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7199128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7.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ppt课件(1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 设 厅2010年7月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n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n城镇体系规划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城镇体系规划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n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要途径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要途径一、规划编制背景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

2、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区域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迅速带动区域发展,提升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迅速带动区域发展,提升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实现跨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病原体侵入机体,消

3、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城镇体系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域范围内,由一系列城镇体系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域范围内,由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的城镇所组成,通过促进城镇体系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的城镇所组成,通过促进城镇体系的发育和完善,形成结构明晰、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的发育和完善,形成结构明晰、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体系和职能结构,形成城市群体的集合效应,城镇空间体系和职能结构,形成城市群体的集合效应,带动区域发展。所以,城

4、镇体系规划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带动区域发展。所以,城镇体系规划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展的重要手段。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科学合理地引导城镇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节奏,促进科学合理地引导城镇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节奏,促进省域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镇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合省域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镇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合理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资源,吸引省域内外各类理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资源,吸

5、引省域内外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向城市群、其他大中城市、中小城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向城市群、其他大中城市、中小城镇高效集聚,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镇高效集聚,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2、规模结构特征3、空间结构特征4、城镇化特征5、存在主要问题二、城镇发展特征1、历史特征1、历史特征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河南的城镇体系在不同的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河南的城镇体系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上曾经达到过较为先进的状态,既有国际大历史节点上曾经达到过较为先进的状态,既有国际大都市洛阳、开封和国都安阳、郑州,也有一批辅佐都都市洛阳、开封和国都安阳、郑州,也有一批辅佐都城的诸侯城邦、藩王城府等二级城市,还有一

6、大批以城的诸侯城邦、藩王城府等二级城市,还有一大批以县级政权治所为主的中小城市。县级政权治所为主的中小城市。河南城镇发展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河南城镇发展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自夏代起,先后有自夏代起,先后有202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河南作为全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河南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3000余年余年 。东汉、唐至北宋,。东汉、唐至北宋,河南经济文化达到鼎盛阶段,宋代东京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南经济文化达到鼎盛阶段,宋代东京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夏夏隋唐洛阳隋唐洛阳城城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北宋以后,由于全北宋以后,由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迁移,

7、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迁移,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变和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变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河南自然灾害的影响,河南城镇在全国的地位逐步城镇在全国的地位逐步衰落。直到衰落。直到1919世纪末,世纪末,河南城镇总体上一直保河南城镇总体上一直保持着传统农业社会相对持着传统农业社会相对均衡的城镇空间格局。均衡的城镇空间格局。2020世纪以来,由于世纪以来,由于京广和陇海铁路建设、京广和陇海铁路建设、省会搬迁、省会搬迁、“一五一五”时时期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等期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等原因,形成了一批新兴原因,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煤炭、石油等资城市和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型城市。源开发型

8、城市。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城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和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城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迅速增长,相对合理的城镇体系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城市规模迅速增长,相对合理的城镇体系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河南省城镇体系现状图郑州郑州郑州郑州安阳安阳安阳安阳鹤壁鹤壁鹤壁鹤壁濮阳濮阳濮阳濮阳焦作焦作焦作焦作新乡新乡新乡新乡济源济源济源济源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三门峡洛阳洛阳洛阳洛阳开封开封开封开封商丘商丘商丘商丘许昌许昌许昌许昌平顶山平顶山平顶山平顶山漯河漯河漯河漯河周口周口周口周口驻马店驻马店驻马店驻马店南阳南阳南阳南阳信阳信阳信阳信阳省会省

9、会省辖市省辖市县级市县级市省管市省管市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日益突出。38个设市个设市城市以全省城市以全省1/6的人的人口、不足口、不足1的土地,的土地,创造了全省创造了全省54.0的的生产总值、生产总值、59.3的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62.1的第三产业增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加值。38个设市城市以个设市城市以全省全省1/6的人口、不足的人口、不足1的土地,创造了的土地,创造了全省全省54.0的生产总的生产总值、值、59.3的第二产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业增加值、62.1的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新密、荥阳、新郑、登封

10、、偃师、伊川新密、荥阳、新郑、登封、偃师、伊川尉氏、舞钢、宝丰、林州、水治、卫辉、辉县、明港尉氏、舞钢、宝丰、林州、水治、卫辉、辉县、明港长垣、沁阳、禹州、长葛、义马、灵宝、永城、民权、临颖长垣、沁阳、禹州、长葛、义马、灵宝、永城、民权、临颖、濮阳县城、镇平、新野、西峡、鹿邑、淮阳、沈丘、西平、濮阳县城、镇平、新野、西峡、鹿邑、淮阳、沈丘、西平、光山光山开封、平顶山、安开封、平顶山、安阳阳新乡、焦作、南阳新乡、焦作、南阳、商丘、商丘 郑州郑州洛阳洛阳 鹤壁、濮阳、许昌鹤壁、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周口、驻马店漯河、三门峡、周口、驻马店、信阳、信阳济源、巩义、项城、邓州、潢济源、巩义、项城、邓州

11、、潢川、固始川、固始 其他县城及小冀、四通、水冶、秣陵等小其他县城及小冀、四通、水冶、秣陵等小城镇城镇特大城市特大城市2个个大城市大城市7个个中等城市14个小城市小城市32个个小城镇小城镇822个个n 设市城市设市城市3838个,个,县城县城8585个,建个,建制镇制镇753753个。个。n 等级序列完整,等级序列完整,呈呈“金字塔金字塔”式结构。式结构。2、规模结构特征n 城镇和产业分布轴带特征明显城镇和产业分布轴带特征明显3 3、空间结构特征、空间结构特征六条主干交通六条主干交通沿线,分布了沿线,分布了1 1个省辖市、个省辖市、1111个县级市和个县级市和5656个县城,集个县城,集中了全

12、省约中了全省约80%80%的城镇人的城镇人口和口和70%70%的的GDPGDP。l 集聚了全省集聚了全省60%60%的城市的城市l 城镇化水平高出全省城镇化水平高出全省9.39.3个百分点个百分点l 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0.9%60.9%l 集聚了全省工业企业前集聚了全省工业企业前5050强中的强中的3939家家 n中原城市群集聚效应初显中原城市群集聚效应初显人均人均GDPGDP空空间分布图间分布图全省设市城市全省设市城市50强企业空间分布强企业空间分布4、城镇化特征我省城镇化进程我省城镇化进程 n建国以来,我省城镇化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建国以来,我省城镇化进程大致可分为四

13、个阶段 1949194919601960197619761994199420052005101020203030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起步阶段起步阶段(年均增长(年均增长0.45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停滞下停滞下滑阶段滑阶段(15年下降了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个百分点)恢复阶段恢复阶段(年均增长(年均增长0.52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快速提升阶快速提升阶段段(年增长(年增长1.35个百个百分点分点 )城镇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公里)(平方公里)n“十五十五”以来,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城镇以来,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化水平年均增

14、长1.51.5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和居民城镇基础设施和居民住房明显改善,城市人均住房明显改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污水公共绿地面积、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天然气供气总处理能力、天然气供气总量、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等量、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等分别达到分别达到“九五九五”末的末的2 2倍、倍、3.33.3倍、倍、3.653.65倍和倍和2 2倍。倍。n 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国12.312.3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五位、中部六省倒数第一。第五位、中部六省倒数第一。5、存在主要问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200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中部省份比较年全省

15、城镇化水平与全国、中部省份比较n 城镇化地区差距明显城镇化地区差距明显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2005年全省各分区城镇化水平年全省各分区城镇化水平n 城镇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不够完善l 省会郑州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在全国城省会郑州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等级地位不高镇体系中的等级地位不高l 全省中等城市数量偏少,承上启下的节点作用不够突出全省中等城市数量偏少,承上启下的节点作用不够突出l 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功能不全,服务带动乡村地区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功能不全,服务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的功能较弱发展的功能较弱l 城镇间互补性不强,经济联系不够

16、紧密城镇间互补性不强,经济联系不够紧密 n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l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地地 区区人均住宅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平方米平方米)每万人拥有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标台)人均拥有人均拥有道路面积道路面积(平方米平方米)城市用气城市用气普及率普及率(%)(%)河河 南南23.4023.407.777.779.729.7269.2569.25全全 国国26.1126.118.628.6210.9210.9282.0882.08我省居我省居全国位次全国位次2020181819192

17、121 2005年全省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与全国比较全省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与全国比较l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项项 目目河南河南全国全国市均城建固定资产投资市均城建固定资产投资2.62.6亿元亿元8.48.4亿元亿元人均城建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城建固定资产投资613613元元15601560元元城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城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投资的比重2.24%2.24%6.31%6.31%城建固定资产投资占城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GDP比重比重0.93%0.93%3.06%3.06%20052005年全省设市城市城建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比年全省设市城市城

18、建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比较较三、城镇发展条件三、城镇发展条件1、经济2005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 1万亿元大关,达到万亿元大关,达到105871058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居全国第五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 1万元,万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人口2005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年底,全省总人口97689768万人,全省劳动年龄万人,全省劳动年龄人口人口68996899万人,是全国人口大省和劳动力资源大省。万人,是全国人口大省和劳动力资源大省。3、综合交通n 陆路交通发达陆路交通发达 全国铁路网和公路网中 心,交通枢

19、纽地位突出n 航空运输发展迅速航空运输发展迅速n 管道运输初具规模管道运输初具规模4、资源n 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 l优势矿产有煤、石油、天优势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然气“三大能源矿产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钼、金、铝、银“四大金四大金属矿产属矿产”;天然碱、盐、;天然碱、盐、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等等“七大非金属矿产七大非金属矿产”l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豫北、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豫北、豫西地区豫西地区矿产资源富集区n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主要分布在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主要分布在沿黄地

20、区、南太行地区、伏牛山区、沿黄地区、南太行地区、伏牛山区、大别山大别山桐柏山地区,为河南发展旅桐柏山地区,为河南发展旅游业、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良好的资游业、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源条件。2 2处世界文化遗产处世界文化遗产3 3处世界地质公园处世界地质公园(20062006年为年为4 4处)处)9 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8 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8918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11处国家地质公园处国家地质公园1717处国家森林公园处国家森林公园3 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处国家历

21、史文化名镇(村)212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020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n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减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减缓 5、生态环境造纸、建材、焦化、冶炼等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综造纸、建材、焦化、冶炼等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合整治成效显著,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部分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部分城市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市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n 生态建设取得较大发展生态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及淮河防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及淮河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及平原绿化、通道

22、绿化、护林、太行山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及平原绿化、通道绿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0052005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2.6%22.6%,比,比20002000年提年提高了高了5.65.6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四、发展机遇和挑战四、发展机遇和挑战1、发展机遇2、面临的挑战五、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五、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指导思想l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l发挥城乡规划的

23、社会服务功能和对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发挥城乡规划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对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城乡二元结构l遵循城镇发展规律,遵循城镇发展规律,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作用l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改善生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综合协调,统筹兼顾综合协调,统筹兼顾 全面实现城镇体系整体目标和长远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实现城镇体系整体目

24、标和长远目标,同时兼顾不同地区的局部利益和阶段性目标,把握好发不同地区的局部利益和阶段性目标,把握好发展节奏和发展时序,为不同投资主体和各级行展节奏和发展时序,为不同投资主体和各级行政主体提供发展的空间。政主体提供发展的空间。2、规划原则1、区域发展战略六、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与目标六、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与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全省经济社会实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更大规模、

25、更高水平的发展,建设和谐河南。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建设和谐河南。2、区域发展目标n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20102010年人均年人均GDPGDP比比20002000年翻一番,达到年翻一番,达到1810018100元。元。20202020年人均年人均GDPGDP在在2010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到3620036200元,基本实现工业化,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赶上元,基本实现工业化,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n区域社会发展目标区域社会发展目标2、区域发展目标20102010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年,各项

2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和谐社会高,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23,城,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镇新增就业人口450450万。万。20202020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强省地位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强省地位确立,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确立,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和谐发展。系更加健全,社会和谐发展

27、。n区域生态环境目标区域生态环境目标2、区域发展目标2010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耗比“十五十五”末降低末降低2020,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资源节,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中城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中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0280天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天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626以上。以上。20202020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重要生较大

28、改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基本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态功能得到恢复,基本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生态省。环境友好的国家生态省。n区域城镇化目标区域城镇化目标 2、区域发展目标2010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40004000万人左右,城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镇化水平达到40%40%左右。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达到左右。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达到5050左右。左右。2020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54005400万人以上,城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镇化水平达到50%50%以上,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

29、水平。以上,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达到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达到6565左右。左右。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重点建设中原城市群,加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重点建设中原城市群,加快发展地区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县城快发展地区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县城建设,培育一批有产业支撑的中心镇,促进区域中心城建设,培育一批有产业支撑的中心镇,促进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大城市为骨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心,洛阳为副中心,大城市为骨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

30、展的城镇体系。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七、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七、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1、城镇发展战略2、城镇体系空间组织全省城镇体系空间全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概括为:结构概括为:“一群、一群、五区、两带、四轴、三五区、两带、四轴、三级次轴级次轴”。3、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三级三级次轴次轴中原城市群:郑州焦作晋城中原城市群:郑州焦作晋城豫北:长治泰安豫北:长治泰安豫东:周口商丘、宁陵沈丘豫东:周口商丘、宁陵沈丘 G311 G311豫南:驻马店阜阳豫南:驻马店阜阳豫西南:许昌南阳豫西南:许昌南阳豫西:运城西峡豫西:运城西峡 一群五区两带两带四轴四轴形成大、中、形成大、中、小城市等级序列完小

31、城市等级序列完整、层级结构分明整、层级结构分明的的“宝塔宝塔”型城镇型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体系规模结构。4、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郑州郑州洛阳洛阳平顶山、开封、安阳、新乡、平顶山、开封、安阳、新乡、焦作、南阳、商丘、信阳焦作、南阳、商丘、信阳巩义、邓州、固始、新郑、登封、新密、荥阳、中牟、巩义、邓州、固始、新郑、登封、新密、荥阳、中牟、偃师、新安、伊川、尉氏、汝州、舞钢、林州、滑县、偃师、新安、伊川、尉氏、汝州、舞钢、林州、滑县、辉县、长垣、卫辉、沁阳、禹州、灵宝、义马辉县、长垣、卫辉、沁阳、禹州、灵宝、义马-渑池、渑池、永城、民权、虞城、夏邑、临颖、新野、镇平、唐河、永城、民权、虞城、夏邑、临颖、

32、新野、镇平、唐河、项城、淮阳、沈丘、太康、鹿邑、郸城、新蔡、项城、淮阳、沈丘、太康、鹿邑、郸城、新蔡、汝南、西平、潢川汝南、西平、潢川周口、驻马店、许昌、漯河、周口、驻马店、许昌、漯河、濮阳、鹤壁、三门峡、济源濮阳、鹤壁、三门峡、济源 300万 500万 100-200万 20-50万 5-20万12001200个小城镇个小城镇回郭、栾川、嵩县、汝阳、洛宁、宜阳、孟津、兰考、杞县、通许回郭、栾川、嵩县、汝阳、洛宁、宜阳、孟津、兰考、杞县、通许开封、鲁山、郏县、汤阴、内黄、水冶、安阳、获嘉、原阳、封丘开封、鲁山、郏县、汤阴、内黄、水冶、安阳、获嘉、原阳、封丘小冀、新乡、延津、温县、修武、武陟、博

33、爱、孟州、襄城、鄢陵小冀、新乡、延津、温县、修武、武陟、博爱、孟州、襄城、鄢陵卢氏、柘城、睢县、宁陵、淇县、浚县、清丰、范县、南乐、台前卢氏、柘城、睢县、宁陵、淇县、浚县、清丰、范县、南乐、台前舞阳、内乡、南召、方城、社旗、桐柏、淅川、西峡、穰东、官庄舞阳、内乡、南召、方城、社旗、桐柏、淅川、西峡、穰东、官庄云阳、扶沟、西华、四通、上蔡、平舆、泌阳、正阳、罗山、息县云阳、扶沟、西华、四通、上蔡、平舆、泌阳、正阳、罗山、息县商城、淮滨、新县、光山商城、淮滨、新县、光山5万以下城镇规模 50-100万500500万人万人 1 1个个300300万人左右万人左右 1 1个个100-200100-20

34、0万人万人 8 8个个5050100100万人万人 8 8个个20205050万人万人 4242个个5 52020万人万人 6464个个洛阳郑州安阳濮阳鹤壁新乡焦作开封商丘许昌平顶山漯河周口南阳 驻马店信阳三门峡济源人口规模人口规模 城镇数量城镇数量城镇规模空间分布 永城林州巩义长垣邓州项城新蔡潢川固始义渑灵宝汝州禹州鹤壁南阳信阳周口平顶山平顶山三门峡三门峡驻马店驻马店漯河许昌开封商丘济源焦作安阳濮阳新乡洛阳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地区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 地区副中心城市地区副中心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 形成主副结

35、合、四级联动、形成主副结合、四级联动、职能完备、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职能完备、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职能等级结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职能等级结构。构。5、城镇体系职能等级结构 根据资源和产业现状特点,根据资源和产业现状特点,结合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构筑结合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构筑以六大产业轴带为主体、八类以六大产业轴带为主体、八类产业基地和若干产业集聚区为产业基地和若干产业集聚区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分布体系,把支撑的产业空间分布体系,把河南建设成国家重要粮食生产河南建设成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36、6、产业空间组织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规划建设高新技术、食品、造规划建设高新技术、食品、造纸、化纤纺织纸、化纤纺织4 4大产业基地和大产业基地和1515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装备规划建设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汽车、电力、铝工制造、汽车、电力、铝工业、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业、煤化工、石油化工等7 7大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大产业基地,积极培育1818个工业园区及特

37、色产业集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群。规划建设煤炭、电力、铝工规划建设煤炭、电力、铝工业、化工、汽车零部件、铅业、化工、汽车零部件、铅锌加工等锌加工等6 6大产业基地和大产业基地和9 9个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规划布局能源、钢铁、盐化工、规划布局能源、钢铁、盐化工、建材、食品等产业,建设成为河建材、食品等产业,建设成为河南中东部地区产业密集区。南中东部地区产业密集区。规划布局生态旅游、能源、纺织、规划布局生态旅游、能源、纺织、工艺品、食品、医药、汽车零部件、工艺品、食品、医药、汽车零部件、盐化工生产集群或基地。盐化工生产集群或基地。规划布局化工、机械、规划布局化工、

38、机械、食品、纺织、卫材、食品、纺织、卫材、文化旅游和劳务输出文化旅游和劳务输出基地,培育黄淮产业基地,培育黄淮产业集聚区。集聚区。n 六大产业轴带六大产业轴带规划建设食品、能源、有色金属、化工、汽车及零部规划建设食品、能源、有色金属、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纺织和高新技术产业八类产业基地。件、装备制造业、纺织和高新技术产业八类产业基地。产业基地产业门类基地城市食品工业基地面粉加工、速冻食品、畜禽产品加工、调味品、果蔬加工、饮料、烟酒、茶叶郑州、安阳、漯河、许昌、周口、商丘、驻马店、三门峡、信阳能源基地煤炭、电力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煤炭基地;豫北、豫南和沿陇海线3大火电基

39、地有色金属基地铝、铜、金等郑州、焦作、豫西氧化铝生产基地,化工产业基地石化、煤化、盐化工等永城煤化工产业基地,义马煤化工产业基地,鹤壁、濮阳、安阳市豫北煤化工产业基地,平顶山、驻马店市豫南煤化工产业基地,济源煤化工产业基地;洛阳、濮阳石化基地平顶山、南阳、濮阳盐化工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整车、专用车、摩托车及零部件郑州客车生产基地、郑州乘用车生产基地、洛阳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电力装备、专用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以煤矿机械、纺织机械、工程机械为主的郑州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大型专用成套装备、新型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精密轴承为主的洛阳装备制造业基地;以高压超高压电缆、新型农机及配件

40、、超硬工具、电梯、压滤设备和烟草机械为主的许昌装备制造业基地;以起重机械、振动设备、环保设备、矿山设备、印刷设备、轻钢结构装备等为主的新乡装备制造业基地纺织产业基地棉纺、化纤、服装郑州、开封、新乡、安阳、许昌、平顶山、商丘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元器件、新型电源、硅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新型功能材料、信息产业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鹤壁n 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旅游工业小区农业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基地产业聚集区n 七类产业集聚七类产业集聚区区八、城乡协调发展八、城乡协调发展九、资源环境保护九、资源环境保护1、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坚持节流

41、为主、开源为辅、治污为本的水资源可持坚持节流为主、开源为辅、治污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重点抓好工业节水、续利用战略,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重点抓好工业节水、积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防治面源污染,保障经济社会积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防治面源污染,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发展用水。n 节约用水节约用水l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提高工业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推行阶梯水价。万用水重复利用率,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推行阶梯水价。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降低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降低1/31/3,达到,达到6060立方米立方米

42、/万元。万元。l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促进农业节水。农业用水效率提高造,促进农业节水。农业用水效率提高1/51/5,有效利用系,有效利用系数达到数达到0.580.58。l 加强城市节水。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强城市节水。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搞好中水回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搞好中水回用和雨水集蓄。用和雨水集蓄。n开辟水源开辟水源 加快建设引黄工程,积极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加快建设引黄工程,积极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配套

43、工程,加快燕山、西霞院、出山店等水库建设。水区配套工程,加快燕山、西霞院、出山店等水库建设。n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l水源地保护水源地保护 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自备水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自备水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江河源头和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工程、江河源头和水库等水源地保护。l 水质保护水质保护 加强治淮、治黄工程建设,推进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加强治淮、治黄工程建设,推进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缺水地区严格缺水地区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的限制高耗水产业的

44、发展,引导需水量发展,引导需水量大的产业向豫南、大的产业向豫南、豫西南水资源富集豫西南水资源富集地区布局。地区布局。n产业布局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产业布局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 2、土地资源 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6868)建制镇(建制镇(7 7)独立工矿(独立工矿(1212)设市城市、县城(设市城市、县城(1313)河南省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10.810.8)城乡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比重其他(其他(89.289.2)用地)用地 20052005年底,全省耕地面积年底,全省耕地面积1188011880万亩,建设用地万亩,建设用地31503150万亩(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万亩

45、(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7002700万亩),未利万亩),未利用地用地31503150万亩。万亩。n 土地资源需求预测土地资源需求预测 到到20202020年全省城镇、独立工矿和交通、水利等其年全省城镇、独立工矿和交通、水利等其他建设共需占用耕地他建设共需占用耕地3373337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200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分类预年城乡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测n 补充耕地规模预测补充耕地规模预测全省通过各种复垦、开发措施和全省通过各种复垦、开发措施和20%20%的农村居民点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等,到整理等,到20202020年可补充耕地约年可补充耕地约41954195平方公里。平方公里。n 供需平衡供

46、需平衡 2006200620202020年,全省城镇、独立工矿、交通、年,全省城镇、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各面建设用地年均需占用耕地水利等各面建设用地年均需占用耕地33.733.7万亩。年万亩。年均可补充耕地合均可补充耕地合42.042.0万亩,可以实现占补平衡。万亩,可以实现占补平衡。n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l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l 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标准,合理提高土地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标准,合理提高土地开发强度。l 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保障中原城市群、地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保障中原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县(市)发展用地。区中心

47、城市、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县(市)发展用地。l 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推进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整理,实施退宅还耕、还林。推进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整理,实施退宅还耕、还林。l 深入开展土地深入开展土地“三项整治三项整治”,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3、生态建设对重点生态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强制功能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对生态性保护,对生态脆弱区实施抢救脆弱区实施抢救性修复与治理,性修复与治理,对生态良好区实对生态良好区实施积极性保护与施积极性保护与培育。构建培育。构建“一一环、三带、五区环、三带、五区”的区域生态框

48、架。的区域生态框架。十、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十、基础设施发展规划1、综合交通 坚持枢纽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化结构,完善坚持枢纽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化结构,完善网络,形成多元化的对外运输通道、便捷的城际交通、网络,形成多元化的对外运输通道、便捷的城际交通、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提高河南在全国的综合交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提高河南在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通枢纽地位。n 铁铁 路路 加快北京加快北京广广州和徐州州和徐州兰州铁兰州铁路客运专线、长路客运专线、长治治台前台前泰安等泰安等铁路建设,全省形铁路建设,全省形成成“三纵五横三纵五横”的的铁路网。铁路网。五 横长治泰安线月山荷泽线陇海

49、线洛平漯阜线宁西线三 纵焦枝线京广线京九线平顶山平顶山漯河漯河洛阳洛阳济源济源南阳南阳信阳信阳潢川潢川郑州郑州商丘商丘新乡新乡鹤壁鹤壁安阳安阳n 轨道交通轨道交通 规划建设郑规划建设郑州、洛阳等特大州、洛阳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和以郑州为中心的以郑州为中心的“半环半环+放射放射”的的中原城市群城际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漯河漯河平顶山平顶山洛阳洛阳济源济源焦作焦作新乡新乡开封开封郑州郑州许昌许昌鹤壁鹤壁安阳安阳濮阳濮阳周口周口商丘商丘驻马店驻马店南阳南阳信阳信阳三门峡三门峡六纵河南省高速公路规划图n 公路公路 完善高速公路完善高速公路网,改造升级干线网,改造升级干线公路,建

50、设城际间公路,建设城际间快速通道,加快建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县乡公路,设县乡公路,20102010年底实现村村通。年底实现村村通。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n 民民 航航 加快郑州国际航空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港建设,把郑州航空枢港建设,把郑州航空枢纽建设成国家大型复合纽建设成国家大型复合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纽。提高洛阳、南阳机提高洛阳、南阳机场的运输能力,尽快成场的运输能力,尽快成为国

51、内重要的干线机场;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改建商丘、鲁山、明港改建商丘、鲁山、明港等军用机场为军民合用等军用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机场。n 水运水运 加快淮河、沙加快淮河、沙颖河、涡河、沱河、颖河、涡河、沱河、唐(白)河及丹江、唐(白)河及丹江、小浪底、三门峡等小浪底、三门峡等主要库区港、航设主要库区港、航设施建设。施建设。n 交通枢纽交通枢纽 郑州建设成为空、郑州建设成为空、公、铁三位一体的国公、铁三位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国家际化、现代化的国家一级综合交通枢纽。一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洛阳、开封、漯加快洛阳、开封、漯河、南阳、商丘、信河、南阳、商丘、信阳、新乡、焦作等区阳、新乡、焦作等区域性交通

52、枢纽建设。域性交通枢纽建设。2、能源规划n煤炭基地煤炭基地 加快鹤壁等六大矿区建设,重点开发禹州等资源加快鹤壁等六大矿区建设,重点开发禹州等资源富集地区。富集地区。鹤壁煤田义马煤田平顶山煤田焦作煤田郑州煤田永夏煤田煤炭资源富集区n 电源建设电源建设 重点围绕豫重点围绕豫北、豫南和沿陇海北、豫南和沿陇海线三大火电集群规线三大火电集群规划建设电源点,合划建设电源点,合理规划城市热电机理规划城市热电机组。组。陇海沿线火电集群核电站豫南火电集群n 电网建设电网建设 建设建设1000Kv1000Kv特特高压输电线路和电力高压输电线路和电力外送通道,加快完善外送通道,加快完善电网结构,形成河南电网结构,形

53、成河南电网电网500Kv500Kv主骨架,主骨架,实现实现220Kv220Kv电网覆盖电网覆盖到县。到县。n 油气管道建设油气管道建设 规划建设成品油规划建设成品油管道、大型油品储备管道、大型油品储备中心和输配枢纽以及中心和输配枢纽以及陕西榆林至濮阳天然陕西榆林至濮阳天然气管线,预留气管线,预留“西气西气东输东输”二期工程通道,二期工程通道,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性油气输配网络。区域性油气输配网络。n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快推进风电、秸秆发电和核电发展,适度发展抽水加快推进风电、秸秆发电和核电发展,适度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大力发展沼气、生物质固体成

54、型燃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大力发展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小水电和太阳能等农村绿色能源。料、小水电和太阳能等农村绿色能源。3、社会服务设施n教育设施教育设施l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规划建设郑州、开封、洛阳、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规划建设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南阳等高等教育基地新乡、南阳等高等教育基地大学图片l巩固发展基础教育,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均衡配置中巩固发展基础教育,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均衡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小学教育资源l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郑州、洛阳、新乡、许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职教基地;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等职业昌等职教基地;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

55、等职业学校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实训基地n 医疗卫生设施医疗卫生设施 完善城市急救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合理布局区域性完善城市急救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合理布局区域性大型专业传染病医院。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大型专业传染病医院。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20202020年,省辖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年,省辖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595以上,以上,县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县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8080。n 文化设施文化设施 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完善文化设施网络。郑州市重加强文化

56、场馆建设,完善文化设施网络。郑州市重点建设为全省服务的大型文化设施,其他省辖市、县城建点建设为全省服务的大型文化设施,其他省辖市、县城建设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设施。设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设施。n 体育设施体育设施 20202020年,郑州市达到举办全国大型综合运动会的设年,郑州市达到举办全国大型综合运动会的设施水平,省辖市达到全省综合运动会和全国、国际单项施水平,省辖市达到全省综合运动会和全国、国际单项运动会的设施水平。中心镇以上城镇建设配备一定规模运动会的设施水平。中心镇以上城镇建设配备一定规模的公共体育场馆。的公共体育场馆。n 社会保障设施社会保障设施 各级城镇建设完善

57、配套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和福各级城镇建设完善配套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和福利设施。利设施。4、城镇市政基础设施n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 完善路网结构,加大路网密度,实行公交优先,配套完善路网结构,加大路网密度,实行公交优先,配套建设公交场站和大型换乘枢纽。建设公交场站和大型换乘枢纽。n 给水排水给水排水 扩大城镇公共供水设施覆盖范围,加强水质监管,扩大城镇公共供水设施覆盖范围,加强水质监管,发展分质供水,到发展分质供水,到20202020年,县城以上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年,县城以上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到9898以上,建制镇用水普及率达到以上,建制镇用水普及率达到95%95%。建立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加强管网

58、和污水处理厂建建立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加强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设运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90%以上,县城达到以上,县城达到8080以上,建制镇达到以上,建制镇达到50%50%。n 环卫及垃圾处理环卫及垃圾处理 完善城镇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加快建设城镇生活完善城镇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加快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城镇(包括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场,城镇(包括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率达到8080以上。以上。n 供热供热 加快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热电联供,扩大加快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热电联供,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集

59、中供热覆盖面,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090,县城达到,县城达到6060。n 燃气燃气 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主气源,提高燃气普及率,为主气源,提高燃气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585。n 园林绿化园林绿化 以种植树木为主,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以种植树木为主,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点线面结合、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城景观优美,点线面结合、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市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2m12m2 2/人、人、38%38%和和45%45%。5、综合防

60、灾体系 按照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的原则,加强避灾、抗灾、救灾和防灾设施的建设,完善城乡协调加强避灾、抗灾、救灾和防灾设施的建设,完善城乡协调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十一、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十一、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镇、村)、文物古迹、近现代优秀、文物古迹、近现代优秀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编制实施保护规划,明确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编制实施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落实保护措施,建立以政府投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落实保护措施

6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保护资金筹措机制。重点保护好名城传统格局、入为主的保护资金筹措机制。重点保护好名城传统格局、历史街区、世界和国家文化遗产,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历史街区、世界和国家文化遗产,突出历史文化特色。2、自然遗产保护 搞好资源普查和评价,积极申报和设立国家级、省级搞好资源普查和评价,积极申报和设立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编制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加强保制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加强保护管理。护管理。3、旅游开发 积极推进黄河、京积极推进黄河、京广旅游发展带和嵩广旅游发展带和嵩山

62、、南太行、伏牛山、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山、桐柏大别山和豫东等旅游区的和豫东等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加强基开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基地础设施和服务基地建设,建设郑州等建设,建设郑州等一批旅游名城和荆一批旅游名城和荆紫关等一批旅游名紫关等一批旅游名镇。镇。旅游开发空间组织旅游开发空间组织构建构建“两带、五区两带、五区”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局十二、政策分区与空间管治十二、政策分区与空间管治1、政策分区n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 包括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包括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淮河源头、名胜区、地质公

63、园、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淮河源头、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等重要水源保护区,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等重要水源保护区,沿黄生态防护林等重点生态防护林带。沿黄生态防护林等重点生态防护林带。n 产业重点发展区产业重点发展区 包括括规划的产业发展轴带、产业基地、产业集中包括括规划的产业发展轴带、产业基地、产业集中区和各类开发区。区和各类开发区。n 重点交通通道及枢纽地区重点交通通道及枢纽地区 主要包括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区、郑州新郑国际航主要包括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区、郑州新郑国际航空枢纽地区、郑开大道沿线及省政府指定的其他地区。空枢纽地区、郑开大道沿线及省政府指定的其他地区。n 区际

64、协调区区际协调区 包括跨市县行政区,城市之间、河流上下游之间、包括跨市县行政区,城市之间、河流上下游之间、相关功能区之间的地区,高速铁路、铁路、城际轨道、相关功能区之间的地区,高速铁路、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通道及其沿线地区。高速公路通道及其沿线地区。n 一般性政策地区一般性政策地区 包括上述四类区域以外的城镇规划区、乡村建设包括上述四类区域以外的城镇规划区、乡村建设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区和其他地区。2、分级管治n一级管治区一级管治区省级事权管治省级事权管治 以省级事权为主导,省政府直接实施管治的区域。主以省级事权为主导,省政府直接实施管治的区域。主要指生态保护区、重要交通通道与枢纽地区和其他

65、省政要指生态保护区、重要交通通道与枢纽地区和其他省政府指定的区域。府指定的区域。n二级管治区二级管治区省级事权与地方事权协调管治省级事权与地方事权协调管治 省级事权实施协调、监督,相邻地区协商开发,地方省级事权实施协调、监督,相邻地区协商开发,地方政府实施管理。主要指产业重点发展区、区际协调区。政府实施管理。主要指产业重点发展区、区际协调区。n三级管治区三级管治区地方事权管治地方事权管治 三级管治区是由地方政府事权引导的区域,主要指一三级管治区是由地方政府事权引导的区域,主要指一般政策性地区。般政策性地区。十三、分区发展指引十三、分区发展指引n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n豫北城镇发展区豫北城镇发展区

66、n豫东城镇发展区豫东城镇发展区n豫南城镇发展区豫南城镇发展区n豫西南城镇发展区豫西南城镇发展区n豫西城镇发展区豫西城镇发展区n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全国重点发展的八大城市全国重点发展的八大城市群之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群之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现基地、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心;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全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的主导区域,促进与竞争的主导区域,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全省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统筹区域发展、落实科学统筹区域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发展观的先导区和示范区。2 2、空间结构、空间结构以郑汴一体化为突破口,依托交通轴线、圈层式推进,规划以郑汴一体化为突破口,依托交通轴线、圈层式推进,规划“三圈、四带三圈、四带”的空间的空间结构结构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