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五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204964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单元第一五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第一五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第一五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五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一五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9.24【温故篇】必修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要求:根据框架图,回顾第一单元主要内容(5分钟)【知新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土地制度主备人:赵立红 审核人:杨继昌【目标学习】 高考考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纲解读:记住古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模式的特点记住不同时期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记住小农经济的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评价记住商周及春秋战国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的原因及过程【自主学习案】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阅读教材完成表格,5分钟)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灌溉工具的演进时期耕作方式主要工具特点及影响耕作技术灌溉工程或工具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刀、石斧商周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西汉赵过的耦犁;犁壁、耧车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出现了二人一牛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东汉耦犁 推广到珠江流域曹魏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隋唐宋宋朝出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高考曾这样考过: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例1、(2012广东文综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

3、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对点练习:1.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二、 小农经济阅读教材,掌握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评价(4分钟)高考曾这样考: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三年2考 高考指数:例2、(2012海南单科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

4、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对点练习:2、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三、土地制度的演变(4分钟)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含义实质瓦解原因春秋战国以后的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税制改革法律确认土地兼并出现原因抑制方法影响高考曾这样考过: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例3、

5、(2012全国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对点练习:3.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D.人口增长迅速【课堂探究案】问题探究: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

6、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 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及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析促进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探究二 材料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宽,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唐杜佑通典食货典田制下结合所学知

7、识分析材料一“兼并之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课堂反思:构建知识体系(3分钟)随堂检测:1.(2012金华模拟)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2.(2012武汉模拟)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

8、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4.(2012苏北四市模拟)“(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黄仁宇:中国社会的特质)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C.重建小农经济 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5.(2012德州模拟)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 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 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

9、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6.(2012沧州模拟)“代田法”是西汉农学家赵过在总结劳动人民保苗抗旱的生产经验基础上推广的。它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依赖灌溉 D.男耕女织7.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

10、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 B.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 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8(2012太原模拟)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A.水利设施完善B.农业非常落后C.重视精耕细作D.自然灾害严重9.(2012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

11、高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10.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11.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课后拓展】(2012四川文综卷39题)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

12、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楼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参考答案(一)例1.D1.B 例2.D 2.B例3.C3.D探究【信息提取】探究一 提示:(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

13、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2)因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2、提示:(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2)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3)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4)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探究二提示:(1)原因: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

14、现象。其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封建社会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2)影响: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两种矛盾突出:一是农民负担加重,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二是封建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严重。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当堂达标:1-5CBCCC 6-11BACDDB课后拓展:【答案】(3)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分)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