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电子稿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218752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单元电子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五单元电子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五单元电子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电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电子稿(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主题:“感悟人生”。单元主题目标:1、学会本单元11个生字,其中1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大的麦穗第七自然段、山谷中的谜底第五、六自然段。3、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品读感悟人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4、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5、加强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对精彩词句的品味。6、加强作文训练,指导学生注重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的精妙,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2、加强作文训练,指导学生注重细节,

2、刻画心理突出文章的主题。课文间的联系:第五单元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以及练习5和习作5。天游峰的扫路人以我的所见所闻刻画了一个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生活态度的赞美;最大的麦穗告诉了我们必须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山谷中的谜底以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在逆境和压力下,既要勇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悟人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习作成长的烦恼是描写学生自己生活中烦心事的文章,让学生学会细腻的刻画心理课时安排:13课时天游峰的扫路人 2课时最大的麦穗 2课时山谷中的谜底 2课时练

3、习5 2课时习作5 2课时期中调研 2课时3、4单元测验 1课时15 天游峰的扫路人【总第 课时】【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分为三段。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描写武夷山的险峻,比喻贴切,想象奇妙。对老人外貌的描写,寥寥几笔,却准确、生动。通过老人朴素的语言表现出老人开朗豁达的性格。【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

4、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熟读课文,预习生字新词,完成习字册。思考: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 ,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 (天游峰)2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不过在一路的游览中,我们还要

5、和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板书课题13、天游峰的扫路人,齐读。二、自读课文,说说你认识了一位怎么样的老人?1提出一读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 指明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励学生三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认读攀登、气喘吁吁、自在悠闲、豁达开朗、宿鸟、瘦削、2说说理解的词语意思。 静寂:形容非常静,没有一点儿声音。望而却步:看了让人害怕,停下了脚步。半途而返:比喻做事情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豁达:性格开朗。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4. 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

6、上顶峰时的第二段(第 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学生看图片。2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追问从哪里体会到的?(1)天游峰的高(2)天游峰的险 板书:天游峰:九百多级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4指导朗读五、教学第七小节 1指名读,想想又读出了什么?2那么,课文写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什么又写这些呢?(衬托出老人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3朗读六、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天天练一、二、五。课外作业:1认真诵读课文。2 默写词语。第二

7、课时【教学要求】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 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 3出示: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1)自读这段话。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 (2)从这段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老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朴素、淡薄等) c、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学习读第三段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2) 四人小组一起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扫路

8、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仔细地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说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3) 组织交流。随机指导朗读对话。A “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a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他为何讲“不累”?(老人与山的情感深厚,热爱自然) b “我”对这清扫一级级台阶的看法是什么?(朗读第七小节体会对老人的敬意)c有感情朗读。B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老人愿以大山为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C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 (充满自信、豁达开朗)D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

9、。”(这种精神对我有着一定的影响。)E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4) 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5) 小结并板书 (扫路人:乐观开朗 自信豁达) 三、总结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练习对读课文。四、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一、二。课外作业: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习作。板书设计: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轻松自在 自信豁达16 最大的麦穗【总第 课时】【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到麦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要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

10、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4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文中的哲理。【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熟读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完成习字册。:搜集有关机遇的名言。思考:“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11、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段。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通课文。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2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1学生自读

12、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3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 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 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 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 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E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什么意思?F 有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中的“麦穗”为什么要加引号?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

13、什么样的语气。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3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就是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4指导读这一段。六、布置作业:课内作业:完成天天练一、二、三、四、六。课外作业:1. 熟读课文。2. 默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文。2听写词语。二、学习

14、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大段,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将你的感受写在边旁。2阅读交流预设:A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同时失去了很多机会。B“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C“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总觉得机会很多,把本应该完成的目标往后拖,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从而不知不觉中错失良机。D“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5、。”3体会苏格拉底说的话的含义。A“你们已经到头了。“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的惋惜之情。B“这快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1) 这里有两个“最大的”,有什么区别呢?第一个指的是整个麦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它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个指的是弟子们在麦田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它是主观感觉的。(2) 这里出现的分号是什么用法。(3) 指导朗读。4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

16、什么道理?划出课文中的句子,反复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A“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这是一句什么句?怎么理解?(人生追求理想就像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寻找那最大的一穗。)B这里的“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麦穗”和“时机”是什么关系?(“麦穗”指的就是出现在眼前的时机,摘下麦穗就是抓住了时机,东张西望就是错失了时机。)C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

17、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分别指什么?他们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D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指导朗读。6激情总结,回味无穷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机遇的名言。3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并读自己的“名言”。四、作业: 课内作业: “追求应该

18、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课外作业;1 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五。2 积累与机遇有关的名言警句。板书设计:16、最大的麦穗追求 最大的一穗 把握 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17、 山谷中的谜底【总第 课时】【教材简析】本课讲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因此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分为三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领

19、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完成习字册。思考:课文最后两节的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理清脉络。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再齐读。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二、初读课文,自学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1)读准字音,

20、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2)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三、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朗读学习。2指名逐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柏、女贞、柘、雪松”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1 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引导: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2组织交流,讨

21、论: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五、学习课文的第一段。1自读课文,思考:山谷中有什么谜?画出有关的句子。2交流:指名说说。3指导朗读,说说你从一个“没有”和一个“唯一”中感受到什么? (强调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山谷中这一景观的奇异罕见。)六、作业课内作业:完成天天练。课外作业:熟读课文,默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要求】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一、

22、复习第一段。1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2山谷中的谜是什么呢?(朗读课文第一段)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要求:自读第2两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2小组学习交流:出示句子:“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松、柏、杨、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3雪松有什么本事呢?找出文章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4反复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

23、的本领!(弯曲、反弹)5指名上黑板边板书边为大家讲述雪松的本领。6引读:就这样不论始终你从“反复地积”、 “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中分别感受到什么?(暴雪大)、(雪松承受的压力大)、(雪松暂时弯曲的成功)、(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 7再读第三自然段,感受雪松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1组织辩论:师: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二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板书:智者,强者2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第一遍:带提示语。第二遍:去掉

24、提示语。第三遍: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3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1)出示句子:对于外界的压力,但。(2)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A板书:联系上下文“弯曲”只是暂时的退让,是应变的一中策略。“反弹”指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还击。暂时的退让可以为我们赢得还击的机会。雪松面对积雪就是暂时的退让“弯曲”,当雪滑落了以后再还击“反弹”,因此才能够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B板书:联系实际(举例子)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出拳之前先弯曲手臂,还击的力量会更大。勾践卧薪尝胆)(3)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4齐读最

25、后一节,说说自己的理解。(“弯曲”是为了赢得“反弹”的机会,从而能够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弯曲”决不是“屈服和毁灭”的表现。我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以退为进。)四、布置作业。课内作业:完成补充习题。课外作业:寻找自然界中类似的谜。板书设计: 17、山谷中的谜底 雪松(面对暴雪) 弯曲 反弹 人们(面对压力) 退让 反击 联系上下文 联系实际练习5【总第 课时】【教材简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

26、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教学准备】 预习,查成语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学习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一、教学语文与生活(一)教学第一题第一部分。(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补充)(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4)学生回答。(二)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题,明白

27、皇甫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2)学生试着起店名。(相互讨论)(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志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5)师生小结。(三)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4)小结。二、 教学写好钢笔字(一)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的出自哪儿。(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一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

28、样大小。(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二)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及时小结描红情况。(3)学生仿写。(三)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学习诵读与积累和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一、教学诵读与积累1诵读成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有的是关于时间的,有的是关于人的情感的,还有的是关于做人的道理的)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百感交集:各种各

29、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5)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场景,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3指导。(1)学生明确怎样辩论。(辩论就是双方各自阐明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并指出

30、对方见解中的欠缺,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3)学生分组互相辩论。(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什么?(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6)师生共同评议。4拓展。(1)教师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辩题。(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写的字是“屋、眉”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练写,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两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

31、在哪儿。(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语文第三、四、五单元测试卷【总第五十三课时】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积累运用。49分 1读拼音写词语。(12分)kng bin fn m xi jn ( ) 慨 ( )论 掀( ) 奥( ) ( )作 ( )俏( )复 ( )别 一( )话 茂( ) 威( ) ( )马 2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上直线。(8分)唐僧(shn sng) 径直(jng jng ) 鹰爪(zhu zho )瘦削(xio xu)湖畔(pn bn) 沉甸甸(din din) 魁梧(w w) 说罢(ba b)3为“死”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失去生命不顾生命至死,表示坚决表示

32、达到极点不可调和的固定,死板、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我们开会的时间要定死,不能随便更改。()、你为什么抓得这么紧,死也不肯松手?()4填成语猜人物。(5分)大显( )( )火眼( )( ) 明( )秋() ()云( )雾、看到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_ 、你能再写四个与他相关的四字词语吗?(4分) ( )( )( )( )C、你知道他来自 (作者)写的 (书名)。这本书中还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西天取经的途中发生了许多故事,有 ,等。(7分)5填一填。(6分)我国的四大名著,还有曹雪芹写的,施耐庵写的和写的三国演义,试着分别写一个主要人物、。6选词填空。(4分)苦笑

33、狞笑 哄笑 讥笑 冷笑 微笑 面对敌人的威胁、拷打,方志敏( )两声,正气凛然地说道“我无可奉告!”欣赏赵本山的小品,礼堂里总是发出阵阵( )。林冲在山神庙内听到了奸人的( ),忍无可忍,就杀死了仇人,上了梁山。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不能( ),而应当真诚地指出。二、短文练习(51)(一)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12分)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 )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 )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 )炯有神。“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

34、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1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带点字注音(3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分) 豁达: 慈善: 3用“ ”划出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从这里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老人。(2分)4“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的言外之意(3分) 5这段话中除了外貌描写之外,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请你用 “ ”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从中又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35、 的老人 。(2分)(二)冰雪的启示(18分)在美国,每当大雪rnghu( )之后,总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下大雪期间,应该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某日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的工人。“这( )被车子破坏,( )遭冰雪侵蚀的。”工人笑着回答。“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么不结实?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有空,( )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 )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 )你不要以为冰雪算不得什么。只要有一点小缝,就被它渗进去,就可能遇到大麻烦,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的将碎石推下山头

36、。Shntu( )、侵蚀、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的裂缝开始的,都由那些看来不甚希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fngbshngfng( )啊!”“谢谢你给我的启发。”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来不怎么严重的qush( )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6分)2 看拼音写词语,写在文中括号里。(4分)3 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冰雪是如何损坏路面的吗?(2分) 4.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用“ ”在文中标出有关句子,并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1+3分) 5这是一篇含义深刻的小短文,它采用( )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2分)(填序号)A

37、、动作描写 B、 对话描写 C、心理活动描写 D、神态描写引路人(21分)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帘中,街上的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走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这时,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 忙说 大伯 我扶你回去吧 说着 就伸出手搀扶着他 太谢谢了 小姑娘 他感动地说 我搀扶着他一起走,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

38、说:“大伯,您这边走,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走过这里,说不定会被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口,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在衣袋里摸手绢。这时,我的心灵受到猛烈的一震,连忙拿出自己洁白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双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雨仍在下着,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道路上他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1填上合

39、适的词语。(3分)( )地嚷 ( )的手绢 ( )地站起来2照样子,写词语。(3分)淅淅沥沥 小心翼翼 3在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5分)4“”把短文分成三部分,请写出第一段的主要内容。(2分) 5解题。“引路人”有两个含意:(4分)(1) (2) 6阅读短文,思考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 (2分) 7结合上文,解释短文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A下雨天,我扶着双目失明的老人向前走,是他的向导。B下雨天,双目失明的老人教给我怎样做人。C下雨天,我是盲人的向导,盲人教给我怎样做人。练习5【总第四十八、四十九课时】【教材简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

40、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教学准备】 预习,查成语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学习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一、教学语文与生活(一)教学第一题第一部分。(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补充)(3)教

41、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4)学生回答。(二)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题,明白皇甫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2)学生试着起店名。(相互讨论)(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志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5)师生小结。(三)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4)小结。二、 教学写好钢笔字(一)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的

42、出自哪儿。(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一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二)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及时小结描红情况。(3)学生仿写。(三)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学习诵读与积累和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一、教学诵读与积累1诵读成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3、(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有的是关于时间的,有的是关于人的情感的,还有的是关于做人的道理的)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5)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场景,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

44、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3指导。(1)学生明确怎样辩论。(辩论就是双方各自阐明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并指出对方见解中的欠缺,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3)学生分组互相辩论。(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什么?(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6)师生共同评议。4拓展。(1)教师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辩题。(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写的字是“屋、眉”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

45、练写,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两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儿。(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习作五(读后感)【总第五十、五十一课时】【教材简析】第一部分,阐述读书的益处,激发写读后感的兴趣。接着就点出了例文,读张佳星同学的读后感。第二部分是张佳星同学的例文。例文首先叙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又谈了自己读后的感受,最后以海伦 凯勒的一句话作结。全文洋溢着小作者真挚的情感。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首先选择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其次要求抓住书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教学目标】1 读懂例文从海伦 凯勒想

46、到的,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2 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并自拟题目。【教学重、难点】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教学准备】共同阅读水浒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读懂例文,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掌握些读后感的方法。一、 导入1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书吧!你最喜欢哪本书?2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使我们学会思考,读书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二、 读例文,感悟写法。1 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思边感

47、受,这样的读书才会有收获。2 不如: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示?3 让我们来读一读张佳星同学的从海伦 凯勒想到的,看一看她是怎么写的?4 指名朗读,找一找例文写了哪些方面?5 交流:(1)书的主要内容 (2)自己读完后的感受 (3)一句作者的名言结束6 细读例文感受作者的写法。(1) 主要内容是作者自己概括的,简明扼要,主题清晰。(2) 感想有作者根据文章内容的想法,有结合自己实际的想法。三、 明确要求,完成习作。1 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2 指名说说读了水浒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48、?3 小组讨论,交流。四、学生习作1.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完成习作,修改作文并誊写。一、 分组讨论,修改作文。1 小组交流,提出修改建议。2 根据同学建议修改习作。二、 誊写作文。学生誊写,教师巡视。六年级语文期中阅读专项调研卷【总第五十二课时】2010.4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友情提醒: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仔细审题后,完成练习题。(一)春 笋(20分)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更爱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拂琴弦,像春蚕食桑叶,嘀嗒嘀嗒小水珠掉落地上,渗进土里了。

49、地上的竹芽儿如同婴儿吮吸着母亲的乳汁,咂呀咂,积聚着力量。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光锥似的。 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啊!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 )地皮蹦出来,( )沙砾冒出来,( )石缝钻出来别看他们嫩生生的,浑身可充满力量,比钢钎更坚强,比风钻更锐利,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他们向上长的生机。 啊,春笋长得多欢畅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 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做贡献。读完上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为“春笋”选择正确的读音

50、。( )A cn sn B. cn shnC chn sn D. chn shn2.“积聚”的意思是:( ) A 积累 B. 聚到一块C 堆积 D. 储存3.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穿过 顶开 冲破 B. 顶开 穿过 冲破C冲破 穿过 顶开 D. 冲破 顶开 穿过 4“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 B. 拟人 C比喻 D. 夸张5.在第一自然段的“”中应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二)(20分)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

51、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

52、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读完上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村民们给士兵吃的、喝的,还非常感谢他们,是因为:( ) A. 三个士兵让村民们吃上了一顿饱饭。B.三个士兵给了村民们礼物。 C. 三个士兵教会了村民们怎样用石头做汤。 D. 三个士兵让村民懂得了分享。2.“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句中的“不过”可用下列哪个词语代替:( ) A. 于是 B. 尽管 C. 但 D. 所以3.引起村民对三个士兵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 A. 三个士兵让村民在奉献中分享到了快乐与幸福。B. 三个士兵给了村民们“石头汤”喝。C. 三个士兵教给村民们做石头汤的诀窍。D. 三个士兵的美好心灵感动了他们。4.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用石头也能做汤。 B.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大家将会一起分享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