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答题模式.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228393 上传时间:2020-11-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答题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答题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答题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答题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答题模式.ppt(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 题型四:措施类 题型三:影响类 题型一:表现类 题型二:原因类 题型一:表现类 常用的 行为动词一般 有: 判断、 说出、指出、写出 等。 题型一:表现类 常考知识点: 1、 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有 3、主要的资源问题有 4、主要的生态问题有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 ;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 。 表现类试题, 解答的关键 一是 熟练 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 ;二是 根据材料先 寻找依据,再判断 。 P5.12图 13为我国区域

2、示意图。 A为水库,是 B城 市的唯一水源, 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C A B 0 2 4 km 图 例 森林 耕地 居民地 水库 河流图 例 森林 耕地 居民地 水库 河流 某企业拟在 C处山坡上 开辟采石场,指出其 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 态破坏。 破坏森林,生物的多样性 减少; 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 P6、 16图 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 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 点,并说明理由。( 7分) 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 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

3、于上 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题型二:原因类 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原因、成因等。 常考知识点: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 水、 大气、固体废弃物 污染的原因( 水俣病污染事件 形成的原因) 3、 可吸入颗粒物、酸雨、 光化学烟雾 形成的原因 ) ; 4、水、耕地、矿产资源短缺的原因; 5、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 干涸、物种减少产生的原因。 人为原因:汽车数量多,排放大量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 物的尾气。 自然原因: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污染气体不易 扩散;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云量少,湿度低, 太阳紫外线强,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原因类答题模板

4、: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 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洋流、矿产、 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 10个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市场、交通、人口、政策、科技、 工业、农业、历史条件、城市、工程建设、军事、宗 教等 12个方面来分析。 解答原因类试题, 解答的关键 一是 要清 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即答题模式); 二是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成因。 P8.19 图 13是 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 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6分) 低纬(位于热

5、带地 区)物种丰富; (位于板块交界处) 火山、地震、森林火 灾等自然灾害多; 人类过度采伐毁林 破坏了其生存环境; 人类过度扑杀。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 1998 2006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自然原因:丰富的沙尘源(植被)、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 气(气候风、降水)。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 植被少),( 2分)春季 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 3分)气旋与 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 天气。( 3分)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 强。( 2分

6、)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应当 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 并不丰富。请参考图 11说明原因。 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 光照少; 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赤道无风带)。 题型三:影响类 常考知识点: 1、环境污染的危害【水、大 气 (可吸入颗粒物 )、酸雨、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 染的危害】;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影响; 4、 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 成的问题; 5、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水土流失、 荒漠化、湿地

7、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 的影响。 图 16为 “ 我国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 ” , 甲、乙图例各代表一类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图中 A地乙图例所代 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的主要原因,简述该生 态环境问题对长江中下 游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A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多石灰岩、植被覆盖率 低;地势崎岖,坡度较 陡;植被的破坏 (8分 )。 河湖淤积,洪涝加剧 (4 分 )。 影响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一是从 有 利和不利 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二是从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两个方面去分 析;三是从对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 等 的影响加以分析;四是 注意限定词 。 “从 方面 进行评价

8、 ”。这类设问要注意审 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从哪方面 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 “ 与 A相比,评价 B的 优势 (不足 )” ,就要先 分别分析 A与 B的各自优势(不足),只答 B的独 特优势(不足),不答 A与 B的共同优势 。 分析 的不利影响。( 简述 的 危害。) 分析 的有利影响。 (简述 的 生态效益。) 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 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 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 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 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地处沿海地带,能受到冬、夏季风的影响 (风能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好(市场广阔);科技研 发力量雄厚;可以利

9、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不利 因素:成本高,施工难;(风向和风速不稳定)。 图 9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 4)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 基地的不利因素。( 6分) 夏季风力相对 较小; 易受冰冻、雪 灾、沙尘暴等气 象灾害影响; 远离消费市场, 输电距离远。 环境污染危害( 改善 )类答题模式: 危害( 有益 )人体健康; 污染( 改善 )环境(大气、水、土壤),导 致( 改善 )环境(大气能见度和太阳能、水 鱼和渔业、土壤植被和农作物)质量下降; 破坏生态系统,影响野生动物生存(或生物 多样性减少)( 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 ); 占用土地( 提高土地质量,扩大耕地面

10、积 )、 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影响类答题模式: 污染( 改善 )环境(大气 、水、土 壤); 危害( 有益 )人体健康; 导致植被破坏; 引发自然灾害; 占用土地( 提高土地质量,扩大耕地面积 ) P7.18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图 13是 我国 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 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天然气 3.0% 水能、核 能、风能、 地热能等 7.2% 石油 20.4% 煤炭 69.4% (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 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 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 题有哪些? (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 用的可再生能

11、源,说明 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 注重的环境问题。 (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CO2 增加增强温室效应; 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 蔓延。 (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 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 积、地震、滑坡等)。 ( 改善 )生态破坏影响类答题模式: 导致(植被森林、草地、湿地 ) 退 化( 面积增加 ),进而导致生态的环境功能 ( 生态效益 )下降、( 遏制 )荒漠化扩大 ( 的进程 )。 市场(产品质量)、交通(荒漠化、湿 地)、劳动力、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的变化。 说明下图中体现治理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及其作用。 发

12、展立体 (生态 )农业,因地制宜,多层次布局农、 林、牧各业,开发和治理相结合,建立良性生 态循环。 题型四:措施类 常考知识点: 1、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水、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固体废弃物、土壤污染 的主要措施); 2、针对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非可再生 资源耗竭,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煤炭、石油与天然 气等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 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成功 经验; 5;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 地干涸、物质减少等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答题的一般思路:即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找出针对性的措施。在高考命题中,一般先设问 原因,再设问措施,即使题中没有针对原因的考 查, 分析时也应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 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 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 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 一般 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 措施等 ,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 针对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