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西南大学〈历史学科教学论〉【0815】标准答案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72281721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秋西南大学〈历史学科教学论〉【0815】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西南大学〈历史学科教学论〉【0815】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西南大学〈历史学科教学论〉【0815】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秋西南大学〈历史学科教学论〉【0815】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西南大学〈历史学科教学论〉【0815】标准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 姓名: 赵晓萌 层次: 专升本 类别: 网教 专业:历史学历史学教育 201 5 年 12 月课程名称【编号】: 历史学科教学论 【0815】 A 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一、辨析题1.历史课程就是历史课程标准。狭义的历史课程是指历史学科和历史活动的总和,包括历史教学方案、历史教材、历史教学活动等。广义的历史课程指的是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总和。2.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3.探究式教学法要重视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2、现代探究式实验教学,强调学生亲自参与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不仅仅是验证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表达在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后,实验是他们迫不及待想做的事情,是学生心理上的兴奋顶峰。这时,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训练的最好时机。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成功,教师在实验前,对学生明确提出观察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要求及分析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并通过巡视指导等方式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即时调控和反应。4.过程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在价值取向上,形成性评价虽然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注,实际上还

3、是属于目标取向,评价的是一个较小的时间阶段的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同时又注意到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2、在评价内容上,形成性评价虽也列出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但这类学习的结果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没有相应的方法,无法评价这种表达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因此,实际形成性评价所评的只是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过程性评价主张但凡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这种理念由于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而得到

4、落实。3、在评价方法上,形成性评价倾向于量化的评价工具,强调客观性试题和标准化测验。过程性评价既支持从外部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的测量,同时倡导而且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强调内部的、开放的评价过程,将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包含了多样的方法和策略。4、在评价的功能上,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那么全面重视评价的功能,包括确认学习质量、进行诊断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方面。5、在评价主体上,形成性评价没有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是被动的。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共同判断这种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

5、成果价值,不断地进行反应从而使学习过程得到不断的优化,同时也共同构建对评价的理解和把握。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照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开展。过程评价是近代课程开展在这个时

6、期的主要理念。他们反思了那种将既定目标和教育效果进行比照的机械性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在过程中进行调整的一种价值判断系统。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强调调整和动态推进。他们强调,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调控包括目标的调控,要考量目标、开展目标、调整目标,从而不断地向前推进目标二、简答题1.近20年来,世界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一是在课程观念上,与以往的旧的课程观念相比,一些兴旺国家对历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1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对已经存在并且不可改变的事实的简单表达,而是以史实依据来架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结构是可变的;2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非解释性的描述性的学科,而是一门既包括描述,也

7、包括解释的学科;3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仅仅依靠记忆进行学习的学科,而是一门能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学科;4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富者、强者和名人的编年史,而同样是一门关于像你我一样普通人的学科;5历史课程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而是既能记录学生各自民族、文化和社会渊源,同时能延伸他们自身经历的学科。6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与个人无关的学科,而是一门与个人有关的学科。 二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是“囊括而是“精选。从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个趋势来看,传统的以百科全书为范式的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的时代已经终结,不仅兴旺国家,而且许多开展中国家也正在实现“囊括式选择课程内容向“精选式选择课程内容的转变,其目的

8、在于培养学生在21世纪社会所需求的能力,即“学习者自身去创造新知识框架的能力。 三是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 四是教学方式的取向:不是“教师中心而是“学生中心。许多国家推行的新的课程政策试图倡导实现课程与教学理论从“记忆教学论向“思维教学论的转变,从“单一教学方式向“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许多国家把历史课程目标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是在课程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开展的能力。2.历史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

9、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到达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2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3教具的设计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4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局部,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

10、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5教学思路设计3.导入课新的方式有哪些?复习式导入法 这个做法很常见,也很实用。由于课程设置的关系,通常这节课跟上节课之间的时间间隔比拟长,教师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比拟实效,也能够对学生复习旧知识有所帮助。情境式导入法 因为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得在新课讲授时,可以有很多种情境进行假设。通过这种假设,将由于时空差距所带来的距离感一抛而去,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置身于某一年或是某一历史时期,从而得到更为切身的体验和感受。问题式导入法 问题式导入可以有多种类型,比方设问、疑问,反问等等。在备课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之跟教

11、学环环相扣,让学生带着疑问或是悬念听课,也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趣式导入法结合教学内容提取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如竞猜谜语、讲故事等手段作为导入方法,这类导入往往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听课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样的授课无疑也就成功了一半。多媒体导入法现阶段多媒体种类非常多,也很丰富,如:图片、歌曲、视频片段等。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时间都不能过长,起到一个简单过渡的作用即可。这同时也就要求教师需要掌握一些较为先进的软件工具使用方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论述设计题请你任选两题作答。每题25分,共计50分1.美、英两国历史课程目标分别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的?对我国历史课程建设

12、有何启示?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是以培养和开展学生能力为根底,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根本模式由传授历史知识的类型转变为思维训练的类型。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重视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根底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不是把历史学习当成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注重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历史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重视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2.以初高中某一课为例,说明怎样进

13、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走向爆发和扩大的进程及原因。分析慕尼黑阴谋、“静坐战争的原因、本质。归纳、概括及评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分析绥靖政策的表现、原因及后果。 【过程与方法】 1.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2.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章有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慕尼黑会议、1942年华盛顿会议结果的比拟,使学生认识到当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时,联合起来共同对

14、付才是正确的选择。推而广之,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环境、恐怖主义等问题时,也应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对二战中英、苏、美等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史实的宣扬,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坚忍不拔,不畏强暴,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难点: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人类选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提前一天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整理二战爆发、扩大两阶段的历史事件,制作表格,要求符合史实,线索清晰。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一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一课是中

15、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那么这节课就是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稳固,下面 我就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做一概括的阐述。一、说教材一整体感知:本课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一是中央政治制度,二是地方政治制度,每一个方面的问题论述中以时间纵线为线索,分别论述了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朝等在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采取的措施,顺序推移、步步递进,讲清其开展变化。二教学目标1、根底知识:在各朝中所建立的中央和地方制度、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开展变化与中央政权的强弱兴衰关系以及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及其

16、对中国历史开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开展进步形成了阻碍,也要让同学们建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要为国家统一、安定团结作出自己的奉献的爱国精神。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难点是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什么是中朝外朝,三省六部、行省制度。二、说教学、教法 主要以讲解法、问题教学法为主,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各

17、朝不同制度再辅以多媒体手段。注重学法指导,注意培养概括归纳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三、说学生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藏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相关史实,在明确秦朝政治制度特点的

18、根底上,开始本课的学习。然后运用几段阅读材料,或者通过对引言的故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读懂,理解既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深入体会也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二讲授新课这一课分两大局部,一个是中央政治制度演变一个是地方政治制度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是在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注意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汉承秦治,两汉时期随沿袭秦朝但又有变化,着重注意变化在哪里逐渐形成中朝和外朝2、三省六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形成三省体制,隋唐逐步完善使此后历朝都沿袭了这种制度。3、宋朝设二府后又设参政知事分担相权4、元朝设立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第二局部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也需要分别注意不同时期的不同制度绥还要注意哪个皇帝改的制,西汉初,郡国制与州郡县制并行,隋文帝减去郡级保存州县,隋朝与唐朝州设刺史,宋太祖派文臣做地方官,汉文帝在全国分为十三州东汉末年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后来宋朝将道改为路。都有利于防止地方官独揽大权。还有一重要点就是行省制度的创立和意义。3.请对初中?抗日战争?一课,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要求有:导入新课、组织新课教学过程和总结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