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

上传人:桂梅 文档编号:17184658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1.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AyersRock)又名乌卢鲁巨石(UluruRock属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位于北领地艾丽斯泉市(AliceSprings)西南方向约340公里处,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俗称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年历史。因此每年吸引着来自澳大利亚国内外约40万游客前去观赏。简介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AyersRock),又名乌卢鲁巨石(UluruRock属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位于澳大利亚中北部的艾丽斯斯普林斯(AliceSprings)西南方向约340公里处。艾尔斯岩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

2、周长约8,5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体积虽巨,只是独块石头),巨石的颜色会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改变而变化。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测量员横跨这片荒漠,当他又饥又渴之际发现眼前这块与天等高的石山,还以为是一种幻觉,难以置信。高斯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州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这座石山。艾尔斯巨石俗称为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年历史。如今这里已辟为国家公园,每年有数十万人从世界各地纷纷慕名前来观赏巨石风采。澳大利亚北部地方西南部的巨

3、大独体岩,是突崿(tor,孤立的巨大风化岩)之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独体岩。这块独体岩(当地的澳大利亚原住民称它为Uluru)是由长石砂岩构成,能随太阳高度的不同而变色。这块岩石在日落时分最令人惊豔,因夕照使它呈现火焰般的橙红色。艾尔斯岩高出周围荒漠平原335公尺(1,100呎),呈椭圆形,长3.6公里(2.2哩),宽2公里(1.5哩)。较低的斜坡上由于较弱岩层的蚀化而出现沟槽,而顶部有因罕见的暴雨所带来的大水冲刷出的沟渠和洼地。岩石位於乌卢鲁-卡塔朱塔国家公(Uluru-KataTjutaNationalPark,1958年初建时称艾尔斯岩-奥尔加山国家公园AyersRock-MountOl

4、gaNationalPark)内,底部有一些浅洞穴,被某些原住民部落视为圣地,洞内有雕刻和绘画。吉莱斯(ErnestGiles)於1872年发现该岩石,他用前南澳大利亚总理艾尔斯(SirHenryAyers)的名字命名。1985年艾尔斯岩的正式所有权授予当地原住民,原住民则将该岩石和国家公园租借给政府,为期99年。参观者可经由东北面450公里(280哩)处的艾丽斯斯普林斯(AliceSprings)乘车到达该地。艾尔斯岩附近旅游度假地的建筑颜色与周围的沙漠融为一体。1987年艾尔斯岩及其周围的公园被指定为世界遗产保护区。巨石成因源于地壳运动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艾尔斯巨石底面呈椭圆形,形状有些像两

5、端略圆的长面包。长3.6千米,宽约2千米,高348米,基围周长约8.8千米。岩石成分为砾石,含铁量高,其表面因被氧化而发红,整体呈红色,因此又被称作红石。突兀在广袤的沙漠上,艾尔斯巨石如巨兽卧地,又如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此雄伟地耸立了几亿年。由于地壳运动,巨石所在的阿玛迪斯盆地(AmadeusBasin)向上推挤形成大片岩石,而大约到了3亿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壳运动将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经过亿万年来的风雨沧桑,大片砂岩已被风化为沙砾,只有这块巨石凭着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风剥雨蚀,且整体没有裂缝和断隙,成为地貌学上所说的“蚀余石”。但长期的风化侵蚀,使其顶部圆滑光亮,并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

6、自上而下的宽窄不一的沟槽和浅坑。因此,每当暴雨倾盆,在巨石的各个侧面上飞瀑倾泻,蔚为壮观。历史追溯土著人称这座石山为“乌卢鲁”,意思是“见面集会的地方”。西方人称之为“艾尔斯石”,它的得名可追溯到1873年,一位名叫克里斯蒂高斯的欧洲地质测量员到此勘探,意外地发现了这一世界奇迹,由于他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洲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这座石山。更迷人的是,艾尔斯石仿佛是大自然中一个爱漂亮的模特,随着早晚和天气的改变而“换穿各种颜色的新衣”。当太阳从沙漠的边际冉冉升起时,巨石“披上浅红色的盛装”,鲜艳夺目、壮丽无比;至V中午,则“穿上橙色的外衣”;当夕阳西下时,巨石则姹紫嫣红,在蔚蓝的天空下犹如

7、熊熊的火焰在燃烧;至夜幕降临时,它又匆匆“换”上黄褐色的“夜礼服”,风姿绰约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缘由众说纷纭关于艾尔斯石变色的缘由众说纷纭,而地质学家认为,这与它的成分有关。艾尔斯石实际上是岩性坚硬、结构致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面的氧化物在一天阳光的不同角度照射下,就会不断地改变颜色。因此,艾尔斯石被称为“五彩独石山”而平添了无限的神奇。雨中的艾尔斯石气象万千,飞沙走石、暴雨狂飙的景象甚为壮观。待到风过雨停,石上又瀑布奔流、水汽迷蒙,又好似一位披着银色面纱的少女;向阳一面的几道若隐若现的彩虹,有如头上的光环,显得温柔多姿。雨水在岩隙里形成了许多水坑,而流到地上的雨水,浇灌周围的蓝灰檀香木、红桉

8、树、金合欢丛以及沙漠橡树、沙丘草等植物,使艾尔斯石突显勃勃生机。巨石文化这里的原住民是在此生活了超过数万年并创造了灿烂文化的阿南古人,他们认为祖先们缔造了大地与山河。因此,阿南古族人就是维护这块神圣土地的后继者,并由于艾尔斯石恰好位于澳大利亚的中心,当地土著人便认定这块巨石是澳大利亚的灵魂,艾尔斯石上许多奇特的洞穴里,留存有土著人留下的古老绘画和岩雕,线条分明,圈点众多,描绘着“梦幻时代”的传奇故事和神话传说。一直以来,艾尔斯石是西部沙漠地区土著人宗教、文化、土地和经济关系的焦点,是他们心中的“圣石”,许多部落的土著人都在这里举行成年仪式和祭祀活动等。乌卢鲁国家公园是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注册的国

9、家财产,1985年,澳大利亚政府将它正式归还给阿南古人,由他们负责管理。每年,有几十万游客慕名前来一睹艾尔斯石的风采.游记甭说外国人,就是澳大利亚本土人,如果你告诉他你已游览过艾尔斯巨石,那也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其原因主要是因路途遥远,而且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费用。艾尔斯巨石是澳大利亚土著人(Anangu阿南格族)的圣山,是澳大利亚的发祥地。由于她充满着无限神秘色彩,走进澳大利亚中部,亲眼目睹这一巨石的风姿,是我到澳大利亚以来一直期盼的梦。2004年10月初,趁放长假的机会终于圆了我在澳大利亚的梦一一走进中部,亲眼目睹了她那奇特、多变而迷人的风姿。直至今日仍回味无穷,索性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10、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一行六人一早从堪培拉乘飞机出发,经阿得雷德、艾丽斯泉市换机,三起三落终于在当日下午1:30分到达了艾尔斯机场。当我们从空中第一眼鸟瞰到艾尔斯巨石时,心情万分激动,马上拿出数码相机想从空中拍摄下她那壮观景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怎么聚焦也无法拍摄下来,顿时她就更给我们一行人增加了“圣石”的神秘色彩。当飞机降落后,我们马上从机场租了一辆日产尼桑牌四轮驱动吉普车,急转直下沿着宽阔的公路朝艾尔斯巨石驶去,大约半个小时后,公路的右前方一座粉红色的巨石在蓝天、白云、红地、绿草的映照下突现在我们面前,瞬间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等不及把车停泊到艾尔斯巨石的停车场,就急不可待地半

11、路刹车,先远距离地好好欣赏欣赏这一世界奇观艾尔斯巨石。啊!艾尔斯巨石,你太美了!太壮观了!我们为你而来了!顿时同行的朋友们就是一通狂拍。艾尔斯巨石基围周长约9公里,海拔867米,距地面的高度为348米,长3000米。她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正中央,孤零零地奇迹般地凸起在那荒凉无垠的平坦荒漠之中,好似一座荒凉礼赞般的、超越时空与地空间的天然丰碑。对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学家仍破解不出其确凿的出处来源,有的说是数亿年前从太空上坠落下来的流星石,其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浮在了地面。有的则说是一亿两千万年前与澳洲大陆一起浮出水面的深海沉积物,恐怕这个难题将成为千古之谜。1873年一位来

12、自南澳的测量员,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横跨这片荒漠,正当他饥渴难耐之时,突然一座巨大的石山展现在他的面前,当时他还以为自己是因疲劳而产生的幻觉,没想到竟是一座奇特的整体巨大岩石。因为他来自南澳,因此就以时任南澳洲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大岩石。1985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把这座圣岩交给当地土著居民阿南格族管理,现在这里已开辟成了一座国家公园,英文名字为Uluru-KataTjutaNationnalPark,这个公园现在已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组织列入保护名单。许多人为了攀登艾尔斯巨石而来到这里。攀登的地方只有西面一个入口,这条路线就是当年高斯攀登的路线,当年高斯赤着脚往山顶爬,磨得两脚血泡模糊

13、,疼痛难忍,然而当他到达顶峰时却激动地喊道“我值了!美景报偿了我。”当我们来到入口处正准备攀登时,突然看见入口处左侧矗立着一块一米见方的牌子,上边用汉、英、法、日等语言写着:“为了表示对土著传统文化的尊重,请您最好不要攀登,如果您一定要攀登的话,请沿着索道攀登,一定要注意安全,”。艾尔斯巨石对当地土著人来说是一座圣岩,他们认为这里是宇宙的中心,是祖先神圣居住的地方,他们为此而顶礼膜拜,敬若神明。传说洞内居住着彩色蛇神,因此人们定期前来朝拜。这座圣山本来是除了祭司以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攀登的,因此有很多土著人对旁人攀登这座圣山表示不满。然而只是以攀登为目的而来的游客又是当地人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14、因此土著人只好默认。本想痛痛快快爬到岩峰的我,为了尊重当地土著人的风俗,即刻改变了主意。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先开车围着巨石转一圈,以示初来乍到的我们对这座圣山由衷的景仰与崇敬之情。听从岩峰上下来的澳大利亚朋友介绍,攀登这座巨石一般人往返需要1个半到2个小时,当然也有英雄好汉创下了上下仅用13分钟的记录。攀登时最好带上一瓶水和一双防滑手套,只要身体健康,穿着合适的鞋子都可以爬到顶峰。道路险要之处装有锁链,你可以借助它往上爬。攀登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虽然风大,但是不会太热。巨石顶峰7月份(澳大利亚的冬天)最低气温会达到零下5度,12月(澳大利亚的夏天)则会达到零上50度。装有锁链的地方坡度很大,一定

15、要抓牢,否则万一遇到狂风会被吹倒,那就会丢了性命。为了纪念攀登过程中不慎丢了性命的人,其纪念碑雕刻在攀登处右边的岩石上。听说站在巨石顶上可以远眺那一望无际的荒漠,眼界十分开阔,除了远处45公里的奥尔加斯(TheOlgas),几乎什么都没有,间或长些茅草和耐旱的沙漠树木,也显得十分渺小。我们由下往上望,深红色的巨石上,依稀可见一条狭长的略发白色的小路,那是因游人攀登时久的缘故而形成的。在同一条狭小的石路上人们自然分成了上下两排纵队缓缓有序地向上向下行走着。除了攀登领略巨石的美景外,还可以环行散步观看,圣岩全长9公里,走完全程一般人需要3个多小时,途中你可以观赏巨石上雕刻着的土著民族岩石艺术和绘画

16、,绘画向人们介绍着居住在巨石附近的阿南格族的传说。途中有一座土著人进行神圣祭奠的殿堂,洞壁上保留着史前壁画和崖刻,大多是动物的形态以及他们信仰的图腾,虽年代已久,但仍依稀可辨,她向来访者述说着土著人祖先的业绩和神圣的故事。在这附近还有一个名为坎踞峡谷(KantjuGorge)的小池塘,下大雨时雨水沿着岩石滑落到池塘,会形成一座十分壮观的瀑布,美不胜收!开着车子观看圣山,真的是别有一番天地,我们奇迹般地发现这座圣山很会“变脸”,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她那千姿百态的美容。远远望去这块巨岩的表面十分圆滑而光亮,像一座红色巨型的大理石碑,碑石上似乎没有一道裂缝和断痕,只有无数条整齐的纵沟横纹和大小不

17、一形状奇特的凹凸处,那都是岁月留下的风化与水化的痕迹。仔细观看,有的地方像是一朵巨大的蘑菇头;有的像是雄壮的狮身;有的像是突起高大的驼峰;有的像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像是巨大的瀑布群;有的像是打闹戏逗中的母子狮;有的像是浩浩荡荡的八仙过海;有的像是一张张极富性感的嘴唇,或大张或微闭,真是不胜枚举。面对巨石你可以展开你那丰富想象的翅膀去寻觅与遐想。有一个地方非常值得介绍给大家,那就是一处最有名的“袋鼠尾巴”,这条巨大的“袋鼠尾巴”约有200多米长,紧紧依附在一座高大的石壁上,中下段还是中空的,而且很自然地一直延伸到地面,真是活灵活现,与鲜活的袋鼠尾巴别无两样。据说这条“袋鼠尾巴”象征着男根,是制

18、造生命的源头。在殿堂“凹状入口处”则象征着女阴,为生命来源的出处。无论如何解释,这条巨大雄健的“袋鼠尾巴”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这座圣山的的确确是属于澳大利亚的”。更加吸引观光客的非变幻多端的巨石色彩莫属了,一般来说一日之内巨石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换出七种颜色,简直精妙绝伦!巨石不断变换的色彩,仿佛是一位十分爱美的千姿百态的模特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在更换着她的时装。黎明前,艾尔斯巨石穿着一件巨大的黑色睡袍,安详地躺在那广博无垠的大地之中,一副朦胧惺忪的模样。日出时,巨石穿上了浅红色的外衣,一副少女出水芙蓉般的娇媚;至厅正午巨石则穿上了橙色夏装,一副朝气蓬勃、火辣辣的强悍;傍晚夕阳西下,

19、巨石则又穿上了深红或酱紫色的秋装,一副千锤百炼如火燎原的成熟;夜幕降临前,巨石则又穿上了黄褐色的晚礼服,一副高贵显赫的端庄;夜幕降临后,巨石则脱掉了所有的时装,与大地融合在了一起,一副休闲懒散的模样;风雨前后巨石则又披上了银灰或近于黑色的大衣,一副深沉、宁静、刚毅木讷的厚重。万一遇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山雨欲来风满楼时,那就毫无办法攀登巨石和观赏她那变幻多端的色彩了,然而取而代之的则是另一番壮观景色一一你可以尽情地观赏壮观瀑布中的巨石。风雨中,巨石则又换上了硕大的黑色蓑衣,迎接着暴风雨的考验,大雨过后无数条瀑布从蓑衣上急淌直下,一副千条江河归大海的壮观景象。偶尔风雨过后,彩虹高悬天边,又好似给

20、巨石镶嵌上了一条巨型的五彩发带。总之,很难用语言把巨石变幻多端的色彩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关于艾尔斯巨石百变颜色的原由众说纷纭,但根据地质学家的推断与考证,认为艾尔斯巨石主要由红色砾石组成,其含铁量相当高,岩石表层的氧化物随着阳光不同角度的照射,而不断地变化着其颜色。这种奇妙变幻的光影,给艾尔斯巨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我们虽早已从艾尔斯巨石回到了首都堪培拉,然而激动的心情犹存,盼望着下一次再次走近你一一艾尔斯巨石,那时我一定再与你亲密接触,再一次亲眼领略你那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容颜。#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AyersRock)又名乌卢鲁巨石(UluruR

21、ock属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位于北领地艾丽斯泉市(AliceSprings)西南方向约340公里处,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俗称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年历史。因此每年吸引着来自澳大利亚国内外约40万游客前去观赏。简介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AyersRock),又名乌卢鲁巨石(UluruRock属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位于澳大利亚中北部的艾丽斯斯普林斯(AliceSprings)西南方向约340公里处。艾尔斯岩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8,5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体积虽巨,只是独块石头)巨石的颜色会随着阳光照射

22、角度的改变而变化。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测量员横跨这片荒漠,当他又饥又渴之际发现眼前这块与天等高的石山,还以为是一种幻觉,难以置信。高斯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州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这座石山。艾尔斯巨石俗称为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年历史。如今这里已辟为国家公园,每年有数十万人从世界各地纷纷慕名前来观赏巨石风采。澳大利亚北部地方西南部的巨大独体岩,是突崿(tor,孤立的巨大风化岩)之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独体岩。这块独体岩(当地的澳大利

23、亚原住民称它为Uluru)是由长石砂岩构成,能随太阳高度的不同而变色。这块岩石在日落时分最令人惊豔,因夕照使它呈现火焰般的橙红色。艾尔斯岩高出周围荒漠平原335公尺(1,100呎),呈椭圆形,长3.6公里(2.2哩),宽2公里(1.5哩)。较低的斜坡上由于较弱岩层的蚀化而出现沟槽,而顶部有因罕见的暴雨所带来的大水冲刷出的沟渠和洼地。岩石位於乌卢鲁-卡塔朱塔国家公(Uluru-KataTjutaNationalPark,1958年初建时称艾尔斯岩-奥尔加山国家公园AyersRock-MountOlgaNationalPark)内,底部有一些浅洞穴,被某些原住民部落视为圣地,洞内有雕刻和绘画。吉莱

24、斯(ErnestGiles)於1872年发现该岩石,他用前南澳大利亚总理艾尔斯(SirHenryAyers)的名字命名。1985年艾尔斯岩的正式所有权授予当地原住民,原住民则将该岩石和国家公园租借给政府,为期99年。参观者可经由东北面450公里(280哩)处的艾丽斯斯普林斯(AliceSprings)乘车到达该地。艾尔斯岩附近旅游度假地的建筑颜色与周围的沙漠融为一体。1987年艾尔斯岩及其周围的公园被指定为世界遗产保护区。巨石成因源于地壳运动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艾尔斯巨石底面呈椭圆形,形状有些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长3.6千米,宽约2千米,高348米,基围周长约88千米。岩石成分为砾石,含铁量高,

25、其表面因被氧化而发红,整体呈红色,因此又被称作红石。突兀在广袤的沙漠上,艾尔斯巨石如巨兽卧地,又如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此雄伟地耸立了几亿年。由于地壳运动,巨石所在的阿玛迪斯盆地(AmadeusBasin)向上推挤形成大片岩石,而大约到了3亿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壳运动将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经过亿万年来的风雨沧桑,大片砂岩已被风化为沙砾,只有这块巨石凭着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风剥雨蚀,且整体没有裂缝和断隙,成为地貌学上所说的“蚀余石”。但长期的风化侵蚀,使其顶部圆滑光亮,并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宽窄不一的沟槽和浅坑。因此,每当暴雨倾盆,在巨石的各个侧面上飞瀑倾泻,蔚为壮观。历史追溯土著

26、人称这座石山为“乌卢鲁”,意思是“见面集会的地方”。西方人称之为“艾尔斯石”,它的得名可追溯到1873年,一位名叫克里斯蒂?高斯的欧洲地质测量员到此勘探,意外地发现了这一世界奇迹,由于他来自南澳洲,故以当时南澳洲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这座石山。更迷人的是,艾尔斯石仿佛是大自然中一个爱漂亮的模特,随着早晚和天气的改变而“换穿各种颜色的新衣”。当太阳从沙漠的边际冉冉升起时,巨石“披上浅红色的盛装”,鲜艳夺目、壮丽无比;到中午,则“穿上橙色的外衣”;当夕阳西下时,巨石则姹紫嫣红,在蔚蓝的天空下犹如熊熊的火焰在燃烧;至夜幕降临时,它又匆匆“换”上黄褐色的“夜礼服”,风姿绰约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缘

27、由众说纷纭关于艾尔斯石变色的缘由众说纷纭,而地质学家认为,这与它的成分有关。艾尔斯石实际上是岩性坚硬、结构致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面的氧化物在一天阳光的不同角度照射下,就会不断地改变颜色。因此,艾尔斯石被称为“五彩独石山”而平添了无限的神奇。雨中的艾尔斯石气象万千,飞沙走石、暴雨狂飙的景象甚为壮观。待到风过雨停,石上又瀑布奔流、水汽迷蒙,又好似一位披着银色面纱的少女;向阳一面的几道若隐若现的彩虹,有如头上的光环,显得温柔多姿。雨水在岩隙里形成了许多水坑,而流到地上的雨水,浇灌周围的蓝灰檀香木、红桉树、金合欢丛以及沙漠橡树、沙丘草等植物,使艾尔斯石突显勃勃生机。巨石文化这里的原住民是在此生活了超过

28、数万年并创造了灿烂文化的阿南古人,他们认为祖先们缔造了大地与山河。因此,阿南古族人就是维护这块神圣土地的后继者,并由于艾尔斯石恰好位于澳大利亚的中心,当地土著人便认定这块巨石是澳大利亚的灵魂,艾尔斯石上许多奇特的洞穴里,留存有土著人留下的古老绘画和岩雕,线条分明,圈点众多,描绘着“梦幻时代”的传奇故事和神话传说。一直以来,艾尔斯石是西部沙漠地区土著人宗教、文化、土地和经济关系的焦点,是他们心中的“圣石”,许多部落的土著人都在这里举行成年仪式和祭祀活动等。乌卢鲁国家公园是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注册的国家财产,1985年,澳大利亚政府将它正式归还给阿南古人,由他们负责管理。每年,有几十万游客慕名前来一

29、睹艾尔斯石的风采游记甭说外国人,就是澳大利亚本土人,如果你告诉他你已游览过艾尔斯巨石,那也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其原因主要是因路途遥远,而且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费用。艾尔斯巨石是澳大利亚土著人(Anangu阿南格族)的圣山,是澳大利亚的发祥地。由于她充满着无限神秘色彩,走进澳大利亚中部,亲眼目睹这一巨石的风姿,是我到澳大利亚以来一直期盼的梦。2004年10月初,趁放长假的机会终于圆了我在澳大利亚的梦走进中部,亲眼目睹了她那奇特、多变而迷人的风姿。直至今日仍回味无穷,索性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一行六人一早从堪培拉乘飞机出发,经阿得雷德、艾丽斯泉市换机,三起三落终于在当日下午1:

30、30分到达了艾尔斯机场。当我们从空中第一眼鸟瞰到艾尔斯巨石时,心情万分激动,马上拿出数码相机想从空中拍摄下她那壮观景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怎么聚焦也无法拍摄下来,顿时她就更给我们一行人增加了“圣石”的神秘色彩。当飞机降落后,我们马上从机场租了一辆日产尼桑牌四轮驱动吉普车,急转直下沿着宽阔的公路朝艾尔斯巨石驶去,大约半个小时后,公路的右前方一座粉红色的巨石在蓝天、白云、红地、绿草的映照下突现在我们面前,瞬间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等不及把车停泊到艾尔斯巨石的停车场,就急不可待地半路刹车,先远距离地好好欣赏欣赏这一世界奇观艾尔斯巨石。啊!艾尔斯巨石,你太美了!太壮观了!我们为你而来了!

31、顿时同行的朋友们就是一通狂拍。艾尔斯巨石基围周长约9公里,海拔867米,距地面的高度为348米,长3000米。她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正中央,孤零零地奇迹般地凸起在那荒凉无垠的平坦荒漠之中,好似一座荒凉礼赞般的、超越时空与地空间的天然丰碑。对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学家仍破解不出其确凿的出处来源,有的说是数亿年前从太空上坠落下来的流星石,其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浮在了地面。有的则说是一亿两千万年前与澳洲大陆一起浮出水面的深海沉积物,恐怕这个难题将成为千古之谜。1873年一位来自南澳的测量员,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横跨这片荒漠,正当他饥渴难耐之时,突然一座巨大的石山展现在他的面前

32、,当时他还以为自己是因疲劳而产生的幻觉,没想到竟是一座奇特的整体巨大岩石。因为他来自南澳,因此就以时任南澳洲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大岩石。1985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把这座圣岩交给当地土著居民阿南格族管理,现在这里已开辟成了一座国家公园,英文名字为Uluru-KataTjutaNationnalPark,这个公园现在已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组织列入保护名单。许多人为了攀登艾尔斯巨石而来到这里。攀登的地方只有西面一个入口,这条路线就是当年高斯攀登的路线,当年高斯赤着脚往山顶爬,磨得两脚血泡模糊,疼痛难忍,然而当他到达顶峰时却激动地喊道“我值了!美景报偿了我。”当我们来到入口处正准备攀登时,突

33、然看见入口处左侧矗立着一块一米见方的牌子,上边用汉、英、法、日等语言写着:“为了表示对土著传统文化的尊重,请您最好不要攀登,如果您一定要攀登的话,请沿着索道攀登,一定要注意安全,”。艾尔斯巨石对当地土著人来说是一座圣岩,他们认为这里是宇宙的中心,是祖先神圣居住的地方,他们为此而顶礼膜拜,敬若神明。传说洞内居住着彩色蛇神,因此人们定期前来朝拜。这座圣山本来是除了祭司以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攀登的,因此有很多土著人对旁人攀登这座圣山表示不满。然而只是以攀登为目的而来的游客又是当地人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土著人只好默认。本想痛痛快快爬到岩峰的我,为了尊重当地土著人的风俗,即刻改变了主意。为了节省时间

34、,干脆先开车围着巨石转一圈,以示初来乍到的我们对这座圣山由衷的景仰与崇敬之情。听从岩峰上下来的澳大利亚朋友介绍,攀登这座巨石一般人往返需要1个半到2个小时,当然也有英雄好汉创下了上下仅用13分钟的记录。攀登时最好带上一瓶水和一双防滑手套,只要身体健康,穿着合适的鞋子都可以爬到顶峰。道路险要之处装有锁链,你可以借助它往上爬。攀登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虽然风大,但是不会太热。巨石顶峰7月份(澳大利亚的冬天)最低气温会达到零下5度,12月(澳大利亚的夏天)则会达到零上50度。装有锁链的地方坡度很大,一定要抓牢,否则万一遇到狂风会被吹倒,那就会丢了性命。为了纪念攀登过程中不慎丢了性命的人,其纪念碑雕刻在

35、攀登处右边的岩石上。听说站在巨石顶上可以远眺那一望无际的荒漠,眼界十分开阔,除了远处45公里的奥尔加斯(TheOlgas),几乎什么都没有,间或长些茅草和耐旱的沙漠树木,也显得十分渺小。我们由下往上望,深红色的巨石上,依稀可见一条狭长的略发白色的小路,那是因游人攀登时久的缘故而形成的。在同一条狭小的石路上人们自然分成了上下两排纵队缓缓有序地向上向下行走着。除了攀登领略巨石的美景外,还可以环行散步观看,圣岩全长9公里,走完全程一般人需要3个多小时,途中你可以观赏巨石上雕刻着的土著民族岩石艺术和绘画,绘画向人们介绍着居住在巨石附近的阿南格族的传说。途中有一座土著人进行神圣祭奠的殿堂,洞壁上保留着史

36、前壁画和崖刻,大多是动物的形态以及他们信仰的图腾,虽年代已久,但仍依稀可辨,她向来访者述说着土著人祖先的业绩和神圣的故事。在这附近还有一个名为坎踞峡谷(KantjuGorge)的小池塘,下大雨时雨水沿着岩石滑落到池塘,会形成一座十分壮观的瀑布,美不胜收!开着车子观看圣山,真的是别有一番天地,我们奇迹般地发现这座圣山很会“变脸”,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她那千姿百态的美容。远远望去这块巨岩的表面十分圆滑而光亮,像一座红色巨型的大理石碑,碑石上似乎没有一道裂缝和断痕,只有无数条整齐的纵沟横纹和大小不一形状奇特的凹凸处,那都是岁月留下的风化与水化的痕迹。仔细观看,有的地方像是一朵巨大的蘑菇头;有的像

37、是雄壮的狮身;有的像是突起高大的驼峰;有的像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像是巨大的瀑布群;有的像是打闹戏逗中的母子狮;有的像是浩浩荡荡的八仙过海;有的像是一张张极富性感的嘴唇,或大张或微闭,真是不胜枚举。面对巨石你可以展开你那丰富想象的翅膀去寻觅与遐想。有一个地方非常值得介绍给大家,那就是一处最有名的“袋鼠尾巴”,这条巨大的“袋鼠尾巴”约有200多米长,紧紧依附在一座高大的石壁上,中下段还是中空的,而且很自然地一直延伸到地面,真是活灵活现,与鲜活的袋鼠尾巴别无两样。据说这条“袋鼠尾巴”象征着男根,是制造生命的源头。在殿堂“凹状入口处”则象征着女阴,为生命来源的出处。无论如何解释,这条巨大雄健的“袋鼠

38、尾巴”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这座圣山的的确确是属于澳大利亚的”。更加吸引观光客的非变幻多端的巨石色彩莫属了,一般来说一日之内巨石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换出七种颜色,简直精妙绝伦!巨石不断变换的色彩,仿佛是一位十分爱美的千姿百态的模特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在更换着她的时装。黎明前,艾尔斯巨石穿着一件巨大的黑色睡袍,安详地躺在那广博无垠的大地之中,一副朦胧惺忪的模样。日出时,巨石穿上了浅红色的外衣,一副少女出水芙蓉般的娇媚;到了正午巨石则穿上了橙色夏装,一副朝气蓬勃、火辣辣的强悍;傍晚夕阳西下,巨石则又穿上了深红或酱紫色的秋装,一副千锤百炼如火燎原的成熟;夜幕降临前,巨石则又穿上了黄褐色的晚礼

39、服,一副高贵显赫的端庄;夜幕降临后,巨石则脱掉了所有的时装,与大地融合在了一起,一副休闲懒散的模样;风雨前后巨石则又披上了银灰或近于黑色的大衣,一副深沉、宁静、刚毅木讷的厚重。万一遇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山雨欲来风满楼时,那就毫无办法攀登巨石和观赏她那变幻多端的色彩了,然而取而代之的则是另一番壮观景色你可以尽情地观赏壮观瀑布中的巨石。风雨中,巨石则又换上了硕大的黑色蓑衣,迎接着暴风雨的考验,大雨过后无数条瀑布从蓑衣上急淌直下,一副千条江河归大海的壮观景象。偶尔风雨过后,彩虹高悬天边,又好似给巨石镶嵌上了一条巨型的五彩发带。总之,很难用语言把巨石变幻多端的色彩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关于艾尔斯巨石百变颜色的原由众说纷纭,但根据地质学家的推断与考证,认为艾尔斯巨石主要由红色砾石组成,其含铁量相当高,岩石表层的氧化物随着阳光不同角度的照射,而不断地变化着其颜色。这种奇妙变幻的光影,给艾尔斯巨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我们虽早已从艾尔斯巨石回到了首都堪培拉,然而激动的心情犹存,盼望着下一次再次走近你艾尔斯巨石,那时我一定再与你亲密接触,再一次亲眼领略你那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容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