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7192649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91.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c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c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c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0要素.ppt(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第二章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共十个要素) 2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作用 是评价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依据 是受检查工厂建立产品认证质量体系的 依据 3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 1. 确定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职责、相互关 系的要求 2. 资源要求 3. 文件和记录要求 4. 对供应商及其提供的关键零部件、原 材料的控制要求 5. 生产过程控制要求 6. 产品检测要求 4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 7. 仪器设备校准和运行检查要求 8. 不合格品控制要求 9. 内部质量审核要求 10.产品的一致性控制要求 11.产品的包装、搬运、储存要求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的“工厂” : 制造

2、商和制造场所 /生产场地的统称 5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依据 1. 基于 WTO的原则 与国际通行的产品认证要求基本一致 2. 认证规则和程序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6 1. 职责和资源 7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 各类人员 职责及相互关系 , 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 质量负责人 , 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 面的职责如何 , 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 a)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 , 并确保其实施 和保持 b) 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 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 建立文件化的

3、程序 , 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 未经认证机构确认 , 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8 与质量有关的人员 质量负责人 技术人员 采购人员 检验 /试验人员 内审员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等 职责和相互关系应 形成文件 可 集中描述 也可在 相关的程序 中体现 9 质量负责人 应是工厂组织内的人员 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或至少是能 直接同最高管理层沟通的人员 有能力协调、处理与认证产品质量相 关的事宜 熟悉相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强制性 认证标志的管理要求 10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 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 以满 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 应

4、配备相应的 人力资源 , 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 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 持适宜产品生产 、 检验 、 试验 、 储存等必备的 环境 。 11 生产和检验设备 资源 :生产设备 、 检验设备 、 人力资源和工作环境 确保生产认证产品持续、稳定地符合认证标准的最基本条件 生产和检验设备 :性能 、 精度 、 运行状态等应能确 保满足要求 , 数量应满足正常批量生产的需要 工厂可根据产品特点 、 生产方式 、 规模大小和认证 机构的要求来确定并提供资源 , 以 持续 满足要求 12 人力资源和环境条件 人力资源 :与质量有关,能力和数量应能确保持 续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产品的要求;人

5、员能力 的评定应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工作环境 :保证认证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环境, 涉及生产、检验、试验、存储等环节 13 2.1 工厂应建立 、 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 质量计 划 或类似文件 , 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 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 。 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 计目标 、 实现过程 、 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 , 以及 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 ( 标准 、 工艺 、 关键 件等 ) 、 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 , 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 。 2. 文件和记录 14 质量计划 : 针对特定的产品、过程

6、、项目 , 规定由谁 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产品和工艺比较简单时,可以集中编制一份质量计 划(或类似文件) 产品和工艺比较复杂时,可以分别编制各类文件: 1) CCC要求的程序性文件 2) 产品涉及技术文件: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工艺作 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 设计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应不低于相应认证标准要求 15 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 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 和 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 。 这些控制应 确保 : a) 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 , 以确保其 适宜性 ; 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 防止 作废 文件的非预期 使用; c)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

7、应文件的 有效版本 。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 标识 、 储存 、 保管 和 处理 的 文件化程序 , 质量记录应 清晰 、 完整 , 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 要求的证据 。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 保存期限 。 16 文件 :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要求的文件: 1. 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2. 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3.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4.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6.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7.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9. 认证标志的保管使 用控制程序 10. 供应商选择评定和 日常管理程序 11.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的检验验证和定 期确认检

8、验程序 12. 技术性文件 17 确定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应考虑的因素 1. 认证产品的特点 2. 法律法规要求 3. 认证要求 4. 追溯期限 5. 管理需要等 18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的供应商 的选择 、 评定和日常管理的 程序 , 以 确保 供应 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 能力 。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 理 记录 。 3. 采购和进货检验 19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对产品的安全、环保、 EMC、主要性能有 较 大影响 的元器件和材料 评价供应商主要针对其能力 ( 规定接收准则 ) ;根 据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制定评

9、价方法时 可考虑以下因素: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 历史业绩 、 售后服务 质量保证能力 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 ( 如同行的评价 、 主管部门的推 荐 、 第三方认证等 ) 满足法规或规章的要求 20 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 /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 材料的 检验或验证 的 程序 及 定期确认检验 的 程序 , 以 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 , 也可以 由供应商完成 。 当由供应商检验时 , 工厂应对供应商 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 工厂应 保存 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 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

10、检验数据等。 21 确定采购产品 的检验方式和内容应 考虑的因素 所采购产品的重要性 自身的检测能力、检验成本 供应商的质保能力等 由供应商完成检验时,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 的检验要求:频次、项目、方法 22 定期确认检验 实施的时机 频次 项目 定期确认检验可由工厂完成,也可 由供应商或有能力的第三方完成 23 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24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 , 关键工序 操作人员应 具备相应的能力 , 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 品质量时 , 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 , 使生产过程 受控 。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 , 工厂应保证工作

11、 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 4.3 可行时 , 工厂应对适宜的 过程参数 和 产品特性 进行 监控 。 4.4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 4.5 工厂应在 生产的适当阶段 对产品进行检验 , 以确保产品 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 25 关键工序 : ( 人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 ( 机 )对生产设备进行日常、定期维护保养 ( 法 ) 必须制定作业指导书的前提:如果没有文件规 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工艺作业指导书应规定工艺的步 骤 、 方法 、 要求等 , 还可以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 环 )识别所需的工作环境: 温度、湿度、噪声、振 动、磁场、照度

12、、洁净度、无菌、防尘 26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27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 序 , 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 检验程序 中应包括 检验项目 、 内容 、 方法 、 判定等 , 并应保存检验记录 。 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 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 进行的 100%检验 , 通常检验后 , 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 , 不再进一步加工 。 确认检验 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 抽样检验。 28 检验程序 检验依据、项目、检测(抽样)方法、判定规则 例行检验 目的: 剔除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偶然

13、性损伤 检验点:通常在生产的 最终阶段 数量: 100% 性质: 非破坏性 试验 方法:可以 等效 ,通常不采用安全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条件 项目:应 不少于 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29 确认检验 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分,由工厂计划和实施的一种 定期抽样检验 目的: 考核 认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验证 工厂质 量保证能力的有效性 项目: 不少于 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频次: 不低于 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30 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 , 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 。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 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 设备。 31 对检验试验设备的

14、要求 根据检验试验要求配备检验试验设备 , 设备的 功能 、 量程 、 精度 、 数量 应满足批量生产时的检验要求 制定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 操作规程 :规定使用的步 骤及方法 , 操作规程的详略程度与仪器的复杂程度 和操作者的能力相适应 32 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 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 校准或检定 。 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 对自行 校准的 , 则应规定校准方法 、 验收准则和校准 周期等 。 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 员方便识别 。 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 33 校准 : 在规定条件下 , 为确定测量仪器指示的量值 , 或实物

15、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 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 :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 符合 法定要求的程 序 , 它包括检查 、 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应校准的设备 : 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 设备 校准 时机 :定期或使用前 校准 周期 :设备使用的工序或工位和频次 。 法律法 规有要求时 , 校准周期应不大于其规定的周期 34 校准 机构 :具有相应的资格 溯源 :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自行校准 :应建立校准的依据 , 规定校准的方法 、 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校准状态 :应能方便地被使用及管理人员识别 , 以免误用 。 如粘贴校准合格标识等 校

16、准记录 :保存每一台检验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 或检定证书 35 6.2 运行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 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 , 还应进行运行检查 。 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 , 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 。 必要时 , 应对 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 。 应规定操作人员在 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 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 录 。 36 运行检查 : 在校准周期内,为判定测量装臵 是否适用于产品检验,定期地使用样件对测 量装臵进行的功能检查 对象 :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 目的 :判断该仪器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 质量判断 频次 :能追溯至已检测

17、过的产品 方法 :用 “ 样件 ” 检查 时机 :在两次校准期间 37 以文件的形式确定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设备 及其检查的要求 、 内容 、 频次和方法 失效 时需采取的措施: 1. 停用该设备,启用同类已校准的设备 2.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满足要求 3. 必要时,对已检产品追回重新进行检测 4. 必要时,调整运行检查的频次 38 7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 控制程序 , 内容应 包括不合格品的 标识 方法 、 隔离 和 处臵 及采 取 纠正 、 预防措施 。 经 返修 、 返工 后的产品 应重新检测 。 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 相应的记录 , 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臵记录

18、 。 39 控制范围 :涉及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 目的 :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重要部件或组件的 返工 应按规定作好记录 , 若涉及产品一致性的 返修 应慎重并办理批准 手续 按不合格的性质 ( 如个别 、 批量 、 偶然性 、 安全项目 ) 和原因 , 决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40 8内部质量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 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 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 求的投诉 , 应 保存记录 , 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 核的信息输入 。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 措施,并进行记录。 41 目的 :质量管理

19、体系的有效性 、 认证产品的一致 性 审核方案 :考虑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 过 程的复杂性 、 重要性 、 运行情况及以往审核的结 果 , 顾客的投诉 , 特别是对认证产品质量的投诉 审核频次 :一年内应覆盖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 求 的全部内容 内审计划 :审核的内容 (包括产品一致性 )、 日程 安排及其审核员 42 审核 人员 :应与受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关系, 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纠正和预防措施 责任部门:实施 审核人员:验证 审核报告 :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产品一 致性做出评价 43 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 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 , 以使认证产品持续

20、符 合规定的要求 。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 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 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 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 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44 控制 目的 : 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控制 责任 :工厂 控制 对象 : 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关键元器 件和材料 、 结构 控制 时机 : 采购 、 生产和检验等环节 控制 要求 : 变更控制程序 认证产品发生变更 , 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 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45 10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 、 搬运操作和储存环 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 46 包装 :包装材料、包装方法、包装过程、包 装标识 搬运 :规定搬运方法、工具,培训搬运人员 储存 :环境条件满足产品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