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复习大纲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177149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财政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财政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财政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财政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复习大纲(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财政复习大纲(根据李红霞老师划的范围)财政学第一章 财政导论一、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P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分别满足公共需求和私人需求,判别标准为:(1)非排他性:某一产品被一些人使用的同时不排斥他人同时使用 。(2)非竞争性: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 费,即新增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二、市场失灵( P5)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2. 公共产品和外部效应(外部效应重要,P5)3.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4. 收入分配不公5. 经济波动失衡三、外部效应的含义及类别1、含义: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或社会的福利产

2、生影响,却不承担应承担的责 任或享受应得的权益。经济活动主要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2、类别:A、正外部效应: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或社会的福利产生正(好) 的影响,未获得应得的收益;此时 ,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如公共汽车、科学 研究等。B、负外部效应:个人或企业对他人或社会的福利产生负(不好)的影响, 却未承担应负的责任;此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如造纸厂等四、政府与公共物品的供给(一)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P8)1、公共物品是外在效应的极端形式(1)含义: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联合消费、共同受益(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性 非排他性:不能排除其他社会成员

3、消费使用 非竞争性:不需通过竞价方式取得;增加一个消费者,社会边际成本几乎为0。(二)混合产品的特征和提供( P9)1、混合产品的特征 混合产品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同时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双重特征 。2、混合产品的提供 混合产品既有可能由政府提供,也有可能由市场提供。如:高等教育、高速公路五、政府失灵1、不充分导致决策滞后短缺与过剩2、官僚主义和无效率甚至出现寻租行为3、削弱市场激励,缺乏个人自由4、政策的频繁变化5、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六、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的基本特征1. 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求2. 公共性与阶级性3. 强制性

4、与无偿性(非直接偿还)4. 平衡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二)财政的一般概念( P16)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参与社会产品分 配所形成的政府经济活动。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国民 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内在职能。(三)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思路(1)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决越位与缺位并存问题政府以满足公共需 求为限提供公共产品,检讨国有企业的范围,减少过多的许可证,减少对企业经 营活动的干预,加大对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等的投入,落实到相应的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2)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财政支出体系支出范围(公共产品及部分混合产品)支出手段(政

5、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3)构建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财政收入体系(4)构建完善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5)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七、财政职能(P21)财政职能是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 配职能、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一)资源配置职能(P21)1 、资源配置的含义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 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2、资源配置的必然性3、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预算手段、收入手段、支出手段、提高财政资 源配置的效率。(二)收入分配职能( P23)1、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收入分配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

6、平分配,将收 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2、收入分配职能的必然性财政作为再分配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本身无法 实现的。3、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 制定法律保证规则和过程的公平。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体系。(三)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P25)1、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含义是指利用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活动纠正市场失灵,进而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 求的相对均衡,促进社会再生产协调运行。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经常收支项目的大体平衡。2、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

7、制和手段 通过财政政策调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 确定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财政工具。第二章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与规模一、财政支出的原则1、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2、“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3、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二、财政支出分类( P29)(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P29) 包括基本建设、流动资金、挖潜革新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 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p.s :这里要了解它们分别属于投资性、消费性还是补偿性支出(二)按经济性质分类(P30)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或

8、劳务所发生的支出。2、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3、两种支出的分析意义。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 收入分配只产生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而对生产和就 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三、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P39)1. 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状态、干预偏好2. 政治因素:政府职能、国际与国内环境、行政效率3. 社会因素:人口规模与变动趋势四、财政支出规模理论的历史考察(一)瓦格纳财政支出扩张论政治、经济、社会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 高。(二)替代规模效应论皮科克和怀斯曼: 替代效

9、应:税收大量增加使得政府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三)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罗斯特:经济发展早期:政府公共投资占比重较大 经济发展中期:弥补市场失灵 经济发展成熟时期:社会教育、社会福利。五、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投资, P44) 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提出若干建设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比较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二)最低费用选择法(P47)不计算备选方案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而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 以成本最低为最优选择(三)公共定价法( P47) 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如边际成本定价、二部定价、负荷定价第三章 购

10、买性支出一、财政消费性支出(P50,大致了解)(一)性质:消耗性、购买性;满足纯公共需要(公共支出)(二)内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卫事业费、工交商农等部门事业 费(三)经费开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四)发展趋势:绝对规模扩张;相对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相对停滞二、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性质:消耗性、购买性满足纯公共需要 行政管理费:含义;绝对数额上升,相对规模下降 国防费:含义;国际局势;我国与发达国家比比重偏低。 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费用等。三、文教科卫支出性质:混合物品; 资金来源:政府私人共同出资 政府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公共卫生(一)卫生支出1、

11、政府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必要性: 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很大的外部效应,是纯公共产品,如安全饮用水、传染病 防治、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不可能依靠私人供给医疗卫生的保障是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商业性医疗保险市场存在先天 的缺陷2、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现状:市场化、分权化特征明显政府投入不足,地方政府承担了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绝大部分(二)教育支出1. 教育的混合产品属性 初级层次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 中高层次的教育,属于混合产品2. 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政府和私人共同提供,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教育关乎民族素质与国家未来 为成员提供平等的受

12、教育机会,促进社会公平 教育资本市场自身的不发达与不完善3. 我国的教育支出我国教育经费总体投入偏低,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4%(2012年首次达到 4.09%),而且结构不合理初等教育:严重不足中等教育:偏低高等教育:偏高四、财政投资性支出(P68)(一)财政投资的内涵、特点和范围(P68)1、内涵:即政府投资,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将财政资金转化为公共 部门资产的行为和过程。2、财政投资的特点:(与微观相比)1)追求目标不同:社会效益好2)资金来源方式和投资方向不同:税收、国债资金运用;大型、长期、外 溢性社会效益3)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不同:政府居于主导地位,改善经济瓶颈,优

13、 化经济结构3、范围: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产业领域。五、基础设施投资1. 含义: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 输、通信、水、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 施,还包括 : 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2. 性质: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 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可以归 类为混合物品。3.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1)由于具有混合产品属性,基础设施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 提供(2)我国基础设施主要有以下提供方式:(3)政府筹资

14、建设,免费或收费使用(4)私人或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适当盈利)(5)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6)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7)BOT (建设运营转移)六、财政投融资制度( P78)(一)财政投融资的含义、特征及意义1、财政投融资的含义:政府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以出资(入股)或融 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也称政策性金融。2、财政投融资的特征( 1 )财政投融资的主体是国家,属于政策性融资。( 2 )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 )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第四章 转移性支出一、

15、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国家为帮助公民克服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 素,而面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1. 社会保险:国家强制实施的缴费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分担,面向正常 劳动的公民。内容:养老、失业、医疗、伤残、生育等。2. 社会救济:对城乡贫困户无偿救助。内容:贫困救济、就业培训、廉价住 房、医疗援助等。3. 社会抚恤:社会有功人员、有特殊贡献人员提供特殊津贴。4. 民政福利:针对特定人群实施的无偿资金补助5. 住房保障: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两限房)、廉租房(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P85)1、缩小贫富差距 2、内在稳定器二、财政补贴(一)财

16、政补贴的含义: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 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二)财政补贴的分类1、价格补贴 2、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3、财政贴息 4、税式支出5、进出 口补贴(三)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P94)1、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3、 财政补贴可以将外部效应内在化。2、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1)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可以用少量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3)可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可以消除“排挤效应”。(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三、税收支出(一)税收支出的概念:是

17、政府给予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而形成的收入损 失或放弃的收入。税式支出的深入理解(P100)1. 造成政府收入损失的原因除税制外,还有税收管理的因素。2. 税制安排与基准税制相偏离的结果不仅仅是减少收入,也有可能因支出 (如加成征收)而增加政府收入。3. 税制支出项目在确定上存在很大主观性。4. 理论上所定义的税式支出与实际管理中的税式支出存在区别。(二)税收支出的分类照顾性税式支出、刺激性税式支出(三)形式: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 盈亏相抵、加速折旧等。第五章 财政收入概述一、财政收入的分类(P109)(一)税收收入(二)国有资产收益(三)债务收入(四)公共收费

18、(五)其它收入税收与收费区别:1. 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关系,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 服务有直接关系。2. 税收是政府一般筹资方式,而收费是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 税收是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收入。4. 税收法制性强于收费。 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取 得的一种收入。二、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P111)(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向个人和单位倾斜(三)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1. 价格变动:财政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率2. 价格分配: (1)引发价涨原因:财政赤字、信用膨胀 (2)现行财

19、政收入制 度:比例税率第六章 税收原理(重点)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二、税收的形式特征(P124)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缺一不可。三、税制构成要素(重要,P125)(一)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二)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2、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 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1)全额累进税率(2)超额累进

20、税率3、定额税率: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三)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 限。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四、税收的分类(P129)(一)按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流转课税、收益课税、资源税、财产课税和 行为课税。(二)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三)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四)按课税标准分类: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及中央地方共享税。(六)按税收征收实体分类:实物税和货币税。五、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在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上,从主张

21、全面干预转向主张适度干预(从凯恩斯主义走向新自由主义)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中,更加偏重效率 在税收公平性把握上,从偏重纵向公平转向追求横向公平 高度重视税收的行政效率六、税收效应(P135)(一)税收效应的含义(P135)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1、收入效应:国家征税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2、替代效应: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征税时,纳税人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 税或重税商品。(二)税收的经济影响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3、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七、税收中性问题(一)税收中性含义 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具体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

22、税使 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二)税收超额负担: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第六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八、税负转嫁与归宿(P147)(一)税负转嫁的含义 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 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收归宿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二)税负转嫁方式(P147)1、前转2、后转3、混转4、消转5、税收资本化(三)税负转嫁的实现条件(P148)1、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2、价格的市场化 3、商品供求弹性4、课税范围宽窄 5、税收计量标准 注意:税负转嫁与厂商追求利润的目

23、标有关。九、拉佛曲线高税率会导致低就业 高税率会阻碍投资 高税率会导致税收额下降十、税收优化(一)最优税收与最适税收最优税收理论税收中性 最适课税理论以经济合理方式征收大宗税款二)税收优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 所得税与商品税应该相互补充2. 税制模式的选择3. 拉姆斯法则税率与需求弹性成反比4. 实行低累进税率制度(三) 我国税制优化的目标 建立起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形成合理的税收负担水平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1.宽税基 2.低税率 3.差别待遇 4.严格管理第七章 税收制度一、增值税(P163)1、课税对象: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2、特点:最大优点是能避免重复课税3、类型

24、:根据对固定资产价款处理方式不同划分(1) 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2)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 税基最小4、计税方法(1)加法(2)减法(扣额法)(3)扣税法增值税的特点:第一,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第二,增值税采取道道课征的方式,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 第三,增值税的课征与商品流转环节相适应,税收额的大小不受流转环节多 少的影响,有利于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第四,征税范围广泛,税源充裕;第五,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往来 举例: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5、内容(1)征税范围:包括生产、批发、零售、进口产品和加工修理修配( 2)纳税人: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3)税率:1

25、7%、13%、0,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6%和 4%,2009 年小规模 纳税人征收率统一改为 3%.(4)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6、增值税改革 中国增值税转型正当时 将为发展释放动能二、消费税消费税是以消费品的销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1. 消费税的特点 (1)消费税的税目是有选择的(2)消费税实行单环节征税(生产环节或进口环节) 我国只有卷烟为多环节征收(3)实行差别税率(4)消费税是价内税2. 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目及税率 征税范围:我国规定了 5 种类型的消费品 (1)烟、酒及酒精、鞭炮焰火(2)奢侈

26、品,如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 具等(3)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摩托车、小汽车、游艇等(4)不可再生资源,如成品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5)税基宽广,有财政意义,如汽车轮胎 纳税人: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品者三、所得课税(P171)(一)所得税的含义 所得税是对所得额征收的一类税。(二)所得税的特点1、税负相对公平。2、税负不易转嫁。3、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4、税源普 遍,课税有弹性5、计税方法复杂,稽征管理难度大(三)所得税功能及缺陷 所得税的功能:它是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和稳定经 济。所得税的缺陷:1、所得税受企业利润水平和

27、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2、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会压抑纳税人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3、计征管理复杂。四、个人所得税1、纳税人:有纳税义务的中国公民和中国境内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员,均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2、课税对象: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3、税率:(1)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适用9 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 所得及承包承租所得:适用 5 级超额累进税率(2)比例税率(一般为 20%)稿酬所得减征应纳税额的 30%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 应税所得项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 租经营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

28、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1537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

29、数1不超过5000元的502超过500010000元部分102503超过1000030000元部分2012504超过3000050000元部分3042505超过50000元部分3567504、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 0 0 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 得额。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 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 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税率为 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 30%5、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个人所得税

30、计税过程举例第八章 公债一、公债的含义: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 成的国家债务。二、公债的功能(P185)(一)政策功能1 、弥补财政赤字增加税收/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向银行透支/发行公债2、筹集建设资金 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3、调节经济作为财政政策工具,调节总供求关系;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利于央行公开 市场业务(二)经济效应1 、资产效应“公债错觉”2、排挤效应 公债发行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减少了非政府部门的投资和消费3、货币效应 影响货币供应量(以中央银行作为公债发行对象)三、李嘉图等价定律李嘉图最早提出,巴罗(1974)系统阐述基本思想是:政府以征税方式或发行公债

31、方式筹措资金,其产生的经济效应 是相同的,即税收与公债等价。公债会产生如下负面效应:1、减少生产资本,妨碍工商业投资2、助长不负责任之风3、增加将来财政困难4、使财富分配不均,使市场信用增多,物价上涨等等。四、衡量公债负担的指标分析(P194)(一)国债负担率分析国债负担率=国债累计余额/GDP(二)国债依存度分析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国债还本支出)(三)国债偿还率分析国债偿还率=国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 评价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 财政偿债能力指标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X100%20%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中央财政支出X100% 30%国债偿债率=

32、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Ax100%10% 社会应债能力指标国债负担率(负债率)二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当年GDPX100% 45% (美国)或 60%(欧盟),我国目前约为 20%赤字率=当年财政赤字/当年GDPX100% 3%第三节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五、公债的偿还(P198)(一)本金的偿还 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以 新替旧偿还法五种。(三)还本的资金来源:预算直接拨款、预算盈余偿还、设立偿债基金、举 借新债目前主要采取发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六、公债市场1、国债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是指国债发行期内进行国债发行与推销的市场。一般指政府与证

33、券承销机构之间的交易。(P201)2、国债流通市场(P202):也称二级市场,是指买卖、转让已发行国债的 市场。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第九章 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的含义(P210) 是具有法律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二、国家预算的类别(一)单式预算:将全部财政收入与支出统一汇编在一个预算内,而不区分 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二)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汇编成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预算。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三、非税收入(一)非税收入的含义(P216) 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等,依法利用政府权力取

34、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非税收入与预算外资金的区别(P216) 政府非税收入比预算外资金范围广,主体是预算外收入,有一部分是预算内收入 。四、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一)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P223)1、政府采购的含义: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 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 性和竞争性的特征。2、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可以提高所购商品及服务的质量。(3)可以抑制腐败的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1、含义:将所有财政资金集中在国库

35、,所有财政资金收付都通过单一帐户集 中办理。2、意义(1)有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2)可以对财政资金进行全程监督。(3)可以减少财政赤字,降低了财政资金的运行风险。第十章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P227)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核心是各 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实质: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分税预算管理体制(一)分税制的含义(P229)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财政体制。(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按税种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等。1、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进口商

36、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等。2、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不包括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缴 纳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3、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75%: 25%)、资源税、证券交易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60%: 40%)等。三、政府间转移支付(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含义:政府之间上级对下级的财力补助。(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实现各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三)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1、税收分享:税基分享、分成分享2、财政拨款:一般性拨款(无条件补助)、专项拨款(有条件补助)(四)建立规范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思路1. 以均等化为目标2. 调动地方积极性3. 缩小地

37、区差异4.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5. 建立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模式6. 转移支付规模要适度第十一章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一、财政平衡的含义(P238)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如何理解财政平衡?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4、中央平衡和地方平衡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6、真实平衡和虚假平衡二、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与分类(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P243)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口径:1、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 (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硬赤2、赤字或结余= 经常收入 经常支出 (软赤字)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一)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二)直接发

38、行货币(三)向银行借款或透支(四)发行公债(五)出售国有资产第三节 我国财政赤字的分析四、对我国财政赤字的分析与评价(P258)(一)对我国财政赤字的整体分析与评价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有害还是有利,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对我国财政赤字的具体分析与评价1、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财政赤字并没引起严重危害。3、财政赤字没有引发严重的债务积累。(三)财政赤字风险的防范1、债务递延容易引发债务危机。2、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的含义(P264)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有意识地调整财政收 支规模、收支平衡的指导

39、原则及采取相应的财政方针、策略与措施。二、财政政策的功能(P266)1、导向功能。制定导向目标,制定导向政策,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2、调控功能。对国民经济中的某些失衡状态进行调节和控制。3、稳定功能。通过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控,最终使经济运行的波动处于 最小状态。三、财政政策类型( P275)(一)按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波动状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运行状况改变现有政策和制度,加以贯 彻实施才能发生作用的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性政策。(二)按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1、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的政策,目的是

40、刺激社会总需求。2、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支的政策,目的是抑制社会总需求。3、中性财政政策:既不扩张社会总需求,也不减少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手段(P281)1、含义:一国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 及相应措施。2、手段:(1)法定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P283)1、二者调节政策的目标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目标侧重保持物价的稳定方面,财政政策的目标更侧重于经济的稳 定与发展。2、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而

41、银行 并不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 再分配。3、二者调节的功能不同。从消费需求看,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社会消费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安 排的,银行对此无能为力。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和银行两方面的影响。4、二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社会供求失衡从宏观上看与财政与信贷分配有关,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需求,中央银行是扩张需求 的总闸门。5、二者调节的时滞不同。(三)不同的政策组合模式(P285)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 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2、紧的

42、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 经济增长。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可以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 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四、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P286,大致了解)(一)对 1993 年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1、 1993 年经济运行状况:经济过热、物价连续走高、投资膨胀、货币供应 过多。2、对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及其效果 实行“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 1996年实现国民经济“软着落”。(二)对 1998 年通货紧缩的调控1、实行积

43、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1)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 2)国内消费需求低迷( 3)投资需求不足( 4)经济增长率下降。从 1992 年 GDP 增长 14.2,下降到 1998 年上半年的 7%。2、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自 1996 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连续八次降息,包括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效 果不明显。1998 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采取增发国债措施,效果明显。3、积极财政政策的退出2004年12月中央决定停止执行积极财政政策,转而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 政策。(三)2008 年积极财政政策 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后,中国再次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时过境迁,

44、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作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方向”到“形成合力” 和 1998 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最大的变化是, 十年前主要是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而此次则是同时在基建和民生领域进行大规 模的投资,达到提高收入和消费,以形成合力的效果。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财政关系一、税收管辖权及其分类(一)税收管辖权的含义:是指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它表现在一国政府有权决定对什么征税、征哪些税以及征多少税。(P295)二、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一)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同 一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P296)(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包括扣除法、低税法、免税法和抵免法。( P296)抵免法: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用国外已纳税款冲 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收。(四)税收饶让:即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部分所得税, 视同已经交纳,并允许其抵免在本国应交纳的税收。( P297)三、国际财政一般概念( P300)国际财政是建立在各国现代开放型财政 涉外财政基础上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国家的国际财政分配关系,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活动通过国际经济交往与其他 国家中的财政活动相互影响并相互协调的财政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