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及现实意义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7201506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及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及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及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及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及现实意义(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及现实意 义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及现实意义?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包含的教育思想有哪些1教育论与政治论的统一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 的培养和完善过程,是一个社会政治伦理从内化 到外化的人的社会化过程,而社会的政治又是一 个教育和改造所有人的教化的过程。从“三纲领”来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完成 政治的目的,为政治服务。“明明德”的目的就 是为了要亲民”,即教化、改造人民;而“亲 民”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经世济民,“止于至 善”,建立美好的理想社会。而政治目的的实现, 就是天下每一个人的教育和培养:“明明德”。“三纲领”的宗旨是道德修养与政治施为合谐统一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2、是儒家“修己治 人”之道的概括,儒家内圣外王哲学的具体化。从“八条目”来看,政治过程的具体措施与 教育过程的具体施为,更是具体地紧密相连。 2教育的实质一一伦理道德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的精神贯串在大学教育纲 领的始终。在大学的体系里,道德对人的生 活及价值具有本源的意义。伦理道德既是政治的核心,又是教育的根 本。从教育过程来说,伦理道德教育既是教育的 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既是教育的依据,又是 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既是教育的过程,又是教育 的目的。大学以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构成 了一个自生自成、自我说明的封闭体系“三纲领”的起点是“明明德”,这“明德”是先天完善和自足的。它的实质是儒家思想 的性善论

3、的推衍,是农业文化的重人本色的归 纳,既是内在的,又是超越的,它是自然农业的 生产关系的总合,但它又能依靠人的本能、依靠 天赋之德本身的力量加以发扬光大,从而实现人的完善和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方法、目的等,都能在那本来的“德”中找到根据。“亲 民”则是“明明德”的自然外化,是使人明“明 德”的过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止于至善”, 而所谓“至善”的社会也是一个和美的理想的 人伦社会,教育的起点和终点、过程和内容、目 的和方法都统一到了伦理道德上。八条目”的起点是格物”,而所格之物”, 但其主要内容并不是生产、生活实践,而是君臣、 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即伦常道德。“致知

4、”的“知”是“知止” “知本”,不是 一般的知识,而是对人与人的关系的理性认识。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诚意”、“正心”,培养道 德情感。“修身”的核心是伦常之“身”其主要标准是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修身”为“本”的“末”,是修身的自然结果和外化。“齐家”的主要内容是“孝”、“悌”、“慈”,这又是“治国的根本:“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岀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治国”的主要内容治国如齐其家。平天下”就是“明明德于天下”,“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最高的目标统一于止于至

5、善”的理想人伦社会, 实则整个过程又完成于伦常道德的建立。3修己治人的教育过程论“三纲领”、“八条目”的教育程序,充分体 现了儒家的根本宗旨:“修己治人”之道。“修己”是教育自己,“治人”是教育他人。 “修己治人”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 政治过程,“修己”是“本”,治人是“末”,“治 人”是“修己”过程的自然外化,是一个推己及 人的过程,而对于所治之人来说,又是一个“修 己”的过程。由“三纲领”所论的教育的三个不同层次的 目的来看,“明明德”固然是修己,是教育自己, 而“亲民”则是治理他人,是治人”。“亲民” 即“新民”,使民“新”,亦即使民明明德”, 这即是朱熹所解释的:“新者,革其

6、旧也。言既 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 之污也。”因此,“治人”对于所治之人来说,又是一个“明明德”的过程,政治过程又是一个推 己及人的教育过程。再进一步,“明明德”,“亲 民”都是为了淑世济民、治理天下,建成美好的 理想社会。八条目“的程序设计中也贯彻着修己治人的 精神。“修身”即是修己,“格物” “致知”、 “诚意”、“正心”都是“修身”份内的事,“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治人。大学还提出了以推己及人为核心的为学 修行的基本方法一絮矩之道 4肯定主体价值的自我教育观大学所阐述的教育范畴,基本属于自我 教育的范畴。三纲领的起点是“明德”这种“明德”不 仅具有人的一切美好

7、品德的根底,而且有使这些 所有美好品德发展完善和充分实现的本能。大学 教育,就是使人天生具有的“明德”,依靠人自 觉的主观力量而发扬光大。这就要在心性中下存 养的工夫,是一个自修的过程,自己教育自己的 过程。大学正是由此而提出了一个从自己做 起,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为基础的、推己及人 以至于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纲领。慎独的方法是发挥主体能动作用以自己教 育自己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一个人在没有周围的 人监督的情况下,能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 和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不逾矩,不违反道德行 为准则,是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 动。5教育认识论认识阶段“知本”,即知道教育的着手处在三纲领冲是指明德为本,

8、新民为末;在 八条目中,则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 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知止”,即了解和认同教育的最高目标 情感阶段 “诚意”和“正心”都是讲道德情感的培养问题。情感是在对事物有了一定的 认识之后产生的,是对事物的态度和意 向。大学把“诚意”、“正心”放在“格物”致知”的自然逻辑过程之后,作为道德教育过程的第二阶段,表明作者已经自觉地认识到情感过程在教育过 程中的必然和必需。要求人们在认识的 基础上,以理智统帅情感,以培养积极 的道德情感。力行阶段大学把身体力行,躬身践履作为人 的教育过程的完成阶段。因为在儒家学 者看来,修身的目的是为

9、了实现德治, 是为了理想社会的实现。齐家、治国 ”、平天下都贯穿着力行的原则,是认 识的目的和归宿。长恨歌主题的理解?马嵬坡赐死后,唐玄 宗日夜怀恨,如何描写,哪些方面,有特点?前 后两部分杨玉环的形象有何差异,说明什么问 题?结构第一段一长恨之根:君王重色思倾国,妃子 倚色得专宠,明皇最终迷色误国。第二段一长恨之端:过脉之处,乐极悲来 第三段一长恨之始:明皇出奔,贵妃惨死第四段日夜怀、重经旧地、深居深宫中的怀“恨”情景第五段转“恨”仙境:日思夜梦不得见, 转而构造了一个仙境。主题讽喻说一一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 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 “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

10、为 戒,免蹈覆辙。爱情说一一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 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UK、双重主题说方面对李、杨荒淫奢侈、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 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 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 终贯穿着两重性。艺术手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的完美结合开篇和中段:叙事写人均体现出现实主义 手法尾段:展开丰富的浪漫主义想象,描绘 出仙境中李杨爱情的缠绵悱恻和动地感天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 。有 人称之为“诗体小说”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细腻动人心理刻画:淋漓尽致,细腻传神叙事、绘景、写人、抒情完美结合叙事:虚实相间,曲折婉转; 绘景

11、:随物赋形,借景寄情; 写人:细腻传神,个性鲜明; 抒情:爱恨交织,情感浓烈。渔父楚辞与庄子中的异同?共同的意象是 什么?渔父意象产生发展过程?对中国知识分 子的心灵世界的影响?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 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 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 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 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 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 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 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 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 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

12、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 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 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 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 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 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 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 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 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 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 现了屈原和渔父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 同的思想性格。尾,中间四个自然段全文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 分,以屈原

13、开头,以渔父结 是两人的对答。第一部分屈原露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 景、环境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渔父上场,并开始与 屈原的问答。最后一部分,笔墨集中在渔父一人身上。听 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 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 枻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 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 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庄屈二文中“渔父”形象以独特的视角映 射出以儒、道文化为背景的古代隐士风范。王逸楚辞章句“渔父避世隐身,钓鱼 江滨,欣然自乐。”楚辞与庄子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 名的隐士,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打鱼人。庄

14、子以 道家“得意忘言”的独特笔法,将“渔父”与自 然之道合为一体,从而赋予了“渔父”以超脱旷 达、恬淡自适的文化内涵,更使渔父”定格为 隐逸的象征,开启了古代诗歌史上绵延不绝的 “渔父”意象。尊 渔父即儒、道中的隐者。他们乘扁舟漂 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他们顺水 来去,随意钓鱼其中。岭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状态,总是徘徊于儒、道 之间。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 往往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渔父”意象, 恰是最经常地触发其情思的文学“原型”之楚辞如何产生?行文体式有何特征?如何理解 传统楚辞的浪漫特制?“楚辞”最早由史记提出,是入汉后形成的概念。泛指:楚声楚语的文学。专指:经屈原由楚地祭

15、歌改造而来的新诗体。楚辞,既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又代 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文化较强的个体意 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 等,都呈现于楚辞中。&产生发展1诗经之后三百年间,诗坛长期荒凉, 到了战国后期,楚辞异峰突起。楚辞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III淞楚地巫风的盛行; 孔楚地民间音乐的浸润; 孔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淞天才诗人屈原的创造。表现在四个方面:鸿篇巨制深沉挚烈的个体情 短小篇幅 神话传说文词鄙陋高华秀朗集体创作个人创作2屈原死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从容辞令,终不 敢直谏。3汉代以后的模拟之作&特点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

16、,纪楚地、名 楚物,故谓之楚辞。句式参差,以五言为多,较少重章章法多鸿篇巨制虚词如“兮”大量使用,使语气深婉悠 长,深情荡漾 诗不配乐,而强调本身节奏、韵律、声 调的旋律美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幻想为题材文辞华丽铺张,多用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注重意境创造,以境传神包含作者际遇、深沉炽烈的个体情感和 作者个性诗经&六艺 风: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朱熹诗集 传雅: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同上)颂:颂者,宗庙之乐歌。(同上)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即铺 叙陈述,直书其事的意思。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即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 即所谓感物起兴,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借 助

17、他物引出或暗示所表现的事物,多用在一 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诗经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回环复沓的结构(重章叠句)。以偶句末押韵为主的多种押韵方式,常采用双声叠韵词或叠字,使作品富有韵律美。 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自然朴素,遣词造句精炼优美。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感情含蓄卫风的艺术手法赏析以季节月份的先后为叙述顺序来组织成文 运用铺叙手法,以“衣”食”为纲来描写奴隶的劳动生活正笔与闲笔交相呼应,细节白描形象生动强烈的对比来表现主题语言质朴生动,以叠章词和联绵词状物拟 声,十分精彩善于叙事、写景,也善于抒情宋词秦观词艺术特色以发自内心的感受,运用纯熟写作技巧, 深受韦庄、李煜、欧阳修、苏轼等前辈词人的影 响,融会贯通,推陈出新,逐渐形成富有个性 的词风,最终被后人推崇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集 大成者秦观词,内容局限于男女爱情和抒写个人愁 怨。由于长期被流放,词中夹杂对身世飘零的感 伤和对旧欢残梦的追怀。词风远袭温庭筠,近效柳永,仍不脱纤巧柔弱的弊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