

19、称号就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水”,指的是什么呢?对,就是长江。那么,长江对该区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二、河流与区域发展【探究一】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引导提示)小结: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了吗?下面就来试一试吧。【探究二】读下列两则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

20、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组织当地人民,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内用石块砌成一个分水的工程,叫都江鱼嘴。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开凿山岩筑成离堆。离堆夹在内外江之间,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

21、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二:都江堰灌区示意图、都江堰示意图(如下)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学生独立完成、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答案:1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弊:洪涝灾害等。2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探究三】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沿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分析长江上游和下游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1比较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2完成不同地区与其区

22、域开发方式的连线,并说明理由。上游 下游 航运 水电开发 种植业 林牧业 水产养殖 旅游业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教师随时引导提示)小结: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开发、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种植业等。【启发总结】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学习,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23、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承转】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的就是这个地区。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探究一】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特点。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如上),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2自学教材第52-53页的三个自然段。3谈谈自己的感想。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转)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影响

24、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探究二】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1认识区域发展与“同城效应”。读“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即所谓“同城效应”。2阅读资料,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资料: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

25、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教师随时引导提示)小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它城市创业就成为了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实。【承转】区域的发展促生了“同城效应”,上海人和杭州人都可以更方便地观赏西湖美景和外滩风光,这本身就促进了什么产业的发展?是的,旅游业。长江三角洲地

26、区是我国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之一。四、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1 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回顾你的所见、所闻,哪些是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文化有关的?快与大家分享一下吧?(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风景名胜、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地方戏曲、特产小吃等)学生发言、师生点评。依次展示下列图片,进一步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水乡风韵和地域文化。小结: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转)“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用这句诗来形容长江三角洲的旅游业是否合适?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交通、完善的服务设施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师:谁来总结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师生课堂总结,完成板书】【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