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17199888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注意: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阅)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黑。例如,“41 ”题正确答案是“C”,在答题卡把41 “C” 涂黑)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实现共产主义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2、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 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历史观 D.剩余价值论6. 恩格斯认为,哲学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

3、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 空间的特性是( )C. 三维性D. 四维性8.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9.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0. 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 )A. 人可以改变规律B. 人可以创造规律C. 人可以消灭规律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1.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

4、话体现了A. 形而上学孤立观点B. 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诡辩论观点12. 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 人脑的错误判断B. 人的主观想象C. 客观物质世界D. 落后的思想意识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实践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普遍联系的观点14.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一一理性认识一一感性认识B、 实践认识实践C、 感觉矢廿觉表象D、概念一一判断一一推理15. 认识的主体是( )A. 绝对精神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 人的意识1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

5、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1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9. 在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直立行走B、手脚

6、分工C、劳动D、语言2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21.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思想文化D.科学技术22.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阶级矛盾B. 阶级斗争C. 社会革命D. 政治斗争23. 政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政治制度B、政治设施C、政治组织D、国家政权24.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25. 十一届三中全会

7、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26.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27.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D. 价值形式28. 剩余价值率是( )A. 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 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

8、总额的比率c. 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29.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 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 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30.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D.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31.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9、 )A.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 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32.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A.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B. 固定资本与流通资本C.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D. 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 )A. 生产过程的周期性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周期性C. 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性D. 消费过程的周期性34.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A.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B. 生产成本的

10、转化形式C.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D. 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35. 交换是价值的( )A. 基础和内容B. 表现形式C. 物质承担者D. 根据和原因36. 货币的第一种职能是()A. 流通手段B. 价值尺度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37. 资本主义工资是( )A. 劳动的报酬B. 劳动的价值C. 劳动的价格D. 劳动力的价值3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过剩B. 生产绝对过剩C. 生产相对过剩D. 生产供过于求39. 下列比例关系属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是( )A.90C10VB. 80C 20VC. 70C30VD.60C40V40.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B

11、.价值形成过程C. 价值增殖过程D. 新价值形成过程二、简答题(1X5X5=25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4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43、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4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三、辨析题(1X4X4=16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首先判断命题是“正确” 或者是“错误”,判断占2分;然后指出“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写出正确答案,这部 分内容占2分)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48、商品

12、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 )49、在同样劳动强度下,一个用机器进行纺纱的女工在8 小时工作日创造的新价值比一个用手挠纺车进行纺纱的女工在8 小时工作日创造的新价值要多得多。( )四、论述题(在50、51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0 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5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五、综合理解题(9分。内容写在答题纸上)52、谈谈这学期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主要收获和对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的建议。内蒙古农业大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8 2009 学年第 一 学期

13、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课序号1215720学分/总学时48课程类型V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年级07级全校学生修读方式V必修限选任选出题教师付国强考试方式V闭卷开卷考查注:1、出题教师负责制定课程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列出答案要点即可),不 够可另附页。2、阅卷结束后,将本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与试卷同装订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1D; 2A; 3A; 4A; 5B;11B;12C;13B;14B;15B21A;22B;23D;24A;25C31A;3

14、2C;33B;34C;35B;6C ; 7C ; 8C ; 9D ; 10D ; 16C;17A;18C;19C;20B 26A;27C;28D;29D;30C 36B;37D;38C;39A;40C二、简答题(1X5X5=25分)4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分)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1 分)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1 分)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 分)(第二、三、四,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4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第一,对立

15、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1 分)第二,对一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2 分)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 分)(第一、二,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43、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答: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 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 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 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 分) (第一、二、三,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44、为什么说人民群

16、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分)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 分)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 分) (第二、三,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4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 分)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 要力量。(1 分)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1 分)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 挥了重要作用。(1 分)(第二、三、四,可

17、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三、辨析题(1X4X4=16分)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 1)正确。( 2 分)( 2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 定的。(2 分)4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答:( 1)错误。( 2 分)(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分)48、商品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答(1)错误。(2 分)2)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2 分)49、在同样劳动强度下,一个用机器进行纺纱的女工在 8 小时工作日创造的 新价值比一个用手挠纺车进行纺纱的女工在 8 小时工作日创造的新

18、价值要多得 多。答:(1)错误。(2 分) (2)两位女工创造的新价值是相等的,因为她们体力脑力的耗费是一样的。 (2 分)四、论述题(在 50、51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0 分)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1)原理:(6 分)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理论联系实际:(4 分)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人生前进的进程中,一定要把远大目标 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2 分。理解发挥2 分)5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原理:(6 分)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 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理论联系实际:(4 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2 分。理解发挥 2 分)五、综合理解题(9 分)52、谈谈这学期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主要收获和对进 一步搞好教学工作的建议。(1)主要收获谈得较好给 6分; (2)教学建议谈得较好给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