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要点上课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191768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9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要点上课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要点上课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要点上课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要点上课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要点上课二(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 形 象考纲要求考纲要求考查角度考查角度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概述形象特点概述形象特点命题规律命题规律 (1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中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 2)景象)景象 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中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诗(词)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样使用了哪些意象?诗(词)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的特点?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如:某某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

2、思想感情?查。如:某某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规范答案规范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最爱东山晴后雪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角度一角度一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

3、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011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1)(1)审读标题,挖掘其信息。审读标题,挖掘其信息。(2)(2)了解背景,知人也论世。了解背景,知人也论世。(3)(3)整体感知,定形象身份。整体感知,定形象身份。(4)(4)抓关键语,析形象特点。抓关键语,析形象特点。出出 塞塞马马 戴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

4、胡兵缺宝刀。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三国周

5、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功业无成的感慨。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 1)塑造了什么

6、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2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步骤(步骤1 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步骤2 2)

7、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气概;三四句以“明珠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超人才智。(步骤(步骤3 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诉衷情 陆游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

8、,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步骤(步骤1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步骤2 2)诗中以诗中以“万里万里”“”“匹马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关河梦断”“”“泪空流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身老苍州”,但仍但仍“心在天山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

9、线。(步骤(步骤3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情。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意”是指诗人的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主观情意;“象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如柳宗元的江雪: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这首诗中的这首诗中的

10、“千山千山”、“鸟鸟”、“孤舟孤舟”、“蓑蓑笠翁笠翁”、“寒江寒江”、“雪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审美评价的依据。意象意象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意境的范围比较大,

11、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意境意境 所谓所谓“意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情化的理”,又是,又是“蕴理蕴理的情的情”;所谓所谓“境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

12、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术形象。“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就是作者的“真感情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角度二角度二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2011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郑防画夹五首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其一)黄庭坚黄庭坚 第一步:仔细审题,捕捉关键信息。第一步:仔细审题

13、,捕捉关键信息。第二步:搜索景物,描绘画面内容。第二步:搜索景物,描绘画面内容。第三步:感受意境,分析作者感情。第三步:感受意境,分析作者感情。第四步:组织答案,简要赏析诗歌。第四步:组织答案,简要赏析诗歌。【规范答案规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

14、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20122012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春春 江江 晚晚 景景 张九龄张九龄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5、临江仙临江仙 送钱穆父送钱穆父苏苏 轼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送行淡月微云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者什么样的心情?(2 2分)分)

16、【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氛围氛围”1”1分,分,“心心情情”1”1分)分)【增分提示增分提示】第一问用第一问用“凄冷凄冷”“”“冷清冷清”“”“凄凉凄凉”也可,第二问用也可,第二问用“惆怅惆怅”“”“失落失落”“”“惜别惜别”“”“依依不舍依依不舍”等词也可。等词也可。答环答环境氛围题大多能用四字短语准确概括。境氛围题大多能用四字短语准确概括。景物形象的特点术语有:景物形象的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恬静

17、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繁华热闹等。等。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山雨欲来风满楼楼”的雄伟气势。的雄伟气势。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来渲染这种景象

18、?西楼子西楼子 曾曾 巩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考查意境方面考查意境方面 一般提问: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19、。概括景物所营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为什么而“感伤感伤”。答题套路: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氛

20、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的情感(心情、心境)。境)。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不动(步骤一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步骤三)。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21、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角度三角度三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常识

22、。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真正用意,这是方法。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2012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野 菊菊【解题指导解题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的物象。第一步:找出诗中的物象。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

23、力求语言优美。第三步:概括物象的本质特征。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思,挖第三步:概括物象的本质特征。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思,挖掘其深层含义。掘其深层含义。第四步:根据要求整合答案。第四步:根据要求整合答案。【规范答案规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得失反思:得失反思:要明确古典诗词中的事物形象一般是作品中要明确古典诗词中的事物形象一般是作品中言志的所托之物,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点,展开联想,言志的所托之物,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点,展开联想,联系人类社

24、会,去挖掘其象征意义。联系人类社会,去挖掘其象征意义。(1 1)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 3分)分)(2 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志趣?(3 3分)分)(2011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渡 江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1.1.比兴手法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无食

25、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2.2.细节刻画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孔雀东南

26、飞中描写兰芝写。如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的女性形象。3.3.烘托渲染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为塑造老渔翁

27、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4.4.对比衬托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二三其德”。注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

28、种修辞手法?(哪种修辞手法?(2 2分)分)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5分)分)窗前木芙蓉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7分)分)木芙蓉木芙蓉 吕本中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1 1)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花的)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

29、冒着霜雪开花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对比)手法。运用了拟人(对比)手法。(2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不畏强暴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不畏强暴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的乐观者形象。【解析】【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

30、蓉。借。借“南畔南畔”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木芙蓉就成为广大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无言”和和“一生一生开落任东风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气和勇气的主和派

31、,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着意红”的英勇的英勇气慨。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极为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动就是“愁红怨绿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一、高考题组一、高考题组1.1.(2012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

32、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吴松注注道中二首(其二)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吴松:即吴淞,江名。(1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抓住关键词“雨雨”“萧萧萧萧”“”“江乡江乡”“”“飘飘”,可知作者描绘了一

33、幅秋日雨中赶路,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赶路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雨”和情感语言和情感语言“萧萧萧萧”“”“飘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念。答案: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这一意象的作用。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的能力。从内容上看,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

34、意象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孤孤舟舟”既写既写“舟舟”之孤,又写之孤,又写“人人”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键词“道中道中”“”“晓路晓路”“”“客程遥客程遥”“”“征帆征帆”“”“荡桨荡桨”“”“系枫系枫桥桥”,可知,可知“孤舟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索。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答案:答案:“孤舟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

35、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2.(2012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梦 江江 南南温庭筠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摇曳碧云斜。(1)(1)词中词中“恨极在天涯恨极在天涯”的的“恨恨”是指什么?是指什么?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能读出这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

36、力。首先要能读出这是一首闺怨词。由是一首闺怨词。由“恨极在天涯恨极在天涯”可以看出,这里是因为思念可以看出,这里是因为思念之人远在天涯而恨。这之人远在天涯而恨。这“恨恨”是思妇的离愁别恨,是爱极而生是思妇的离愁别恨,是爱极而生的恨,这的恨,这“恨恨”字包含了深深的爱和思念而不得见的惆怅。字包含了深深的爱和思念而不得见的惆怅。答案: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要分析。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两句意思是说山上本题考

37、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两句意思是说山上的明月一点也不知道的明月一点也不知道“我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我”眼前的花吹落。旨在以山月、水风、落花的无情与眼前的花吹落。旨在以山月、水风、落花的无情与“千千万恨万恨”“”“心里事心里事”的有情相衬,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的有情相衬,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可见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形象。可见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形象。答案: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对月怀远,月却不解月却不解;临水看花临水看花,花自飘花自飘零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无

38、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3)(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句写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句写景,意为意为“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思妇在百无聊赖,思妇在百无聊赖之中,再凝望碧蓝的夜空,皎皎月光之下,白云缭绕。随着时之中,再凝望碧蓝的夜空,皎皎月光之下,白云缭绕。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在一点点地、缓缓地斜移,似动非动似的。这里光的流逝,它在一点点地、缓缓地斜移,似动非动似的。这里借景物的描写将对远人的思念和心绪的不宁表现得淋漓尽致

39、。借景物的描写将对远人的思念和心绪的不宁表现得淋漓尽致。答案: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二、模拟题组二、模拟题组1.(20131.(2013资阳模拟资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海海 棠棠郑郑 谷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

40、深枝。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1)(1)这首诗颔联抓住了哪些情景?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颔联抓住了哪些情景?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答:答:_答案:答案:情景:情景:“新著雨新著雨”“”“欲开时欲开时”。特点:海棠花蕾刚着雨。特点:海棠花蕾刚着雨珠含苞欲放,色泽艳丽,娇娆而妩媚。珠含苞欲放,色泽艳丽,娇娆而妩媚。(2)(2)诗的后两联写到歌女诗的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莫愁”、画家、画家“梁广梁广”和和“蝴蝶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答:_答案:答案:作用: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作用: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

41、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侧面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侧面烘托海棠的美丽;诗人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栖宿而产生了艳羡烘托海棠的美丽;诗人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栖宿而产生了艳羡之情,这就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之情,这就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情感: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情感: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爱与追求。2.(20132.(2013汾阳一模汾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2)(2)题。题。过五原胡儿

42、饮马泉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注注李李 益益绿杨著水草如烟,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恐惊憔悴入新年。【注注】诗题又作诗题又作“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唐代五原县属盐,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1)(1)

4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请简要概括。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首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首句句“绿杨著水草如烟绿杨著水草如烟”点出了春季的景物特点。第二句中点出了春季的景物特点。第二句中“旧旧是是”,暗示出五原这片水草丰盛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据;,暗示出五原这片水草丰盛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据;“旧旧是是”,又有失而复得之意,透露出诗人庆幸收复的欣慰之情。,又有失而复得之意,透露出诗人庆幸收复的欣慰之情。“何人倚剑白云天何人倚剑白云天”,诗人希冀能多有一

44、些倚剑天外的英雄来,诗人希冀能多有一些倚剑天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含有喜悦的赞叹,又蕴藏着保卫边疆。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含有喜悦的赞叹,又蕴藏着担忧的感伤。它透露出五原这一带虽然眼下已被收复,但形势担忧的感伤。它透露出五原这一带虽然眼下已被收复,但形势尚很紧张,边防能否巩固尚令人担心。尚很紧张,边防能否巩固尚令人担心。答案:答案:春季。收复五原的喜悦,无英雄来镇守的感慨,感到希春季。收复五原的喜悦,无英雄来镇守的感慨,感到希望和喜悦,对边防未固的忧患。望和喜悦,对边防未固的忧患。(写出两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2)(2)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用了什么

45、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寄情于景,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寄情于景,是此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全诗八句,几乎一句一个景象,像电影此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全诗八句,几乎一句一个景象,像电影镜头一样连续放映出八个画面:春光明媚的大草原,碧波荡漾镜头一样连续放映出八个画面:春光明媚的大草原,碧波荡漾的饮马泉,笳声悲壮的空旷月夜,倚剑天外的守边将士,冰雪的饮马泉,笳声悲壮的空旷月夜,倚剑天外的守边将士,冰雪封冻的关塞之路,汉使面前的流水淙淙,以及怕临泉照影的憔封冻的关塞之路,汉使面前的流水淙淙,以及怕临泉照影的憔悴老人和回忆中的当年之英

46、武青年。这些画面内容丰富,意义悴老人和回忆中的当年之英武青年。这些画面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画面中有景色,有人物;有眼前的,也有过去的;有近深刻;画面中有景色,有人物;有眼前的,也有过去的;有近处的,也有远处的;有看到的,也有听到和想到的。处的,也有远处的;有看到的,也有听到和想到的。答案:答案:借景抒情。诗的头两句先写收复后的饮马泉的明媚春色。借景抒情。诗的头两句先写收复后的饮马泉的明媚春色。“旧是旧是”二字,含蓄婉转,既包含对今日收复的喜悦,也透露二字,含蓄婉转,既包含对今日收复的喜悦,也透露出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出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三、四句写夜宿五原的见闻。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

47、鸣三、四句写夜宿五原的见闻。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鸣声声,这一静一动,更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声声,这一静一动,更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境。笳鸣,使诗人心中霎时涌现出驰骋疆场的豪情。境。笳鸣,使诗人心中霎时涌现出驰骋疆场的豪情。“何人何人”是不定指的反问,既是边塞鸣笳之地,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是不定指的反问,既是边塞鸣笳之地,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理想中所希冀的能多有一些倚剑天捐躯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理想中所希冀的能多有一些倚剑天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的恳切愿望。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的恳切愿望。五、六句写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五、六句写

48、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的今昔不同。“从来从来”是指过去,说明作者随同节度使来到饮是指过去,说明作者随同节度使来到饮马泉已不是走了一天两天,而是在漫长的道路上几乎走过了一马泉已不是走了一天两天,而是在漫长的道路上几乎走过了一冬天。那时关塞道路冰冻一片,坎坷难行;而今的饮马泉已是冬天。那时关塞道路冰冻一片,坎坷难行;而今的饮马泉已是春天,寒冰解冻,绿水分流。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春天,寒冰解冻,绿水分流。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情,恰形成鲜明的对照。情,恰形成鲜明的对照。(答出以上任一分析即可答出以上任一分析即可)3.(20133.(2013盘锦模拟盘锦模拟

4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2)(2)题。题。塞塞 下下 曲曲戎戎 昱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烟尘飞至今。【注注】骎骎骎骎(qn qn)(qn 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的能力。首联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的能力。首联“北

50、风凋白草,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胡马日骎骎”,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冬枯而不萎,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性至坚韧”的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的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此处北风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见。此处北风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侵略边境,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这两句,正在加紧侵略边境,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显得笔势凌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

51、衬和铺垫之功。健。虽然边将这个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答案: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答“是为边将出场做铺垫是为边将出场做铺垫”也可也可)(2)(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夜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

52、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在秋天的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天空中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天空中的秋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秋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秋月本为寻常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情。铁衣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

53、,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情。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战马,更是边将不可分离的伙伴,连牲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战马,更是边将不可分离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口也苦于久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答案: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达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

54、好愿望。4.(20134.(2013衡水质检衡水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2)(2)题。题。长长 相相 思思李李 煜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一重山,两重山”和和“菊花开,菊花开,菊花残菊花残”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回答。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55、的能力。从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相思枫叶相思枫叶丹丹”和和“人未还人未还”可以很容易看出本首词的主题是相思。可以很容易看出本首词的主题是相思。“一重山,两重山一重山,两重山”描绘出一幅关山叠叠、阻隔重重的画面,描绘出一幅关山叠叠、阻隔重重的画面,显然是表明距离遥远。显然是表明距离遥远。“菊花开,菊花残菊花开,菊花残”,菊花由,菊花由“开开”到到“残残”,显示的是时间的变化。,显示的是时间的变化。答案:答案: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一重山,两重山一重山,两重山”是从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菊花开

56、,菊花开,菊花残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2)(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做简要回答。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做简要回答。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应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应明确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意象,词中写到的意象有山、水、枫叶、明确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意象,词中写到的意象有山、水、枫叶、菊花、

57、大雁以及月亮。其次应抓住描写意象的修饰词,并从不菊花、大雁以及月亮。其次应抓住描写意象的修饰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同角度进行分析,如“烟烟”“”“丹丹”“”“高飞高飞”等。能自圆其说即等。能自圆其说即可。可。答案:答案:示例一: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这首词以远山、烟水、示例一: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示例二:作者内心是温暖的。示例二:作者内心是温暖的。“相思枫叶丹相思枫叶丹”比喻相思的浓烈,比喻相思的浓烈

58、,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三、原创题组三、原创题组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柳柳 枝枝 词词郑文宝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1)(1)第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赏析。第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赏析。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从诗中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从诗中“离恨离恨”可以可以看出此诗为赠别诗,是表现离愁别绪的。船自然是远行的交通看出此诗为

59、赠别诗,是表现离愁别绪的。船自然是远行的交通工具。赏析此句从这里入手就容易多了。工具。赏析此句从这里入手就容易多了。答案:答案:漂亮的彩绘船静静地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又与岸边漂亮的彩绘船静静地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又与岸边的柳树相绾,宛如一幅优美的春潭画舸图。船与柳枝相绾,使的柳树相绾,宛如一幅优美的春潭画舸图。船与柳枝相绾,使此船也就与赠别之情相连了。此船也就与赠别之情相连了。(2)“(2)“载将离恨过江南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作用。答:答:_答案:答案: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将抽象的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将抽象的“离恨离恨”化为

60、有形的可化为有形的可被被“载载”之物,显得之物,显得“离恨离恨”具有沉重的分量,压在人们的心具有沉重的分量,压在人们的心头。头。2.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2)(2)题。题。鹊鹊 桥桥 仙仙陆陆 游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我自是无名渔父。【注注】钓台:又称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城南钓台:又称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1

6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在富春江镇西在富春江镇西2 5002 500米是富春山。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得名。严子陵,名光,会米是富春山。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得名。严子陵,名光,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少时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少时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后,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披羊裘钓泽中披羊裘钓泽中”。刘秀再三盛。刘秀再三盛礼相邀,授谏议大夫,仍礼相邀,授谏议大夫,仍“不屈,乃耕于富春山不屈,乃耕于富春山”。老死于家,。老死于家,年八十。年八十。(1 1)词中的)词中的“无名渔父无名

62、渔父”是怎样的形象?是怎样的形象?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一竿风月,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一蓑烟雨”,是,是“渔父渔父”的生活环境。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家在钓台西住”,这,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帝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帝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寓意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寓意“渔父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卖鱼还的心情近似严光。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渔父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

63、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誉,利令智昏。答案:答案:一个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的隐士形象。一个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的隐士形象。(2 2)“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一句有何深意?一句有何深意?答:答:_【解析解析】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最后两句承上片否定了。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钓台”一句,说严光

64、还不免有求名一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答案:答案:陆游认为:陆游认为:“无名无名”的的“渔父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比严光还要清高。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1)、(2)(2)题。题。渡渡 湘湘 江江杜审言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1)(1)吴乔在吴乔在围炉诗话围炉诗话中说: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结合试结合“迟日园林悲昔游迟日园林悲昔游”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65、。一句,谈谈你的理解。答:答:_【解析解析】诗的首句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时却用了一个“悲悲”字。这字。这个悲,是今日的悲,是从今日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个悲,是今日的悲,是从今日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答案:答案: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

66、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今日的悲伤心情。注入了今日的悲伤心情。(2)(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答:_答案:答案: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2011(2011安徽卷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2)(2)题。题。琅琅 玡玡 溪溪宋欧阳修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