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201498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XX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XX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XX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分公司2017 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为加强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健康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落实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规范用人单位职 业健康管理行为,提高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水平,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 危害,维护员工的健康权益,确保分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形势的稳定发展,促进 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新职业病防治法、云南省职业病防治条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国家职业病防 治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制定XX分公司2017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 实施方案。一、公司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职业病防治事关员工身体健

2、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公司经济发展和员工稳定 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健康中国 2030”规划 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但是,目前公司职业病防 治形势依然严峻,突出问题是:一是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现场检测存在多处 长期超标。二是尘肺病、噪声聋病等潜在职业病发病率加大。三是用人单位主 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法治意识不强,对改善作业环境 提供防护用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投入不足,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的职业 病防护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公司属于老企业,设计标准低,工作场所劳动

3、条 件恶劣。五是尘肺病、噪声聋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 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同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 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病不断出现,防 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 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化公司用人单位落实

4、主体责任,提升职业病防治 工作水平,鼓励全公司广泛参与,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 职业健康权益,促进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健康公司建设奠定重 要基础。(二)职业卫生方针坚持依法防治。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体系化建设,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规 程和预案,依照规定开展工作。落实法定防治职责,坚持管行业、管业务、管 生产经营的同时必须管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用人单位诚信体系。 坚持源头 治理。把握公司职业卫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重点岗位、 重点职业病危害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指导用人单位开展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改善工作场所条件,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坚持综合施策。

5、统筹协调职 业病防治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更加注重部门协调和资源共享,切实落实用人 单位主体责任,提升员工个体防护意识,推动公司、车间、员工各负其责、协 同联动,形成防治工作合力。(三)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四十八号令)2云南省职业病防治条例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 号)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9号)6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51号)7GBZ/T 225-2010用人

6、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8.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9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10. 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1. 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12. AQ/T3048-2013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13. AQT 4233-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14. AQ/T8008-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15. AQ/T8009-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16. AQ/T8010-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17. AQT 4269-2015工

7、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18.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19.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 号)20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76 号)21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 号)(四)公司职业卫生管理的原则1坚持“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 管理体制。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 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管

8、理体系,又立足 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4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持续改进。5宣传动员,用人单位自律,员工全员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 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充 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6关注职业病防治高危人群和高危部位,尤其是检维修作业、承包商员工 及农民工等流动劳动者。(五)职业卫生工作规划目标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通过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教育培 训等方式,公司各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 更加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工伤 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病源头治理力

9、度进一步加大,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不断落实,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有效改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有序开展,员工的 职业健康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接尘工龄不足 5 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 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得到下降,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慢性职业性化学中 毒、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六)职业卫生工作规划指标1急性中毒事故为 0。2新建项目合法率 100%。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 100%。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率、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 100%。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查率、防护设施设计审核率、竣工验收率100%。3劳动合同(包括岗位职业危害告知内容)签订率100%;工作场所职业危 害告知率 100

10、%;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率100%。4工伤保险(包括承包商员工、劳务派遣工)覆盖率达到100%。5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100%;员工年度职 业卫生培训率$98% ;员工入厂三级教育、转岗、外协施工、劳务派遣工、实习 学生、中毒事故发生后等教育率 100%。6全年职业卫生检查计划完成率 100%。7全年职业卫生隐患整改率$96%。8卫生设施完好率$96%;警示标识设置率 100%。9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车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100%,粉尘、毒物、 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85%。10每三年至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 病危害现

11、状评价。11岗前、离岗、应急员工健康体检率100%;在岗体检率$98%;员工职业 健康检查异常情况复查率 100%。12固定、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完好率100%。13.职业病发生率w%。;职业病疑似病例V3人。14职业病人治疗率、妥善安置率达到100%。15. 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率 100%;岗位正确使用率 100%。16. 急性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演练12次/年。17. 职业卫生台帐、档案建档率 100%。(七)职业卫生工作主要任务1.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公司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充实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分 管领导,配备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装备,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 任制

12、的考核内容。分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公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分公司安环 部。分公司安全环保部为分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安全环保部设 1 名专职职 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分公司的日常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各生产单位的日常职 业健康管理工作由车间安全员兼任。生产性班组设劳动保护监督员,由班组工 会小组长兼任。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落实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实施方案、责任体系、管理制度体系、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危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教育。定期开展作业场所环境监测。进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消除职业卫生隐患。急性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配合相关部门

13、对职业病进行诊断治疗。 做好员工健康监护、职业病统计报告、职业卫生档案管理。2建立并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和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按照“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的要求,建立健全从第一责任人、分 管责任人、分公司到车间、班组、岗位、项目,特别是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车 间、重点班组、重点项目、重点岗位的全员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3建立规范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公司及其所属单位至少应建立健全以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 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

14、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 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 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 程;(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以粉尘、噪声、高温、电离辐射、氨、甲醇、煤气、酸碱作业为主的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以有毒有害气体、放射、粉尘、噪声、高温、酸碱等 作业为主的危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和以CO、NH、HS急性中毒、N、CO窒息为3 2 2 2 主的应急救援预案。4完善职业危害防护基础设施 对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

15、援设施应按照规定进行建档、维护、检修、 检测,明确设备、设施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的检测标准、程序、方法和检验机 构的资质,明确维修、更新和报废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保证在用设备、设施 符合相关标准,保持完好状态。加快职业病危害严重装置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和淘汰退出,加强高危粉尘、高毒物品等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工作。5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各车间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 新材料,逐步替代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基本 要求:(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二)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三)有与职业病防

16、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五)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六)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七)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其他规定。粉尘防治方面。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要建立完善的防尘系统,防尘管路、水源符合有关规定;有粉尘危害的作业场 所综合防尘设施、措施,应达到相关要求;保证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防治方面。按照XX分公司员工听力保护计划采取工程控制、行政 控制等手段,对风机、压缩机、减压系统、放空系统等应选用低噪声

17、设备或增 加降噪设施,并符合相关规定;作业场所噪声不得超过85dB(A)。大于85dB(A) 时,必须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 dB(A)时,必须采取降低作业场所 噪声的工程措施。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方面。对作业场所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 二氧化硫、甲醇蒸汽、氨等有毒有害气体应采取规定的防治措施;各单位要采 取有效措施,杜绝跑、冒、滴、漏及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保证有毒有 害气体允许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放射性物质防治方面。对作业场所计量用的放射物质,应当采取密闭、隔 离及个体防护等措施。对临时探伤作业,加强探伤许可管理。高温、保暖防治方面。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

18、总安健201289 号)的要求,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暑天高温期间控制加班加点,合理调 整作息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C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 气温达到37C以上、40C以下时,全天安排员工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 过 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 小时内不得 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C以上、37C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 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员 工加班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改进落后的高温作业工艺,增添必要的通风降温 设备;供应清凉饮料及提供充足的开水,保证员工身体水盐代谢;高温作业禁 忌症患者

19、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作妥善安置。当空气温度低于5C时,应采 取防寒保暖措施。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固定 式及便携式检测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 要的泄险区。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等应当设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或 者临近地点,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清晰的标识。在可能突然泄漏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密闭或者半密闭工作场所,用人 单位还应当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加强建设施工和检维修作业职业卫生管理,适时监督检查、监测施工、作 业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和浓度。6加强职业危害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建

20、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 时”的规定公司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 目)涉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的要求依照向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应按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AQT 4233-2013)要求进 行设计,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施工前 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AQT 8009-2013)进行职业危害预 评价,竣工验收前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1、导则 (AQT 8010-2013)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 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7严格执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的规定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规定,每年至少委托 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 次全面检测,监测结果应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根据职业病 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XX分公司职业病有害因素来 源及生产特点将对以下项目进行监测:(1)粉尘(包括煤尘):半年监测一次。(2)化学因素:氨、一氧化碳、甲醇、硫化氢、二氧化硫;半年监测一次(3)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22、工频电磁场等项目,每年监测一次。8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的规定 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 号) 要求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 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 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在日常的职业病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现状评价过程中,发现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 理措施,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 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 理后,符

23、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9严格执行职业卫生告知的规定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 安健2014111 号)的要求,公司与从业人员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含聘用 合同)时,应将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 待遇,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 示标识(GBZ158)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及警示标志, 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10

24、严格执行职业健康监护的规定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49号)、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 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 划生育委员会令第5号)的规定,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 工和女工从事违规性作业。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应当符 合以下要求:1)接触有毒物质(氨、一氧化碳、甲醇、硫化氢)、放射线物质、高温、 噪声的作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2)接触二氧化硫、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职业

25、健康检查,每两年 体检一次。3)其它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有关规 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进行检查。11提高员工职业危害防范能力,严格执行职业卫生培训的规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组 织的职业卫生培训,对从业人员上岗前及在岗期间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使 员工了解岗位职业危害情况,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设备和个体 防护用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职业卫生培训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职 责和考核办法,明确年度培训计划,确定任务,落实费用。职业卫生培训时间, 初训不少于 16个学时,复训不少于8个学时。12严格执行职业危害防护用

26、品发放和使用的规定按照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AQT3048-2013)标准以及有 关规定,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从业人员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职业 危害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购买职业 危害防护用品须符合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并经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检查 验收。要督促、教育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 使用的,不允许上岗作业。13提高职业危害事故应急能力各单位要将职业危害应急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应急工作之中,依法编制职业 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 装备和器材。要定期开展职业危害(一氧化碳

27、、硫化氢、氨、甲醇职业中毒及 窒息)事故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适时修订完善职业危害应急预案 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 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防护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 的泄险区。14依法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所有工作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必须依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 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7 号)的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环保部 报告,安全环保部如实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危害项目。在进行新建、 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时,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 内进行变更申报;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

28、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 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或者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化之日起15 日内进行变更申报。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 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完成分公司职业卫生许可证的申办工作。15严格执行职业卫生统计、报告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 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信息以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信息等 资料的统计、汇总和分析。按照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业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职业卫生统计报告 工作,每季度末及每年元月 5 前,向安全环保部报送本单位季度和年度职业病 危害项目及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发生

29、急性职业病,应在24 小时内上报,遇有急性职业中毒死亡或同时发生3 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的,应立即同时报告安全环保部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16建立职业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 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稳定的职业卫生投入资金渠道,保证人员、 机构、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与维 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消除职 业危害事故隐患;改善作业场所劳动条件;职业卫生奖励;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措施和方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与管理;工伤保险 等所需资金来源;职业卫生投入

30、应专款专用;每年度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计划 应提出具体项目,落实资金,确定完成时间和责任人。17认真排查治理职业危害隐患各单位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建立健全职业 卫生监督检查制度,要加强对职业危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将职业危害隐患排查 治理纳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中,做到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治 理,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对查出的隐患要登记 建档,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期限和预案,确保隐患排查到位、整改到 位。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业病危害告知、日常 监测、定期报告、防护保障和职业健康体检等内容,具体包括下列内容:(一)

3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情况;(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三)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岗位 的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四)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落实情 况;(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素监测、检测、评价及结果报告和公布情况;(七)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 援设施的配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劳动者 佩戴使用情况;(八)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警示、告知情况;(九)劳 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十)

32、职业病危害事故 报告情况;(十一)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关系等相 关资料的情况;(十二)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要明确检查的周期、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方式、负责检查的部门和人员 检查结果的处理办法等。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应按“五定”原则(定项目、定 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定应急预案)落实处理,并将结果进行通报和存档备 案。18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按照职业卫生业务文件管理暂行办法、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 监总厅安健2013171 号)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来往文件、计划、总结、作业场所测定资料、健康检查资料、职业 病防治统计报表、职业

33、病个案调查表、职业病报告卡、职业病基本情况分析、 专题调查研究资料、专题会议资料、职业卫生评价资料、培训教育资料等。职业卫生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 各单位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广泛宣传,探索规律,不断创新。要积极寻求地方 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职业卫生技术支撑机构的支持,自觉建立并规范运行职 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通过综合治理,使公司职业卫生状况得到持续改进和不 断好转。(八)2017 年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计划详见附件1附件1 :2017 年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计划序号季度具体工作内容备注1一季度1、编制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下发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目标、指 标、措施、计划。

34、2、召开公司职业病防治专题会议。3、各车间制定年度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报分公司安全环保部备 案。4、完成年度劳动防护用品采购申报。6、完成新员工、转冈、复冈员工或者变更劳动合冋职业病危害 告知。7、进行职业病防治设施、个人防护器材、防护用品专项检查。8、按照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完成公司职业卫生档案修订。2二季度1、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2011年新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 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 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用 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用人单位职业 病危害防治

35、八条规定及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2、委托第二方开展年度职业健康体检工作。3、开展年度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第三方委托检测。4、组织急性中毒、窒息事故应急演练。5、组织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内审。3三季度1、进行职业病防治设施、个人防护器材、防护用品专项检查。2、进行职业卫生“三同时”专项检杳,督促各车间安排整改。3、全面开展职业病风险严重装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提出 改进措施。4、委托第三方对公司有毒可燃气体泄漏检测仪进行年度检测。5、清理、更新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4四季度1、完成年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工作。2、完成年度职业健康检查的档案工作,按照新的职业病防治文 件、档案管理规定完成档

36、案修改工作,报分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3、召开分公司职业卫生专题会议。总结年度职业病防治工作, 提出2017年工作目标、指标、措施、计划。4、组织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内审。XX集团XX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2017年1月1日附件2: XX分公司职业病防治目标、指标进度完成情况检查表(2017年 季度)编号:YWZH/单位XX分公司检查人检查时间年 月曰目标: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为核心,通过管理措 施、技术措施和教育培训等方式,督促指导各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制度体 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工作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深化粉尘与高毒物品职业

37、危害治理,加强职业危 害监控,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强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和日常管理,建立职 业卫生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权益。序号指标完成情况1急性中毒事故为0。2新建项目“合法率” 100%。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100%。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率、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100%。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查率、防护设施设计审核率、竣工验收率100%。3劳动合冋(包括岗位职业危害告知内容)签订率100%;工作场所职业危害 告知率100%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告知率100%。4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100%。5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100%;员工年度职业卫生培训率 98

38、% ;员工入厂三级教育、转岗、外协施工、劳务派遣工、实习学生、 中毒事故发生后教育率100%。6全年职业卫生检杳计划完成率100%。7全年职业卫生隐患整改率96%。8卫生设施完好率96%;警示标识设置率100%。9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车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100%,粉尘、毒物、 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85%。10每三年至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11上岗前、离岗及应急体检率100%,在岗体检率98%,员工职业健康检 查异常情况复查率100%。12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完好率100%。13千人职业病发生率V%。;职业病疑似病例V3人。14职业病

39、人治疗率、妥善安置率达到100%。15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率100% ;岗位正确使用率100%。16急性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演练12次/年。17职业卫生台帐、档案建档率100%。备注:主管领导审核签字:附件 3:目标、指标进度未完成控制措施车间(部门)未完成目标、指标说明:原因分析:控制措施:责任人完成日期验证人1、工程措施2、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主管领导审核签字:附件 4: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报告处置表报告部门或报告人:报告日期:1、日常监测情况工作场所名称I-JU /亠 冈位 名称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监测浓度 或强度限值 标准超标 倍数监测日期2、主要负责人对超标岗位的处置意见(应包括整改措施、责任部门 或责任人、时限要求、资金保障等)主要负责人签字:日期:3、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责任人签字:日期:附件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情况报告处置表报告部门或报告人:报告日期:1、定期检测超标情况工作场所名称I-JU /亠 冈位 名称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检测浓度 或强度限值 标准超标 倍数检测日期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议3、主要负责人处置意见(应包括整改措施、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时 限要求、资金保障等)主要负责人签字:日期:4、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