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件第章货币供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198433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融学课件第章货币供给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金融学课件第章货币供给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金融学课件第章货币供给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金融学课件第章货币供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课件第章货币供给(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11-30金融学课件回目录回目录 至下章至下章 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二、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三、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金货币两部分构成。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1.1.货币供给的涵义货币供

2、给的涵义 几点说明:几点说明:(1)必须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必须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2)货币供给是一个现实的存量概念。而货币需要量毕竟货币供给是一个现实的存量概念。而货币需要量毕竟是一个预测量。是一个预测量。(3)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4)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变量。2022-11-30金融学课件 (1)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的定义;(2)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中央银行与商业

3、银行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以及派生存款的形成;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以及派生存款的形成;(3)货币供给的三个要素,即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货币供给的三个要素,即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4)不同经济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可能程)不同经济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可能程度及其操作。度及其操作。2.2.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主要是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主要是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1.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宏

4、观背景2.2.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l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l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世纪的约翰劳(劳(John Law),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阿伯特),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阿伯特韩韩(Albert Hahn)。)。2022-11-30金融学课件u萌芽期萌芽期(20世纪世纪20年代年代):):菲利普斯菲利普斯(C.A.Phillips)1921年出版的年出版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使一书中最先使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用原始存款和派生

5、存款这一对概念。u成长期成长期(20世纪世纪60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理论。l米德在米德在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一文中阐述了在各一文中阐述了在各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3.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2022-11-30金融学课件 l 丁百根在研究美国丁百根在研究美国19191932年的经济循环时,年的经济循环时,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l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在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年的美国货币史的

6、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进行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了分析。l 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1960年货币存量变年货币存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的和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货币、通货比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中国在中国在1984年后才开始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因为:年后才开始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因为:此前我国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此前我国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

7、付诸实践的条件;件;此前我国也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此前我国也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近近20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为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济理论界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济理论界的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的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批新成果。批新成果。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一、货币出自银行货币出自银行二、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三、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渠流通中的货币

8、主要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道注入四、四、对对“贷款引出存款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质疑的解析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 个人手持的货币最终只可能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个人手持的货币最终只可能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一、货币出自银行1.1.个人手持货币的来源个人手持货币的来源 2.2.社会各单位手持货币的来源社会各单位手持货币的来源 社会各单位的货币最终就只有一个来源社会各单位的货币最终就只有一个来源银行,银行,从而全部流通中的货币也就只有一个出口从而全部流通中的货币也就只有一个出口银行。银行。对个人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来源的分析说明,对个人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来源的分析

9、说明,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财政、企业单位、机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财政、企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个人等只是货币的运用者,不得发行货币,关团体以及个人等只是货币的运用者,不得发行货币,货币只能由银行发行又不断回归银行,所以,银行是货币只能由银行发行又不断回归银行,所以,银行是整个货币流通的中心环节。整个货币流通的中心环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 图示图示 货币供给量的来源货币供给量的来源2022-11-30金融学课件 (1)这一结论仅适用于近代银行。这是由于:这一结论仅适用于近代银行。这是由于:银银行体系中产生了中央银行;行体系中产生了中央银行;国家把中央银行收归国国家把中央

10、银行收归国有;有;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化和信用货币纸币化等情况的出现,才使银行垄断了化和信用货币纸币化等情况的出现,才使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货币发行权。(2)流通中的货币主要但并不唯一出自银行。在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但并不唯一出自银行。在有些国家,铸币或硬币的发行权归属于财政部或政府其些国家,铸币或硬币的发行权归属于财政部或政府其他部门。他部门。对流通中的货币或者说货币供给总量都出自银行这对流通中的货币或者说货币供给总量都出自银行这一命题还须作以下两方面的修正:一命题还须作以下两方面的修正:3.3.两点修正两点修正2022-11-30金融学

11、课件 从广义上讲,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现实流通中的各种形从广义上讲,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现实流通中的各种形态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因为它们无不体现为银行的负态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因为它们无不体现为银行的负债,即体现着信用关系。债,即体现着信用关系。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1.银行的负债和货币银行的负债和货币2.2.银行负债银行负债的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l现金。在我国谓之现金。在我国谓之“现钞现钞”,实质上它是银行的一种负,实质上它是银行的一种负债,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这种负债有债,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这种负债有两个特点两个特点无须支付利息和市场流通最低需要的部分无

12、须支付利息和市场流通最低需要的部分无须返还。无须返还。2022-11-30金融学课件l 各种存款。不管其流动程度和使用方向如何,都是银行各种存款。不管其流动程度和使用方向如何,都是银行对存款者的负债。对存款者的负债。l 银行自有资金。它包括国家财政历年拨给的信贷基金银行自有资金。它包括国家财政历年拨给的信贷基金(1984年我国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以来,财政已停止年我国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以来,财政已停止拨付这项基金)和银行历年留用的利润积累两大部分。拨付这项基金)和银行历年留用的利润积累两大部分。这是银行对国家的负债。这是银行对国家的负债。l 银行结算中的资金。它是银行对在收付双方清算时因时银

13、行结算中的资金。它是银行对在收付双方清算时因时间差所造成的货币资金的暂时利用。显然,这应视作一间差所造成的货币资金的暂时利用。显然,这应视作一种负债关系。种负债关系。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中国所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中国所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 资金来源(负债)甲资金来源(负债)甲资金运用(资产)乙资金运用(资产)乙A1各项存款各项存款L1各项贷款各项贷款A2银行自有资金银行自有资金L2金银库存占款金银库存占款 其中:当年结益其中:当年结益L3外汇库存占款外汇库存占款A3流通中货币流通中货币L4上缴财政款上缴财政款A4其他其他L5财

14、政透支财政透支合合 计计合合 计计2022-11-30金融学课件 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A1+A2+A3+A4=L1+L2+L3+L4+L5 (1 1)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因为增加信贷资金来源,至少要构成信贷资金来源的某一加。因为增加信贷资金来源,至少要构成信贷资金来源的某一项资金增加。项资金增加。(2 2)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应变动。应变动。根据以上分析,再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加以简化,即可得根据以上分

15、析,再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加以简化,即可得出出“贷款贷款=存款存款+现金现金”这一恒等式。这一恒等式。当然当然,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贷款和其他方式向流通中注,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贷款和其他方式向流通中注入货币,但是这些方式最终还是由贷款所引起的。所以笼统地入货币,但是这些方式最终还是由贷款所引起的。所以笼统地说,流通中的货币大多数是由银行通过贷款这一渠道注入的这说,流通中的货币大多数是由银行通过贷款这一渠道注入的这一结论应该是正确的。一结论应该是正确的。2022-11-30金融学课件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1.1.“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与“多存多贷多存多贷”2 2.“.“贷款

16、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与“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终是存款”3.3.“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与“专业银行在信用创造专业银行在信用创造中的作用中的作用”4.4.“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信贷失控与信贷失控5.5.“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组织存款与组织存款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一、现金运行机制现金运行机制二、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三、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四、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将

17、我国现金运行的几条主要渠道加以综合,可以得到下图将我国现金运行的几条主要渠道加以综合,可以得到下图。一、现金运行机制 2022-11-30金融学课件 (1)现金主要在银行之外流通,进入银行体系之后或走)现金主要在银行之外流通,进入银行体系之后或走出银行体系之前,现金都不是流通中的,尽管它仍然以出银行体系之前,现金都不是流通中的,尽管它仍然以现金形态存在。现金形态存在。(2)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入,也不组织现金回)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入,也不组织现金回笼,那么,无论现金如何流通,它只会发生持有人结构笼,那么,无论现金如何流通,它只会发生持有人结构的变化,而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的变化,

18、而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3)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的交易。)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的交易。纵观现金运行机制,它有如下三大特点:纵观现金运行机制,它有如下三大特点:2022-11-30金融学课件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与现金运行相比,存款运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与现金运行相比,存款运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1)存款运行都在银行体系内进行。)存款运行都在银行体系内进行。(2)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行扩大。)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行扩大。所谓原始存款(所谓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指银行吸收),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19、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所谓所谓派生存款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它是相对于原),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具体可从以下三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方面来理解:2022-11-30金融学课件(1)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2)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直接形成的。(3

20、)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分的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还存在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还存在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但必须以贷款作为条件。但必须以贷款作为条件。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1.1.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两个特例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两个特例第一个特例是全额现金准备制度,即以法律的形式要第一个特例是全额现金准备制度,即以法律的形式要求银行对存款保持求银行对存款保持100%的准备金。在这种情况下

21、,如果某的准备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一客户存入一客户存入10 000元现金,则此时银行的简化资产负债表用元现金,则此时银行的简化资产负债表用T形账户表示为形账户表示为(单位:元):单位:元):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10 000 存存 款款10 000这里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产生出的这里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产生出的10 000元存款正元存款正好用作好用作10 000元的现金准备,这时的比率是元的现金准备,这时的比率是1:1,并没有扩,并没有扩大任何倍数。大任何倍数。2022-11-30金融学课件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2 0008 000 存存 款款10 0

22、00该银行的资产负债仍处于平衡状态,它正好持有了法该银行的资产负债仍处于平衡状态,它正好持有了法定的现金准备,其余的用作了贷款生息。这时仍没有多倍定的现金准备,其余的用作了贷款生息。这时仍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存款与现金之比仍是的存款创造,存款与现金之比仍是1:1。第二个特例是现金放款。即在部分准备金条件下,第二个特例是现金放款。即在部分准备金条件下,借款获得的贷款完全以现金取出,并长期持有这些现金。借款获得的贷款完全以现金取出,并长期持有这些现金。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在这种情况下,上述T形账户中保留形账户中保留2 000元的存款准备元的存款准备金后,其余金后,其余8 000元用于贷款或投资。元用

23、于贷款或投资。T形账户可作如下形账户可作如下表示(单位:元):表示(单位:元):2022-11-30金融学课件2.2.产生多倍存款的过程产生多倍存款的过程为分析简便起见,我们拟作如下假设:为分析简便起见,我们拟作如下假设:(1)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行所构成;(2)法定准备率为)法定准备率为20%;(3)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中)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4)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2022-11-30金

24、融学课件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200 000800 000 存存 款款1 000 000 合计合计1 000 000 合合 计计1 000 000上表说明,甲银行的准备率为(上表说明,甲银行的准备率为(20/100)100%=20%,符合法律规定,其余,符合法律规定,其余80万元用于放款,至此,甲万元用于放款,至此,甲银行便处于均衡状态,无超额准备金,不能继续扩大贷款。银行便处于均衡状态,无超额准备金,不能继续扩大贷款。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T形账户为(单位:元):形账户为(单位:元):2022-11-30金融学课件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25、 款款300 000800 000 存存 款款1 100 000 合计合计1 100 000 合合 计计1 100 000 此时,甲银行的准备率为(此时,甲银行的准备率为(30/110)100%=27.3%,高于法定准备率,拥有超额准备金高于法定准备率,拥有超额准备金8万元万元(3011020%)。这意味着甲银行的均衡被打破了。由于超额准备金不会给甲这意味着甲银行的均衡被打破了。由于超额准备金不会给甲银行带来任何收益,所以,从盈利出发,甲银行势必将超额银行带来任何收益,所以,从盈利出发,甲银行势必将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准备金用于放款。假设,有一客户将其现金假设,有一客户将其现金10万元存入甲银

26、行,那么万元存入甲银行,那么甲银行的原始存款增加了甲银行的原始存款增加了10万元,现金准备也增加了万元,现金准备也增加了10万元,甲银行的万元,甲银行的T形账户变为账户形账户变为账户B(单位:元):(单位:元):2022-11-30金融学课件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220 000880 000 存存 款款1 100 000 合计合计1 100 000 合合 计计1 100 000 在账户在账户C中,甲银行的准备率为(中,甲银行的准备率为(22/110)100%=20%,符合法律规定,超额准备金消失,银行又处于均,符合法律规定,超额准备金消失,银行又处于均衡状态。衡状态。假

27、设,甲银行决定将假设,甲银行决定将8万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甲银万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甲银行的形账户则变为账户行的形账户则变为账户C(单位:元):(单位:元):2022-11-30金融学课件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150 000600 000 存存 款款750 000 合计合计750 000 合合 计计750 000 此时,乙银行的准备率为(此时,乙银行的准备率为(15/75)100%=20%,符,符合法律规定,无超额准备金,处于均衡状态。合法律规定,无超额准备金,处于均衡状态。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8万元仍然流通于银行体系,假定万元仍然流通于银行体系,假定流

28、入乙银行。流入乙银行。设乙银行在设乙银行在8万元未流入前的情况为(单位:元):万元未流入前的情况为(单位:元):2022-11-30金融学课件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230 000600 000 存存 款款830 000 合计合计830 000 合合 计计830 000 此时,乙银行的准备率为(此时,乙银行的准备率为(23/83)100%=27.7%,高于法定准备率,拥有超额准备金高于法定准备率,拥有超额准备金6.4万元(万元(238320%),),均衡被打破。基于同一理由,乙银行从盈利出发,也势必会均衡被打破。基于同一理由,乙银行从盈利出发,也势必会将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

29、,则乙银行账户变为(单位:元):将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则乙银行账户变为(单位:元):当甲银行流出的当甲银行流出的8万元存入乙银行后,乙银行的账户万元存入乙银行后,乙银行的账户变为(单位:元):变为(单位:元):2022-11-30金融学课件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款放款166 000664 000 存存 款款830 000 合计合计830 000 合合 计计830 000 乙银行贷出的乙银行贷出的6.4万元又流入丙银行,丙银行在保留万元又流入丙银行,丙银行在保留20%的准备金以后,同样又将其余的的准备金以后,同样又将其余的5.12万元贷放出万元贷放出去去如此辗转存贷,直到超额准备

30、金在整个银行体系如此辗转存贷,直到超额准备金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消失。结果最初由客户存入甲银行的中消失。结果最初由客户存入甲银行的10万元现金,经万元现金,经过银行体系的反复使用,将扩张至过银行体系的反复使用,将扩张至50万元,用几何级数万元,用几何级数来表示,这一扩张过程为:来表示,这一扩张过程为:2022-11-30金融学课件100 000+80 000+64 000+=100 000 1+(+(4/5)+()+(4/5)2+=100 000 1/1-(-(4/5)=500 000 这一过程可用这一过程可用“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示意表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示意表”来来表示。表示。2022-11-30

31、金融学课件 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示意表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示意表银行银行增加存款增加存款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增加放款增加放款第一家银行第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第二家银行第三家银行第三家银行第四家银行第四家银行第五家银行第五家银行第六家银行第六家银行:100 00080 00064 00051 20040 960 :20 00016 00012 80010 2408192 :80 00064 00051 20040 96032 768 :总总 计计500 000100 000400 0002022-11-30金融学课件120/100D=100 000=500 000 上表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

32、始存款由上表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此一扩张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两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此一扩张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越多,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反之,低。原始存款量越多,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反之,越少。法定准备率越高,扩张的数额越小;反之,则越越少。法定准备率越高,扩张的数额越小;反之,则越大。此一关系大。此一关系,如以如以D代表存款货币最大扩张额代表存款货

33、币最大扩张额,A代表原代表原始存款量,始存款量,r 代表法定准备金比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代表法定准备金比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如把上例代入公式,则为:如把上例代入公式,则为:rAD1 2022-11-30金融学课件 显然,这里的存款乘数是显然,这里的存款乘数是1/r=5,即包括原始存款,即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在内的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5倍。存款乘数的含义是倍。存款乘数的含义是每一元准备金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变动。每一元准备金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变动。3.3.多倍紧缩存款的过程多倍紧缩存款的过程 其原理和前述的累积扩张过程完全相同,所不同其原理和前述的累积扩张过程完全相同,所

34、不同者仅在于:在扩张过程中,存款的变动为正数;在紧者仅在于:在扩张过程中,存款的变动为正数;在紧缩的过程中,存款的变动为负数。缩的过程中,存款的变动为负数。2022-11-30金融学课件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1.1.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率(r)2.2.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c)存款货币创造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客观经存款货币创造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其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要受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其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限制因素主要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限制因素主要有:r 越高,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小商业银行创造存

35、款的倍数越小;反之,越大。反之,越大。现金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款部分的资金减少,因外流,银行可用于放款部分的资金减少,因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2022-11-30金融学课件3.3.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率(e)4.4.定期存款准备金定期存款准备金 超额超额准备率大,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缩小;反之,准备率大,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缩小;反之,则提高。则提高。rtt 提高,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缩小;反之,则提高。提高,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缩小;反之,则提高。综合四个因素的影响,存款乘数(综合四个因素的影响,存款乘数(K)的公式可修正)的公式可修正为:为:1K=

36、r+c+e+rtt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 以上因素只是抽象分析,存款货币的扩张还以上因素只是抽象分析,存款货币的扩张还得依据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阶段而定。得依据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阶段而定。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二、二、基础货币的基础货币的“质质”和和“量量”的规的规定性定性三、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四、四、货币乘数货币乘数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1.1.货币乘数与信用扩张乘数的区别货币乘数与信用扩张乘数的区别 l货币

37、乘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供给可相应引货币乘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供给可相应引起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增加,而信用扩张乘数通常指起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增加,而信用扩张乘数通常指商业银行存款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存款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l货币乘数是包括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货币乘数是包括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包括现金在内的中央银行对社会总负债的改和流通中包括现金在内的中央银行对社会总负债的改变量;而信用扩张乘数只反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负变量;而信用扩张乘数只反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负债的改变量,是中央银行全部负债量的一部分。债的改变量,是中央银行全部负

38、债量的一部分。2022-11-30金融学课件 要从总体上找出存款派生的初始点,必须换一个角要从总体上找出存款派生的初始点,必须换一个角度。度。如果作一次理论的抽象,从整个中央银行系统考察,如果作一次理论的抽象,从整个中央银行系统考察,设设Ms 为货币供给量,为货币供给量,m 表示货币乘数,表示货币乘数,B 是基础货币,是基础货币,那么,整个货币供给计量模型为:那么,整个货币供给计量模型为:Ms=m B 从动态看,基础货币增量从动态看,基础货币增量B与货币乘数决定着即将与货币乘数决定着即将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增加的货币供给量M,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M=m B 如以如以M代表前期货币供给量,

39、代表前期货币供给量,M代表计划期货币供给代表计划期货币供给总量,用公式表示为:总量,用公式表示为:M=M+m B2022-11-30金融学课件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一定的情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基础货币,则表示放松银根,货币政策况下,如果增加基础货币,则表示放松银根,货币政策趋于扩张;反之,减少基础货币,则表示收缩银根,货趋于扩张;反之,减少基础货币,则表示收缩银根,货币政策趋于紧缩。币政策趋于紧缩。2022-11-30金融学课件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又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高能货

40、币或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二、基础货币的“质”和“量”的规定性1.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质质”的规定性的规定性 (1)杰丽杰丽M.罗斯伯里在罗斯伯里在银行金融词典银行金融词典中说,基中说,基础货币是银行、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以及会员银行在各础货币是银行、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以及会员银行在各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所组成的货币量。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所组成的货币量。(2)弗弗伊伊佩里在佩里在金融术语选编金融术语选编中说,一般把中说,一般把基础货币定义为银行的现金余额(基础货币定义为银行的现金余额(Cash Base)通常通常指普通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存款余额加上保险柜里的钞指普

41、通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存款余额加上保险柜里的钞票和硬币票和硬币与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关系。与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关系。2022-11-30金融学课件 (4)借鉴学者们使用借鉴学者们使用“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这一概念时的语言环这一概念时的语言环境和含义,我们把基础货币通俗地定义为:金融体系能够境和含义,我们把基础货币通俗地定义为: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5)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它是中央银行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的负债;流通性很强;流通性很强;具有派生性;具有派生性;与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的各相

42、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具有可控性。基础货币具有可控性。基础货币最本质的特征是最本质的特征是和和两点。两点。(3)朱利安朱利安沃姆斯利在沃姆斯利在国际金融词典国际金融词典中说,强中说,强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总量(钞票与硬币之和)加上商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总量(钞票与硬币之和)加上商业银行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储备。业银行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储备。2022-11-30金融学课件2.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量量”的规定性的规定性 (1)根据西方学者们的不同意见,可以把基础货币计算口根据西方学者们的不同意见,可以把基础货币计算口径由窄到宽依次排列如下:径由窄到宽依次排列如下: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银行准备

43、金;银行准备金;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储备;商业银行的法定储备;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法定储备;法定储备;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手持现金手持现金+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法定储备法定储备+超额储备。超额储备。(2)在分析基础货币时,西方学者习惯于用一个方程式,即在分析基础货币时,西方学者习惯于用一个方程式,即基础货币方程式来表示。基础货币方程式来表示。2022-11-30金融学课件 因为因为L=A,即:,即:L1+L2+L3+L4=A1+A2+A3+A4又因为,又因为,B=L1+L2,而,而L

44、1+L2=(A1+A2+A3+A4)(L3+L4),则,则 B=(A1+A2+A3+A4)()(L3+L4)2022-11-30金融学课件 B基础货币;基础货币;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3.3.对基础货币的再探讨对基础货币的再探讨(1 1)基础货币是不是货币?)基础货币是不是货币?(2 2)为什么将公众手持的现金看作是基础货币?)为什么将公众手持的现金看作是基础货币?(3 3)为什么将超额准备金纳入基础货币?)为什么将超额准备金纳入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基础货

45、币“量量”的组成通常用公式表示为:的组成通常用公式表示为:B=R+C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1.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 (1)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中央银行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多,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多,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的比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少,基础货币量就减少。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少,基础货币量就减少。不同区间存款准

46、备率对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Ms的影响不同,由下表可见。的影响不同,由下表可见。存款准备率位于低水平区间,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位于低水平区间,法定存款准备率r的轻微变的轻微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动,会引起货币供给量Ms的剧烈波动;存款准备率位于的剧烈波动;存款准备率位于高水平区间,高水平区间,r大幅度变动,大幅度变动,Ms则徐徐增减。则徐徐增减。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Ms的影响的影响 1低水平状态下低水平状态下r的调整效应的调整效应rrMsMs1010.51115+0.5+1+510 0009 523.89 090.96 666.7-476.2

47、-989.1-3 333.32高水平状态下高水平状态下r的调整效应的调整效应4040.5414550+0.5+1+51010 0009 876.59 756.18 888.98 000-123.5-243.9-1 111.1-2 0002022-11-30金融学课件 (2)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流入银行系流通中的现金流入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就是整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增加,反之亦然。个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增加,反之亦然。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

48、主要因素:(1)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2)物价变动状况;物价变动状况;(3)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4)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5)信用开展程度。信用开展程度。2022-11-30金融学课件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是央行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央行的一项基本任务;重要性:重要性:是调控信用以保持合理的倾向供给量。是调控信用以保持合理的倾向供给量。困难性:困难性:(1)实际上抵消了存款准备率的部分作用;实际上抵消了存款准备率的部分作用;(2)调整存款准备率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调整存款准备率往

49、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3)调整存款准备率是一副调整存款准备率是一副“烈药烈药”,作用面大、,作用面大、影响也大。影响也大。同时,影响基础货币的诸因素,并非都是由中同时,影响基础货币的诸因素,并非都是由中央银行决定。央银行决定。2022-11-30金融学课件四、货币乘数 1.1.货币乘数原理货币乘数原理乘数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乘数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R.F.卡恩于卡恩于1931年年提出的,后被凯恩斯用来研究投资对总收入的倍增原理。提出的,后被凯恩斯用来研究投资对总收入的倍增原理。概括地讲,乘数就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变动对另一经济变概括地讲,乘数就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变动对另一经济变量

50、的影响或比率。量的影响或比率。所谓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Monetary Multiple),是指一定量的基,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2022-11-30金融学课件正如货币供给模型正如货币供给模型Ms=mB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表达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表达式一样,货币乘数模型式一样,货币乘数模型m=Ms/B也只是一个一般的表达也只是一个一般的表达式,在实际运用时还需将它具体化。式,在实际运用时还需将它具体化。MsBm=C现金现金;R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D由由R引起倍数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关系图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关系图 2.2.货

51、币乘数模型货币乘数模型CRD2022-11-30金融学课件(1 1)法定存款比率法定存款比率(r)。在经济运行中,在经济运行中,r 主要受三主要受三类因素影响:类因素影响:3.3.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 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S)。当定期存款比例)。当定期存款比例高,则高,则r 低;当活期存款比例高,则低;当活期存款比例高,则r 高。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中央银行根据不同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中央银行根据不同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差别,实行差别的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差别,实行差别的r 政策。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

52、()。当放松,则。当放松,则r 低;低;当紧缩,则当紧缩,则r 高;当平衡,则高;当平衡,则r 不变。不变。PPPP2022-11-30金融学课件 在经济运行中,在经济运行中,h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Y),应该说),应该说h是是Y的递增的递增函数;函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机会成本(非银行部门持有的机会成本(Pn),应该说),应该说h是是Pn的的递减函数;递减函数;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Fm),应该说),应该说h是是Fm的递减函的递减函数;数;其他非经济因素(其他非经济因素(u)。一般情况下,社会不稳定

53、,)。一般情况下,社会不稳定,h上升;社会稳定,上升;社会稳定,h平稳。平稳。(2)现金比率()现金比率(h)。)。所谓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谓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C)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D)之间的比例关系。)之间的比例关系。2022-11-30金融学课件 在经济运行中,在经济运行中,t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Y),应该说),应该说t是是Y的递的递增函数;增函数;持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持有定期存

54、款的机会成本(Pt),应该说),应该说t是是Pt的递的递减函数;减函数;定期存款的利率(定期存款的利率(i),应该说),应该说t是是i的递增函数。的递增函数。(3)定期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比率(t)。)。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的比例关系。债的比例关系。2022-11-30金融学课件 在经济运行中,在经济运行中,e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持有商业银行持有e的机会成本(的机会成本(Pe),应该说),应该说Pe是是e的递的递减函数;减函数;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

55、价(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价(ie),应该说),应该说ie是是e的递的递减函数;减函数;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Ce),应该说),应该说Ce是是e的递的递增函数;增函数;(4 4)超额准备比率()超额准备比率(e)。)。所谓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所谓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r 超过应当保留超过应当保留的的r部分)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部分)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2022-11-30金融学课件 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

56、偏好(Te),应该说),应该说Te是是e的的递减函数;递减函数;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传统(t),应该说注重安全,则),应该说注重安全,则e 较多;较多;t敢于冒险,敢于冒险,e 较少。较少。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即央行采取紧缩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即央行采取紧缩政策,策,e上升,相反,采取放松政策,上升,相反,采取放松政策,e下降;下降;2022-11-30金融学课件 (1)(1)因素法。因素法。这一方法是根据计算公式,先求出影响这一方法是根据计算公式,先求出影响货币乘数变化的诸因素数值。货币乘数变化的诸因素数值。(2)(2)倒推法。倒推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

57、理就是存款准备率的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存款准备率的倒数乘企业存款占银行各项存款和现金的比率等于整倒数乘企业存款占银行各项存款和现金的比率等于整个货币的创造乘数。个货币的创造乘数。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 4.4.货币乘数的计算货币乘数的计算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二、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三、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指中央银行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中,所确定的最终指中央银行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中,所确定的最终目

58、标(如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失业率、稳定目标(如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失业率、稳定物价等),采取的有效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再物价等),采取的有效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选择的具体调控对象(或中间贴现、存款准备金等),选择的具体调控对象(或中间目标,即联系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金融目标,如目标,即联系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金融目标,如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等),运用的各种调控形式(如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等),运用的各种调控形式(如通过金融市场、计划手段、法律手段等)。通过金融市场、计划手段、法律手段等)。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1.1.货币供

59、给宏观调控模式的涵义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涵义 以上诸部分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和相关作用组成一个以上诸部分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和相关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调控系统。依据世界各国的情况,货币供给宏观完整的调控系统。依据世界各国的情况,货币供给宏观调控的一般模式如下图所示。少数国家和地区虽不实行调控的一般模式如下图所示。少数国家和地区虽不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这种宏观调控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中央银行制度,但这种宏观调控模式是客观存在的。2022-11-30金融学课件 图示货币供给的一般调控模式图示货币供给的一般调控模式2022-11-30金融学课件(1 1)直接型。)直接型。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在苏联、东欧

60、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在1979年年以前均采用直接型模式,如下图所示。以前均采用直接型模式,如下图所示。2.2.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类型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类型图示货币供给的直接型调控模式图示货币供给的直接型调控模式 2022-11-30金融学课件(2 2)间接型。)间接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20世纪世纪50年代开始年代开始大多采用这种模式,如下图所示。大多采用这种模式,如下图所示。图示货币供给的间接型调控模式图示货币供给的间接型调控模式2022-11-30金融学课件以上两种类型的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在终极目标以上两种类型的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在终极目标确定、中间目标、货币政策

61、手段、调控形式诸方面的差确定、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形式诸方面的差异可见下表异可见下表:两种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模式比较两种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模式比较2022-11-30金融学课件(3 3)过渡型。)过渡型。过渡型即由直接型调控模式向间接型过过渡型即由直接型调控模式向间接型过渡,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模式。渡,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模式。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有必要对宏观经济采取一些直接控制手段。但是,从长有必要对宏观经济采取一些直接控制手段。但是,从长远看,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过渡已远看,货币供给宏观调

62、控模式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过渡已是必然趋势。是必然趋势。2022-11-30金融学课件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1.1.调控主体调控主体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央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可以用下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可以用下图表示。图表示。图示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主体因素图示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主体因素 2022-11-30金融学课件 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三是货币供给量。见下图。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三是货币供给量。见

63、下图。图示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基本因素图示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基本因素 2.2.基本因素基本因素2022-11-30金融学课件 影响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具体指现金影响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具体指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漏损率、法定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倍数放大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如下图所示:效应。如下图所示:图示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图示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 3.3.若干金融变量若干金融变量2022-11-30金融学课件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剖析,可将

64、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剖析,可将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各组成部分合为一体,如下图所示:机制各组成部分合为一体,如下图所示:图示货币供给间接型调控总模型图示货币供给间接型调控总模型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1.1.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这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央银行对基础货这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直接的调控权,同时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如币有直接的调控权,同时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如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若干选择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若干选择性货币

65、政策工具,以及直接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等来调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直接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等来调控基础货币。控基础货币。这里,中央银行调控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中央银行调控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2022-11-30金融学课件 2.2.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作用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作用从货币供给量间接型调控总模型中也可看出,影响倍从货币供给量间接型调控总模型中也可看出,影响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乘数)的诸因素(亦称若干金融变量)数放大效应(货币乘数)的诸因素(亦称若干金融变量)并非都由中央银行的意向所决定,如现金漏损率、定期存并非都由中央银行的意向所决定,如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均

66、由非银行经济部门的经济行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均由非银行经济部门的经济行为所决定。为所决定。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处于异常复杂的境地。当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处于异常复杂的境地。当然,这不等于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应付,甚至束手无策。中然,这不等于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应付,甚至束手无策。中央银行完全可以主动出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变现状,央银行完全可以主动出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变现状,促使其意图得以实现。促使其意图得以实现。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一、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二、二、利率、汇率变动与供给利率、汇率变动与供给三、三、虚拟经济与货币供给虚拟经济与货币供给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章至下章2022-11-30金融学课件一、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一、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1.1.从全社会货币供求角度考察,财政收支本身从全社会货币供求角度考察,财政收支本身所代表的也是货币供求的一部分。所代表的也是货币供求的一部分。2.2.研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研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实质上重点是研究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