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优秀读后感五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201568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致良知》优秀读后感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致良知》优秀读后感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致良知》优秀读后感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致良知》优秀读后感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良知》优秀读后感五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致良知优秀读后感五篇“致良知”学问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并重新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确实有 用,也能够应用,而且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各有所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 致良知优秀读后感,欢迎阅读!tilths :/weriku. ba icfu.6fc70Qa致良知优秀读后感1作者是一个诗文英杰,文思敏捷独特,述怀的同时往往包含着哲理,11 岁时候便能 够即兴作诗金山寺和蔽月山房,文字简朴,却气概非凡。少年喜爱象棋一事并未被董 教授提及,别处记载先生少年曾痴迷于象棋,后被父亲训斥,才醒悟沉迷非正道,作 诗一首,亦是别有韵意,不可多得。翻阅先生诗文,题材广博,深川幽谷,天心月圆 都留下他隽永的

2、辞藻。先生是一位军事天才,平定江西匪患,体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理手段。最著名 的莫过于迅速平定宁王叛乱一事,从发起对南昌的进攻,到活捉宁王朱宸濠,只用了 六七天的时间,何等的迅速,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宁王准备不足,势力不强,包括当时 朝中佞臣也是这样看待,可事实并非如此,宁王准备谋反并非一朝一夕,而且有着充 足的准备,通过对安庆的猛攻也能窥得一二。而作者在平叛之初,既没有公文任命, 又没有一兵一卒,完全是凭借智慧与其周旋,后续征兵也是仓促而行,也没有得到周 邻省份的支援,靠着临时征募的乌合之众,却将宁王生擒,不可谓不传奇。先生在受人压迫排斥的忍耐中领悟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个永远知

3、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东 西”在的。他把这个东西叫做“良知”。先生强调说,“良知”是我们每一个人原本 就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我认为蒙学三字经开篇就告诉了人们“良知”的存在 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先生认为,“良知”虽然是永远存在的,但在日常生活 中,由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外在的感觉器官是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事物 打交道的,并且它们在与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往往自作主张、妄作分别,将偏见甚至是虚妄之见当做真理,这样就会使人们的生活偏离“良知”的引导,或者说,“良 知”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偏见掩盖和遮蔽起来。这是十分危险的,先生主张“致良

4、知”,一个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实践中, 所谓“知行合一”。这的确是与当时主流思想相悖,程朱理学主要遵循道理,不能破 旧立新,很多道理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也要人去遵循,违背人的意愿,禁锢人的身 心。从先生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志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没有志向的人, 也就是在生活中没有生活目标的人,这样的人十分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整日浑浑 噩噩,不知所往,不知所求,醉生梦死,当然也是很难实现生活的意义的。在“良知” 中追求目标,付诸实践,才是正途。致良知优秀读后感 2在学完致良知后,竟时时有被电流击中之感,真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

5、,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 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 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 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 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 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 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

6、检查自己 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 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 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中国的古代先贤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一个 人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福利。有人说: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怎么能转 手赠与他人。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人的财富并非是靠一己之力创造的,譬如一棵果树, 它的茁壮成长要靠土壤的养料、水分的灌溉、园丁的照料,所以当它成材以后,它理 所当然要承担起固化土壤、锁住水源,以及用自己的果实回报园丁的责任,否则,当

7、 水土流失、园丁离去的时候,这棵果树自然就枯萎了。看看身边的人,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开始看上 去比较木讷,但是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很多人自视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 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 琢磨着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 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说工作态度却是个人成败的关键。“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 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 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致良

8、知优秀读后感3 近日感悟,致良知是目标,因为良知是人的本来状态,致良知就是要恢复人的本来 状态,让良知指导人的所有行为。但致良知不能躲入深山老林,或离开红尘人世,那样修的只是空禅。致良知的路径 就是事上磨练,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追求良知,有事时如此,静处时也是如此。而具体如何致良知,个人感觉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1、觉知。要致良知,就首先要时刻觉知自己的身心状态,只有先保持觉知,才有机 会去致良知;2、体验。对于眼鼻口舌身心意,在觉知后,要深度体验,体验其发生过程,越细越 好;3、转换。在体验后,转换到良知状态,让良知发挥作用,这个时候可能会用到意志 的作用,但这时意志发挥作用是有体验在先,因

9、此就不会是“执著”。个人感悟,与同道交流。致良知优秀读后感4 当我认真读了此书后,被书中的力量驱使,就感觉有一种正能量在心中燃烧,被书 中的语句深深吸引了。下面说说我的感受。一、阳明的精髓在于致良知今天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用心读读此书,从书中就有不同的体会。有的人也在学 习阳明心学,口里说得头头是道,也能向别人背上几句阳明先生的语句。但自己在行 动时是把良知抛开。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 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 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 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

10、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 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 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 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 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 格”。所以有的人说致良知是给别人看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致良知的精髓。二、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在教条示龙场诸生(1508)中说到: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11、恐无能为助也,以四 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许曰改过;四曰责善。志不立,天下 无可成之事。所以要成功先要立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我们每个人立 下属于自己的目标和志向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会、掌握为实现所立志的个人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改过、责善”。如果在这个技能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不 断修正自己,改恶从善,去除心中之”贼”,我们所立之”志”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无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们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顺利实现我们所立之志。 所以凡事都要先立志才能成功。三、阳明心学在于心王守仁临终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又有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

12、 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直面当下,商品经济的冲击使得人的欲望日渐膨胀。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 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 存在感。正如心学爱好者白立新所言:“华夏又逢盛世,满心却是迷茫。曾经外向求 索,反生无奈乱象。”最好的救赎之道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 久的心灵。王守仁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 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 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所以我们不要被繁华扰乱我的心,我们要认真的读懂

13、自己,心之光明,则万事光明。荀子曰“养心莫善于诚”诚是心之体,求复其本体, 便是思诚的功夫。所以心即理。四、心向善人之意念,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守仁认为: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既 然知道了善恶,就应该在事上磨练,“格物致知”,不断为善去恶,“发动处有不善, 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格除各种浮思 闲虑的干扰,让心从偏颇失控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不偏不的“中和境界”。这是 一个奇怪的时代,论“善”似乎很老土,很out。但事实上,道德不是虚假的框架, 而是真实清澈的洞见。对个人来

14、说,“破除心中贼”,破除心中的贪念、邪恶、嫉妒等,变得饱满圆融、 至善至诚,既是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又能让心灵更安定,心情更快乐。正如一位心 学爱好者所言:“未来,不是穷人的天下,也不是富人的天下,而是一群正直、正念、 正能量的人的天下”。每人都去除心中的邪念,一心向善,天下太平。总之,我们要用心体会这个世界,心存善念,致良知,凡事多磨,多下功夫,让阳 明心学发于心,止与行,知行合一。不要让外界扰乱我心。致良知优秀读后感 5 集团号召学习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才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认真的阅读学习了,长 时间都处在比较浮躁的状态,现在通过学习致良知感觉真的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一静, 思考下自己一步的发展

15、了,虽然是简单地阅读但也有了些许收获。阳明先生在 37 岁贵州龙场悟道后,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 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 生终无所成,才感知到不立志,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致良知的学 习之立志,就如同我们工作中制定目标,只有先制定明确目标,再为达成目标制定出 各种营销策略,才是我们工作业绩的基础。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 而受益,骄傲而落败,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阳明先

16、生谈到: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 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慢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 前走下坡路。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处在这种状态,从事汽车行业太久,总是以为自己 对行业分析的透彻,却不知现在的市场变换太快,不去深入学习和分析新的市场营销 模式,沉迷在老的观念和曾经业绩中,又怎么能做好新时期的营销工作,所以只有抛 开曾引以为豪的过去,低下身子踏踏实实学习才是提升业绩的最好方法。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都是 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 理的知行合一。现在的社会不缺聪明的人,而是缺忠诚的人,忠诚不是忠诚某一个人 而是我们学习做事的一种态度,在学习中要诚实深入,认认真真才能学到终身受用的 技能,工作中我们只有忠诚对待工作和公司,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和公司的发展紧紧联 系在一起,公司成长我成功的思想才能真正落实。自己学习致良知还很浅显,但这种正能量让我们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 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现在只是起点,落实到实 处更没有终点,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经营好家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 的发展尽自己的最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