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用药

上传人:达2 文档编号:17184384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特殊人群用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特殊人群用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特殊人群用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特殊人群用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人群用药(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老年人用药THE MEDICATIONON THE SENILITY主要内容一、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四、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二、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六、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三、老年状态下药效学的改变七、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一、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神经系统 肺容量减少;肺血管硬化 脑、脊髓重量减轻 肺泡面积减少;肺血流量减少 脑、脊髓细胞数减少;突触数消化系统量减少唾液分泌减少;胃粘膜萎缩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脑血流量减少、脑能量储备降胃排空速度减慢;胃肠血流量低减少心血管系统胆石症增多;胆汁排出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心室收缩速度泌尿系统减慢肾单位减少;滤过率降低 室上性早搏增多;

2、心脏顺应性肾血流减少;排泄功能降低减退内分泌系统 血管弹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金多种内分泌激素减少 血流速度减慢;脏器血流减少免疫系统 收缩压升高;反射性调节能力回细胞免疫功能降低;B细胞功能降低异常呼吸系统回天然抗体减少;自身抗体增加二、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1、脑内胆碱受体减少,对中枢抑制药敏感巴比妥类、抗胆碱药、利血平、氯丙嗪等易引起精神症状2、耳蜗毛细胞数量减少,对具耳毒性的药物敏感 氨基糖苷类、呋塞米等易导致听力损害3、心血管顺应性下降、b受体数量减少;对缺氧、儿茶酚胺的刺激反应性下降 血管扩张药、抗高血压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利尿药等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对b受体激动药和b受体阻断药的

3、反应性均降低其他方面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对葡萄糖耐量均降低大脑对低血糖的耐受性降低三、老年状态下药效学的改变 多种药物合并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 合并用药的耐受性降低 具镇静作用的药物可引起中枢抑制 抗胆碱药物可引起记忆力损害 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精神失常四、老年人药动力学特点1、药物吸收增龄后,血红蛋白量减少胃酸减少3、药物代谢胃动力减弱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肝血流量减小肠道血流量减少肝脏功能及营养状况下降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4、药物排泄2、药物分布肾小球清除率降低血清肌酐无明增龄后人体构成的改变影响药物在显改变体内的分布(脂肪水分)老年状态下药物吸收的变化胃酸分泌减少,胃pH值

4、升高 弱酸性药物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 青霉素G的吸收增加,作用增强 胃排空速度减慢,药物进入小肠时间推迟 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胃肠内液体减少 胃肠及肝血流量减少 药物吸收减少(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氢氯噻嗪) 药物的首过消除减少(普萘洛尔) 老年状态下药物分布的改变 体内水分减少,细胞内液减少,脂肪比例增加,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 少(乙醇、吗啡、哌替啶等)护 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tl/2延长(地西泮、利多卡因、氯氮卓等) 夕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游离型药物增加,表观分布容积增加,药物作用增强 华法林、呋塞米、地西泮、普萘洛尔、苯妥英钠等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容易 被置换,药物作用和不良反

5、应均增加,tl/2缩短 老年状态下药物代谢的改变肝细胞数减少,血流量减少,微粒体酶活性降低、药物11/2延长 肝微粒体酶活性个体差异大 微粒体酶的诱导增强能力减弱,较少发生耐受性 因第一关卡代谢降低,出现血清药物浓度增高,生物利用度提高(普萘洛 尔,维拉帕米),该类药物初始剂量应当减少30% 分步代谢的药物,肝脏清除率 (地西泮,阿米替林) 对于相对简单的结合反应,药物清除率影响小,例如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 反应(劳拉西泮,地昔帕米,奥沙西泮)老年状态下药物排泄的改变肾小球数量减少,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分泌功能降低:氨基糖苷类、强心 苷、巴比妥类、磺酰脲类等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11/2延长,血药浓度

6、增 加血清肌酐水平不能准确反应肾功能状态五、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1. 用药种类不能过多,治疗方案尽量简化,个体化2. 由低剂量开始治疗,避免长期用药3. 不易服用缓释制剂4.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六、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1、心血管系统药物(1) 抗高血压药物令易应用作用较为温和的b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利尿剂令 温和降压药物联合用药令b受体阻断剂可减少心输出血量令中枢性降压药易引起中枢过度抑制、或停药后的反跳现象(2) 纠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老年人对强心苷敏感,易发生中毒且症状不典型:表现为精神系统症状或 急腹症等药物排泄速度慢,血药浓度高,钾的丢失多,中毒后果较严重(3) 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硝

7、酸甘油(防止脑供血不足)钙通道阻断剂与b受体阻断剂不可合用维拉帕米的t1/2延长阿司匹林、b受体阻断剂和硝酸酯类效果稳定2、治疗哮喘的药物病因以药物因素引起者多见 治疗以拟交感药和茶碱类药物为主 药物可增加心肌耗氧量,以吸入方式给药可减轻3、内分泌系统药物(1) 治疗甲减的药物老年人血浆T3水平降低,但总甲状腺素水平基本正常,即T4转化为T3减 少。提示,需要补充治疗时,应使用较低剂量、短期应用,避免心脏负荷加重(2)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抗时,首选放射性碘,配合丙硫氧嘧啶和非选择性b受体阻断剂4、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a巴比妥类催眠药易引起精神症状a苯二氮卓类有宿醉现象,但

8、安全范围大a地西泮抗焦虑t1 /2延长(128 h)(2) 抗精神失常药物氟哌啶醇较氯丙嗪较少产生体位性低血压(3) 抗抑郁症药物a四环类的马普替林为首选a 三环类的多塞平对血压和心脏影响小(4)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用 抗胆碱药物(苯海索)易引起前列腺肥大、 精神错乱5、利尿药物 建议选用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 中效利尿药与保钾利尿药合用可增强利尿作用 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可引起引起肾功能不全 袢利尿药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耳毒性、低血压等,仅用于临时处置1. 发生在各年龄组的疾病(胃炎、心律 失常)2. 中年起病的延续(慢支、慢性肾炎)十、老年人患病特点1. 起病隐袭,症

9、状多变(肺炎无高热)2. 病情进展快,易风险(溃疡病的大出 血)3. 多种疾病集于一身 (糖尿病、冠心 病)十、老年人用药安全性分析1. 多种疾病,多处医治2. 一药多名,重复用药 (包括复方制3. 老年期易患疾病(糖尿病、痛风)4. 老年期起病(动粥、老年性痴呆)5. 偶见儿童期常见疾病(麻疹、水痘)4. 意识障碍,诊断困难5. 此起彼伏,并发症多3. 特殊心态(认识偏颇、迷信)4. 看广告吃药八、易致老年人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巴比妥类*神智模糊依他尼酸耳聋氯丙嗪*体位性低血压,低温异烟肼*肝脏损害苯海索视听幻觉咲喃妥因周围神经炎倍他尼定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四环素非蛋

10、白氮增加胍乙啶体位性低血压吲哚美辛再障甲基多巴*倦怠,抑郁保泰松*再障甘珀酸钠体液潴留,心衰雌激素体液潴留,心衰强心苷*行为异常,腹痛喷他佐辛*神智模糊氯磺丙脲血糖过低九、老年人的疾病特征剂)十一、老年人不合理用药举例1. 口服酮康唑与西米替丁2. 呋塞米与丁胺卡那霉素(不同医生开出)3. 氨茶碱与西米替丁(医生开具为法莫替丁)4. 卡马西平与红霉素5. 将尼莫地平更换为尼群地平6. 服用优降宁时食用含酪胺的食物 含酪胺较多的食物:扁豆、蘑菇、腌肉、腌鱼、奶酪、酸牛奶、香蕉、葡萄 干、啤酒、红葡萄酒酪胺可促使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使血压急剧升十二、学习要求1、熟悉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2、老年状态

11、下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3、掌握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4、举例说明老年人应用脂溶性高和脂溶性低的药物时,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变化5、举例说明老年人应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特点和 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变化新生儿临床用药评价THE EVALUATION ON THE MEDICATION IN THE NEONATAL INFANT主要内容1. 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基本特点4.2. 药物吸收的特点5.3. 药物分布的特点6.一、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基本特点1. 水电解质调节能力弱,肾排泄3.能力低4.2. 血浆蛋白含量低,与药物结合5.能力弱 二、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其他特点1. 日龄变化对药物代谢的

12、差异大 3.2. 个体差异明显三、药物吸收的特点 1、经口给药的吸收胃粘膜发育不全胃酸分泌少胆汁分泌少药物生物转化的特点 药物排泄的特点 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血脑屏障不健全 胃酸浓度低,胃肠蠕动弱 肝功能不完善病理状态下,生理功能变化显著胃肠蠕动缓慢 主动转运机制弱禽口服青霉素G、氨苄西林时,生物利用度增加 禽口服红霉素的血药浓度峰值出现晚 禽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禽腹泻、缺氧时多数药物的吸收减少禽胃肠蠕动缓慢,延长药物吸收时间2、注射给药的吸收 皮下注射容量小、吸收少 肌肉注射不宜较大剂量和多次注射3、静脉给药问题刺激性药物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药物渗出引起组织损伤药物高渗引起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

13、四、药物分布的特点1.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1)降低血药峰浓度,减弱药物最大效应(2)药物代谢缓慢,延长药物作用时间(3)水溶性药物到达靶器官速度加快(4)细胞内液少,药物在细胞内浓度增高2. 脂肪含量低(1)脂溶性药物游离浓度增高(2)血脑屏障不完善,脑组织脂质丰富,易出现神经系统反应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血浆蛋白浓度低(4)如水杨酸类、磺胺类、夫塞(2)蛋白与药物亲和力低米和维生素 K3(3)胆红素含量高,竞争置换4.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1)游离型药物和游离的胆红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2)容易引起核黄疸(3)有利于脑膜炎的药物治疗(4)皮质激素、四环素、维生素 A 可引起脑脊液压力

14、增高及脑水肿5. 水盐代谢调解功能弱(1)药物容易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尤其导泻药和利尿药(2)苯妥英钠、皮质激素影响钙的吸收(3)雄性激素和同化激素加速骨骺融合(4)四环素与钙盐形成络合物,影响骨质生长五、药物生物转化的特点 新生儿肝脏的酶活性低I 相反应酶(氧化、还原或水解):出生一周后达成人水平II相反应酶(甲基化、乙酰化):乙酰化酶出生后4周达成人水平;葡萄糖醛酸结合酶在出生后8 周达成人水平 吲哚美辛、水杨酸、氯霉素的 t1/2 延 长地西泮tl/2延长至38120小时六、药物排泄的特点1. 肾小球数量少2. 肾血流量少3. 肾小球滤过率低4. 尿液pH值低七、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抗菌药

15、物:过敏、第八对颅神经损伤苯妥英钠tl/2延长至3060小时 氨茶碱t1/2延长至1458小时5. 对水盐调解能力差6. 以原形排泄的药物排出速度下 降抗癫痫药物:中毒时发作增加,除卡马西平外,对认知功能的损伤 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防止感染八、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一)对药物反应超敏 吗啡的呼吸抑制 强心苷、水杨酸易发生中毒 氯丙嗪诱发的麻痹性肠梗阻 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胰腺炎(二)药物导致溶血、黄疸声 药物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声G-6-PD缺乏或维生素E缺乏的新生儿发生溶血几率增加声利福抑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使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升声凡能抑制肠蠕动、抑制肠道菌群、损害肝功能的药物,

16、使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升新生儿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血循环中胆红素过高,导致脑神经细胞中毒,出现核黄 染血中胆红素过高,面黄、眼球黄染,手足心黄染,伴有精神差、嗜睡、高热、 惊厥等表现核黄疸病死率高,后遗症智力低下 新生儿核黄疸的原因1. 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溶血、败血症等,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 胆红素的来源(1)80%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解 (2)小部分来自造血过程中红细胞的过早破坏(3)非血红蛋白血红素的分解2. 肝脏发育不完全,摄取非结合胆红素能力差3. 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4. 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不足 游离脂肪酸,氢离子,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和阿司匹林等竞争白蛋白结合位 点八、5.

17、产程有窒息、产后受冻、饥饿 饥饿、败血症、呼吸窘迫或代谢性酸中毒时,游离脂肪酸和氢离子升高 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1. 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和尼克刹米2. 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活性炭;琼脂3. 抑制溶血:泼尼松、氢化可的松4. 减少胆红素形成:锡原卟啉5. 降低游离胆红素水平:输入白蛋白(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 新生儿G6PD缺乏、谷胱甘肽还原酶不足2. 亚铁血红蛋白易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3.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活性低4. 具氧化作用的药物促进高铁血红蛋白的生成(磺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低浓度亚甲蓝(1 mg2 mg / kg)(四)新生儿出血1、肝功能发育不完全,凝血功能低下2、非甾体抗炎

18、药、抗凝药等药物诱导3、高渗溶液等引起的颅内出血治疗:维生素K;输血(五)新生儿窒息病因通胎盘血液灌注障碍、脐带功能异常、其他原因导致的缺氧时间过长 通分娩时的药物作用、羊水吸入、肺炎、肺发育不良、心脏发育畸形等 新生儿窒息的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35 ml/kg加25%葡萄糖10 ml, 5 min内脐 静脉缓慢注入强心剂:1%。肾上腺素心内注射纠正心跳暂停 吸氧、抗感染 思考题1. 简述新生儿与用药有关的基本特点2. 影响新生儿经口给药吸收的因素3. 影响新生儿药物分布的因素4. 简述新生儿核黄疸产生的原因及药物治疗方法围产期用药评价THE EVALUATION ON THE M

19、EDICAL THERAPY DURING GESTATION 主要内容 妊娠期与用药有关的生理变化妊娠期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妊娠期药动学特点分娩期临床用药药物在胎儿体内的药动学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妊娠期各阶段用药特点一、妊娠期影响药动学的母体生理性改变生理性指标改变程度生理性指标改变程度心输出量增加3050血浆容量增加50%心率增加20%血浆蛋白浓度下降30%子宫血流量增加95%胃肠张力/运动下降30%肾血流量增加6080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0%肝血流量增加75%二、妊娠期妇女用药的特殊性1、妊娠期药物应用的二重性 随着药物的应用,孕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用药不当,给母体和胎儿带来严重危害 药物的种类

20、增加,用药机会增多,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明显增加2、胎盘屏障的特殊性胎盘屏障:胎盘的绒毛上皮将母血与胎儿血分开,形成即有分隔、有相互联系的组织结 构胎盘屏障具有与其他生物膜相似的对药物选择性通透功能,对绝大多数药物 不具“屏障”作用3、孕妇用药的规律和趋势由于药物对胎儿的毒副作用,孕妇对用药极其慎重,甚至恐惧 孕妇用药率从1971年的86下降为1987年的46;英国仅为35; 我国孕妇用药率偏高,为854、制定特殊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孕妇作为特殊群体,在生理、生化功能等方面表现出药物作用的特殊性,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导致药动学参数的差异 按常规用药时,可能达不到最低有效浓度,或大于

21、最低中毒浓度三、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1、药物吸收 经口给药的吸收由于孕激素的影响,胃酸分泌减少40;胃肠蠕动和排空能力减弱 吸入给药的吸收 由于心输出量增加导致肺血流量增加;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增加,使经肺 泡摄取的药量增加2、药物分布 血容量妊娠期增加约50%,体液总量增加约& 000 ml,使药物的分布容积明显 增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妊娠期蛋白生成速度加快,但仍表现为生理性血浆蛋白低下;部分蛋白结 合位点被内分泌激素占据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 普萘洛尔、地塞米松、水杨酸、磺胺类3、药物代谢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导致胆汁郁积,多数药物排出速度减

22、慢;4、药物排泄心输出量和肾血流量增加,经肾排泻的药物排出加快 妊娠晚期,仰卧位时间增多,肾血流量减少,药物排出缓慢四、药物在胎儿体内的药动学1、药物进入胎儿体内的途径(1)药物通过胎盘的血管合体膜(VSM),经脐带静脉进入胎儿体内;(2)胎儿吞饮羊水经胃肠道吸收 经脐带静脉进入胎儿体内的血液约80%流入肝脏首过效应 经胎儿尿液排入羊水的药物,随胎儿吞饮羊水重吸收羊水肠道循环2、影响药物进入胎儿体内的因素(1 )胎盘血管合体膜(VSM)的厚度与面积 妊娠晚期 VSM 的厚度仅为妊娠早期的10%(2)胎盘通透性 感染、心脏病、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可能破坏胎盘屏障,导致通透性增加(3)药物的脂溶性

23、 脂溶性高、极性小的药物容易扩散(4)药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小于500的药物容易通过胎盘;大于1000的很难通过胎盘(5)药物的解离程度 药物的离子化程度与通过胎盘的药物量成反比(6)与蛋白的结合能力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与通过胎盘的药物量成反比(7)胎盘血流量五、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1、吸收羊水的蛋白含量低,为母体血浆的1/201/10,药物以游离型为主 羊水肠道循环与胎盘吸收2、分布血浆蛋白含量较母体低;肝、脑血流量大;血脑屏障不健全3、代谢 胎儿肝脏的酶功能不完善,仅为成人的 30 60;导致某些药物的浓度高 于母体药物浓度4、排泄 胎儿肾小球滤过率甚低胎儿的首关效应 脐静脉血经肝脏、下腔

24、静脉回到右心房是主要通道,故肝脏药物浓度 高,形成胎儿的首关效应另一部分脐静脉血经静脉导管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经肝脏代谢量 减少,活性药物直接到达心和中枢神经系统六、妊娠期各阶段用药特点 妊娠母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是相对稳定; 胎儿随胚胎周龄的增长,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1. 妊娠前期 妊娠前母体接触致畸危险性药物,或父体应用致畸危险性药物可能引起胚胎 发育异常2. 妊娠早期 着床前期对药物高度敏感 受孕后312周胚胎发育和分化速度快,是药物致畸的敏感时期3. 妊娠中期和晚期 药物对胎儿致畸的可能性减少 但神经系统在妊娠期间是持续发育的,药物致畸的影响一直存在药物致畸性的评价致畸因素众多,药物

25、致畸为其中一种 在临床常用药物中,已明确近百种有致畸作用 应用致畸药物导致畸形的可能性与用药时间长短、剂量大小、用药胎龄有关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药物对胎儿的危害药物对胎儿的危害乙醇头骨畸形、智力障碍可的松腭裂碘剂甲低甲睾酮男性化烷化剂多发畸形抗雄性激素女性化抗代谢药多发畸形乙烯雌酚宫颈癌四环素骨骼发育障碍丙硫氧嘧啶甲肿氯霉素灰婴综合症地西泮、巴比妥药物依赖性卡那霉素听力、肾损害碳酸锂心血管畸形一氧化碳智力障碍苯妥英钠唇裂、腭裂氯喹视网膜损害双香豆素类多发畸形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A Adequate, well-controlled studies in pregnant women have no

26、t shown an increased risk of fetal abnormalities.B Animal studies have revealed no evidence of harm to the fetus, however, there are no adequate and well-controlled studies in pregnant women.Or Animal studies have an adverse effect, but adequate and well-controlled studies in pregnant women have fai

27、led to demonstrate a risk to the fetus.C Animal studies have shown an adverse effect and there are no adequate and well-controlled studies in pregnant women.D Studies, adequate well-controlled or observational, in pregnant women have demonstrated a risk to the fetus. However, the benefits of therapy

28、 may outweigh the potential risk.X Studies, adequate well-controlled or observational, in animal or pregnant women have demonstrated positive evidence of fetal abnormalities. The use of the produce is contraindicated in women who are or may become pregnant.A类:证实对胎儿无不良反应的药物B类:动物实验证明对胎畜无损害,但对人胎是否有害尚无研

29、究报道C类:对动物胎畜有影响,但尚无对人类有影响的报道D类:对胎儿有危害性,但对治疗孕妇疾病又属必须,需要超过危害时可考虑应 用X类: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孕妇应禁用七、妊娠期用药原则1. 提倡单剂,减少联合用药2. 提倡使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3. 提倡使用小剂量,避免使用大剂量4. 提倡使用A、B类药物,避免使用C、D类药物5. 应用明确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时,应先终止妊娠八、妊娠期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1、抗感染药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在妊娠期间血药浓度低,应增加剂量;子宫内感染时, 应高剂量静脉给药妊娠期可安全使用的药物:青霉素;头抱菌素类、红霉素(较难通过胎盘) 妊娠期间应慎用的抗感染药物:制霉菌素;

30、甲硝唑、氯喹 妊娠期间禁用的抗感染药物: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磺胺及甲 氧苄氨嘧啶、咲喃类、氯霉素;抗病毒和抗真菌药物2、神经系统用药阿片:抑制呼吸阿司匹林:引起出血(胎儿CNS)3、抗癫痫药卡马西平(C)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丙戊酮(D)均有致畸报道 苯二氮卓类(神经发育)4、抗高血压药中枢性降压药(B);a受体阻断药(C); b受体阻断药(C);血管扩张药(C);钙拮抗剂(C); 利尿药(C,D); ACEI (C,D)5、强心苷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地高辛利多卡因(B,中枢抑制作用)、奎尼丁、维拉帕米、普鲁卡因胺(C)、胺碘 酮(D)6、平喘药氨茶碱(C)、间羟舒喘宁(B);

31、急性发作时可选用肾上腺素7、降糖药胰岛素(B)、磺酰脲类、苯乙双胍(D)8、抗凝药香豆素类为X类;肝素为C类(不易通过胎盘屏障)9、性激素类药因孕激素不足致流产者,可选择天然孕激素(黄体酮)短期治疗10、止吐药美克洛嗪、塞克利嗪(B)11、肾上腺皮质激素 泼尼松、泼尼松龙(B)、地塞米松(C)九、分娩期临床用药1、镇痛与麻醉 哌替啶:胎儿在注射后1小时内或4小时后娩出为时宜 吗 啡:不宜使用麻 醉:需要麻醉时,应为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为宜2、子宫收缩药与子宫收缩抑制药麦角制剂:用于引产和治疗子宫出血 缩宫素:小剂量用于催产;大剂量用于子宫止血 硫酸镁:抑制子宫平滑肌(控制剂量) 硝苯地平:抑制子宫

32、平滑肌(血压和心率) 沙丁胺醇:延缓早产(心脏病、糖尿病、甲抗忌用) 硝酸甘油:用于产前、产中、产后子宫舒张催产与止血、引产的用药差异 缩宫素小剂量用于催产;大剂量用于子宫止血 麦角制剂:用于引产和治疗子宫出血1. 作用部位的区别(麦角制剂缺乏选择性)2. 作用时程的区别(麦角制剂作用时间长)3. 主导激素水平的区别(缩宫素在孕后期雌激素水平高时作用明显)4. 子宫平滑肌收缩形式的区别(麦角制剂为强直性)3、防治子痫抽搐的药物 硫酸镁:解除痉挛、降低血压 肌肉注射时,局部疼痛、需静脉给药 过量时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心肌和呼吸肌抑制镁中毒时,应用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注 十、哺乳期临床

33、合理用药1、影响药物进入乳汁的因素(1)分子量小(2)蛋白结合率低(3)脂溶性高(4)弱碱性(5)药物特性和个体差异2、药物在新生儿体内蓄积的因素(1)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低(2)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低 (3)肝功能不健全(4)肾小球滤过率低(5)早产儿脂 肪含量少3、常用药物对乳婴的影响 镇痛药 乳汁中含量低 解热镇痛药 保泰松对乳婴毒性大 镇静催眠药 对早产儿可产生毒性 抗癫痫药 乙琥胺乳汁含量较高 抗精神病药 锂盐对乳婴毒性大 抗高血压药 利血平的乳汁含量较高 抗凝药 肝素和华法林不易进入乳汁 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药甲状腺素对乳婴无影响; 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可引起乳婴甲减和甲肿; 放射碘可引起乳婴甲状腺损害 避孕药高剂量时引起乳婴的毒性反应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类、四环素、异烟肼、甲硝唑对乳婴毒性大十一、思考题 妊娠期经口给药吸收、分布的特点 解释羊水肠道循环 影响药物进入胎儿体内的因素及机制 影响药物从胎儿体内排出的因素及机制 药物在新生儿体内蓄积的主要因素 比较麦角制剂和缩宫素药理作用的差异 简述妊娠期用药原则 药物经乳汁排出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