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7218206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摘要:生态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悄然兴起以来,至今发展迅猛。生态旅游是一种基元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好、发展潜力大,呈现良好态势,然而,湖南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与湖南旅游收入和湖南在全国旅游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处于中游区或较弱区的状况并不相匹配。因此,本文在探讨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湖南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湖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本省制定科学

2、有效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生态旅游 湖南省 分析SWOT analysis based o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HunanAbstract: The eco-tourism since the 20th century quietly rising since the 80s, has developed rapidly. Eco-tourism is a kind of primitive travel and is a high of quality tourism, is a tourist Education in Enterta

3、inment, i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a responsible tourism. Hunan province is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industry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potential, showing a good trend, however, Hunan superior regional conditions and rich resources of Hunan tourism income and the

4、competitivenes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country a comparative study weak area in the middle area or does not match the situ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ore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eco-tourism,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una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strengt

5、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proposed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unan in order for the province to develop scienc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Keywords: SWOT analysis of eco-tourism in Hu

6、nan Province引言随着传统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和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悄然兴起,生态旅游发展20多年来,可谓速度迅猛,年平均增长率达20-25%。随着生态旅游在国内被广泛地介绍、研究和提倡,拥有巨大旅游资源的湖南也日益加大对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视。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生态旅游内涵理解不全面等原因,导致其发展局限于形式、机械、片面及经济利益。因此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湖南省实际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已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拟从旅游发展SWOT分析的角度,对湖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

7、,以期为本省生态旅游顺利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1、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11生态旅游产生的大背景生态旅游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学家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会遭到报应,是一个时代“生态觉醒”的产物。环境学者、生态学者、林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等纷纷投入其中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到城市的热、光、电、放射性、化学污染、灰尘、细菌等环境因子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存,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城市水泥沙漠理论(如热辐射、光辐射、放射性辐射等)、人寿命的长短、健康的好坏与居住地物种数量的多少成正相关理论、“人体血液中缺乏氧气是万病之源”理论、

8、城市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理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4。12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在文献中首次使用。1986年,生态旅游在墨西哥国际环境研讨会上得到正式承认: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游客在欣赏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受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1993年,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会议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倡导爱护环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在旅游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区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文化

9、地域。国内,郭来喜、卢云亭、王兴斌、王献溥、王尔康、鄢和琳、李长荣等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作了阐述。可见,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虽然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各不相同,但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8。13生态旅游的内涵131生态旅游是一种基元旅游“生态旅游”是地道的舶来品。国内外,都是先有旅游后有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出现归根于对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解决。生态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与其说生态旅游是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不如说传统旅游的发展具有片面性、不合理性和

10、缺乏科学性。传统旅游很大程度上以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忽视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事实上,人、自然、社会的融合和协调发展才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元素。正是因为传统旅游忽视了这一基本元素,才导致旅游发展问题不断。总之,生态旅游所提倡的人、自然、社会的融合和协调发展是旅游发展规律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元素。发展旅游,就应发展生态旅游。132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活动,其内涵蕴涵着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者具有高雅的品质、旅游从业者具有高尚的品质及作为旅游对象的旅游资源应具有高品位。生态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尽情观赏和游览自然、古今人文历史遗产的同时,还应

11、保护所见所闻,拥有让他人也能享受同一“公众胜景权力的美德。133生态旅游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求知型旅游。由于传统旅游观念的存在许多旅游者认为“我出钱旅游,我是上帝,满足我的要求,天经地义”,这就导致了大量自然、人为、历史等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乃至消失。生态旅游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己任,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应寓教于游,通过游客亲身感受,获取生态知识,认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生态资源。134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理念,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根本

12、目的是满足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生态旅游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旅游的发展理应受到限制,不允许当代一部分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利用资源和环境而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时也不允许当代人滥用、破坏资源和环境,危及后代人基本需求的资源和环境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对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加以综合协调,以谋求人类社会旅游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最直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135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是对保护自然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生态旅游的实质

13、是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标,谋求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三者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丰富旅游的内涵,拓展旅游的外延,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2、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21优势分析211区位优势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具有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南临粤港澳,北接中原腹地,东联长三角,西达川贵渝2,是沿海与内地经济往来的桥头堡:京广、湘黔等8条铁路贯穿全境,营运里程居全国第9位;公路通车里程88万多公里,居全国第5位,高速公路1403公里,省会长沙与13个市州基本连通;水运居中部第一;机场总数和开通航线在中部仅

14、次于湖北。今后随着湖南省内外交通、信息网络、服务接待等设施的更加完善,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把握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湖南的这一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从而为湖南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212资源与环境的优势湖南森林覆盖率、生态和物种多样性良好。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自然地理环境区位优势显著。全省野生植物物种已记录的种子植物4 324种,分属248科1 245属,其中不少是湖南特有种。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79种。全省已知的各类脊椎动物8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有113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二级保护动物91种。

15、至2004年底,已建立了不同级别、层次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4个,共计104. 9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 9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4个,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42个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由于生态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湖南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地貌特征,如张家界、衡山、九嶷山、莽山、莨山、岳麓山等奇山险峻秀丽。同时湖南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张家界、南岳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处,有岳阳楼等国家级4A级旅游景点13个,有长沙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有韶山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5座,有岳麓书院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并且,这些生态旅游资源大多具有品位高的特点,如张家

16、界风光奇特,鬼斧神工,被中外游人称之为“大自然的迷宫”、“地球纪念物”;南岳衡山风光秀丽、历史悠久,又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之称;而以忧乐情怀而著称的岳阳楼,则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此外,湖南还有多种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和古代民居建筑遗存,以及丰富多彩、原生性强的少数民族风情,尤其是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苗、白、土家民族风情十分独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内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方,尤以土家族和苗族为多。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在矛盾冲突中交融、积淀、发展,形成了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213客源优势湖南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经济收入的增

17、加、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宣传力度的加大、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交通的日益便利,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14政策优势2003年10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南时,作出了“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在去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代表省委就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接轨融入、转型升级、整合拓展、挖掘保护”的十六字工作思路。由此可见,生态旅游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这些关注与重视,再加上各地的文化传统、社会基础条件,共同为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2劣势分析221保护与发展不平衡,生态系统失调长

18、期以来,人们对旅游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对旅游资源的价值缺乏足够认识,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又人为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甚至人为地开发了大量与自然环境欠协调的人造景点。目前这种东施效颦的仿建景区遍见于省内各地。常宁塔山瑶寨风情园就是其中一例。不可否认,这一景区在衡阳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在少数民族村寨的交通与相关设施欠发达,尚不完善的时期,获得了很大的市场效应。然而时至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正如专家们所分析的一样,塔山瑶民族风情园已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旅游市场遴选,其发展将会遇到极大的挑战。在追求旅游目的地真实性、民族性、文化性的特色旅游潮中,各种有失民族与文化原貌的仿建景区,都有可能逐渐失去其

19、原来在旅游市场中的份额而被具有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的民族村寨所替代。 此外,我省许多旅游经营者不顾景区的保护要求和规划,盲目兴建各类旅游设施, 在景区内建索道、修公路、筑宾馆、开山炸石、砍树毁林,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当地生物活动规律,破坏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1。很多违反规划的目标造成难以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利用,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如凤凰景区的城市化、商业化,均属此类问题。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湖南省大多数景区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如武陵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较高,从而使酸雨的频率增加,导致的

20、结果是危及到峰林的奇观能否得以长存,武陵区的过度开发也曾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署的“黄牌”警告。222旅游立法不完善,旅游执法监督欠严格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好、发展潜力大,呈现良好态势,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建设显得不足。湖南旅游立法还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地方旅游基本法体系欠缺;二是规范旅行社、旅游饭店方面的法规政策明显不足;三是专项旅游法规欠缺;四是湖南旅游市场竞争规则设定不足;五是湖南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着一些缺陷6。 除此之外,旅游执法监督也欠严格,旅游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一,执法主体之间缺乏统一性

21、。涉及旅游管理的部门多,但是管理职能单一,协调性差。作为旅游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旅游局只能管旅行社和饭店两个部门,而作为旅游活动重要构成之一的旅游景点、景区,则分属于建设局、文化局、民宗局、园林等部门管理,对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的管理又分属卫生、文化、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旅游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又系交通、运管、交警等部门的职能,日常工作虽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缺乏统一、协调、有序、有效的管理。第二,执法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有些部门过多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强调旅游管理的授权有限,执法力量单薄,因此治理整顿的主动性较差,缺乏旅游执法、守法的良性互动。有的旅游景点对宰游客、乱收停车费、公

22、厕费、非法营运放任不管,对市民的宣传教育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坚持不够,有的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从而造成了部分地方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第三,执法部门例行检查缺少严肃性。执法部门例行检查、旅游企业应付被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类例行公事的交叉检查、重复检查、多次检查扰民的情况突出,不少的旅游企业对一些执法部门的“交叉检查、多次检查、重复检查”,及执法过程中有的“执法很严,履行服务很差”,甚至“以罚代法”等情况表示极为不满。第四,旅游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23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旅游要靠大品牌震撼人、吸引人、留

23、住人。湖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对旅游策划的认识还不够高,没有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震撼力的旅游大品牌5。湖南品牌旅游产品太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本地赖以发展特色旅游的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缺乏宣传力度,虽然它们有特色,但由于宣传不够而知名度不高,结果严重地影响了湖南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其他省区许多新开发的这类旅游区早已上了规模,而湖南同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衡南嵝岣峰,衡东四方山至今还鲜为人知,因此,对湖南特色旅游项目加快开发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已迫在眉捷。224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湖南省推出的生态旅游招牌产品绝大多数是观光型旅游产品7,如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观光、韶山红色

24、之旅等,说明湖南省旅游业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一方面,观光产品初级开发、粗放经营,另一方面,非观光产品的开发严重滞后。观光旅游给湖南带来了大量的游客,然而过于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结构,又制约了湖南旅游产业的升级与优化。225旅游人才匮乏目前湖南旅游业发展的人才还比较缺乏,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升。高水平的旅游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纵观我省旅游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还相对滞后,高素质的景区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人才、旅行社管理人才都还比较缺乏,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升。23机遇分析231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形势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自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它已充分

25、显示出在维护旅游资源与环境质量、维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各国旅游界的重视以及人们的欢迎。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5%20%,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在我国,生态旅游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自1999“中国生态旅游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全国“十大”生态旅游主题以来,生态旅游就成为了我国许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四川九寨沟、云南迪庆、湖北神农架、甘肃新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三亚南山等一批生态旅游重点景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圣地。这一切都为湖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湖南必须紧跟国际生态旅游的发展潮

26、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影响力的生态旅游产业。232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推动作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为我省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快中部地区发展而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对于加强我省与中部地区的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如泛珠三角“9+2”旅游、中部6省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的建立,就为我省与兄弟省、市、区的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2。去年12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的申报获批,将使长株潭

27、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极。从“两型社会”的内涵来看,不论是资源节约型还是环境友好型,对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必将进一步促进长株潭旅游一体化的进程,为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33生态旅游正成为湖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湖南每年举办的旅游节闻名于世,生态旅游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占GDP的份额年年增长。据统计,去年19月份,张家界共接待了1 304万人,同比去年增长20%;旅游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26%;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南岳7天共接待游客27. 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 067. 6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 5%和9. 81%。实现门票收入1 1

28、73. 35万元,同比增长37%;岳麓山风景区接待游客达到了1. 63万人次,同比增长了81. 1%,门票收入29. 2万元,同比增长了101. 4%;郴州市东江湖共接待游客1. 1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 8% ;苏仙岭接待游客0. 68万人次,同比增长4. 6%;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0. 71万人次,同比增长18. 3%。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旅游正在迅速发展。24面临的挑战241业界对生态旅游认识的不足 由于当前国内外旅游界在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等方面还存在偏差,加上生态旅游在我国和湖南都尚属发展不久的新生事物,因此在生态旅游的发展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就湖南而言,在目前开展生态旅游

29、的区域中,真正能达到生态旅游的要求者寥寥无几,甚至有许多旅游开发商随意将其旅游产品贴上“生态旅游”的标签,造成“伪生态旅游”现象的泛滥,不但损害了旅游者的权益,更对湖南生态旅游地的形象塑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242周边同类旅游地的竞争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但湖南的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并不具有垄断性。放眼周边许多旅游目的地,如贵州雷山苗族文化、江西庐山国家地质公园、云南腾冲国家地质公园等,在气候、生物、水文等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方面与湖南有相似之处,加上其开放时间早、旅游设施完善、服务和管理水平高、产品特鲜明等原因,在国家旅游者的心目中已树立起稳固的

30、自然生态及民族风情旅游形象,在国际旅游客源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河南大学的曹新向在2006年对可反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后续能力和未来前景的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潜力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湖南处在较强潜力区,但湖南旅游收入和湖南在全国旅游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处于中游区或较弱区的状况3。因此,未来湖南作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能否起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摆脱以上同类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遮蔽”,是湖南生态旅游发展必须要解决的课题。3、湖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31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与开发何者为第一被重视,是区分“传统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根本标志。传统旅游重开发轻保护、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思想导致了旅游目的地环境

31、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而生态旅游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开展生态旅游就要树立保护第一的理念,尽量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融合协调发展,避免旅游开发、经营及旅游活动对自然和人文景观和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在现有技术、资金条件、生态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必须停止开发、必须杜绝以牺牲后代人的权利去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331做好旅游环境规划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的

32、环境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312正确处理好游客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任何生态旅游地都有自己的环境容量。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者必将会日益增多。然而对一生态旅游地而言,并不意味着游客愈多愈好。为了落实保护第一的理念,生态旅游区除了采用自然容量和经济容量外,还应采用对生态系统诸要素不产生削弱的最高容量即生态容量来确定游客的数量。在科学的调查和考察环境容量的基础上,确立生态旅游地的最大日游客量,

33、然后可根据市场价格杠杆和网络信息,调整门票价格,控制旅游者数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2005年张家界门票涨价事件和促销风波,正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游客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而导致的。32完善旅游业法制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旅游环境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此外,加大旅游执法力度,严格旅游执法监督,提高旅游行政执法水平,是完善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的关键。而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得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监察、治理的作用,真正

34、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部门应扩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使其在某些方面享有与法院等部门同等的执法强制力,从而净化湖南旅游经营环境,打击违规经营行为、惩处非法经营活动。开展与旅游发展相关的专项整治工作,规范旅游市场的经济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保护和发展大旅游,实现严格、高效、公正、公平的执法和依法行政的目的。其次,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执法要领的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监督意识,养成自觉守法、依法办案的习惯,促进旅游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6。33提升生态旅游产品知名度 精品带动是我省旅游业多年来持之以恒实施的一项战略,一要努力开发满足境

35、外游客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认真研究境外游客市场需求,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的针对性,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二要加快开发新的特色旅游产品。加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快培育形成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景区和品牌,把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作为我省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三要持续开发有竞争能力的旅游精品。进一步优化体系,丰富内涵,提升旅游精品开发建设水平。四要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以湘绣、湘烟、湘酒、湘茶、湘瓷等传统旅游商品为基础,开发一批特色鲜明,便于携带且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重点旅游区和旅游城市的游客集中购物场所,促进旅游购物快速发展。34调整生态旅游产品结构 旅游产品从“大众观

36、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一方面,继续观光产品初级开发、粗放经营,另一方面,加强非观光产品的开发。根据湖南省的旅游资源条件,发展非观光旅游的重点是以长株潭为核心且具有浓郁湖湘特色和优势的商务会展旅游7,如湖南旅游节、中国湖南金鹰文化艺术节;以张家界、长株潭、常德、郴州和益阳为代表性的山岳、城市、水体、温泉和乡村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凤凰为代表性的湘西、湘南等区域性民俗节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的发展同样要使用观光旅游资源,有利于观光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价值最大化。3 5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队伍。要切实提高对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的认识,把旅游教育培训作为旅游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通

37、过聘请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充实旅游管理队伍,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结语 以上SWOT分析表明,湖南省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包括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优势、政策优势等,尤其是生态旅游与环境的优势得天独厚:加上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形势及湖南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持和引导,可以说,生态旅游在湖南省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形势:然而,湖南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规划的不合理性、旅游立法不完善以及旅游人才匮乏、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业界对生态旅游认识的不足等问题构成

38、了湖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在制约因素。加上周边许多率先发展的同类旅游地的竞争,使湖南未来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因此,正确看待以上利弊因素,并依此明确未来湖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路,制订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改善湖南生态旅游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是湖南旅游界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答谢:在完成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得到熊建新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参考文献1贺于鸿.浅谈湖南省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T).湖南林业科技,2007,34(1):36-37.2 邹家红,杨洪等.面向双重区位发展机遇的湖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3):277-280.3

39、曹新向.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1):18-22.4 吴楚材,吴章文等.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1):67-71.5 管友桥.湖南省发展特色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0):185-186.6罗冬娥. 论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的完善(F).经济师,2009,(5):1004-4914(2009)05-263-027 周美芳,罗芬等. 湖南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思考(F).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30,(3):1009-4482(2008)03-0042-038Kutay K. Ecotourism and Adventure Travel. In Tourism and Ecology: The Impact of Travel on a Fragile EarthJ.North Ameirican Coordinating Center for Responsible Travel,1989:3-7.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