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走向艺术桐庐剪纸的升华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7214360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7.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民俗走向艺术桐庐剪纸的升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民俗走向艺术桐庐剪纸的升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民俗走向艺术桐庐剪纸的升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从民俗走向艺术桐庐剪纸的升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民俗走向艺术桐庐剪纸的升华(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民俗走向艺术桐庐剪纸的升华【微信江南非遗编辑】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这话一点都不错。其实无论是怎 样高雅的艺术,仔细推敲,我们都能够发现其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剪纸, 也是如此。桐庐剪纸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文化,但究其根源,却与桐庐民俗密不可 分。剪纸,最早是作为一种民俗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并最终升华为艺术。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桐庐,地处钱塘江中游,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秀丽的山川和淳朴的民风,积淀了诸多民间艺术和绝活在此不断繁衍传承。民间 喜花剪纸也伴随丰富的民俗活动传承至今。几百年前的桐庐,一入冬,剪纸这朵 灿烂的民俗之花就要绽放了。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姑娘、小媳妇就要放下锄头, 拿起剪子剪虎

2、头,其实剪的不止是“虎头”,大过年美化打扮房屋的窗花、顶棚 花、门笺等等,一并要在年前剪好。“二十八,贴花花”,这个千百年流传下来 的俗语告诉我们,腊月二十八是贴年画、贴窗花的日子。到这一天,在桐庐的每 个乡村农户的窗上、床上、缸上,都会被贴上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剪纸。桐庐的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代代相传,并逐渐形成自己独 特的风格。桐庐民间喜花剪纸具有独特的民俗性。桐庐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 史上江南的民俗活动无所不有,而大部分民俗活动的载体都有民间剪纸展演。民 间各种喜花剪纸依附于民俗活动,自明、清传承至今。桐庐的剪纸风格粗中有细, 细中带粗,粗细结合,阴阳互用。其构图精美,“

3、语言”丰富,表现手法充分运 用谐音、象征、比喻、会意等,各种传统手法结合运用,构思巧妙,含蓄华丽, 富有诗情画意,有着独特的传统魅力。当桐庐的喜花剪纸,从过去的民俗实用品, 逐步提升为一种现代的装饰艺术后,它仍然从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汲取艺术养 分,吸收了北方粗犷凝练、高度概括的特点,融入江南的秀丽和纤巧,大大地丰 富了剪纸的语言。在桐庐,推动剪纸从民俗转向艺术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名字不可不提。一 位是已经故去的剪纸艺术家胡家芝老人,桐庐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者。另一位是楼一层,桐庐现代剪纸艺术的发掘者。这两个名字中,缺少了任何一个,桐庐剪 纸艺术都没有今天这样完美。1897 年,胡家芝出生于桐庐

4、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那 时候,桐庐流行一种地方戏叫芦茨戏。戏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幼小的胡家芝, 回家后她就拿起剪刀在纸上剪了起来。这一剪,就剪了一百年,从当年的黄发女 童剪成了满头霜雪的百岁老人。16 岁,胡家芝毕业于桐庐第一女子学校,在那 里,她不仅学业优异,而且得到了一位杭州手工教师的指点。从此,她的剪纸作 品既融进了民间传统手法,更掺入一层文化的内涵。20 岁时,胡家芝出嫁到离 家 30 里的珠山村。溪流清澈,远山凝翠,秀丽的乡间景色为她的艺术生命注入 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胡家芝拿起剪刀,剪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喜花、灯花和礼 花。在珠山生活的 36年里,胡家芝成为远近闻

5、名的剪纸能手,乡亲们亲切地称 她“福星”。深厚的家学修养,新式的学校教育,加上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使 老人的剪纸作品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审美意象,又继承了江南喜花吉祥如 意、祈福迎祥的悠久传统,形成了玲珑剔透、俊秀优美的剪纸风格。1959 年, 老人精心设计了作品祖国万岁,讴歌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十年,这成为了老 人后来保存下来的一系列剪纸作品的开端。从那以后,在老人的手中剪纸艺术精 品不断地涌现。20 世纪八十年代,老人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创作出万 象更新、美满人间、鸳鸯戏荷等一批精品。这些精品体现出老人剪纸 的独特风格:篇幅宏大、内容多样、内涵丰富。胡家芝的一双巧手还影响了一个 人

6、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胡家芝是叶浅予的表姐,在胡家芝喜 花剪纸集“序”中,名满天下的大画家称胡家芝是他的“启蒙老师”、“走向 艺术的领路人”。说完了胡家芝老人,就该说到另一个人物楼一层了。与胡家芝不同,楼 一层本身并不是一个剪纸高手。但正是在他的手中,原本默默无闻的桐庐剪纸被 发扬光大,并得到世人的认同,说他是桐庐民间剪纸艺术的伯乐,这话一点也不 夸张。1988 年 6 月,时任桐庐县文化馆馆长的楼一层负责撰写县志中的“文化 史”,为了解一位桐庐籍的清末书法家胡传泰,楼一层远赴南京拜访胡传泰的女 儿胡家芝。在走访中,楼一层意外地了解到胡家芝老人的这一手精湛的剪纸技艺 源于老人自幼成长的

7、桐庐民间文化时,楼一层觉得,桐庐剪纸,大有可发掘的余 地。在楼一层的四处奔走下,在桐庐县政府的资助下胡家芝剪纸喜花集面世。 1989 年,胡家芝剪纸作品在县文化馆展出,吸引了众多剪纸爱好者前来交流, 切磋技艺。文化馆趁势举办各种展赛和培训,有好几百人参加活动,产生了大批 作品。在这之后,桐庐文化馆将剪纸列为地方特色文化,作为文化馆美术室工作的 重点项目。馆长楼一层亲自主抓。其实,在剪纸艺术的发掘、弘扬过程中,培养 出了一大批剪纸艺术人才,为后来的剪纸艺术的百花齐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人才 基础。当时,文化馆先后举办了 7期剪纸培训班,请浦江的剪纸高手和省剪纸艺 术研究会的老师前来授课,并通过举办展

8、赛、活动交流等形式推动剪纸艺术发展。 在培训班上,一大批民间剪纸艺术爱好者开始接受正规的艺术熏陶。谢玉霞、朱 维桢等后来颇有名气的剪纸艺术家名列其中。1993 年,杭州群艺馆将我县列为民间剪纸开发基地。从此,分散、自发的 民间剪纸开始纳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轨道上来,由县文化馆落实开展了有计 划地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当时,先后有上千人次参加剪纸培训班学习,还在 中小学建立9 个剪纸开发基地,数百人经常参与剪纸艺术活动,使剪纸技艺得到 传承,并形成了近百人的创作群体。1998 年,桐庐民间剪纸研究会成立,桐庐 的民间剪纸艺术发展进入了创新探索时期。在对剪纸艺术的挖掘中,桐庐剪纸艺术家们不断充实传统元素,拓展剪纸艺 术领地,剪纸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桐庐剪纸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剪纸 精品展馆、女儿村民俗文化园、桐庐剪纸艺术馆等一批固定剪纸艺术馆设立。我 县剪纸艺术家们先后组团参与了“中(国)挪(威)建交50 周年中国文化节”、 英国“利兹中国周”、日本“世博会中国馆杭州周”等大型活动,桐庐剪纸艺术 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998 年,桐庐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2003年 3月,我县成功申报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当剪纸从小众 被大众所认同的时候,它已经从一种常见的民俗升华为了一种文化艺术,一种代 表着桐庐文化特色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