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楤木栽培技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207745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4.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白楤木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白楤木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白楤木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长白楤木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白楤木栽培技术(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白楤木栽培技术 目 录1.经济价值2.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3.栽培技术4.经济效益分析5.采收技术前言长白楤木(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awa),五加科楤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东北土当归,草本刺嫩芽、人参果。分布于我国东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长白楤木根系粗可达25cm,长1.01.2m,茎直立,稍有分枝,高达1.5m左右,上部有淡褐色短毛;叶23回羽状复叶,互生,羽片有小叶37枝,长516cm,宽311cm,花序顶生或于茎上部腋生,由多个伞状花序排列成大圆锥花序,长达55cm,宽达9cm;浆果状核果球形,直径35mm,具5棱,成熟时紫黑色,花期78月,果

2、期910月。长白楤木喜生于冷凉湿润的微酸性沙壤土,森林土,针阔叶混交林的空旷地段,散生,宿根耐寒能力较强。1 经济价值 药、食用价值长白楤木是食药兼优的植物。长白楤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韩国科技工作者从中提取了抗氧化剂和黄酮醇,用层析法分离出6种黄酮。黄酮对人体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经常饮用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根含挥发油2%,淀粉19.4%,可溶性糖1.69%,叶含挥发油0.58%,花中也含挥发油,果实含有黄嘌呤,叶和茎含有黄酮、香豆素、皂甙,根含有 谷甾醇,全株含甾醇、有机酸、糖类、氨基酸、生物碱。其根为我国传统中药,性味辛,苦,性温,无毒,具有祛风燥湿,疏风活血,利尿解毒等

3、功效,主治风湿性腰腿病,腰肌劳损等病症。据报导,韩国从长白楤木根中提取浸膏添加到牛奶中,经常饮用对儿童视力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长白楤木嫩芽是著名的山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香椿、刺嫩芽、松籽、薄荷的混合香味,特殊的清香食后令人难忘,回味无穷。嫩芽干物质含量为10.1%,可溶性糖为6.77mg/g,可溶性蛋白3.76mg/g,VC129.87mg/kg,纤维素5.38%,多糖2.62%,其中多糖量高于龙牙楤木,VC和粗纤维含量低于龙牙楤木嫩芽,其他成分都与龙牙楤木接近。次生代谢产物为:总黄酮2.5006mg/g,总皂苷1.29%,齐墩果胶1.22%,其中长白楤木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龙牙楤木,总皂

4、苷和齐墩果酸含量则低于龙牙楤木。长白楤木嫩芽用开水焯后可蘸酱、包馅、炒食等。鲜品也直接上市或盐渍加工。2 野生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长白楤木自然分布狭窄,我国仅长白山有零星分布,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扩大这一珍稀物种,我所自1999年开始引种驯化栽培试验,经四年的潜心试验研究总结出了苗木繁育及丰产栽培技术,为我省填补了空白,同时增添了一个新的蔬菜品种。因野生资源较少,市场供不应求。主要出口韩国、日本。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回归自然的要求,长白楤木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野生资源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栽培长白楤木投资少、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好,一次栽植多年受益。栽植三年可收回成本,第四年进入嫩芽采收盛

5、期,亩产嫩芽350kg以上,以目前市场上8.0元/kg计,产值近3000元,是种植大田作物效益的10倍以上,长白楤木产业化发展是广大林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首选项目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栽培前景在十分广阔。3 栽培技术种子催芽处理:长白楤木种子具有深休眠的特性,采用种子自然变温处理法,第二年春播种前取出在自然温度下催芽,发现有个别种粒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育苗:选择具排、灌条件的苗圃或距水源较近的地块,秋季进行深翻整地,第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作床,床宽1米,高10-15厘米,床面要求无块状土、无杂物。5月中上旬进行播种,播种采用条播或撒

6、播的方式,覆土0.8厘米。亩播种量1kg,首先前面一人用铁耙将床面搂平,把大土块、表面的干土搂到作业道,两人撒种,床边缘两侧空出5cm,撒匀撒全,立刻用经粉碎并消毒后的草炭土覆盖,覆土厚度0.60.8cm,及时镇压两次。栽植床式栽植:栽植地平坦,土质为壤土和沙壤土做床宽110cm,床高1015cm,亩施农家肥34吨,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采用穴栽,穴深度2025cm,初植密度为4-9株/m2,亩栽2600铢左右,两行之间苗木穿插栽,形成拐子苗,以利通风透光。栽植时要求不要窝根,栽植深度视苗根茎大小,以顶芽低于地面1cm为宜,踏实后在上面覆一层23cm的暄土,长白楤木栽植后成活率98%以上,

7、植株生长健状。病虫害防治:长白楤木生长期极少发生虫害,如发生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采取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100 kg/mu与炒香的饼粉5kg/mu拌成毒饵在田间诱杀。但在多雨季节极易发生叶部病害,主要以预防为主,如发现病情要及时根治,常见病害是立枯疫病。立枯疫病初发时叶面局部出现斑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叶片直至整株叶片,叶片由绿变灰褐色,下垂。病原菌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Coh.)Schroet.属疫霉属真菌。此病菌的传播迅速,以预防为主原则,即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立枯疫病发病期主要在每年78月份高温高湿季节,所以,6月中旬喷施1:1:

8、100波尔多液,40%代森铵1000倍液,40%乙磷铝300倍液,710d喷药1次,连续34次。长白楤木根为肉质,切记栽植地积水,否则易发生烂根现象。播种育苗 4、经济效益分析4.1计算依据:第一年栽植亩用苗2664株(6株/m2),苗木单价1.0元/株,第二年保苗率95,则亩保苗2531株,单株采嫩芽150g,第三年以后单株采嫩芽250g(含第三年)4.2产值:8058.40元 第二年亩产嫩芽374.6kg,第三年632.7kg,嫩芽单价8元/kg,产值为1007.38.0元/kg8058.40元 4.3投入:3864.0元 苗投2664.0元 地租600元(200元/亩3年)栽植50元 作

9、畦100元(110m2/2日4个2日/亩)田间管理150元(每年每亩2个工)病防150元(人工药费)采收150元(每年三个2日2年)4.4纯利1398.13元/亩.年 (总产值8058.40元3864.00元)3年4194.40元3年1398.13元4.5第四年以后以第三年产量年(632.7kg)8.0元当年投入400元5061.60元400元4661.60元/亩.年 5、采收技术 长白楤木嫩芽产量高低、质量优劣与采收技术有直接关系,正确采收方法是春季嫩芽出土后,茎高1520cm,叶片半展开时,幼茎脆嫩,纤维少为最佳采收期。固每丛中嫩芽出土时间、芽茎粗细有差异,所以,采收时要分期分批采收,具体方法是选择达到最佳采收时期的嫩芽从地表处割下,将割下的嫩芽随即放入箱(筐)内闭光存放,尽快投放市场。第一茬嫩芽采收后,待第二茬嫩芽长到最佳采收期时按同一方法采收,直至第三次。第三次采收结束后,再出土的嫩芽全部保苗,任其生长。下年秋季地上茎全部枯死后,从地表处全部割掉到地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