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197960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99.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三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三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本章将讨论以下内容本章将讨论以下内容 生物测试及方式生物测试及方式 一般毒性试验一般毒性试验 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 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 微宇宙法微宇宙法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测试及方法生物测试及方法一、生物测试(一、生物测试(Bioassay)的概念、特点:)的概念、特点:1、概念:指系统地利用、概念: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注释注释1:

2、所利用的生物反应包括分子、细胞、组织、:所利用的生物反应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级水平上的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级水平上的反应。反应。注释注释2:生物测试不同于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测。:生物测试不同于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测。前者能够测定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而后者只前者能够测定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而后者只能测定污染物的浓度。能测定污染物的浓度。2、特点:长期、综合、特点:长期、综合3、生物测试的结果可表明(以水环境为例):、生物测试的结果可表明(以水环境为例):环境状况对水生物的适合度(最适、耐受、环境状况对水生物的适合度(最适、耐受、生存)生存)

3、环境因素的作用强度环境因素的作用强度 环境因素对毒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毒物的影响 毒物对受测生物的毒性毒物对受测生物的毒性 水生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水生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 废水处理的效果废水处理的效果 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有关水质标准和排放许可的验证有关水质标准和排放许可的验证二、方式二、方式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暴露方式暴露方式效应效应受试生物受试生物短期短期静态静态急性急性单种单种中期中期半静态半静态亚急性亚急性多种多种长期长期动态动态慢性慢性模拟生态模拟生态三、受试生物三、受试生物1、应满足的条件、应满足的条件 受试生物敏感性受试生物敏感性 广泛的地理分布和足够的数量广泛的地理分布和

4、足够的数量 重大生物学价值重大生物学价值 易于在实验室培养易于在实验室培养 丰富的生物学背景资料丰富的生物学背景资料 反应可测反应可测 经济及旅游价值经济及旅游价值2、还应考虑到受试生物的个体大小和生活史、还应考虑到受试生物的个体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以前是否有过接触待测试物等异的长短,以前是否有过接触待测试物等异常情况。常情况。四、生物测试的标准化四、生物测试的标准化 1、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因素:受试生物;、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因素: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实验室差异试验条件;实验室差异 2、测试方法标准化的优点:实验可比性;测试方法标准化的优点:实验可比性;重复性;精确性;可靠性重复性;精确性;可

5、靠性第二节第二节 一般毒性试验一般毒性试验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毒物(、毒物(Toxicant)的概念)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不良生物反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不良生物反应的外来化学物质。应的外来化学物质。2、中毒(、中毒(Intoxication)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后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3、毒性(、毒性(Toxicity)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4、无损害作用:、无损害作用:

6、可逆的生物学变化,不引可逆的生物学变化,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5、损害作用:、损害作用:不可逆的生物学变化,对某不可逆的生物学变化,对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强,代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强,代谢速度降低和酶系的相对活力发生异常谢速度降低和酶系的相对活力发生异常改变。改变。6、效应(、效应(Effect)也称为作用,对个体而言,指接触一定剂量也称为作用,对个体而言,指接触一定剂量化学物后,使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改变。化学物后,使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改变。7、反应(、反应(Response)对群体而言,指接触一定剂量化学物后,产对群体而言,指接

7、触一定剂量化学物后,产生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生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所占的比例。8、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以剂量为横坐标,以表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以剂量为横坐标,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算单位为纵坐标示效应强度的计算单位为纵坐标 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以剂量为横坐标,以表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以剂量为横坐标,以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 不同的化学物或同一化学物在不同条件下,其不同的化学物或同一化学物在不同条件下,其剂量与效应或反应的相关关系不同,可呈现不剂量与效应或反应的相关关系不同,

8、可呈现不同类型的曲线(见图同类型的曲线(见图3-1,3-2,3-3,3-4)。)。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图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图剂量10050反应强度()反应强度()图图3-1剂量反应曲线(直线型)剂量反应曲线(直线型)剂量10050死亡率()死亡率()图图3-2 剂量反应曲线(抛物线型)剂量反应曲线(抛物线型)对数剂量10050死亡率()死亡率()图图3-3 剂量反应曲线(剂量反应曲线(S形线型形线型)死亡率(概率单位)死亡率(概率单位)对数剂量10050图图3-4 剂量反应曲线剂量反应曲线9、危害性、危害性(Hazard):有毒物质在与机体有毒物质在与机体接触或使用的过程

9、中,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接触或使用的过程中,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与风险(性。与风险(Risk)相近相近10、危险性:、危险性:某化学物质在正常生产和使用某化学物质在正常生产和使用条件下,能引起机体发生中毒的可能性。条件下,能引起机体发生中毒的可能性。偏重物质本身性质(与偏重物质本身性质(与“毒性毒性”相近)。相近)。二、常用毒性试验参数二、常用毒性试验参数1、致死剂量、致死剂量/致死浓度致死浓度:LD/LC 表示一次染毒后,表示一次染毒后,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时间内引起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绝对致死剂量绝对致死剂量/浓度(浓度(LD100、LC100)半数致死剂量半

10、数致死剂量/浓度(浓度(LD50、LC50)最小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浓度(浓度(MLD、MLC)最大耐受剂量最大耐受剂量/浓度(浓度(LD0、LC0)2、无作用剂量(、无作用剂量(NOED:Maximum Noeffect Level)随实验方法的改进而变化(降低)随实验方法的改进而变化(降低)a、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Maximum Noeffect Level)每日容许摄入量(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b、最小有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

11、MEL:Minimal effect Level)3、毒作用带:一种根据毒性和毒性作用特点综合评、毒作用带:一种根据毒性和毒性作用特点综合评 价外来物危险性的指标。是对价外来物危险性的指标。是对LD50的补充。的补充。急性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Acutetoxic Effect Zone)慢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4、半效应浓度:、半效应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时间内,引起,引起50%受受试生物的某种试生物的某种效应效应变化的浓度。只有同种变化的浓度。只有同种效应才能比较。效应才能比较。5、半数抑制浓度:常用于对生长速率和活性、半数抑制浓

12、度:常用于对生长速率和活性的抑制。的抑制。6、毒物单位与分级:、毒物单位与分级:mg/L,mg/kg,mg/m2 分级:按急性毒性,人为分级。与染毒方分级:按急性毒性,人为分级。与染毒方式有关。式有关。三、急性毒性试验(三、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只研究结果,不研究机理,目的是找出只研究结果,不研究机理,目的是找出造成某特殊急性效应的剂量,为进一步开造成某特殊急性效应的剂量,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实验提供设计依据。展其他毒性实验提供设计依据。1、急性毒性试验类型、急性毒性试验类型 哺乳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大小鼠、豚鼠、兔子)哺乳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大小鼠、豚鼠、兔子)水

13、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鱼类、水藻、水蚤)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鱼类、水藻、水蚤)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2、试验方法(、试验方法(p103)材料与条件材料与条件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染毒方式染毒方式 统计计算统计计算四、亚急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四、亚急性与慢性毒性试验 必要性:机理探讨、敏感指标、多指标、综必要性:机理探讨、敏感指标、多指标、综合性指标、特殊性指标、敏感阶段、合性指标、特殊性指标、敏感阶段、NOEC 应用系数(应用系数(AF):慢性毒效应与急性毒效):慢性毒效应与急性毒效应的关系。可以推算慢性毒效应值应的关系。可以推算慢性毒效应值五、蓄积毒性试验五、蓄积毒性试验 1。试验方法。

14、试验方法 2。剂量蓄积与效应蓄积。剂量蓄积与效应蓄积第三节第三节 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一、生物(学)标志物(一、生物(学)标志物(biomarker)1、概念:化学污染物导致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化、概念:化学污染物导致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改变,这些改变运用于监测和评价学和生理学的改变,这些改变运用于监测和评价污染物的暴露及其效应则称为生物标志物。污染物的暴露及其效应则称为生物标志物。2、分类:、分类:作用:暴露生物标志物(作用:暴露生物标志物(Exposure biomarker)效应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Effect biomarker)复合生物标志物

15、复合生物标志物 效应:行为、生理、生化效应:行为、生理、生化 3、特异性、特异性 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差异很大,高度特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差异很大,高度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在化学品危害异性和非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在化学品危害的监测和评价中都有应用价值。的监测和评价中都有应用价值。4、基本原则:指示性、敏感性、特异性、基本原则:指示性、敏感性、特异性 5、在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预警作用、在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预警作用 6、局限性:相对复杂、生态相关性低、局限性:相对复杂、生态相关性低选择生物标志物的原则:选择生物标志物的原则:1)能在较高生物水平发生显著效应之前被测量(预警作用);)能在较高生物水

16、平发生显著效应之前被测量(预警作用);2)测定快速、经济且足够容易,适于广泛应用(实用);)测定快速、经济且足够容易,适于广泛应用(实用);3)测量服从于标准的质量控制)测量服从于标准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可标准化);质量保证(可标准化);4)最好对毒物种类有特异性(非特异性也有价值);)最好对毒物种类有特异性(非特异性也有价值);5)与毒物有清晰的剂量)与毒物有清晰的剂量-效应关系;效应关系;6)能被应用于广泛的敏感性物种(野生、家养、地方性);)能被应用于广泛的敏感性物种(野生、家养、地方性);7)与个体以上水平效应的联系比较理想()与个体以上水平效应的联系比较理想(不总是必需不总是必需)

17、。)。二、测定方法二、测定方法1、DNA加合物加合物 是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的亲电活性产物与是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的亲电活性产物与DNA链特异位点上的共价结合物。链特异位点上的共价结合物。a、免疫法:抗原抗体反应,根据应用技术、免疫法:抗原抗体反应,根据应用技术又可分为放射免疫(又可分为放射免疫(RIA),酶联免疫(),酶联免疫(ELISA)及超敏酶学放射免疫法(及超敏酶学放射免疫法(VS-ERISA)。)。b、荧光法:某些化合物的、荧光法:某些化合物的DNA加合物具有加合物具有荧光特性而进行定量。同步荧光法、低温激光法荧光特性而进行定量。同步荧光法、低温激光法和激光发射荧光法。不破坏和激光发射荧

18、光法。不破坏DNA链,可区分加链,可区分加合物的不同立体异构体及合物的不同立体异构体及DNA链不同位点上的加链不同位点上的加合物。合物。c、32P 后标记法:先将后标记法:先将DNA水解,用水解,用32P标标记的记的ATP将带有加合物的单核苷酸标记进行定量,将带有加合物的单核苷酸标记进行定量,有极高的灵敏度。有极高的灵敏度。2、蛋白加合物、蛋白加合物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亲核中心亲核中心),在一定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上可以代替 DNA用于检测加合物。用于检测加合物。3、代谢酶活性、代谢酶活性 a、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可作为有机磷):可作为有机磷农药污染

19、的指标,已被用到了定量活性关系农药污染的指标,已被用到了定量活性关系(QSAR)的研究。)的研究。b、腺三磷酶(、腺三磷酶(ATPase):它的作用是水解):它的作用是水解高能化合物高能化合物ATP而释放出供生命活动所用的能量。而释放出供生命活动所用的能量。4、酶诱导(浓度、酶诱导(浓度+活性)活性)a、混合功能氧化酶(、混合功能氧化酶(MFO):):ELISAb、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5、抗氧化酶系统、抗氧化酶系统 a、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Ct):催化分解细胞):催化分解细胞代谢产生代谢产生 的的H2O2,污染物与污染物与Ct的巯基或其的巯基或其他活性基团相互作

20、用。他活性基团相互作用。b、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清除):清除脂类过氧化物,可代替脂类过氧化物,可代替Ct清除清除H2O2。第四节第四节 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一、致突变效应一、致突变效应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只涉及染色质的一部分改变,不能用光只涉及染色质的一部分改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学显微镜直接观察。诱变诱变(induced mutation):外来因子作用下的外来因子作用下的突变。突变。b、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染色体

21、数目、结构发生改变,可以用光染色体数目、结构发生改变,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学显微镜直接观察。2、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致突变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受试物对机体遗致突变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受试物对机体遗传过程有无影响的方法。传过程有无影响的方法。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根据终点反应不同分为如下几种,根据终点反应不同分为如下几种,体外基因突变试验,例如体外基因突变试验,例如Ames试验,下文以试验,下文以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法为例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法为例介绍。介绍。细胞遗传学试验细胞遗传学试验 体内基因突变试验体内基因突变试验 DNA损伤试验损伤试验Ames试验

22、试验 Ames试验原理试验原理同一种微生物的营养缺陷型突变型菌株同一种微生物的营养缺陷型突变型菌株与受试物接触,若此化学物质具有致突与受试物接触,若此化学物质具有致突变性,可使突变型微生物再发生一次突变性,可使突变型微生物再发生一次突变,重新成为野生型微生物。这种突变变,重新成为野生型微生物。这种突变叫做回复突变。叫做回复突变。注释注释1:营养缺陷型突变型菌株:营养缺陷型突变型菌株注释注释2:野生型微生物:野生型微生物 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法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法 方法原理:在动物体外将待测物经肝微粒体酶方法原理:在动物体外将待测物经肝微粒体酶系活化后,检测其所诱

23、发的沙门氏菌回变菌落系活化后,检测其所诱发的沙门氏菌回变菌落数,即由不能自行合成组氨酸的营养缺陷型突数,即由不能自行合成组氨酸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变菌株(his),回复为能自行合成组氨酸的),回复为能自行合成组氨酸的(his)菌落数。)菌落数。突变率诱发回复突变菌落数突变率诱发回复突变菌落数/自发回复突变自发回复突变的菌落数(对照)的菌落数(对照)当突变率大于当突变率大于2.0时,为阳性结果。时,为阳性结果。二、致畸效应二、致畸效应1、致畸作用(、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致畸物通过母体作用于胚胎而引起致畸物通过母体作用于胚胎而引起胎儿畸形的现象称为致畸作用。胎儿畸形的现象称为致

24、畸作用。2、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a、不同发育阶段敏感性不同、不同发育阶段敏感性不同 b、不同发育阶段畸形不同、不同发育阶段畸形不同 c、种属差异明显、种属差异明显 d、致畸作用带较窄、致畸作用带较窄3、化学致畸作用机理、化学致畸作用机理突变引起胚胎发育异常;突变引起胚胎发育异常;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较为重要的酶类受到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较为重要的酶类受到抑制;抑制;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细胞分裂过程的障碍细胞分裂过程的障碍4、致畸试验、致畸试验致畸试验的目的检测环境污染物能否致畸试验的目的检测环境污染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畸形。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

25、畸形。一般试验动物要求其对化学物质的代一般试验动物要求其对化学物质的代谢过程与人相似,胎盘结构也相似,谢过程与人相似,胎盘结构也相似,还要求孕期短,产仔多,经济实用,还要求孕期短,产仔多,经济实用,如家兔、大鼠、小鼠等。如家兔、大鼠、小鼠等。5、致畸作用的评价、致畸作用的评价注意与自然变异区分;注意与自然变异区分;注意种属差异;注意种属差异;注意试验的阈剂量与人类实际可能摄入注意试验的阈剂量与人类实际可能摄入量之间的差别。量之间的差别。三、三、致癌效应致癌效应1、癌的定义:细胞自主生长,不断分裂形、癌的定义:细胞自主生长,不断分裂形成危害机体的肿块(恶性肿瘤)。成危害机体的肿块(恶性肿瘤)。特

26、点:自主分裂、可移植、退行发育、特点:自主分裂、可移植、退行发育、膜异常膜异常 化学化学 2、致癌机理、致癌机理 物理:射线物理:射线 生物:病毒生物:病毒细胞癌变学说:细胞癌变学说:体细胞突变体细胞突变细胞分化失常细胞分化失常3、发展阶段:、发展阶段:a、引发阶段:通过致癌物的作用,使正常细胞、引发阶段:通过致癌物的作用,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过程。转化为癌细胞的过程。b、促长阶段:被经过引发的癌细胞不断增殖直、促长阶段:被经过引发的癌细胞不断增殖直至形成一个临床上可检出之肿块的过程。至形成一个临床上可检出之肿块的过程。c、浸润浸润和和转移转移阶段:已形成的癌肿不断发展,阶段:已形成的癌肿

27、不断发展,逐渐侵害周围的正常组织,并扩散到较远的部位。逐渐侵害周围的正常组织,并扩散到较远的部位。浸润:癌细胞分泌毒素,侵蚀和破坏体内各种浸润:癌细胞分泌毒素,侵蚀和破坏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组织和器官。转移:癌细胞从初生肿瘤中离散,随血液循环转移:癌细胞从初生肿瘤中离散,随血液循环向全身扩散。向全身扩散。4、恶性肿瘤分类:、恶性肿瘤分类:癌:从上皮组织、腺体等长出来。如皮肤癌、癌:从上皮组织、腺体等长出来。如皮肤癌、胃癌、乳腺癌。胃癌、乳腺癌。肉瘤:从间叶组织长出来。如骨肉瘤、淋巴肉瘤:从间叶组织长出来。如骨肉瘤、淋巴肉瘤。肉瘤。癌癌:肉瘤肉瘤 9:1血癌?血癌?5、试验方法:、试验方法:a、

28、短期筛选方法、短期筛选方法 b、长期动物诱癌试验、长期动物诱癌试验 c、观察指标、观察指标第五节第五节 微宇宙法微宇宙法一、微宇宙法(一、微宇宙法(Microcosm)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又称为模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又称为模型生态系统法(型生态系统法(Model Ecosystem)。)。微宇宙可分为自然微宇宙和人工微宇宙。微宇宙可分为自然微宇宙和人工微宇宙。自然微宇宙直接来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自然微宇宙直接来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断面。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断面。人工微

29、宇宙是研究者根据他们所需研究的生态人工微宇宙是研究者根据他们所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特征在实验室组建的人工生态系统,也可系统的特征在实验室组建的人工生态系统,也可在野外组建。在野外组建。1、标准化水生微宇宙(、标准化水生微宇宙(Standardized Aquatic Microcosm,SAM),人工),人工 用于在实验室测定有毒物质在多物种水平对淡用于在实验室测定有毒物质在多物种水平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时间试验时间64天,容器为天,容器为4L的玻璃广口瓶,试验的玻璃广口瓶,试验生物包括生物包括10种藻、种藻、4种无脊椎动物、种无脊椎动物、1种细菌。种细菌。对温度、光照强

30、度、对温度、光照强度、pH值等理化参数均有具体值等理化参数均有具体要求。要求。2、烧杯水生微宇宙(、烧杯水生微宇宙(Mixed Flask Culture,MFC),人工、较小),人工、较小 又称烧杯混合培养,试验时间又称烧杯混合培养,试验时间1214周,周,容器为容器为1L的玻璃广口瓶,试验生物包括的玻璃广口瓶,试验生物包括4种种藻、藻、2种无脊椎动物、一些细菌和原生动物。种无脊椎动物、一些细菌和原生动物。对温度、光照强度、对温度、光照强度、pH值等理化参数均有值等理化参数均有具体要求。具体要求。与与SAM不同的是通过加入来自生态系统浸不同的是通过加入来自生态系统浸出液提供给微宇宙中生物群落

31、所需的基质。出液提供给微宇宙中生物群落所需的基质。3、室外水生微宇宙(、室外水生微宇宙(Outdoor Aquatic Microcosm),),人工、自然。包括一些大人工、自然。包括一些大型的捕食者如鱼类。型的捕食者如鱼类。又称中宇宙(又称中宇宙(Mesocosm),试验单元),试验单元6 m3,试验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试验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大型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大型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4、土壤核心微宇宙(、土壤核心微宇宙(Soil Core Microcosm,SCM),自然),自然该法采用野外环境的土壤核心,将其设该法采用野外环境的土壤核心,将其设置

32、在环境条件控制的实验室中,试验生置在环境条件控制的实验室中,试验生物因土壤核心采集场所不同而不同,可物因土壤核心采集场所不同而不同,可研究化学物质和营养元素对农业生态环研究化学物质和营养元素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归趋。境的影响及其环境归趋。5、模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模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该系统模拟农田条件,无陆生动物,为该系统模拟农田条件,无陆生动物,为同时测定农药在土壤、植物、水溶液和同时测定农药在土壤、植物、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残留而设计,采用空气中的残留而设计,采用0.75 m3的矩的矩形玻璃室,可打入足够数量的空气,通形玻璃室,可打入足够数量的空气,通过玻璃室模拟微风并能收集挥发的

33、农药。过玻璃室模拟微风并能收集挥发的农药。二、现场围隔生态系统(二、现场围隔生态系统(Enclosed Ecoystem)将野外的自然环境人为围隔起来,研究近自然将野外的自然环境人为围隔起来,研究近自然环境因素条件下污染物的生态效应。环境因素条件下污染物的生态效应。1、海洋(水体)围隔、海洋(水体)围隔2、潮间带围隔、潮间带围隔3、淡水水体围隔(可以包括底质)、淡水水体围隔(可以包括底质)三、优缺点:三、优缺点:生态代表性强;可重复性差生态代表性强;可重复性差作业作业3:查文献资料,针对三、四章的内容,查文献资料,针对三、四章的内容,每组准备每组准备15分钟的介绍(分钟的介绍(ppt形式),四形式),四个人一组。个人一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