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建筑 (完美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2281832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民居建筑 (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民居建筑 (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民居建筑 (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民居建筑 (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居建筑 (完美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程 论 文(20132014 学年 第一学期)论文题目: 中国民居建筑课程名称: 中国建筑史 任课教师: 孙保燕 授课时间:2013年 9月 至 2013年11月 学号: 1201530124 姓名: 丘尚超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所在学院: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学习中国建筑史之后,我对中国传统的建筑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精彩纷呈,为世界所知。有代表性的建筑有:江南水乡、历代皇家宫廷建筑、王府建筑,还有徽派民居、北京四合院、云贵滇西吊脚楼、西北的窑洞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之内涵博大精深,受到各国建筑大师的称赞及效仿。正文:我是学习建筑类专

2、业的,所以对建筑有独特的情感,就我所了解来看中式建筑,在建造上,工艺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做好不容易,做不好就成了四不像。其中我以中国的民居建筑为代表,谈谈中国建筑给我们的赏心悦目。一 民居建筑的历史根源 人类从母系社会而父系社会,从过去到现在,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无不是以“家”为基本单位,依靠“家”作为社会细胞,聚合布置成为这种那种形式的人居环境从早先的聚落到后来的乡村和城市,无不如此。二 传统民居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往往都含有着眼全局、追求和谐的特点。重视整体,讲求从整体出发的这种思维习惯,甚至地阔天高,可以联想到人与天地自然的沟通,进入那种亦虚亦实的神秘化的整体境界。非常明显,古代中国追求

3、虚实结合的整体思维方式,无疑成了锻铸中国传统文化个性特色的哲理基础。同时深刻影响传统民居建筑个性特色的文化背景。最主要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宗法礼制观念、风水学说等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三 中华民居建筑的丰富多彩1.北方院落居民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密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

4、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四合院这样一个布景,更有助于邻里感情的交融。2.南方院落民居南方中小型院落民居多由一或两个院落合成。如浙江的“十三间头”,由正方三间和左右厢房各五间共十三间房组成三合院,都是楼屋。三座楼两端高出“马头山墙”。布局规整、简单而明确,给人以舒展大度堂堂正正之感。3.南方天井式居民“天井”,其实也是院落,只是比较小。南方炎热多雨而潮湿,人稠山多地窄,故重视通风,布局密集而多楼房。天井民居以横长方形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

5、正房即堂正房即堂屋前向天井,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墙头高出屋顶,作阶梯状,砖墙抹灰,覆以青瓦樯橹,明朗而素雅,是南方建筑的一大造型特色。这类居民式院落在我们广西比较常见,房间的布置也比较讲究,长辈和晚辈的房间不能随便分布。这体现了民居建筑中的尊卑之礼、长幼之序、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4.岭南客家集团民居 两晋之交和两宋之交,因北方战乱,常合族南移,辗转居于岭南,聚族而居,形成客家。客家恪守传统,特别尊行儒礼,珍视家族团结,保持着颇见特色的客家文化,集团式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鲜明表现。客家民居属于集体性建筑,土楼就是其标志性建筑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

6、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这些土楼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我是客家人,对于岭南客家集团民居,有着一份感动,当你看到客家的民居土楼时,你就可以从建筑直接感受到客家的这种团结精神,就像人们所说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五.结束语中国的民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更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以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为世界所瞩目。参考文献;1中国艺术十六讲 姚扣根 赵骥 主编2,中国艺术的文化阐释 张延风3.走进中国艺术殿堂高奇 编著4.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论纲孙长初 著5.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著6.解读故宫 张加勉 著致 谢 论文撰写期间,301班同学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人在此特向各位同学表示深深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