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加工工艺及实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202977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2.4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火花加工工艺及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电火花加工工艺及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电火花加工工艺及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资源描述:

《电火花加工工艺及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火花加工工艺及实例(1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电火花加工工艺及实例电火花加工工艺及实例4.1 电火花加工方法电火花加工方法4.2 电火花加工准备工作电火花加工准备工作4.3 加工规准转换及加工实例加工规准转换及加工实例4.4 电火花加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电火花加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习题习题4.1 电火花加工方法电火花加工方法电火花加工一般按图4-1所示步骤进行。由图4-1可以看出,电火花加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火花加工的准备工作、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检验工作。其中电火花加工可以加工通孔和盲孔,前者习惯称为电火花穿孔加工,后者习惯上称为电火花成型加工。它们不仅是名称不同,而且加工工艺方法有着较大的区别,本章将分别加以介绍。电

2、火花加工的准备工作有电极准备、电极装夹、工件准备、工件装夹、电极工件的校正定位等。图4-1 电火花加工的步骤分析图纸选择加工方法工件准备材料选择去除余量热处理除锈退磁工件装夹通用压板专用夹具电极准备材料选择尺寸设计加工制作电极装夹通用夹具专用夹具校正定位垂直度平行度相互定位加工参数选择电参数非电参数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加工电压加工极性冲油方式冲油压力液面高度加工深度平动量加 工冲油压力调节进给调节规准转换平动量调节检 验加工时间加工精度电极损耗表面粗糙度4.1.1 电火花穿孔加工方法电火花穿孔加工一般应用于冲裁模具加工、粉末冶金模具加工、拉丝模具加工、螺纹加工等。本节以加工冲裁模具的凹模为

3、例说明电火花穿孔加工的方法。凹模的尺寸精度主要靠工具电极来保证,因此,对工具电极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应有一定的要求。如凹模的尺寸为L2,工具电极相应的尺寸为L1(如图4-2所示),单边火花间隙值为SL,则 L2=L1+2SL 图4-2 凹模的电火花加工L2L1SL其中,火花间隙值SL主要取决于脉冲参数与机床的精度。只要加工规准选择恰当,加工稳定,火花间隙值SL的波动范围会很小。因此,只要工具电极的尺寸精确,用它加工出的凹模的尺寸也是比较精确的。用电火花穿孔加工凹模有较多的工艺方法,在实际中应根据加工对象、技术要求等因素灵活地选择。穿孔加工的具体方法简介如下。1间接法间接法是指在模具电火花加工中

4、,凸模与加工凹模用的电极分开制造,首先根据凹模尺寸设计电极,然后制造电极,进行凹模加工,再根据间隙要求来配制凸模。图4-3为间接法加工凹模的过程。图4-3 间接法工件(凹模)工具电极主轴头(a)加工前工件(凹模)工具电极主轴头(b)加工后工件(凹模)凸模(另制)主轴头(c)配制凸模间接法的优点是:(1)可以自由选择电极材料,电加工性能好。(2)因为凸模是根据凹模另外进行配制,所以凸模和凹模的配合间隙与放电间隙无关。间接法的缺点是:电极与凸模分开制造,配合间隙难以保证均匀。2直接法直接法适合于加工冲模,是指将凸模长度适当增加,先作为电极加工凹模,然后将端部损耗的部分去除直接成为凸模(具体过程如图

5、4-4所示)。直接法加工的凹模与凸模的配合间隙靠调节脉冲参数、控制火花放电间隙来保证。直接法的优点是:(1)可以获得均匀的配合间隙、模具质量高。(2)无须另外制作电极。(3)无须修配工作,生产率较高。图4-4 直接法工件(凹模)工具电极(冲头)主轴头(a)加工前工件(凹模)主轴头(b)加工后工件(凹模)主轴头(c)切除损耗部分凸模刃口工具电极(冲头)切除部分工具电极(冲头)凸模刃口直接法的缺点是:(1)电极材料不能自由选择,工具电极和工件都是磁性材料,易产生磁性,电蚀下来的金属屑可能被吸附在电极放电间隙的磁场中而形成不稳定的二次放电,使加工过程很不稳定,故电火花加工性能较差。(2)电极和冲头连

6、在一起,尺寸较长,磨削时较困难。3.混合法混合法也适用于加工冲模,是指将电火花加工性能良好的电极材料与冲头材料粘结在一起,共同用线切割或磨削成型,然后用电火花性能好的一端作为加工端,将工件反置固定,用“反打正用”的方法实行加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加工端材料好的电火花加工工艺性能,还可以达到与直接法相同的加工效果(如图4-5所示)。图4-5 混合法工件(凹模)工具电极(紫铜)主轴头(a)加工前工件(凹模)主轴头(b)加工后工件(凹模)主轴头(c)切除损耗部分凸模刃口切除部分(紫铜电极)凸模刃口凸模(冲头)凸模(冲头)混合法的特点是:(1)可以自由选择电极材料,电加工性能好。(2)无须另外制

7、作电极。(3)无须修配工作,生产率较高。(4)电极一定要粘结在冲头的非刃口端(见图4-5)。4.阶梯工具电极加工法阶梯工具电极加工法在冷冲模具电火花成型加工中极为普遍,其应用方面有两种:(1)无预孔或加工余量较大时,可以将工具电极制作为阶梯状,将工具电极分为两段,即缩小了尺寸的粗加工段和保持凸模尺寸的精加工段。粗加工时,采用工具电极相对损耗小、加工速度高的电规准加工,粗加工段加工完成后只剩下较小的加工余量(如图4-6(a)所示)。精加工段即凸模段,可采用类似于直接法的方法进行加工,以达到凸凹模配合的技术要求(如图4-6(b)所示)。(2)在加工小间隙、无间隙的冷冲模具时,配合间隙小于最小的电火

8、花加工放电间隙,用凸模作为精加工段是不能实现加工的,则可将凸模加长后,再加工或腐蚀成阶梯状,使阶梯的精加工段与凸模有均匀的尺寸差,通过加工规准对放电间隙尺寸的控制,使加工后符合凸凹模配合的技术要求(如图4-6(c)所示)。图4-6 用阶梯工具电极加工冲模粗加工段精加工段工具电极(冲头)工件(a)精加工段(b)粗加工段工件工具电极(冲头)工件粗加工段(c)精加工段工具电极冲头除此以外,可根据模具或工件不同的尺寸特点和尺寸,要求采用双阶梯或多阶梯工具电极。阶梯形的工具电极可以由直柄形的工具电极用“王水”酸洗、腐蚀而成。机床操作人员应根据模具工件的技术要求和电火花加工的工艺常识,灵活运用阶梯工具电极

9、的技术,充分发挥穿孔电火花加工工艺的潜力,完善其工艺技术。4.1.2 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穿孔加工相比有下列特点:(1)电火花成型加工为盲孔加工,工作液循环困难,电蚀产物排除条件差。(2)型腔多由球面、锥面、曲面组成,且在一个型腔内常有各种圆角、凸台或凹槽,有深有浅,还有各种形状的曲面相接,轮廓形状不同,结构复杂。这就使得加工中电极的长度和型面损耗不一,故损耗规律复杂,且电极的损耗不可能由进给实现补偿,因此型腔加工的电极损耗较难进行补偿。(3)材料去除量大,表面粗糙度要求严格。(4)加工面积变化大,要求电规准的调节范围相应也大。根据电火花成型加工的特点,在实际中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0、1.单工具电极直接成型法(如图4-7所示)单工具电极直接成型法是指采用同一个工具电极完成模具型腔的粗、中及精加工。对普通的电火花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先用无损耗或低损耗电规准进行粗加工,然后采用平动头使工具电极做圆周平移运动,按照粗、中、精的顺序逐级改变电规准,进行侧面平动修整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借助平动头逐渐加大工具电极的偏心量,可以补偿前后两个加工电规准之间放电间隙的差值,这样就可完成整个型腔的加工。图4-7 单工具电极直接成型法(a)粗加工(b)精加工型腔(左侧)(c)精加工型腔(右侧)粗加工电极粗加工电极粗加工电极单电极平动法加工时,工具电极只需一次装夹定位,避免了因反复装夹带来的定位误差

11、。但对于棱角要求高的型腔,加工精度就难以保证。如果加工中使用的是数控电火花机床,则不需要平动头,可利用工作台按照一定轨迹做微量移动来修光侧面。2.多电极更换法(如图4-8所示)对早期的非数控电火花机床,为了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多采用多电极更换法。多电极更换法是指根据一个型腔在粗、中、精加工中放电间隙各不相同的特点,采用几个不同尺寸的工具电极完成一个型腔的粗、中、精加工。在加工时首先用粗加工电极蚀除大量金属,然后更换电极进行中、精加工;对于加工精度高的型腔,往往需要较多的电极来精修型腔。图4-8 多电极更换法(a)粗加工(b)更换大电极精加工粗加工电极精加工电极多电极更换加工法的优点是仿型精度高

12、,尤其适用于尖角、窄缝多的型腔模加工。它的缺点是需要制造多个电极,并且对电极的重复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另外,在加工过程中,电极的依次更换需要有一定的重复定位精度。3分解电极加工法(如图4-9所示)分解电极加工法是根据型腔的几何形状,把电极分解成主型腔电极和副型腔电极,分别制造。先用主型腔电极加工出主型腔,后用副型腔电极加工尖角、窄缝等部位的副型腔。此方法的优点是能根据主、副型腔不同的加工条件,选择不同的加工规准,有利于提高加工速度和改善加工表面质量,同时还可简化电极制造,便于电极修整。缺点是主型腔和副型腔间的精确定位较难解决。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电极库的数控电火花机床,事先将复杂型腔面分解

13、为若干个简单型腔和相应的电极,编制好程序,在加工过程中自动更换电极和加工规准,实现复杂型腔的加工。图4-9 分解电极加工法4手动侧壁修光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没有平动头的非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具体方法是利用移动工作台的X和Y坐标,配合转换加工规准,轮流修光各方向的侧壁。如图4-10所示,在某型腔粗加工完毕后,采用中加工规准先将底面修出;然后将工作台沿X坐标方向右移一个尺寸d,修光型腔左侧壁(如图4-10(a)所示);然后将电极上移,修光型腔后壁(如图4-10(b)所示);再将电极右移,修光型腔右壁(如图4-10(c)所示);然后将电极下移,修光型腔前壁(如图4-10(d)所示);最后将电极左移,

14、修去缺角(如图4-10(e)所示)。完成这样一个周期后,型腔的面积扩大。若尺寸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则如上所述再进行一个周期。这样,经过多个周期,型腔可完全修光。图4-10 侧壁轮流修光法示意图(a)d(b)(c)(d)(e)在使用手动侧壁修光法时必须注意:(1)各方向侧壁的修整必须同时依次进行,不可先将一个侧壁完全修光后,再修光另一个侧壁,避免二次放电将已修好的侧壁损伤。(2)在修光一个周期后,应仔细测量型腔尺寸,观察型腔表面粗糙度,然后决定是否更换电加工规准,进行下一周期的修光。这种加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采用单电极完成一个型腔的全部加工过程;缺点是操作烦琐,尤其在单面修光侧壁时,加工很难稳定,不

15、易采取冲油措施,延长了中、精加工的周期,而且无法修整圆形轮廓的型腔。4.2 电火花加工准备工作电火花加工准备工作4.2.1 电极准备1.电极材料选择 从理论上讲,任何导电材料都可以做电极。但由第三章所述,不同的材料做电极对于电火花加工速度、加工质量、电极损耗、加工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加工中,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做电极。目前常用的电极材料有紫铜(纯铜)、黄铜、钢、石墨、铸铁、银钨合金、铜钨合金等。这些材料的性能如表4-1所示。表4-1 电火花加工常用电极材料的性能电加工性能 电极材料 稳定性 电极损耗 机加工 性 能 说 明 钢 较差 中等 好 在选择电规准时注

16、意加工稳定性 铸铁 一般 中等 好 为加工冷冲模时常用的电极材料 黄铜 好 大 尚好 电极损耗太大 紫铜 好 较大 较差 磨削困难,难与凸模连接后同时加工 石墨 尚好 小 尚好 机械强度较差,易崩角 铜钨合金 好 小 尚好 价格贵,在深孔、直壁孔、硬质合金模具加工中使用 银钨合金 好 小 尚好 价格贵,一般少用 1)铸铁电极的特点(1)来源充足,价格低廉,机械加工性能好,便于采用成型磨削,因此电极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都容易保证。(2)电极损耗和加工稳定性均较一般,容易起弧,生产率也不及铜电极。(3)是一种较常用的电极材料,多用于穿孔加工。2)钢电极的特点(1)来源丰富,价格便

17、宜,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2)加工稳定性较差,电极损耗较大,生产率也较低。(3)多用于一般的穿孔加工。3)紫铜(纯铜)电极的特点(1)加工过程中稳定性好,生产率高。(2)精加工时比石墨电极损耗小。(3)易于加工成精密、微细的花纹,采用精密加工时能达到优于1.25 m的表面粗糙度。(4)因其韧性大,故机械加工性能差,磨削加工困难。(5)适宜于做电火花成型加工的精加工电极材料。4)黄铜电极的特点(1)在加工过程中稳定性好,生产率高。(2)机械加工性能尚好,它可用仿形刨加工,也可用成型磨削加工,但其磨削性能不如钢和铸铁。(3)电极损耗最大。5)石墨电极的特点(1)机加工成型容易,容易修正。(2)

18、加工稳定性能较好,生产率高,在长脉宽、大电流加工时电极损耗小。(3)机械强度差,尖角处易崩裂。(4)适用于做电火花成型加工的粗加工电极材料。因为石墨的热胀系数小,也可作为穿孔加工的大电极材料。2.电极设计电极设计是电火花加工中的关键点之一。在设计中,首先是详细分析产品图纸,确定电火花加工位置;第二是根据现有设备、材料、拟采用的加工工艺等具体情况确定电极的结构形式;第三是根据不同的电极损耗、放电间隙等工艺要求对照型腔尺寸进行缩放,同时要考虑工具电极各部位投入放电加工的先后顺序不同,工具电极上各点的总加工时间和损耗不同,同一电极上端角、边和面上的损耗值不同等因素来适当补偿电极。例如,图4-11是经

19、过损耗预测后对电极尺寸和形状进行补偿修正的示意图。图4-11 电极补偿图加工电极实线为工件电极的理论形状、尺寸要加工出的工件型腔虚线为工件电极修正后的理论形状、尺寸1)电极的结构形式电极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型孔或型腔的尺寸大小、复杂程度及电极的加工工艺性等来确定。常用的电极结构形式如下:(1)整体电极。整体式电极由一整块材料制成(如图4-12(a)所示)。若电极尺寸较大,则在内部设置减轻孔及多个冲油孔(如图4-12(b)所示)。图4-12 整体电极电极柄减轻孔电极冲油孔(a)(b)对于穿孔加工,有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及降低表面粗糙度,常采用阶梯式整体电极,即在原有的电极上适当增长,而增长部分

20、的截面尺寸均匀减小,呈阶梯形。如图4-13所示,L1为原有电极的长度,L2为增长部分的长度。阶梯电极在电火花加工中的加工原理是先用电极增长部分L2进行粗加工,来蚀除掉大部分金属,只留下很少余量,然后再用原有的电极进行精加工。阶梯电极的优点是:粗加工快速蚀除金属,将精加工的加工余量降低到最小值,提高了生产效率;可减少电极更换的次数,以简化操作。图4-13 阶梯电极(a)阶梯电极L1L2(b)粗加工(c)精加工(2)组合电极。组合电极是将若干个小电极组装在电极固定板上,可一次性同时完成多个成型表面电火花加工的电极。图4-14所示的加工叶轮的工具电极是由多个小电极组装而构成的。采用组合电极加工时,生

21、产率高,各型孔之间的位置精度也较准确。但是对组合电极来说,一定要保证各电极间的定位精度,并且每个电极的轴线要垂直于安装表面。图4-14 组合电极 校正棒电极连接杆01.0 03.0 10(3)镶拼式电极。镶拼式电极是将形状复杂而制造困难的电极分成几块来加工,然后再镶拼成整体的电极。如图4-15所示,将E字形硅钢片冲模所用的电极分成三块,加工完毕后再镶拼成整体。这样即可保证电极的制造精度,得到尖锐的凹角,而且简化了电极的加工,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但在制造中应保证各电极分块之间的位置准确,配合要紧密牢固。图4-15 镶拼式电极2)电极的尺寸电极的尺寸包括垂直尺寸和水平尺寸,它们的公差是型腔

22、相应部分公差的1/22/3。(1)垂直尺寸。电极平行于机床主轴线方向上的尺寸称为电极的垂直尺寸。电极的垂直尺寸取决于采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工件的结构形式、加工深度、电极材料、型孔的复杂程度、装夹形式、使用次数、电极定位校直、电极制造工艺等一系列因素。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后很容易确定电极的垂直尺寸,下面简单举例说明。如图4-16(a)所示的凹模穿孔加工电极,L1为凹模板挖孔部分长度尺寸,在实际加工中L1部分虽然不需电火花加工,但在设计电极时必须考虑该部分长度;L3为电极加工中端面损耗部分,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如图4-16(b)所示的电极用来清角,即清除某型腔的角部圆角。加工部分电极较细,受

23、力易变形,由于电极定位、校正的需要,在实际中应适当增加长度L1的部分。如图4-16(c)所示的电火花成型加工电极,电极尺寸包括加工一个型腔的有效高度L、加工一个型腔位于另一个型腔中需增加的高度L1、加工结束时电极夹具和夹具或压板不发生碰撞而应增加的高度L2等。图4-16 电极垂直尺寸图工件(凹模)主轴头(a)工具电极L3L2 L1(b)L1(c)L1L2L夹具电极工件(2)水平尺寸。电极的水平尺寸是指与机床主轴轴线相垂直的横截面尺寸(如图4-17所示)。图4-17 电极水平截面尺寸缩放示意图a1a2a3r1(a)型腔A1A2A3R1R2r2(b)电极电极的水平尺寸可用下式确定:a=AKb 式中

24、:a电极水平方向的尺寸;A型腔的水平方向的尺寸;K与型腔尺寸标注法有关的系数;b电极单边缩放量,粗加工时,b=1+2+0(注:1、2、0的意义参见图4-18)。图4-18 电极单边缩放量原理图1201为安全余量2为表面微观不平度的最大值0为侧面单边放电间隙aAa=AKb中的号和K值的具体含义如下:(1)凡图样上型腔凸出部分,其相对应的电极凹入部分的尺寸应放大,即用“+”号;反之,凡图样上型腔凹入部分,其相对应的电极凸出部分的尺寸应缩小,即用“-”号。图4-19 电极型腔水平尺寸对比图A4A3a3a4a5A5A6a6bA2a2a1A1(2)K值的选择原则:当图中型腔尺寸完全标注在边界上(即相当于

25、直径方向尺寸或两边界都为定形边界)时,K取2;一端以中心线或非边界线为基准(即相当于半径方向尺寸或一端边界定形另一端边界定位)时,K取1;对于图中型腔中心线之间的位置尺寸(即两边界为定位尺寸)以及角度值和某些特殊尺寸(如图4-19中的a1),电极上相对应的尺寸不增不减,K取0。对于圆弧半径,亦按上述原则确定。根据以上叙述,在图4-19中,电极尺寸a与型腔尺寸A有如下关系:a1=A1,a2=A2-2b,a3=A3-b,a4=A4,a5=A5-b,a6=A6+b当精加工且精加工的平动量为c时,b=0+c3)电极的排气孔和冲油孔电火花成型加工时,型腔一般均为盲孔,排气、排屑条件较为困难,这直接影响加

26、工效率与稳定性,精加工时还会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为改善排气、排屑条件,大、中型腔加工电极都设计有排气、冲油孔。一般情况下,开孔的位置应尽量保证冲液均匀和气体易于排出。电极开孔示意图如图4-20所示。图4-20 电极开孔示意图在电极端部有凹入部位开排气孔(a)冲液孔过大,出现铁屑(e)(f)(g)(h)小冲液孔(直径2倍的单边放电间隙)倾斜冲液孔平动(电极必须小一点)(b)(c)(d)冲液困难冲液较好在实际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便于排气,经常将冲油孔或排气孔上端直径加大(如图4-20(a)所示)。(2)气孔尽量开在蚀除面积较大以及电极端部凹入的位置(如图4-20(b)所示)。(3)冲油孔

27、要尽量开在不易排屑的拐角、窄缝处(如图4-20(c)不好,图4-20(d)好)。(4)排气孔和冲油孔的直径约为平动量的12倍,一般取11.5 mm;为便于排气排屑,常把排气孔、冲油孔的上端孔径加大到58 mm;孔距在2040 mm左右,位置相对错开,以避免加工表面出现“波纹”。(5)尽可能避免冲液孔在加工后留下的柱芯(如图4-20(f)、(g)、(h)较好,图4-20(e)不好)。(6)冲油孔的布置需注意冲油要流畅,不可出现无工作液流经的“死区”。例4.1 已知某零件如图4-21(a)所示,现有其毛坯如图4-21(b)所示,请设计加工该零件的精加工电极。(d)电极立体图图4-21 电极的设计0

28、.050100.05010(a)零件图02.010眪苶02.020眪苶45(b)毛坯图02.010眪苶500.050(c)电极图9054530苶24苶3540155520132700.050500.050700.05002.030眪苶02.040眪苶02.030眪苶02.040眪苶解 (1)结构设计:该电极共分四个部分(如图4-21(d)所示),各个部分的作用如下:1该部分为直接加工部分。2电极细长,为了提高强度,适当增加电极的直径。3因为电极为细长的圆柱,在实际加工中很难校正电极的垂直度,故增加3部分,其目的是方便电极的校正。另外,由于该电极形状对称,为了方便识别方向,特意在本电极的3部分设

29、计了5 mm的倒角。4电极与机床主轴的装夹部分。该部分的结构形式应根据电极装夹的夹具形式确定。(2)尺寸分析:长度方向尺寸分析:该电极实际加工长度只有5 mm,但由于加工部分的位置在型腔的底部,故增加了尺寸(如图4-21(c)所示)。横截面尺寸分析:该电极加工部分是一锥面,故对电极的横截面尺寸要求不高;为了保证电极在放电过程中排屑较好,电极的2部分直径不能太大。(3)材料选择:由于加工余量少,采用紫铜做电极。3.电极的制造在进行电极制造时,尽可能将要加工的电极坯料装夹在即将进行电火花加工的装夹系统上,避免因装卸而产生定位误差。常用的电极制造方法有:1)切削加工过去常见的切削加工有铣、车、平面和

30、圆柱磨削等方法。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目前经常采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制造电极。数控铣削加工电极不仅能加工精度高、形状复杂的电极,而且速度快。石墨材料加工时容易碎裂、粉末飞扬,所以在加工前需将石墨放在工作液中浸泡23天,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崩角及粉末飞扬。紫铜材料切削较困难,为了达到较好的表面粗糙度,经常在切削加工后进行研磨抛光加工。在用混合法穿孔加工冲模的凹模时,为了缩短电极和凸模的制造周期,保证电极与凸模的轮廓一致,通常采用电极与凸模联合成型磨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电极材料大多数选用铸铁和钢。当电极材料为铸铁时,电极与凸模常用环氧树脂等材料胶合在一起,如图4-22所示。对于截面积较小的工件,由于不

31、易粘牢,为防止在磨削过程中发生电极或凸模脱落,可采用锡焊或机械方法使电极与凸模连接在一起。当电极材料为钢时,可把凸模加长些,将其做电极,即把电极和凸模做成一个整体。图4-22 电极与凸模粘结2131电极;2粘结面;3凸模电极与凸模联合成型磨削,其共同截面的公称尺寸应直接按凸模的公称尺寸进行磨削,公差取凸模公差的1/22/3。当凸、凹模的配合间隙等于放电间隙时,磨削后电极的轮廓尺寸与凸模完全相同;当凸、凹模的配合间隙小于放电间隙时,电极的轮廓尺寸应小于凸模的轮廓尺寸,在生产中可用化学腐蚀法将电极尺寸缩小至设计尺寸;当凸、凹模的配合间隙大于放电间隙时,电极的轮廓尺寸应大于凸模的轮廓尺寸,在生产中可

32、用电镀法将电极扩大到设计尺寸。具体的化学腐蚀或电镀法可参考有关资料。2)线切割加工除用机械方法制造电极以外,在比较特殊需要的场合下也可用线切割加工电极,即适用于形状特别复杂,用机械加工方法无法胜任或很难保证精度的情况。图4-23所示的电极,在用机械加工方法制造时,通常是把电极分成四部分来加工,然后再镶拼成一个整体,如图4-23(a)所示。由于分块加工中产生的误差及拼合时的接缝间隙和位置精度的影响,使电极产生一定的形状误差。如果使用线切割加工机床对电极进行加工,则很容易地制作出来,并能很好地保证其精度,如图4-23(b)所示。图4-23 机械加工与线切割加工(b)(a)3)电铸加工电铸方法主要用

33、来制作大尺寸电极,特别是在板材冲模领域。使用电铸制作出来的电极的放电性能特别好。用电铸法制造电极,复制精度高,可制作出用机械加工方法难以完成的细微形状的电极。它特别适合于有复杂形状和图案的浅型腔的电火花加工。电铸法制造电极的缺点是加工周期长,成本较高,电极质地比较疏松,使电加工时的电极损耗较大。4.2.2 电极装夹与校正电极装夹的目的是将电极安装在机床的主轴头上,电极校正的目的是使电极的轴线平行于主轴头的轴线,即保证电极与工作台台面垂直,必要时还应保证电极的横截面基准与机床的X、Y轴平行。1电极的装夹电极在安装时,一般使用通用夹具或专用夹具直接将电极装夹在机床主轴的下端。常用装夹方法有下面几种

34、:小型的整体式电极多数采用通用夹具直接装夹在机床主轴下端,采用标准套筒、钻夹头装夹(如图4-24、图4-25所示);对于尺寸较大的电极,常将电极通过螺纹连接直接装夹在夹具上(如图4-26所示)。图4-24 标准套筒形夹具 121标准套筒;2电极图4-25 钻夹头夹具211钻夹头;2电极图4-26 螺纹夹头夹具 镶拼式电极的装夹比较复杂,一般先用连接板将几块电极拼接成所需的整体,然后再用机械方法固定(如图4-27(a)所示);也可用聚氯乙烯醋酸溶液或环氧树脂粘合(如图4-27(b)所示)。在拼接时各结合面需平整密合,然后再将连接板连同电极一起装夹在电极柄上。当电极采用石墨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5、(1)由于石墨较脆,故不宜攻螺孔,因此可用螺栓或压板将电极固定于连接板上。石墨电极的装夹如图4-28所示。(2)不论是整体的或拼合的电极,都应使石墨压制时的施压方向与电火花加工时的进给方向垂直。如图4-29所示,图(a)箭头所示为石墨压制时的施压方向,图(b)为不合理的拼合,图(c)为合理的拼合。图4-27 连接板式夹具 12341电极柄;2连接板;3螺栓;4粘合剂图4-28 石墨电极的装夹(a)(b)图4-29 石墨电极的方向性与拼合法(a)(b)(c)2电极的校正电极装夹好后,必须进行校正才能加工,即不仅要调节电极与工件基准面垂直,而且需在水平面内调节、转动一个角度,使工具电极的截面形状与

36、将要加工的工件型孔或型腔定位的位置一致。电极与工件基准面垂直常用球面铰链来实现,工具电极的截面形状与型孔或型腔的定位靠主轴与工具电极安装面相对转动机构来调节,垂直度与水平转角调节正确后,都应用螺钉夹紧,如图4-30所示。图4-30 垂直和水平转角调节装置的夹头8796AB-B45231110BA-AB11调节螺钉;2摆动法兰盘;3球面螺钉;4调角校正架;5调整垫;6上压板;7销钉;8锥柄座;9滚珠;10电源线;11垂直度调节螺钉(a)结构图(b)实物电极装夹到主轴上后,必须进行校正,一般的校正方法有:(1)根据电极的侧基准面,采用千分表找正电极的垂直度,如图4-31所示。(2)电极上无侧面基准

37、时,将电极上端面作辅助基准找正电极的垂直度,如图4-32所示。图4-31 用千分表校正电极垂直度图 14231凹模;2电极;3千分表;4工作台图4-32 型腔加工用电极校正目前瑞士EROWA公司生产出一种高精度电极夹具,可以有效地实现电极快速装夹与校正。这种高精度电极夹具不仅在电火花加工机床上使用,还可以在车床、铣床、磨床、线切割等机床上使用,因而可以实现电极制造和电极使用的一体化,使电极在不同机床之间转换时不必再费时去找正。1)高精度电极装夹系统简介图4-33是EROWA公司的工具电极精密快速装夹、更换系统。该系统装夹固定在电火花机床主轴端面上。电极装夹系统的卡盘通过夹紧插销与定位板连接,在

38、卡盘外部有两种相互垂直的基准面,当卡盘装夹在机床主轴头上时,该基准面分别与机床的X、Y轴平行。在基准面下面又有四个分别与基准面垂直的定心菱形体。电极可以直接装在定位板上(如图4-34所示,多用于大电极装夹),也可以通过另外的电极夹头装夹在定位板上(如图4-35所示,多用于中小电极装夹)。当电极及定位板与卡盘连接时,四个定心棱形体插入定心板上相应的四个定心槽中进行定位,并由夹紧插销进行夹紧,定位板上的四个支承脚起限位作用。图4-33 电极装夹系统图4-34 定位板直接与电极连接 图4-35 定位板与电极夹相连2)电极夹前面讲过电极夹装在电极装夹系统的定位板上,电极又装在电极夹上。电极夹有多种形式

39、,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考EROWA公司的相关资料。(1)方形电极夹。方形电极夹如图4-36所示,有不同的规格。插在电极夹方孔中的电极柄是经过专门精密加工制作而成的。它可以直接作为制造电极的坯料(如图4-37(a)所示),也可以只作为专门的电极柄。专门的电极柄与电极可以用焊接或粘结的方法固定(如图4-37(b)所示),也可以用螺钉进行机械固定(如图4-37(c)所示)。图4-36 方形电极夹(a)(b)图4-37 方形电极柄(a)(b)(c)(2)圆形电极夹。圆形电极夹的结构如图4-38(a)所示,电极夹安装在定位板上。在圆形电极夹的内孔中装入像大多数数控铣床一样的弹簧套筒夹头(如图4-38(b)

40、所示),可用来装夹圆形电极。图4-38(c)所示为精密钻夹头,可装入圆形电极夹的内孔中,钻夹头可以夹持的范围为0.23.1 mm,一般用来装夹直径很小的电极。图4-38 圆形电极夹结构842.520(a)(b)(c)2052(3)标准电极夹。标准电极夹如图4-39所示。标准电极夹通用性更强,适合夹持各种形状的电极。图4-39(a)所示为小型万用块电极夹。它具有51 mm51 mm的基面,在底部有相距40 mm的两个M6螺钉,用来将电极坯料固定在万用块电极夹的基面上。图4-39(b)所示为方形块电极夹。它具有边长26.5 mm的内正方,侧面带有两个固紧螺钉,适合装夹电极柄直径(或方径)最大为25

41、 mm的电极坯料。电极柄插入内正方后,用固紧螺钉锁紧,如果电极中心需要与电极夹中心重合时,可在内正方的固定基准两边内插入垫片以调整中心。图4-39(c)所示为U形块电极夹。它具有20 mm的内槽和两个固紧螺钉,适合装夹最大柄宽为20 mm的电极,插入电极后,用固紧螺钉锁紧,如电极柄较薄需要调整中心时,可在内槽的固定基准一侧插入垫片以调整电极中心。图4-39(d)所示为坯料电极夹。这是一个未做加工的电极夹,可根据电极的形状、尺寸和装夹方式随意制造。图4-39(e)所示为V型块电极夹。它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基准面,夹紧螺钉设置在外侧的对角线处,适合装夹圆形、方形、菱形体的小型电极,电极中心到基准面的

42、距离最大为10 mm,如需要调整电极中心,可在基准面处插入垫片。图4-39 标准电极夹min50M641405151(a)(b)26.526.551514120(c)(d)(e)51514112.5max2051514170.6101043.24.2.3 电极的定位在电火花加工中,电极与加工工件之间相对定位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加工的精度。做好电极的精确定位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电极的装夹与校正、工件的装夹与校正、电极相对于工件定位。电极的装夹与校正前面已详细讨论过,这里不再叙述。电火花加工工件的装夹与机械切削机床相似,但由于电火花加工中的作用力很小,因此工件更容易装夹。在实际生产中,工件常用压板、磁

43、性吸盘(吸盘中的内六角孔中插入扳手可以调节磁力的有无,如图4-40所示)、虎钳等来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多数用百分表来校正(如图4-41所示),使工件的基准面分别与机床的X、Y轴平行。图4-40 工件的固定垫铁工件吸盘机床工作台(a)用压板固定工件(b)用吸盘固定工件图4-41 工件的校正磁性吸盘XY工件百分表架主轴头电极相对于工件定位是指将已安装校正好的电极对准工件上的加工位置,以保证加工的孔或型腔在凹模上的位置精度。习惯上将电极相对于工件的定位过程称为找正。电极找正与其他数控机床的定位方法大致形似,读者可以借鉴参考。目前生产的大多数电火花机床都有接触感知功能,通过接触感知功能能较精确地实现电

44、极相对工件的定位。在第二章介绍ISO代码的时候曾经举例说明电极如何定位于工件上一特定点,在这里仍然以工件的分中方法为例说明接触感知功能找正的具体方法。利用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的MDI功能手动操作实现电极定位于型腔的中心,具体方法如下(如图4-42所示):图4-42 找工件中心XYXY电极(1)将工件型腔、电极表面的毛刺去除干净,手动移动电极到型腔的中间,执行如下指令:G80 X;G92 G54 X0;/一般机床将G54 工作坐标系作为默认工作坐标系,故G54可省略M05 G80 X;M05 G82 X;/移到X方向的中心G92 X0;G80 Y;G92 Y0;M05 G80 Y;M05 G82

45、Y;/移到Y方向的中心G92 Y0;(2)通过上述操作,电极找到了型腔的中心。但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由于型腔、电极有毛刺等意外因素的影响,应确认找正是否可靠。方法为:在找到型腔中心后,执行如下指令:G92 G55 X0 Y0;/将目前找到的中心在G55坐标系内的坐标值也设定为X0 Y0然后再重新执行前面的找正指令,找到中心后,观察G55坐标系内的坐标值。如果与刚才设定的零点相差不多,则认为找正成功;若相差过大,则说明找正有问题,必须接着进行上述步骤,至少保证最后两次找正位置基本重合。目前生产的部分电火花成型机床有找中心按钮,这样可以避免手动输入过多的指令,但同样要多次找正,至少保证最后两次找正位置

46、基本重合。4.2.4 工件的准备电火花加工在整个零件的加工中属于最后一道工序或接近最后一道工序,所以在加工前宜认真准备工件,具体内容如下:1工件的预加工一般来说,机械切削的效率比电火花加工的效率高。所以电火花加工前,尽可能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大部分加工余料,即预加工(如图4-43所示)。预加工可以节省电火花粗加工时间,提高总的生产效率,但预加工时要注意:图4-43 预加工示意图(a)(b)精加工轮廓铣刀预加工轮廓电极(1)所留余量要合适,尽量做到余量均匀,否则会影响型腔表面粗糙度和电极不均匀的损耗,破坏型腔的仿型精度。(2)对一些形状复杂的型腔,顶加工比较困难,可直接进行电火花加工。(3)在缺

47、少通用夹具的情况下,用常规夹具在预加工中需要将工件多次装夹。(4)预加工后使用的电极上可能有铣削等机加工痕迹(如图4-44所示),如用这种电极精加工则可能影响到工件的表面粗糙度。(5)预加工过的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在起始阶段加工稳定性可能存在问题。图4-44 预加工后工件表面(a)(b)铣刀电极预加工后工件表面精加工后工件表面2热处理工件在预加工后,便可以进行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即热处理工序尽量安排在电火花加工前面,因为这样可避免热处理变形对电火花加工尺寸精度、型腔形状等的影响。处理安排在电火花加工前也有其缺点,如电火花加工将淬火表层加工掉一部分,影响了热处理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有些型腔模安排

48、在热处理前进行电火花加工,这样型腔加工后钳工抛光容易,并且淬火时的淬透性也较好。3其他工序工件在电火花加工前还必须除锈去磁,否则在加工中工件吸附铁屑,很容易引起拉弧烧伤。4.2.5 电蚀产物的排除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如果电火花加工中电蚀产物不能及时排除,则会对加工产生巨大的影响。电蚀产物的排除虽然是加工中出现的问题,但为了较好地排除电蚀产物,其准备工作必须在加工前做好。通常采用的方法如下:1)电极冲油(如图4-45所示)电极上开小孔,并强迫冲油是型腔电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冲油小孔直径一般为0.52 mm左右,可以根据需要开一个或几个小孔。图4-45 电极冲油 2)工件冲油(如图4-46所

49、示)工件冲油是穿孔电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穿孔加工大多在工件上开有预孔,因而具有冲油的条件。型腔加工时如果允许工件加工部位开孔,则也可采用此法。图4-46 工件冲油3)工件抽油(如图4-47所示)工件抽油常用于穿孔加工。由于加工的蚀除物不经过加工区,因而加工斜度很小。抽油时要使放电时产生的气体(大多是易燃气体)及时排放,不能积聚在加工区,否则会引起“放炮”。“放炮”是严重的事故,轻则工件移位,重则工件炸裂,主轴头受到严重损伤。通常在安放工件的油杯上采取措施,将抽油的部位尽量接近加工位置,将产生的气体及时抽走。抽油的排屑效果不如冲油好。图4-47 工件抽油冲油和抽油对电极损耗有影响(如图4-

50、48所示),尤其是对排屑条件比较敏感的紫铜电极的损耗影响更明显,所以排屑较好时则不用冲、抽油。图4-48 电极冲、抽油对电极损耗的影响(a)电极冲油对电极损耗的影响(b)电极抽油对电极损耗的影响4)开排气孔大型型腔加工时经常在电极上开排气孔。该方法工艺简单,虽然排屑效果不如冲油,但对电极损耗影响较小。开排气孔在粗加工时比较有效,精加工时需采用其他排屑办法。5)抬刀工具电极在加工中边加工边抬刀是最常用的排屑方法之一。通过抬刀,电极与工件间的间隙加大,液体流动加快,有助于电蚀产物的快速排除。抬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定时的周期抬刀,目前绝大部分电火花机床具备此功能。另一种是自适应抬刀,可以根据加工的状

51、态自动调节进给的时间和抬起的时间(即抬起高度),使加工正好一直处于正常状态。自适应抬刀与自适应冲油一样,在加工出现不正常时才抬刀,正常加工时则不抬刀。显然,自适应抬刀对提高加工效率有益,减少了不必要的抬刀。6)电极的摇动或平动电火花加工中电极的平动或摇动加工从客观上改善了排屑条件。排屑的效果与电极平动或摇动的速度有关。在采用上述方法实现工作液冲油或抽油强迫循环中,往往需要在工作台上装上油杯(如图4-49所示),油杯的侧壁和底边上开有冲油和抽油孔。电火花加工时,工作液会分解产生气体(主要是氢气)。这种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就会存积在油杯里,若被电火花放电引燃时,将产生放炮现象,造成电极与工件位移,给

52、加工带来很大麻烦,影响被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所以对油杯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油杯要有合适的高度,能满足加工较厚工件的电极伸出长度,在结构上应满足加工型孔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油杯的形状一般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都应具备冲、抽油的条件。为防止在油杯顶部积聚气泡,抽油的抽气管应紧挨在工件底面。(2)油杯的刚度和精度要好。根据加工的实际需要,油杯的两端面不平度不能超过0.01 mm,同时密封性要好,防止有漏油现象。(3)油杯底部的抽油孔,如底部安装不方便,可安置在靠底部侧面,也可省去抽油抽气管4和底板5,而直接安置在油杯侧面的最上部。图4-49 油杯结构图冲油34120.5567抽油1工件;2油杯管

53、;3管接头;4抽油抽气管;5底板;6油塞;7油杯体4.3 加工规准转换及加工实例加工规准转换及加工实例4.3.1 加工规准转换电火花加工中,在粗加工完成后,再使用其他规准加工,使工件粗糙度逐步降低,逐步达到加工尺寸。在加工中,规准的转换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加工中的最大加工电流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加工面积确定并进行调节,但总体上讲有一些共同点。1掌握加工余量这是提高加工质量和缩短加工时间的最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分配加工余量要做到事先心中有数,在加工过程中只进行微小的调整。加工余量的控制,主要从粗糙度和电极损耗两方面来考虑。在一般型腔低损耗(1%)加工中能达到的各种表面粗糙度与最小加工余量有一定

54、的规律(如表4-2所示)。在加工中必须使加工余量不小于最小加工余量。若加工余量太小,则最后粗糙度加工不出或者工件达不到规定的尺寸。表4-2 表面粗糙度与最小加工余量的关系表面粗糙度Ra/m 最小加工余量 低损耗 规 准 的范围(1%)5025 12.5 6.3 3.2 1.6 0.8 0.51 1 0.200.40 0.100.20 0.050.10 0.05以下 2粗糙度逐级逼近电规准转换的另一个要点是使粗糙度逐级逼近,非常忌讳粗糙度转换过大,尤其是要防止在损耗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又使粗糙度差别很大。这样电极损耗的痕迹会直接反映在电极表面上,使最后加工粗糙度变差。粗糙度逐级逼近是降低粗糙度的一种

55、经济有效的方法,否则将使加工质量变差,效率变低。低损耗加工时粗糙度转换可以大一些。转换规准的时机是必须把前一电规准的粗糙表面全部均匀修光并达到一定尺寸后才进行下一电规准的加工。3尺寸控制加工尺寸控制也是规准转换时应予充分注意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X、Y平面尺寸的控制比较直观,并可以在加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测量;加工深度的控制比较困难,一般机床只能指示主轴进给的位置,至于实际加工深度还要考虑电极损耗和电火花间隙。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深度方向都加工至稍微超过规定尺寸,然后在加工完之后,再将上平面磨去一部分。近年来新发展研制的数控机床,有的具有加工深度的显示,比较高级的机床其显示的深度还自动地扣除了放电间隙

56、和电极损耗量。4损耗控制在理想的情况下,当然最好是在任何粗糙度时都用低损耗规准加工,这样加工质量比较容易控制,但这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够办到的。同时由于低损耗加工的效率比有损耗加工要低,故对于某些要求并不太高而加工余量又很大的工件,其电极损耗的工艺要求可以低一些。有的加工,由于工艺条件或者其他因素,其电极损耗很难控制,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完成一定要求的放电加工。在加工中,为了有目的地控制电极损耗,应先了解如下内容:(1)如果用石墨电极作粗加工时,电极损耗一般可以达到1%以下。(2)用石墨电极采用粗、中加工规准加工得到的零件的最小粗糙度Ra能达到3.2m,但通常只能在6.3 m左右。(3)

57、若用石墨作电极且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Ra3.2 m,则电极损耗约在15%50%之间。(4)不管是粗加工还是精加工,电极角部损耗比上述还要大。粗加工时,电极表面会产生缺陷。(5)紫铜电极粗加工的电极损耗量也可以低于1%,但加工电流超过30 A后,电极表面会产生起皱和开裂现象。(6)在一般情况下用紫铜作电极采用低损耗加工规准进行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Ra可以达到3.2 m左右。(7)紫铜电极的角损耗比石墨电极更大。了解上述情况后,在规准转换时控制损耗就比较有把握了。电规准转换时对电极损耗的控制最主要的是要掌握低损耗加工转向有损耗加工的时机,也就是用低损耗规准加工到什么粗糙度,加工余量多大的时候才用

58、有损耗规准加工,每个规准的加工余量取多少才适当。石墨电极低损耗加工粗糙度Ra一般达到6.3 m左右,转向有损耗加工时其加工余量一般控制在0.20 mm以下,这样就可以使总的电极损耗量小于0.20 mm。当然形状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不同,低损耗规准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形状简单的型腔的低损耗规准与窄槽等的低损耗规准就不一样,转换规准时机也不一样,前者Ton/Ip值可以小一些,后者则要大一些;前者在损耗值允许时,可以在粗糙度较大的情况下转换为有损耗加工,后者则为了保证成型精度,应当尽可能用低损耗规准加工到较小的粗糙度。紫铜电极加工时,除了要控制Ton/Ip值外,还要注意加工电流不要太大。规准转换时要

59、使低损耗加工粗糙度达到尽量小的等级,使精加工损耗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图4-50 单电极加工时的加工条件及加工图形电极工件9.40.0110.00.015.00.01(加工深度)4.3.2 加工实例例4.2 一个电极的精加工(本实例所用机床为Sodick A3R,其控制电源为Excellence XI)。加工条件:1.电极/工件材料:Cu/St(45钢)2.加工表面粗糙度:Rmax6 m3.电极减寸量(即减小量):0.3 mm/单侧4.加工深度:5.00.015.加工位置:工件中心 单电极加工时的加工条件及加工图形如图4-50所示。加工程序:H0000=+00005000;/加工深度N0000;G

60、00G90G54XYZl.0;/加工开始位置,Z轴距工件表面距离为1.0 mmG24;/高速跃动G01 C170 LN002 STEPl0 Z330-H000 M04;/以C170条件加工至距离底面0.33 mm,M04 然后返回加工开始位置G01 C140 LN002 STEP134 Z156-H000 M04;/以C140条件加工至距离底面0.156 mmG01 C220 LN002 STEP196 Z096-H000 M04;/以C220条件加工至距离底面0.096 mm G01 C210 LN002 STEP224 Z066-H000 M04;/以C210条件加工至距离底面0.066

61、mmG01 C320 LN002 STEP256 Z040-H000 M04;/以C320条件加工至距离底面0.040 mmG01 C300 LN002 STEP280 Z020-H000 M04;/以C300条件加工至距离底面0.020 mmM02;/加工完了程序分析:(1)本程序为Sodick A3R机床的程序,在加工前根据具体的加工要素(如加工工件的材料、电极材料、加工要求达到的表面粗糙度、采用的电极个数等)在该机床的操作说明书上选用合适的加工条件。本加工选用的加工条件如表4-3所示。表4-3 加工条件表C代码 ON IP HP PP Z 轴进给余量/m 摇动步距/m C170 19 1

62、0 11 10 Z330 10 C140 16 05 51 10 Z156 134 C220 13 03 51 10 Z096 196 C210 12 02 51 10 Z066 224 C320 08 02 51 10 Z040 256 C300 05 01 52 10 Z020 280 (2)由表4-3所示的加工条件表可以看出:加工中峰值电流(IP)、脉冲宽度(ON)逐渐减小,加工深度逐渐加深,摇动的步距逐渐加大。即加工中首先是采用粗加工规准进行加工,然后慢慢采用精加工规准进行精修,最后得到理想的加工效果。(3)最后采用的加工条件为C300,摇动量为280 m,高度方向上电极距离工件底部的

63、余量为20m。由此分析可知,在该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单边放电间隙为20m。例4.3 两个电极的精、粗加工(本实例所用机床为SodickA3R,其控制电源为Excellence XI)。加工条件:1.电极/工件材料:Cu/St(45钢)2.加工表面粗糙度:Rmax7 m 3.粗加工电极减寸量(即减小量):0.3 mm/单侧 精加工电极减寸量:0.1 mm/单侧4.加工深度:5.00.015.加工位置:工件中心 精、粗加工两个电极时的加工条件及加工图形如图4-51所示,加工条件表如表4-4所示。图4-51 精、粗加工两个电极时的加工条件及加工图形 电极工件9.40.0110.00.015.00.01(

64、加工深度)(粗加工电极)9.80.01(精加工电极)表4-4 加 工 条 件 表C 代码 ON IP HP PP Z 轴进给余量/m 摇动步距/m C170 19 10 11 10 Z330 10 C140 16 05 51 10 Z180 140 C220 13 03 51 10 Z120 200 C120 14 03 51 10 Z100 0 C210 12 02 51 10 Z070 30 C320 08 02 51 10 Z046 54 C310 08 01 52 10 Z026 74 粗加工程序:H0000=+00005000;/加工深度G00 G90 G54XYZl.0;G24;G

65、01 C170 LN002 STEP0l0 Z330-H000 M04;G01 C140 LN002 STEP140 Z180-H000 M04;G01 C220 LN002 STEP200 Z120-H000 M04;/以C220条件加工至距离底面0.040 mmM02;精加工程序读者可以参照上面的程序自己编写,精加工的加工条件为C120、C210、C320、C310。例4.4 图4-52(a)所示注射模镶块,材料为40Cr,硬度为3840HRC,加工表面粗糙度Ra为0.8 m,要求型腔侧面棱角清晰,圆角半径R0.25 mm。1)方法选择选用单电极平动法进行电火花成型加工,为保证侧面棱角清晰

66、(R0.3 mm),其平动量应小,取0.25 mm。2)工具电极(1)电极材料选用锻造过的紫铜,以保证电极加工质量以及加工表面粗糙度。(2)电极结构与尺寸如图4-52(b)所示。电极水平尺寸单边缩放量取b0.25 mm,根据相关计算式可知,平动量0=0.25-精0.25 mm。由于电极尺寸缩放量较小,用于基本成型的粗加工电规准参数不宜太大。根据工艺数据库所存资料(或经验)可知,实际使用的粗加工参数会产生1%的电极损耗。因此,对应的型腔主体20 mm深度与R7 mm搭子的型腔6 mm度的电极长度之差不是14 mm,而是(20-6)(1+1%)14.14 mm。尽管精修时也有损耗,但由于两部分精修量样,故不会影响二者深度之差。图4-52(b)所示电极结构,其总长度无严格要求。图4-52 注射模镶块加工200.03200.0360.03300.01400.01260.03R70.03R6.750.01AA21M8814.140.01(a)注射模镶块(b)电极结构与尺寸(3)电极制造。电极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造,但因有两个半圆的搭子,一般都用线切割加工,主要工序如下:备料;刨削上下面;画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