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7195553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作者:长江挖掘机厂1 前言淬火是强化材料最有效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工艺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这 就要求热处理工作者不断创新,改进工艺,有效地发挥出材料的潜力,节约能源,降低生 产成本。本文简述了钢的淬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及量化依据。2 淬火加热温度按常规工艺,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C);共析和过共析钢为Ac1 + (3050C);合金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常选用Ac1 (或Ac3) + (50100C);高合金 钢含有大量高熔点碳化物,要增大奥氏体化程度,淬火加热温度更高,有些已达到接近熔 点的程度。为了达到钢所要求的不同性能,淬火加热温度正在向

2、高或低两个方面发展。亚温淬火就是 将淬火温度降至Ac3点以下510 C的a+丫两相区,在保留大约10%15 %未溶铁素体 状态进行淬火,在保证强度及较高硬度的同时,塑性、韧性得到改善,淬火变形或开裂明 显减少,回火脆性也有所减弱。现已作为一种新的成熟工艺已获得国内外热处理工作者的 共识。此外,还有人发现1,以40Cr钢为代表的亚共析钢在Ac3点处有硬化峰出现,此温度 淬火不仅可获得最高的硬度,且各项力学性能也为最佳值,掌握得当能充分发挥钢的潜力。与其相反,提高某些钢的淬火温度也可获得预想不到的结果。如热模具钢5CrMnMo、 5CrNiMo钢的淬火温度由传统的860C提高至920C(高出308

3、0C)2,加速了碳 化物的溶解,增加了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组织均匀。可以获得大量的高位错马氏体,断 裂韧度大大提高,红硬性更为优异,其使用寿命成倍提高。又如, H13 钢淬火温度由 1050C 提高至1100C时,奥氏体晶粒并不明显长大,由于碳化物溶解加速,奥氏体中含碳及合金 元素增多,其结果使Ob、60.2 (室温和500C)及热疲劳性能提高,有利于延长H13钢的 模具使用寿命3。随着对亚共析钢所要求的性能而异,其淬火温度的选择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不论提高或 是降低温度,均是以钢的临界点Ac3为主要依据。因此,正确掌握钢的Ac3点极其重要。 近年来,热处理工作者发展了 Ac3点计算模型4。近

4、年来,引进或国内新开发的工程机械斗齿用低合金耐磨钢,如ZG30Cr Mn 2SiReB钢为 亚共析钢5, 6,为发挥钢的潜力,获得耐磨性和一定的强韧性,所采用的淬火温度均 高于传统温度90120C。这说明,钢的淬火温度对不同钢种和所要求的性能是有很大差 别,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跳出传统的约束。高合金钢的淬火温度同样也有很大变动,由定性逐步向定量化过渡,使所选择的淬火温度 更切合实际。有人提出平衡碳的概念6,并由此决定正常淬火温度。平衡碳 CS=0.033wW+0.063wMo+0. 06wCr+0. 2wV钢的碳饱和度A为钢中实际碳量C、与平衡碳CS之比,即A=C . /CSo由计算出的不同 实

5、S实 SA值来决定所对应的最佳淬火温度,可获得满意的质量要求。也有人提出以碳化物溶解温 度为依据,决定高速钢淬火温度的方法,即Ts(沪)=231-200Wc+4Wv+8Ww+5Wmo12T 淬(F)=Ts(3550)用于制作模具的高速钢,在要求一定耐磨性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韧性,所选择的加热 温度要比传统的低,一般按下式决定7:W18Cr4V钢 T (C)=1260-(64-HRC 值)x10( 2)W6Mo5Cr4V2 钢 T (C)=1190-(64-HRC 值)x10式中HRC为模具要求硬度值。3 加热时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加热时间是有效而简便的方法。经大量测试对比

6、发现,确定加热时间的传统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有人试验提出表1 所示加热时间更适合于 实际,比传统加热时间明显减少。表1按T=kW计算保温时间推荐的W值工件形状W/cmk / min.cm-i柱状(1 / 61 /4) D7板状(1 / 61 /2) B7管状(1/4 1/2)510注:盐炉加热用。D、B、6分别为工件直径、板厚和管壁厚对于大截面工件的加热时间,有人认为截面大的工件达到淬火效果也仅是一定深度,在加 热时完全热透,不仅延长时间、浪费能源,而且冷却过程要散失的热量相对增多,其冷却 强度下降,使实际淬火效果变差。测试发现,奥氏体相变一般不超过几分钟,所以加热时 间以保证工件截面内外温度一

7、致为准,有人以此为依据提出零保温的新概念,现已逐步被 人们所接受。4 冷却为了使钢淬火冷却更适宜,选择介质及冷却强度应依据钢的临界冷却速度。热处理工作者 导出了不同类型的计算式或模型,具有代表性的如下式:8(1) 获得马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lgv1=9.81-(4.26wC+1.05wMn+0.54wNi+0.5wCr+0.66wMo+0.00183PA)(2) 获得贝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lgv2=10.17- (3.08wC+1.07wMn+0. 70wNi+0.57wCr + 1.58wMo+0. 0032PA) (C/h)式中PA奥氏体化参数。由于工件“淬火质量效应”的影响,不同截面的工件的

8、实际冷却速度有很大变化,为此有人提出水、油淬时的截面与冷却强度的定量关系:式中H1、H0分别为不同搅拌态和静止状态下的冷却强度。模具淬火冷却要求留有一定的余热,有人总结出决定淬火冷却时间的经验式9,10:l = CA-y jj =(丛詁悲)J U皿卄)式中A油的状态系数V、F分别为模具的体积和表面积,dm3、dm2D模具的高度或厚度,mm喷冷淬火解决了大截面工件淬火冷却不足的难题,通过调节喷液压力、流量和时间来控制 冷却强度,实现计算机控制,满足大批量淬火的需要11, 12。另外,喷冷淬火远可控 制工件冷却至一定程度,使其保留一定余温,利用余热进行自回火。节能、省时、高效, 很有发展潜力。5

9、淬火效果评定钢的淬透性以往只能定性地从端淬图表上查得,使用不便。近年来,评定钢的淬透性逐步 量化,即由相应的公式计算,直观方便且有一定的可靠性。典型的应用公式如下13:Jt-60I-1氏晦-11 Sw松 16X URL ffi+ 16wMn+35wm+5Ws0.82KASTMM m 册5式中E至淬火端距离,mmKASTM晶粒度等级有些钢种仅采用硬度评定尚感不足,必须配合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如 ZG30CrMn2SiReB 钢,达到最高的淬火硬度的工艺参数并非性能最佳,而采用比获得最高硬度更高的淬火温 度,硬度虽然略有下降,但是耐磨性和强韧性为最佳。6 回火通常钢的回火工艺参数是依据钢所要求的硬

10、度和力学性能从有关手册选择的,使用不仅麻 烦,而且对新钢种也无从下手。为解决这类问题,热处理工作者作了大量工作,以回火动 力学为依据总结推导出各种类型的回火专用式14, 15和通用式,16, 17为现场生 产使用和工艺编制计算机化提供了条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开发出了快速回火工艺方法。快速回火原理是基于回火参数P与钢的 性能和硬度的约束关系。即回火工艺参数相等时,所获得的硬度或力学性能基本相同。回 火参数P=(8+273)(wC+lgt)是温度0和时间t的函数,要获得同样的回火效果,可 以由不同的0和t进行组合18。以往多次重复回火的实际效果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的也较少。文献19总结提出了

11、衡量多次回火的累积作用。如钢在各温度条件下的回火参数分别为P1、P2,其累 积总回火参数 P 总可表示为:P 总=lg (10P1+10P2)使多次不同温度回火的效果获得量化的评定,可以说是对回火过程认识的深化和提高。参考文献1赵振东.40Cr钢Ac3点淬火硬化峰及其分析机械工程材料,1992 (3)2 王德合模具的热处理发展.国外金属热处理, 1997(1)3朱心昆等淬火温度对H13钢性能的影响金属热处理,1994 (8)4 陈汉清译.确定钢临界点的计算模型.国外金属热处理, 1985(3)5 王和德等.新型耐磨钢的淬火工艺特点金属热处理, 1993(11)6赵步青.M2高速钢中碳饱和度的探

12、讨.金属热处理,1987 (4)7张一公高速钢淬火回火工艺的发展.金属热处理,1988 (8)8 Bolo ndeau. Ret. Heat Treatmet 76 Lon do n. Metals Socitty, 19769胡煜伟热锻模淬火油冷时间的计算.金属热处理,1994 (4)10贺 柱热锻模淬火油冷时间确定金属热处理,1984 (6)11赵振东.整体加热喷冷淬火.机械工人(热),1997 (6)12福田达等.热处理(日)1989 (5)13竹村和夫.金属材料选匕方.铸锻造七热处理,1987 (9)14钟士红等.几种钢的回火方程和回火动力学曲线.金属热处理,1983 (11)15赵振东.40Cr钢淬回火工艺参数计算及力学性能预测机械工人(热),1995 (3)16邹庆化.钢的成分回火温度与硬度之间的关系.金属热处理,1994 (3)17高子腾译计算机辅助确定结构钢淬火和回火工艺参数.国外金属热处理,1990 (3)18谢行平,决定快速回火参数的试行公式.金属热处理,1980 (6)19赵细金回火参数及应用.国外金属热处理,1996 (1) (en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