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结构毕业设计-土木毕业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17700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住宅结构毕业设计-土木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某住宅结构毕业设计-土木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某住宅结构毕业设计-土木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某住宅结构毕业设计-土木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住宅结构毕业设计-土木毕业设计(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 前 言2第二章 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方案32.1工程概况32.1.1气象资料32.1.2地质水文资料(略)32.1.3荷载资料32.2结构设计方案32.2.1结构方案32.2.2材料选择32.2.3柱、梁截面尺寸3第三章 结构计算53.1荷载计算53.1.1楼屋面荷载计算53.2框架内力计算63.2.1简化计算63.3标准层板、次梁的结构计算133.3.1板的结构计算133.3.2次梁的结构计算193.4楼梯结构计算203.5基础结构计算243.5.1中柱基础设计243.5.2边柱基础设计283.6结构设计软件与近似计算法对框架内力、板、次梁的计算结果的比较与分析34第四章 结束

2、语35谢辞36参考文献37附录一38第一章 前 言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使我们学会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学会课题调研、文献检索和工具书、标准及规范的使用,掌握工程制图、设计计算、计算机应用等。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巩固、深化、综合大学前几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面向工程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熟悉设计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通过毕业设计,对建筑设计、施工的全过程有相对完整的认识,为毕业后从事工程领

3、域的设计、施工、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毕业设计的重点在概念设计(结构部分),着重理解在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方案选择、荷载整理、荷载组合、抗震设计要求、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这次毕业设计我们小组的题目是南通地区某住宅的设计,这个设计主要是依据任务书中所给出的建筑物中设置的房间及使用的面积和收集的资料,到图书馆借阅建筑规范、抗震规范、钢筋混凝土规范及结构计算计算手册等,为我们设计提供了理论资料和计算依据。我设计的总建筑面积为2076,总高为12.2 m。结构设计部分完成了该住宅的结构平面布置,以一榀框架为例对框架进行设计,计算一榀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并与PKPM的电算结果进行

4、比较与分析,并设计了柱下独立基础和楼梯。根据以上设计绘制了相应的结构施工图。这次毕业设计得到张老师对设计全过程的指导,在此对张老师表示感谢。由于初次接触全面的设计,在理论和经验上都很欠缺,设计水平十分有限,设计中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老师及同学给予批评指正。第二章 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方案2.1工程概况2.1.1气象资料基本风压值: 基本雪压值: 2.1.2地质水文资料(略)2.1.3荷载资料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屋面构造:30mm厚架空隔热板,一毡二油上铺小石子,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40mm厚混凝土整浇层,120mm厚预制板,12mm厚板底纸筋灰粉刷。3.楼面构造:30

5、mm厚水磨石面层,120mm厚预制板,12mm厚板底纸筋灰粉刷。2.2结构设计方案2.2.1结构方案结构采用横向承重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底标高-0.45m)2.2.2材料选择混凝土:底层柱、中柱均采用钢筋:直径大于10mm的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余的用HPB235级筋。2.2.3柱、梁截面尺寸1.柱恒载取,活载取,负荷截面为4.84.8中柱底承受的轴向力标准值和设计值为: ; ;中柱:;边柱: 2. 梁 框架梁1:,取;取。同理 框架梁2: , 梁1:,取,同理 次梁2: ,第三章 结构计算3.1荷载计算3.1.1楼屋面荷载计算1.楼(屋)面荷载标准值A.屋面恒荷载标准值架空隔

6、热板 一毡二油上铺小石子 120mm厚预制板 12mm厚板底纸筋灰粉刷 合计 B.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 C.楼面恒荷载标准值30mm水磨石面层 120mm厚预制板 12mm厚板底纸筋灰粉刷 合计 D.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计算主梁、柱时) 2CE4CEng 梁间线荷载:有窗户的梁间线荷载为: 女儿墙荷载: 3.2框架内力计算3.2.1简化计算 一.梁、柱线刚度采用现浇框架结构,假定底层柱下端固定于基础顶面,梁柱节点为刚接。横梁的计算跨度按下述采用:底层柱取基础顶面至2层楼盖梁的中心线的距离;其余各层柱取上,下相邻楼盖的中心线距离,即层高。初步假定到基础顶高度为1.1m;则底层柱高为:24层

7、柱高为:梁、柱混凝土弹性模量:, 1.横梁的线刚度考虑到楼(屋)面整浇层的影响,计算横梁的线刚度时,取 (为矩形截面惯性矩),故横梁线刚度为: 2.柱的线刚度底层柱 : 2-4层柱 : 梁、柱线刚度如图3-1: 图3-1二.风荷载1.本工程地面粗糙程度属B类。计算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为了简化计算起见,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荷载,代为等量的作用于楼面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风压查荷载规范得风荷载体型系数,迎风面,背风面,故 表3.8离地高度Z11.61.01.31.040.550.7448.71.01.31.00.550.7155.81.01.31.0

8、0.550.7152.91.01.31.00.550.715楼层处相应的集中风荷载设计值为: 图3-2 2.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表3.9项目4层3层A轴B轴C轴D轴A轴B轴C轴D轴K6.576.676.242.539.776.726.242.530.7670.7710.7570.5580.830.7710.7570.558D14162243132387110303158252431323871103031.863.23.141.363.926.025.912.55y0.450.450.450.4270.50.50.50.4772.975.15.02.265.688.738.573.87

9、2.434.174.0981.685.688.738.573.53项目2层底层A轴B轴C轴D轴A轴B轴C轴D轴K9.776.726.242.5313.489.298.613.500.830.7710.7570.5580.9030.8670.8590.727D158252431323871103036353104041030851145.818.298.763.787.5112.3112.196.05y0.50.50.50.50.550.550.550.558.4212.9312.75.2313.5222.1621.9410.898.4212.9312.75.2316.5227.0826.821

10、3.31注:1.K按下列公式计算:底层;其他层。2.按下列公式计算:底层 其他。3.y由附表26查取。4.3.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验算框架位移时,应取风荷载标准值。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列于表。考虑框架的弹塑性影响,应对框架刚度作适当降低。对现浇框架,取降低系数0.85。最大相对层间位移 (满足要求)表3.10层次42.99.21/1.46.57726490.091.3632.98.85/1.412.89743210.171.2722.98.85/1.419.21743210.261.11410.53/1.426.73321790.840.84注:表中为柱的高度,为顶点位移,为所计算

11、楼层的楼层剪力,为所计算楼层各柱的修正侧移刚度的总和。4.风荷载内力图 图3-3 图3-4 图3-53.3标准层板、次梁的结构计算3.3.1板的结构计算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一)荷载计算 在求各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按恒载满布及活载棋盘式布置计算,取荷载在作用下,各内支座均可视作固定,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在作用下,各区格板四边均可视作简支,跨内最大正弯矩则在板的中心 点处计算时,可近似取二者之和作为跨内最大正弯矩值。在求各中间最大负弯矩时,按恒载及活载均满布各区格板计算,取荷载(二)内力计算弯矩计算() 表3.11区格A2.4/2.95

12、=0.81计算简图+跨内 续表3.11区格B3.35/4.8=0.7计算简图+跨内 续表3.11区格C3.9/4.5=0.87计算简图+跨内 续表3.11区格D3.9/4.5=0.87计算简图+跨内 表3.12区格AB2.4/2.95=0.813.35/4.8=0.7支座计算简图 续表3.12 区格CD3.9/4.5=0.873.9/4.5=0.87支座计算简图由表可见,板间支座弯矩是不平衡的,实际应用时可近似取相邻两区格板支座弯矩的平均值,即A-B支座 各跨中,支座弯矩既已求得即可近似按算出相应的钢筋截面面积,取跨中及支座截面 (三)配筋计算双向板配筋计算表3.13截面选配筋实配面积 跨中A

13、区方向1.319073构造配方向0.939052构造配B区方向3.0590170构造配方向1.659092构造配C区方向3.1490175构造配方向1.8390102构造配D区方向2.8590159构造配方向1.9290107构造配支座AB支座4.41590246最小配筋率为:3.3.2次梁的结构计算本工程次梁为单跨静定结构,比较简单1. 荷载标准值A. 恒荷载标准值由板传来恒荷载 次梁自重 次梁抹灰 B. 活荷载标准值 2. 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全部荷载设计值 弯矩 对于跨中 按最小配筋率配 选用 实际配筋面积为 对于支座 选用 实际配筋面积为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3.4楼

14、梯结构计算(一).基本设计依据 楼梯平面图见下图 。结构重要性系数r0=1。活荷载标准值qk=2.5KN/。主要选用材料:平台板及楼梯段受力及构造钢筋均用HPB235级钢筋(),平台梁纵向受力钢筋用HRB335级钢筋()。混凝土C20。 图3-6 楼梯计算简图(二). 梯段板TB-1的计算 图3-7踏步板的倾角: 板厚: 取t=100mm(三). 荷载计算 楼梯板的荷载计算恒载水磨石面层 三角形踏步 混凝土斜板 20mm板底抹灰 栏杆自重 合计 活荷载 荷载设计值:(四). 内力及截面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梯段板的计算跨度 取h0=t-25=100-25=75mm 考虑到梯段板两断与

15、梁的固结作用,板跨中的最大弯矩:选用8130 实配面积 AS=387mm2 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由于由此可证明梯段板抗剪承载能力较大,设计楼梯时不需要对梯段斜截面进行验算。(五). 平台板计算1.计算简图及截面尺寸 取板厚为100mm2. 荷载计算恒荷载水磨石面层 100厚混凝土板 20厚板底抹灰 合计 活荷载 荷载设计值:3. 内力及承载力计算 平台板的计算跨度 板的有效高度 最小配筋率计算截面:选用6150 实配面积 AS=189mm2 (六).平台梁TL-1计算1.截面尺寸梁的计算跨度:梁的截面尺寸选:bh=200mm400mm h0=400-30=370mm2.荷载计算作用在TL-1梁上

16、的荷载主要是由平台板、梯段板传来的反力及自重。恒荷载梁自重 20mm梁侧粉刷 平台板传来 梯段板传来 合计 活载 荷载设计值 3.内力及承载力计算(1) 内力计算:(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采用HRB335级钢筋按构造配筋 选用 (3)斜截面承载能力验算 验算梁截面尺寸 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验算配箍量 均满足要求,不需要计算箍筋。选用6200的双支箍。3.5基础结构计算3.5.1中柱基础设计(一)第一组内力组合 1.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先不考虑承载力宽度修正项, , , 2.初步选择基底尺寸柱子截面为:400400,中心垂直最大荷载为 取 3.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重: 基础最大

17、压力 : 确定基础为采用C30混凝土,C10垫层,HRB335级钢筋查得4.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5.确定基础高度 取因按 满足6.确定底板配筋底板采用HRB335级钢筋,本基础为正方形基础 选用双向 实配面积(二)第二组内力组合 1.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先不考虑承载力宽度修正项, , , 2.初步选择基底尺寸柱子截面为:400400,中心垂直最大荷载为 取 3.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回填土重: 基础最大压力 : 确定基础为采用C30混凝土,C10垫层,HRB335级钢筋查得4.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5.确定基础高度 取因按 满足6.确定底板配筋底板采用HRB335级钢筋,本基础为矩形基础 选用

18、 实配面积 选用 实配面积3.5.2边柱基础设计(一) 第一组内力组合: 1.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加大系数 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 偏心距 基底最大压力: 满足确定边柱基础截面为 3.计算基底净反力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4.确定基础高度1.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2.初步选择基础高度 因偏心受压,取 冲切力 抗冲切力 : 满足5.配筋计算柱边净反力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 弯矩 选用 故满足最小配筋率(二) 第二组内力组合: 1.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加大系数 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 偏心距 基底最大压力: 满足确定边柱基础截面为 3.计算基底净反力 基础边缘处的最

19、大和最小净反力4.确定基础高度(1).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2).初步选择基础高度 因偏心受压,取冲切力 抗冲切力 : 满足5.配筋计算柱边净反力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 弯矩 选用 (三)第三组内力组合: 1.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加大系数 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 偏心距 基底最大压力: 满足确定边柱基础截面为 3.计算基底净反力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4.确定基础高度1.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2.初步选择基础高度 因偏心受压,取 冲切力 抗冲切力 : 满足5.配筋计算柱边净反力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 弯矩 选用 3.6结构设计软件与近似计算法对框架内力、板、次梁的计算

20、结果的比较与分析本次我的毕业设计是为四层框架住宅楼。设计通过手算一榀框架来熟练掌握框架结构,并了解以此引申到其它各种结构形式的具体计算过程;熟悉各种建筑规范;通过手算一榀框架的结果与机算结果进行比较。本以为电算会更为精确,考虑更周到,但在比较时发现:基本上电算结果要偏大,而且有些梁配筋不太合理,板筋配了也很乱。基础和楼梯要经过其他软件再进行验算,因为PKPM算了不太正确,不能使其简单化。我们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没有接触实际工程,对于计算机的算法原理也不是十分的清楚,因此有必要进行手算来加强对工程计算原理的认识,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进行电算,很难把大学所学的专业课程融会贯通,对计算原理也就很难从根

21、本上进行把握。所以毕业设计的手算再加上一些电算以对照手算结果是很合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第四章 结束语经过本次的毕业设计,我对结构专业的知识和相关的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温习和巩固,把所学到的知识体系合理的应用在了本次设计当中,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集中应用,它全面的反映了我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南通住宅结构设计B。在这些设计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必要的联系,缺一不可。经历了本次的全过程毕业设计后,使我对结构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上,我首先是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了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理解了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和使用要求;然后是广泛收集必

22、要的设计相关资料例如地质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等,参考同类型设计的文字及图纸资料;最后是查阅并学习相关图集、法规和规范。当然起初查规范的时候还查错好几次,所以导致刚开始总是在改动中。在设计中,采用传统的手算计算方法与现代计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其优缺点,分析其结果差异性,反复论证、研究,使建筑尽量符合安全、经济、适用的设计原则。在电算时,我是改了又改,可以说改了都快十遍了,但是通过这些错误我也发现了很多没搞明白的东西。如果有错误希望老师能够谅解。手算虽说简单可以参考书,可是有时一个地方算错了从前往后都要改,所以手算也是改了很多遍。本设计过程,也是综合运用各种设计软件和办公软件的过程。设计中,使用

23、了AutoCAD、Morgain结构快速设计及微软Word、Excel等软件,充分锻炼和提高我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在整个的设计工作中,我不断地出现错误,又不断地解决错误,不断地吸取自己和同学们出错的教训,总结大家的经验,并注意老师提到的事项,将各个因素融入本设计中,尽量做到最终的设计不出错或少出错。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对本专业的认识又提高到了一个深度,也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些软件了,对结构设计的总体概念也有了加强。 总之,这次设计锻炼了我综合运用知识、学习新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对工程的相关认识,这对我将来的工作会有极大的指导和帮助。谢辞首先我要感谢大学四年里给予我帮助和教导

24、的老师们,感谢我的老师们对我的培养,感谢您们辛勤地耕耘、无私的付出,是您们四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教诲,让我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在这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中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指导老师张老师。同时也要感谢周围同学们,他们也总是能够给我指出错误,从而也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还要感谢为我们毕业设计提供书籍的编著老师和出版商。没有上面各方面的因素,毕业设计中肯定不会进行的那么顺利。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

25、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5.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钢筋混凝土结构.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7.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1.结构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

26、9812.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4.结构力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6.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湖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附录一 / | 公司名称: | | | | 建筑结构的总信息 | SATWE 中文版 | 文件名: WMASS.OUT | | | |工程名称 : 设计人 : | |工程代号 : 校核人 : 日期:2008/ 4/20 | / 总信息 . 结构

27、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 混凝土容重 (kN/m3): Gc = 25.00 钢材容重 (kN/m3): Gs = 78.00 水平力的夹角 (Rad): ARF = 0.00 地下室层数: MBASE= 0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加荷计算方式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 结构类别: 框架结构 裙房层数: MANNEX= 0 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0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2.00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否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

28、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风荷载信息 .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WO = 0.55 地面粗糙程度: B 类 结构基本周期(秒): T1 = 0.00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 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4 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 地震信息 .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 12 地震烈度: NAF = 7.00 场地类别: KD = 2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 特征周期 TG = 0.35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1 = 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2 = 0.50 框架的抗震等级:

29、NF = 3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3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RMC = 0.50 周期折减系数: TC = 0.80 结构的阻尼比 (%): DAMP = 5.00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否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否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 0 活荷载信息 .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 从第 1 到4层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 不折算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 折算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 1 1.00 2-3 0.85 4-5 0.70 6-8 0.65 9-20 0.60 20 0.55 调整信息 .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 =

30、2.0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 0.85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 BM = 1.0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 = 0.70 梁扭矩折减系数: TB = 0.4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 = 1.00 0.2Qo 调整起始层号: KQ1 = 0 0.2Qo 调整终止层号: KQ2 = 0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 = 0 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 = 1.00 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 CPCOEF91 = 1.15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 = 1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IREGU_KZZB = 0 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 L

31、EV_JLQJQ = 1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NWEAK = 0 配筋信息 . 梁主筋强度 (N/mm2): IB = 300 柱主筋强度 (N/mm2): IC = 300 墙主筋强度 (N/mm2): IW = 210 梁箍筋强度 (N/mm2): JB = 210 柱箍筋强度 (N/mm2): JC = 210 墙分布筋强度 (N/mm2): JWH = 210 梁箍筋最大间距 (mm): SB = 100.00 柱箍筋最大间距 (mm): SC = 100.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 (mm): SWH = 200.00 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 (%): RWV = 0.30 设计信

32、息 .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 = 1.00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无侧移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 是否考虑 P-Delt 效应: 否 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 0.85 梁保护层厚度 (mm): BCB = 30.00 柱保护层厚度 (mm): ACA = 30.00 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 是 荷载组合信息 . 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1.20 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1.40 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1.40 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 1.30 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

33、= 0.50 特殊荷载分项系数: CSPY = 0.00 活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L = 0.70 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W = 0.60 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 CEA_L = 0.50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信息.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 IWF= 2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m) Z_STRENGTHEN= 7.60 * *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 *层号 塔号 质心 X 质心 Y 质心 Z 恒载质量 活载质量 (m) (m) (t) (t) 4 1 21.589 18.282 12.700 501.8 59.5 3 1 21.561 18.139 9.800 685.8 48.

34、5 2 1 21.724 18.175 6.900 813.0 68.2 1 1 21.589 18.189 4.000 818.8 59.5 活载产生的总质量 (t): 235.659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 (t): 2819.414 结构的总质量 (t): 3055.073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 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活载产生的质量 活载产生的总质量和结构的总质量是活载折减后的结果 (1t = 1000kg) * *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 *层号 塔号 梁数 柱数 墙数 层高 累计高度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m) (m) 1 1 261(

35、30) 56(30) 0(25) 4.000 4.000 2 1 267(25) 56(25) 0(25) 2.900 6.900 3 1 250(30) 56(30) 0(25) 2.900 9.800 4 1 191(30) 56(30) 0(25) 2.900 12.700 * * 风荷载信息 * * 层号 塔号 风荷载X 剪力X 倾覆弯矩X 风荷载Y 剪力Y 倾覆弯矩Y 4 1 28.92 28.9 83.9 114.76 114.8 332.8 3 1 29.29 58.2 252.7 106.15 220.9 973.4 2 1 29.86 88.1 508.1 104.50 325.4 1917.1 1 1 48.39 136.5 1149.4 169.37 494.8 4242.6 = 计算信息 = Project File Name : ZMR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