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育苗技术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176320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参育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海参育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海参育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海参育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参育苗技术(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刺参采卵前的预处理方法由于海参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海参人工育苗和海参养殖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发的群众性养殖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海参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报道都很少,增养殖技术缺乏系统资料。基于以上原因,大连水产学院常亚青教授等编著了海参海胆的生物学研究与养殖一书,该书将于今年9月在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包括作者近年的一些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海参和海胆的生物学、生态学内容以及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本报将节选该书中的部分内容,以连载的方式在本报刊登,以飨读者。一、海参亲参的采捕 1.规格 刺参的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卵的成熟度越好,

2、所以应尽量挑选个体较大者作为亲参。有关报道表明,体重在130克255克的个体,性腺重平均为34.7克,性腺指数平均为16.6%;体重在115克200克的个体,性腺重量平均在17.6克;体重在80克110克的个体,性腺平均重5.6克。因此做为亲参,选择体长在20厘米以上、体重大于200克的为好。 2.采捕时间为获得性腺发育良好的亲参,必须掌握好亲参采捕的时间。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亲参的采捕应在其产卵盛期前的5月8月,即自然海区水温达1517时,具体采捕时间可以通过采捕少量海参解剖观察其性腺的发育情况来决定。过早采捕,其性腺发育不良,蓄养时间过长,易导致性腺萎缩或产卵量少,而且会增加管理费用;采捕

3、过晚,海参在自然海区已经排放,将会失去获卵的机会,即使能获得卵,卵量也会减少,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加大幼体培养的难度。由于各地水温的回升不同,不同地区采捕的最佳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大连地区、黄海北部沿海在6月下旬7月初,渤海沿岸在5月中下旬6月初,青岛地区在5月下旬6月上旬,山东北部沿海在6月初采捕较为合适。 3.采捕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避免海参与油污接触因油污可使亲参化皮溃烂(体壁自溶),需特别加以注意。潜水员和操作人员在接触海参之前应将手清洗干净,切不可用粘有油污的手直接接触海参。船上暂养容器及暂养海水也不可沾有油渍。 (2)尽量避免机械刺激和损伤亲参一般由潜水员潜水采捕,为防止亲参

4、之间相互挤压,而导致亲参排脏或排精产卵,每次采捕的数量不宜太多。采捕上来的亲参在船上暂养密度也不应太大,控制在300头/立方米以内或更少,暂养时应经常换水。还要避免高温和直射光的照射,用遮光帘遮盖并放于背阴处。 4.海参亲参的运送 采得的亲参应在最短时间内运回繁殖场所。密度可以2头/升水放置于塑料袋内,并放在保温箱内保持温度,尽快运回繁殖场所。运送过程中不需充气,以免亲参体表粘液混合海水形成泡沫而污染水质。若运输时间太长,中途则需要换水,以保证暂养槽内的水质。为防止因相互挤压而造成排脏,运输途中所用容器最好分层。 二、海参亲参的蓄养 亲参采捕回来后一般都需要蓄养一段时间才能排精产卵。在入培养池

5、前,应把已排脏的个体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拣出,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他个体。要控制好蓄养密度,蓄养期间亲参的密度应控制在20头/立方米左右,密度过大,由于溶氧等原因会影响性腺的发育,研究证明亲参蓄养池内的溶氧不能低于5毫克毫升6毫克/毫升。 亲参蓄养的池底可加置石块、空心砖、黑色波纹板等供亲参栖蔽。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日早、晚各换水一次,换水量一般为池水容积的1/2或1/3,换水时应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及粪便和已排脏的个体。应随时观察亲参的活动情况,如有产卵迹象,应及时做好产卵的准备工作。三、亲参的人工升温促熟在亲参采捕不便的地区及为了提前育苗,经常采用亲参室内升温、促熟的方法。这样可使育

6、出的稚参在室内的培育期延长,当年就可以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此外,由于自然海水水温低,水中敌害生物较少,可减少或避免其对刺参幼体的危害。 亲参一般提前2个月3个月采捕入池。促熟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培育水升温,以促进亲参生殖腺的发育,使其提早成熟、产卵。刺参在1315时摄食最旺盛。亲参入池后头3天不要升温,待其生活稳定后,每日升温1左右。切不可升温过快,以避免温度升高过快,导致亲参排脏。当温度升至1316时应恒温培育,不要再继续升温,直至采卵前7天10天。研究表明,当积温达到800左右时,亲参的性腺能够成熟并自然排放。 在整个促熟过程中,需要投饵,饵料可以用天然饵料,也可以用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

7、海参体重的5%10%。每日投喂海藻粉或海带粉混合含有机泥沙的饵料,投饵量视水质及摄食状况而定。为使促熟的亲参昼夜摄饵正常,白天应用黑布遮光,这样可避免亲参白天挤压在池的角落里不食不动。此外,准备采集配子进行人工授精前一周应停止喂食。 刺参的人工育苗(一)一、亲参的采捕与蓄养 (一)亲参采捕 1.亲参的来源 目前亲参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自然海区生长的刺参;二是池塘养殖或潮间带围堰养殖的刺参;三是室内控温蓄养的刺参。进行常温育苗所用亲参主要是从自然海区采捕,而升温育苗则多用池塘或围堰养殖以及室内控温蓄养的刺参。 2.采捕时间 在常温育苗中,把握好采捕时间,是获得优质亲参的关键,采捕时间太早,

8、则需要较长的室内蓄养时间,不仅生产费用增加,亲参的性腺往往会萎缩退化,产卵量少。采捕过晚,刺参在自然水域已排放,则得不到优质、足量的卵。因各海区水温和饵料生物状况的差异,亲参性腺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故其繁殖期也不一致。即便同一海区的不同年份,海水温度回升速度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其产卵盛期也略有差异。 (1)自然海区刺参 一般在亲参产卵盛期前的一周左右开始采捕亲参。大致采捕时间为:青岛、日照海区为5月下旬,山东北部沿海为6月上旬,大连地区、黄海北部沿海为6月下旬到7月初,而山东长岛县北诸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海况条件,亲参成熟时间则更晚,常延迟到7月底至8月初。一般来说,当刺参生长海区底层水温上升

9、到1617即可采捕。 (2)池塘养殖刺参 因池塘水温回升快,所以池养刺参较自然海区一般提前2030天成熟。池塘水受风浪影响少,采捕亲参较方便,可在产卵盛期前35天采捕,此时池水最高温度一般升至1820oC。依池塘条件不同,山东烟台地区池塘刺参采捕时间大致在4月底到5月中旬,青岛地区多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 3.亲参的选择方法 (1)亲参的规格 一般情况下,亲参个体越大成熟越早、怀卵量越大、卵的成熟度越好,所以尽量选择个体较大的作亲参。自然海区的亲参体重300克以上,体长20厘米以上为好;虾池或围堰养殖的刺参体重应在250克以上。 (2)性腺发育状况 选择性腺发育好,性腺指数在10%以上的亲参。

10、解剖观察性腺饱满膨胀,呈树枝状分叉,直径23毫米,末端较粗。雌性生殖腺呈桔红色,卵粒肉眼可见,刺破后可自由散开;雄性生死腺呈乳黄色或乳白色,刺破后可流出乳白色精浆。显微镜下卵黄及细胞质透明,卵粒形状整齐。 4.亲参准备数量 达到上述标准的亲参,根据亲参大小和培育水体的规模,可按12头/米3的数量准备。在实际育苗生产中,若采捕到个体大、成熟好的亲参,产卵顺利的话往往每立方水体准备1个以下就够了。 5.亲参的运输 采捕的亲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回育苗场。分干运和水运两种运输方法。应根据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温度以及运输路况等条件确定运输方法。若距离较短,运输时间在3小时以内,可用干运法,即将亲参装入泡

11、沫箱内,单层摆放,箱底最好铺上湿海草、毛巾、纱布等,将箱盖好封紧后运输。 长距离运输多用水运法,比如505080厘米的帆布桶内装水1/31/2,充氧运输,每个帆布桶可装亲参6080头;也可用聚乙烯袋运输,袋内装水1/31/2(约15升),每袋可装亲参1015头,充氧后扎口放入泡沫保温箱内运输。 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运输,防止日晒、风吹、雨淋,防止海参相互挤压和磨擦。运输容器内温度不宜高于刺参采捕海区的水温,为防止运输过程中温度上升,可在运输容器内加冰降温。 (二)亲参的蓄养 如果亲参已充分发育成熟,经过采捕和运输的刺激,有时当晚即可排放。但大多情况下需蓄养数日,待充分发育成熟后才能大量排

12、放。 1.蓄养密度 要保持适宜的蓄养密度。密度过大,会导致池水溶氧下降,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下,会严重影响亲参的性腺发育和其它生理活动,出现身体卷曲、翻转、在池壁上面不停地爬行等症状,缺氧严重时亲参会窒息而脱落于池底,躯体僵直甚至排脏,这样环境下的亲参不可能正常排放精卵。在1820水温条件下,蓄养密度一般为2030头/米3。若为进行控温育苗提前采捕的亲参,蓄养密度要适当减少,控制在20头/米3以下。 2.日常管理 (1)换水 每日早晚各换水1次,早1/31/2,晚1个全量或倒池。换水时,要随着水位的下降把亲参轻轻刷落池底,以免较长时间挂壁干露,还要及时清除池底与池壁粪便和其它污物。亲参蓄养要用砂

13、滤水,进水中应加脱脂棉或300目筛绢网袋过滤,以滤除敌害和杂物。 (2)充气 刺参往往会集中分布于池底和池壁的拐角处,易造成局部水体溶解氧降低,故亲参蓄养期间要连续微量充气,保持溶解氧达5毫克/升以上。 (3)投饵 蓄养时间短可不投饵,但若在适温范围内蓄养56天后仍未排放,为避免体力消耗过大、性腺退化,应适量投喂一些鼠尾藻、配合饵料、海泥等,日投饵量占海参体重的5%左右。 (4)控光 光照均匀偏弱,避免光线直射,光照强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也可在白天将亲参蓄养池用黑布遮光,避免亲参白天堆积在池底一角不食不动。 (5)控温 蓄养期间水温不能太高,以不超过20为宜,否则的话不但不能保证亲参

14、性腺正常发育,还可能使性腺退化甚至引起排脏。在常温育苗后期若自然水温太高,可通过在培育池内加冰降温等方式来保持适宜的水温。 (6)日常观察 要注意观察亲参的活动与摄食情况,特别是在傍晚和上半夜,应连续观察,若发现部分亲参在水体表层池壁活动频繁,不时昂头摇摆或少量雄参排精,则预示着雌参可能将要产卵,应做好产卵准备。 (三)亲参的升温促熟培育 为了提早出苗,延长参苗当年的生长期,也可以提前采捕亲参,利用室内升温促熟的办法,使亲参提前成熟、产卵,这样当年即可培养出大规格苗种。 升温促熟培育的亲参一般提前13个月采捕入池,促熟过程要有计划地使培育水逐渐升温,以促进亲参的性腺发育。亲参入池后先稳定23天

15、,再日升温0.5左右,当升到1315时恒温培育,直到预定产卵前710天,将水温逐渐升到1718恒温待产。切忌升温过快,以免温度刺激剧烈导致亲参排脏。一般在积温达到800左右时,亲参性腺方能成熟。在整个促熟过程中,每日都要投饵,日投饵量占亲参体重的510%,但准备采卵前的一周内应停止投饵。其他管理方法同常温育苗。 二、采卵与孵化 (一)采卵 1.采卵前的准备 为方便观察亲参产卵情况,采卵前可对亲参的密度进行调整,临时加大到30个/米3以上,密度加大后便于集中观察,并且个别亲参排放的性产物可对其它亲参产生诱导作用,加快产卵速度。另外,产卵用水必须经严格的砂滤处理,防止敌害侵入。 2.采卵方法 (1

16、)自然产卵 亲参采捕时间适宜,或人工促熟好、性腺充分成熟的亲参,可在蓄养池内自然排放精卵。自然排放时间多在19:0022:00,先是雄参排精,约半小时后雌参开始产卵。这种方法采集的卵质量较好,但不能人为控制产卵时间,而且产卵往往不集中,产卵批次多,缺乏计划性。 (2)人工刺激产卵当亲参经过一段时间的蓄养,性腺充分发育成熟,有少量性产物排放,并且饵料、幼体培育苗设施已准备就绪时,可进行人工刺激产卵。人工刺激产卵可根据生产计划,人为地掌握亲参排放时间,集中催产,一次可获得大量受精卵,便于后期的生产管理。在性腺充分成熟条件下,适当刺激获取的精卵质量同样会很高,大规模育苗生产多用此法。人工诱导刺参产卵

17、的方法包括温差刺激法、阴干流水刺激法、紫外线照射法、解剖法等,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是温差和阴干流水刺激法。刺激产卵多在傍晚16001800进行。 1.温差诱导法 将过滤海水用锅炉、电热器、日光照射等法升温,注入刺参蓄养池,使水温比原蓄养水温升高35。也可将亲参先以低温水处理,再放入高温水中刺激。 2.阴干、流水刺激法 傍晚先将蓄养池内水排干,阴干0.51小时,再用高压水流冲击1030分钟,冲击刺参的同时将蓄养池洗刷干净,然后注入新鲜海水。 一般刺激后过12小时亲参便可开始排放。先是活动频繁,从池底沿池壁往上爬行,甚至将头部抬起在水表层不断摇摆,一般雄参先排精,排精后约半小时雌参开始产卵。多数情况

18、下,上半夜2200前产卵即可结束。但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有的亲参尤其是采自池塘的亲参已无明显的产卵规律,有时上半夜不产,却到下半夜甚至凌晨才开始排放,也有的当晚不产而到第二天晚上大量排放。 (二)受精 1.人工授精 产卵前先备好塑料水槽、玻璃钢水族箱、塑料大盆、水桶等容器作产卵箱,并注满与产卵池水温相同新鲜过滤海水,放到产卵池沿上。发现亲参排放后,及时取出,雌雄分别放入产卵箱内,使其在产卵箱内继续排放,在产卵的同时及时添加精液并不断搅动,使卵处于悬浮状态,添加的精液应是多头雄参排放的混合精液,并要控制精液添加量,镜检每个卵周围一个视野面有15个精子即可。产卵箱内受精卵密度应控制在300个/毫升内

19、,如果密度过大,要及时分箱加水稀释。产卵结束后,将亲参从箱内取出,继续不断搅动水体,取样计数并观察卵子的受精情况,然后移入孵化池。 2.自然受精 当雄参在池内排放后,先让其在池内排放一段时间,池内出现一定数量的精子后,可对雌参起到诱导作用,刺激雌参产卵。发现雌参开始排卵后,为防止池水精液过多,要快速将正在排精的雄参捡出,将雌参留在池内继续产卵并在池内受精。在此期间最好微量量充气,以使精卵均匀分布,利于受精。当亲参全部停止排放后,将其全部移出。 池内自然受精方式,由于精液较多,需要洗卵,否则会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幼虫质量。把亲参从池内全部移出后,注满新鲜海水,静置半小时左右,待卵基本沉入池底后,

20、用虹吸法将上层2/3的水吸出,再注入与原池水等温的砂滤海水,如此反复23次即可。但要注意的是,洗卵必须是在卵基本下沉后、胚体尚未转动前进行,如果亲参产卵时间持续过长,受精卵发育不同步,有的卵刚排出,有的已经进入囊胚期开始上浮,则不易再用虹吸法洗卵。 (三)孵化 孵化是指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之后由卵膜孵出到达初耳幼体的过程。目前生产上主要有两种孵化方式。 一种是在幼体培育池内孵化。产卵受精后,按幼体培育的密度要求将受精卵直接移入培育池,孵化密度一般掌握在0.51粒/毫升,此法孵化密度小,微量冲气,或静水孵化、每半小时搅一次池即可,孵化率较高。 另一种是直接在产卵池或专门的孵化槽(孵化池)内孵化。此

21、法孵化密度较大,一般掌握在10粒/毫升以内,需连续微量冲气,并辅以每小时搅池一次。 孵化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如果水质污浊、或虽经洗卵精液仍较多,可用300目网箱排水,同时加入等温新鲜海水,通过流水改善水质。可视水质情况,在孵化池内投12克/米3的抗生素,以抑制病菌繁殖。刺参的人工育苗(二)三、浮游幼体培育 (一)幼体选优与布池 受精卵发育到初期耳状幼体后,健壮、发育良好的幼体在静水中分布于池水表层,畸形、不健康或死亡胚体则多沉于池水底层,利用幼体这一特点,清除质量差、死亡的胚体和其它污物,让健康幼体在池内继续培养,即为幼体选优过程。 1.选优的方法 (1)虹吸法就是依靠水位差的压力,用一根内径

22、35厘米的橡胶或塑料虹吸管,将幼体由孵化池吸入培育池内。虹吸前,先将孵化池停气静置半小时左右,将池底畸形不健康和死亡胚体及污物吸出池外,然后微量充气并搅池,进行计数,按照计划的布池密度,将幼虫吸入培育池。譬如孵化池和幼体培育池容积均为10米3,孵化池内幼体密度为5个/毫升,计划初耳幼体培育密度为0.5个/毫升,则从孵化池内吸1米3水移至一个培育池即可,也就是说,一个孵化池内的幼体平均要分到10个培育池内。虹吸前要先向培育池注入可盖住池底的清水,免幼体吸入培育池过程中与池底磨擦受伤。在整个虹吸过程中,要不断轻轻搅动孵化池水体使幼体分布始终处于均匀状态,以保证吸入各培育池内幼体数量准确。 (2)拖

23、网法 用260目筛绢制成的拖网将上浮于水表层的幼体拖入培育池。网箱长度与孵化池宽度相当,高2040厘米。具体操作时,先停气,待幼体上浮后用网在池水表层来回缓慢拖动,使幼体密集入网内,然后将网口轻轻提起,网底不离水面,将网内集中的幼体带水舀出,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当观察到池内幼体基本没有时即可停止。把从孵化池内拖出的幼体移入事先备好的水槽中,计数后按预定的幼体培育密度再移入各培育池。也可按大致数量直接移到若干个已加入水的培育池内,在培育池内计数。用此法拖选幼体,避免了水流的冲击,幼体不易受伤,还由于避免了将孵化池中的不洁净海水带入培育池,从而保持了培育池的水质清新。 (3)网箱浓缩法 将孵化池内含

24、有幼体的水用虹吸的方法吸入网箱内,使水通过网箱流出,幼体浓缩滞留于网箱内。网箱用260目筛绢制成,先将网箱系在相应大小的网箱架上,网箱架大小与形状依下水道宽度等情况而设计,一般为圆柱形或方形。操作时将网箱放在玻璃钢或塑料槽(盆)上,但网箱上端要高于槽的上沿,以免幼体随水溢出。用网箱浓缩时水流不能太急,并且还要不断抖动网箱,以免幼体在急流冲击下大量贴网而损伤。还要随时用玻璃杯取样,观察箱内幼体密度,当幼体在箱内集中到一定数量后,应及时从网箱内舀出,移入培育池。用此法选育易损伤幼体,但因没有孵化池不洁净海水的带入,也保证了培育池的水质清新。 (4)直接在原孵化池培育 若受精卵布池密度不大(1个/毫

25、升以下),并且是用人工授精法授精,孵化水较洁净,且孵化率正常,也可不必将幼体选入它池。可先停气使健康幼体上浮,将池底不健康幼体和死亡胚体以及污物吸净后,再静置半小时使健康幼体全部上浮,然后将下层池水放掉1/22/3,再次加注新水后直接进入幼体培育阶段。 2. 幼体培育密度 主要指初耳幼体布池时的密度,培育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育苗效果。若布池密度过大,幼体易出现生长缓慢,畸形个体增加的现象,培育45天后,常会出现幼体畸形、胃萎缩甚至溃烂的现象。当然,密度太小又不利于充分利用培育水体。多年的实践证明,培育密度掌握在0.5个/毫升左右为好,到变态附着前,健康幼体密度有0.10.2个/

26、毫升就足够了。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密度越小,幼体发育越快,生长幅度越大,成活率和变态率越高。刺参的人工育苗(三)(三)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的目标,就是根据刺参幼体对各项理化因子的需求,采取适当措施,使水环境控制在适宜幼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水平。 1.换水 换水是改善水质的最常用、最直接的办法。 (1)换水方法 目前换水起始时间和换水方法多种多样。大多在初耳幼体入池时,培育池先加水约1/2,幼体入池后的前23天内,由于水质比较新鲜,投饵量与幼体代谢产物少,每天只添水不排水,逐渐加满池后再开始换水。也有的在初耳幼体入池后第二天即开始换水。还可以采用流水培育法,即从初耳幼体入池后,从培育池一端进水,从另一

27、端排水,但在投饵后数小时不能流水。排水时通常用网箱、滤鼓和过滤棒等工具。 1.网箱换水 网箱以200目或260目筛绢制成,形状多为方形。网箱的高度以高出培育池水面10厘米为宜,边长5060厘米。网箱框架可以硬质塑料管或钢筋焊接而成,框架规格略大于网箱规格。将网箱放入培育池一边,插入虹吸管后往池外吸水。 2.滤鼓换水 滤鼓用直径2025厘米、长2530厘米的塑料管制成,两边封扎上200目或260目筛绢,管中部插入一直径35厘米的细塑料管,在细管上插入软管后往外吸水。 3.换水量 一般每日换水2次,前期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41/3,后期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2左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视

28、水质状况适当增减。流水培育法,因流水时间较长,流速缓慢,幼体贴附筛绢壁上的情况不严重,能减少幼体的机械损伤,前期日流水量可控制在100%左右,后期增至100200%。另外,若投喂代用饵料较多,易败坏水质,则应适当增加换水量。 4.充气与搅池 在静水条件下幼体易长时间大量密集于水的表层,易造成局部水体水质条件恶化,导致幼体发育不良。因此通常采取充气和搅池的方法,既可保持幼体在池内均匀分布,又补充了池水中氧的消耗。 按池底面积计一般每23米2布一个散气石,连续充气,鼓起的气泡要细小,气泡石应在80目以上,使水面呈微波状即可。忌冲气量过大,否则易冲起池底沉积的污物,败坏水质,还能使幼体上下剧烈滚动,

29、造成损伤。同时,气量过大,幼体还容易吞食气泡,发生气泡病,造成幼体死亡。若培育水体不大或幼虫密度较小,也可不充气,采取搅池的方法。一般每0.5个小时搅池一次,用搅耙在池水的中、上层轻轻搅动,使幼体分布趋向均匀。也可搅池和充气相结合进行。 5.吸底和倒池 幼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排泄物、老化沉积的残饵、死亡幼体残骸、海水中悬浮物质的沉积以及培育池中繁生的原生动物、底栖生物等,长时间大量沉积很容易败坏水质、孳生细菌。一般采取吸底和倒池的方法清除。 吸底通常采用虹吸法,用吸底器吸除池底污物(吸底器模式见图3-3)。吸底前停止充气,将吸底器置于池底,待幼体上浮后,来回缓缓移动,污物由吸底器的缝隙进入吸底器,

30、通过软管虹吸到池外。若吸出的水体内尚有一定数量的健康幼体,可通过筛绢网箱浓缩于一容器内,加入清水,静置半小时左右,将上浮幼体移入原培育池,其余倒掉。若吸出的水中健康幼体极少,可直接排掉。吸底操作简便,不易损伤幼体,一般视水质情况每隔12天进行一次。 倒池是将原池幼体浓缩于网箱内,移到新的培育池继续培育,方法类似于初耳幼体选优时的网箱浓缩法。倒池易对幼体造成损伤,影响成活率,若水质与幼体发育正常可不倒池。但当水质恶化造成幼体发育不良、需要对池水进行彻底更新时,倒池则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幼体发育正常与否的检测与判定浮游幼体阶段生命力脆弱,属于死亡高峰期,发育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育苗生产的成败。

31、幼体发育正常与否的判定,可参照以下指标: 1.体长增长 耳状幼体的正常体长范围,初耳幼体450600微米,中耳幼体600800微米,大耳幼体8001000微米。日体长增长平均为50微米左右,若明显低于50微米,则属不正常。 2.外部形态 耳状幼体左右对称,前后比例适宜。幼体臂随着发育,日渐粗壮、突出、弯曲明显,否则为畸形幼体,多易夭折。 3.胃的形态 耳状幼体胃的正常形态为梨形,丰满,胃壁薄、清晰、透明,胃液颜色较深,显微镜下可见饵料随食道有节律地收缩不断进入胃内,经消化的饵料,由肠道排出体外。若胃壁增厚、粗糙,胃形狭窄萎缩,模糊不清,或较长时间空胃,应立即分析查找原因,否则将迅速恶化,甚至在

32、短时间溃烂。 4.水体腔发育 初耳幼体胃的侧上方有一圆囊状体水体腔,到了中耳幼体变为拉长的囊状并分为前后两个腔,随着幼体不断发育,后面的一个腔逐渐形成半环状构造,围绕在食道周围。大耳幼体水体腔出现23个凹,凹面向着食道,凸面向外侧。发育至大耳幼体后期,出现指状五触手原基和辐射水管原基。若水体腔发育迟缓或不发育,则属不正常。 5.球状体出现 大耳幼体后期,躯体两侧出现大小相似、对称透明的5对球状体。若球状体大小不一,或始终发育不到5对,则表明幼体发育不正常。 6.樽形幼体 大耳幼体末期,幼体急剧缩短为原体长的1/21/3,身体由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此时球状体仍清晰可见,幼体出现5条明显的纤毛环。

33、 7.五触手幼体 此期主要特征是5个指状触手可以从前端自由伸出。樽形幼体和五触手幼体之间持续时间不长,一般12天,只要耳状幼体发育变态正常,樽形幼体和五触手幼体多数能变态为稚参。四、稚参培育 五触手幼体沉落于附着基上不久即从体后端的腹面生出第一个管足,自此幼体发育为稚参。稚参培育期泛指从长出管足到出库参苗的培育阶段。也有人将发育到1厘米以上的变色参苗称为幼参。 (一)附着基及其投放 刺参的人工育苗(四)1.附着基的种类 (1)聚乙烯波纹板 利用鲍人工育苗采苗板。每片波纹板的规格约为30厘米40厘米,采用组合式或吊挂式。组合式是将波纹板插入专用的塑料框架上,每个框架插1020片;吊挂式是将波纹板

34、以间距15厘米左右吊挂成串,根据池水深度,每串67片。 (2)聚乙烯薄膜 将聚乙烯薄膜裁成附着片,以45600的倾斜度斜绑于一长方形框架上,一般每10片左右组成一个框架,片间距约5厘米。框架材料可用直径6毫米的钢筋涂上环氧树脂等无毒防锈层或缠上塑料薄膜,也可用直径1厘米左右的无毒塑料管通过三通、弯脖等组装而成。框架大小依培育池深度而定,但不宜过大,以方便操作、不影响水体交换为准。 (3)聚乙烯网片 用3060目筛绢作附着片,固定框架上,方法基本同聚乙烯薄膜。也有的根据培育池浓度,将聚乙烯薄膜或聚乙烯网片裁成条状,若干条为一组,一端系上坠石,直接投放到池内。 2.附着基的投放 (1)投放前的处理

35、 投放前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一般用0.5的氢氧化钠浸泡24小时以上,也可用洗衣粉、高锰酸钾等浸泡,泡完后要反复冲洗,彻底清除污物及药物残留。若是旧附着基,上面有机物较多,可用盐酸处理净。 (2)投放时间 投放时机要适宜,过早,不利于幼体在水中的分布,还易败坏水质,影响幼体的发育和变态;过晚,部分五触手及稚参已经落到池底,影响附着基上稚参的附着量。一般当2030%幼体变为樽形幼体时投附着基。在水温1822时需910天的时间。(3)投放数量 根据池中幼体的数量而定,一般每方水体投聚乙烯波纹板80片左右,其它材料的附着基依其每片面积大小参照此数投放。为便于收集池底稚参,可以在池底先铺上一层塑料薄膜

36、或波纹板。 3.稚参附着密度 稚参营附着性底栖生活,以周围附着基上的饵料为食,若附着密度过大,相对摄食空间减少,则不能摄取足够的饵料,加之随着其排泄物的堆集,稚参的生活环境日渐恶化,造成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附着密度过低,则不利于充分利用附着空间,单位水体出苗量减少。稚参初期的附着密度以0.5个/厘米2左右为好,一般不超过1个/厘米2。近几年,不少场家为了提前出售稚参(俗称“小白点”),附苗密度大大增加。但高密度培育持续时间一定不能太长,要及时剥离、疏散,否则的话,很容易造成短时间内大量死亡。 (三)饵料品种 1.底栖硅藻 底栖硅藻是稚参附着初期的最佳饵料,附着基投放前预先附上一层薄

37、嫩、优质的底栖硅藻,附苗量和稚参成活率明显增加。 2.鼠尾藻 包括鲜鼠尾藻磨碎液和干粉。该饵料投入培育池后耗氧低,不粘稠,对水质污染轻,完全能满足稚参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是当前应用比较广的一种饵料。附近海区有鼠尾藻资源的话,在鼠尾藻生长旺季,最好喂新鲜滤液。加工方法为:取鲜鼠尾藻,用敌百虫等药物杀灭其中的桡足类等敌害后,将其剁碎,再用粉碎机重复粉碎23次,或用磨浆机磨细,然后根据刺参的规格用200100目的筛绢过滤,取其滤出的藻汁投喂。干粉便于储存,可以解决其它季节新鲜鼠尾藻供应不足的问题。 3.配合饵料 随着刺参人工育苗的规模迅猛发展,鼠尾藻资源日渐枯竭,刺参饵料加工业随之发展起来,目前不

38、少大型刺参育苗单位都是自己加工配合饵料。人工配制饵料时首先要考虑到参苗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要力求营养全面。其次,还要考虑饵料对水质的影响,避免使用易败坏水质的原料。现在各地人工配合饵料的配方不尽相同,但主要成份相似,原料一般包括鼠尾藻、海带、螺旋藻、鱼粉、扇贝边等。为达到增强稚参免疫力、改善水质、减少疾病的目的,还可在配合饵料中添加复合酶、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免疫多糖、益生菌以及中草药等。 4.海泥 新鲜海泥富含底栖硅藻、有益细菌、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使用得当的话,既可提高育苗效果,又节约了生产成本。采集方法,一是在海区浮筏上挂附着器采集,二是直接从海底刮取。但要注意的是,因地质

39、、海况不同,从不同海区收集的海泥质量差别很大,有的地方整个培育过程尤其是参苗培育后期主要投喂海泥,效果相当好,而有的海区的海泥则不宜大量使用,故要根据不同质量的海泥确定不同的投喂方法。 海泥投喂前要仔细处理,采集后暂存期间要充气,并加5克/米3左右的敌百虫杀灭桡足类等敌害,加25克/米3的抗生素杀灭病菌。也有的将海泥煮熟后投喂,但该法在杀死敌害和病菌的同时,也使海泥中对参苗有益的活性物质受到破坏,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掌握。刺参的人工育苗(五)(四)日常管理 1.水交换 通过换水和流水的方式实现培育用水的更新。换水量根据水温、稚参规格、投饵以及水质情况掌握,一般日换水或流水2次,稚参附着初期日换水

40、1/2到1个全量,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稚参的生长换水量逐渐增加。若水质恶化、池内残饵粪便较多,日换水最多可达2个全量以上。换水过程中,如果附着片上的粪便等污物较多可将附着架提起并轻轻晃动,使其落入水中,随水流排出。 2.投饵 若附着基上预先已采集上底栖硅藻,稚参附着前几天以摄食底栖硅藻为主,可不投饵或少投饵,根据底栖硅藻的数量和稚参附着密度情况,变态后35天开始人工投饵。若附着基上未附底栖硅藻,投附着基后第二天就应投饵。早期可投鼠尾藻磨碎液、底栖硅藻等,随着稚参的生长,逐渐加投新鲜海泥、配合饵料等,还可添加适量的螺旋藻粉、海带粉、酵母、鱼粉等。需要注意的是,附着基投放之初几天,只要水中仍有未变态的

41、浮游幼体,就要继续投适量的单胞藻饵料。 投饵量大致掌握标准,以鲜鼠尾藻滤液为例:稚参在2毫米以下,日投喂1040克/米3,并补充少量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稚参长至25毫米时,日投喂40100克/米3;稚参长至5毫米以上时,日投喂100克/米3以上。鲜鼠尾藻粉碎后的利用率约3050%,应按实际投喂量计。配合饵料和鼠尾藻干粉一般按稚参体重的510%投喂。每天投喂2次,白天占1/3,晚上占2/3。 3.倒池 倒池即将原培育池的参苗移入另一新池继续培养。第一次倒池一般在投附着基后第1525天,此后,根据水质、水温、密度、病害等情况,一般510天倒池一次。夏季高温季节,水质容易败坏,病害易发生,要缩短倒池间

42、隔时间,有时35天就要倒一次池。 倒池可以改善水质、调整密度与规格、防治病害,但操作不慎易造成参苗损伤。初期倒池时,因投饵量小、稚参排泄物不多,加之稚参个体小、易受伤,池底和池壁上的稚参可留在原池。先将附着基移到预先备好的新池中,将原池水放掉,放水过程中用微流水轻轻冲去池壁和池底的残饵、粪便与污物,尽量减少对附在池壁、池底上参苗的冲击,使其留在原处不动,然后从其它池取出带参苗的附着基放入该池,并加入新水。这样既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又不至于损伤个体尚小的稚参,还减少了工作量。随着参苗规格的增大和抵抗力的增强,后期倒池时则要视残饵和粪便的多少,将原池壁与池底的参苗移入新池培养,以便对原池进行彻底的

43、洗刷与消毒处理。方法是,排水过程中用较强的水流冲下池壁和池底的稚参,并将排出的带有参苗的水用网箱接住,收集过程中要勤换网箱,以减少参苗互相挤压受伤。 4.充气 充气的主要目的一是补充氧气,二是投饵时利于饵料分布均匀。在整个培育过程中,最好连续微量充气,尤其是投饵时应充气,以使饵料在整个培育池内均匀分布。投完饵料后可停止充气1小时左右,以使饵料沉淀附着。另外,因附着基的阻隔,池内各处换水量往往不均,易造成局部缺氧,故充气石分布要均匀,并要经常调整气石位置。 5.附着基的更换 经长时间培养,附着基上堆积了大量残饵、粪便等污物,易繁生有害病菌,有的还长出许多玻璃海鞘、线虫等,所以要及时更换附着基片,

44、改善稚参的栖息环境。一般方法是直接将带参苗的附着基片在水中冲涮,然后将冲下的参苗收集起来投到新的附着基上。更换次数依具体情况而定,或多或少,不能一概而论。若稚参密度小、水质条件好,换水量大,投饵不多,在稚参培育期间也有的一直不更换附着基。但初次更换附着基的时间不能太早,否则易对稚参造成较大伤害,首次换附着基一般要在稚参长至46毫米(附着后约4050天)后进行,此时管足已达8个以上,活动力和抵抗力明显增强。 6.稚参密度的调整 在按常规措施管理的情况下,培育池单位水体的负荷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附苗初期密度过大,随着稚参的生长,应逐渐稀疏,并按大小规格分类培养,以便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培养较整

45、齐的大规格苗种。譬如35毫米的稚参,每个波纹板片的附着量以不超过500个为好,最好调整到200300头。稀疏方法除了直接在水中冲涮外,若是用波纹板附着基,还可间隔抽出部分附苗密度大的板,间隔插入另一新框架,然后在空档处再插入新板,数日后稚参又可自行分散附着。运用此法,既较简便省事、利于参苗附着,又减少了对稚参的机械损伤。密度的调整也可结合更换附着基进行。 7.光照强度的调节 参苗附着后,为了便于附着基上底栖硅藻的繁殖,加快稚参变色,可适当提高室内的光照强度,但仍然不能太强,并且光线要均匀、柔和,如果长时间过强或过弱甚至全黑暗,都易造成刺参死亡量明显增加,一般应控制在2000勒克斯以内。刺参的人

46、工育苗(六)五、参苗出池、计数与运输 (一)参苗出池前的定量 1.重量定量法这是目前参苗出池时最常用的定量方法。将出池的参苗集中在几个容器中称重,求其总重量即可。若要计算参苗个体数量的话,可从中随机取出一定量有代表性的参苗,数清头数后计算出单位重量的参苗个数,再乘以总重量即得出苗种总数。此法方便、直观,但以参苗个体数量计误差较大。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取样参苗个体要均匀,避免同一样品中个体差距过大,不同规格的参苗最好分别取样;二是样品要有代表性,样品的含水量要与待出库的同批苗相同;三是取样数量和次数不能太少,同一批苗种最少取样两次以上,取其平均值。 2.面积定量法用细铁丝等材料做成一定面积

47、的计数框,在附着基片或网箱底部套取几个方框,计数每个方框内的参苗数量,再根据附着基片或网箱底部面积,推算出每个附着基片或网箱上的参苗数量。也可以在培育池不同地点,取3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附着基片,数出每个附着基片上参苗的附着量,取其平均数,再乘以附着基片总数,求得整个培育池附着基上参苗的数量。 池底参苗数量的测定,可用长吸管吸取池底不同点的参苗计数,根据吸取的池底一定面积的参苗数量,推算出整个池底的稚参数。根据育苗经验,池底与池壁所附着的参苗数一般占该池附着基上所附参苗数的1/41/3。 (二)参苗运输 1.干运法 (1)不剥离干运法参苗不从附着基上剥离,与附着基一起运输。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小的稚参

48、近距离运输。上面用蓬布、塑料布等遮盖,或用保温车运输,框架下还要铺塑料布。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相互挤压,运输时间超过2小时的话,途中要喷淋海水一次。 (2)剥离后干运法将参苗剥离后分层放入泡沫箱或其它硬质容器内运输,箱内铺用海水湿润的干净海草、海绵、毛巾等,将参苗均匀平放,上面再盖一层湿毛巾或海草等,每层放苗不能太厚,一般为510厘米,箱外部盖上塑料或苫布。 也可将参苗直接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扎口后放入泡沫箱中,装箱摆好后参苗的厚度不超过10厘米,此法便于到达目的地后参苗的投放。 干运法适用于运输时间在5小时以内的短途运输。 2.水运法利用厚尼龙袋,其中装入1/31/2的海水(约1015升水),每

49、袋装参苗2.03.0千克,充气后扎紧,放入泡沫保温箱中运输。 也可用较大的帆布桶或玻璃钢桶等容器运输,容器内衬塑料布,先装入约1/3的海水,将参苗放入其中,盛苗量可按每立方水体装稚参1020万头计,然后充气扎口。为便于到达目的地后放苗,也可先将参苗装入聚乙烯网袋内,装苗数量视网袋大小而定,然后放入已装有海水的容器中,再将盛苗容器充气扎口运输。 无论用何种方法运输,运输途中都要防止风吹、雨淋和日晒,途中尽是减少颠簸。可通过加冰等降温措施,控制装苗容器内温度不能超过200C。由于运输过程中,参苗常处于高密度的异常呼吸状态,因此应尽是缩短运输时间。养殖刺参爆发性疾病“腐皮综合症”的初步研究与防治(中

50、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研究员 王印庚)我国在90年代末掀起了刺参人工养殖的热潮,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形成了以池塘养殖和潮间带垒石养殖为主,围堰养殖、浅海围网养殖及混养(参鲍混养、参虾混养等)为辅的养殖格局(Wang等,2003)。山东和辽宁两省是我国刺参最主要的养殖区域,养殖规模和产量逐年增高。2003年仅山东省的养殖面积已达到1.5万公顷,年产量3万吨(Sun等,2003),产值达到4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已成为山东沿海新兴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我国刺参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症和大规模死亡现象,严重制约了该

51、产业的健康发展。黄海水产研究所自2002年以来首次开展了养殖刺参疾病的立项研究,就山东省的养殖刺参病害进行了较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建立起刺参疾病档案,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本文将越冬保苗期和养成期出现的爆发性疾病“刺参腐皮综合症”的相关研究报道如下。1.发病症状与流行情况初期感染的病参常有摇头现象,然后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围口膜松弛(图1),触手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图2);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一般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丧失摄食能力;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图3、4)

52、,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此病在越冬保苗期和养成期均有发生,养殖户多根据该病的症状称之为“化皮病”、“烂皮病”、“溃烂病”,也有叫“摇头病”、“肿嘴病”,名称较为混乱。笔者根据整个病变过程中病灶表皮逐步被腐蚀而导致溃烂的显著特点和病症发展变化的多样性,认为以“刺参腐皮综合症”命名该病较为确切。自2003年发现“刺参腐皮综合症”后,随之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多发生在每年的14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期,23月份是发病高峰期。2004年春季,该病呈爆发之势,几乎波及所有刺参养殖区域,山东蓬莱、长岛、砚烟台、乳山、荣成、即墨、胶南等地均发生了大规模死亡现象,造成了20032004年

53、度刺参养殖10多亿元的惨重经济损失。“刺参腐皮综合症”现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刺参养殖的最主要疾病。此病的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参。2.发病原因 通过对20余例来自胶南、蓬莱、长岛、烟台、即墨、荣成等不同地区病参样品的检查分析表明:“刺参腐皮综合症”多以细菌感染为主,常伴有霉菌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性感染。所有病参经过活体显微镜检、微生物分离和鉴定、组织病理观察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病参的致病菌种类有所不同,即病原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对分离得到的2种可疑病原菌进行的人工

54、回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细菌都能使健康海参发病,而且症状与自然状态下的发病症状一致,证明这2种细菌是引起 “刺参腐皮综合症”的致病原。通过电镜形态学、生理生化、药敏谱、16SrDNA基因测序等分析研究,这2种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属于弧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根据感染初期和后期多例病参病灶部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初期病灶部位以细菌为主,感染后期由于刺参表皮受细菌的侵袭腐蚀作用形成体表创伤面,使霉菌(图5)和扁虫(图6)易于富集和生长,其数量和检出率显著增多。由此说明细菌是该病的第一致病原,而霉菌和扁虫则属于继发性感染。3.防治方法3.1刺参越冬保苗期间养殖密度较大,又正值冬季

55、低温时期,幼参活力弱,体质差,容易受细菌感染而患病,必须采取适当换水、勤刷板、适时倒池、及时分苗等措施,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最忌放养密度过高和长期不清底、不倒池、不刷板的做法。加强卫生管理,所有养殖用具、容器应经常消毒并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感染。3.2因为当前越冬保苗时期常有疾病发生,为防止携带传染的可能性,购买参苗时应实施种苗健康检查。肉眼检查时,应注意选择体表无损伤,干净,无黏液,肉刺完整和尖挺,无“刺参腐皮综合症”病症的健壮苗种;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管足附着力强;摄食能力强,所排大便较干呈条状。如有条件可采用显微镜观察、解剖和微生物分离等手段,进一步确认其健康程度。3

56、.3海参喜欢栖息于岩石或沙砾底质。然而现有大量海参养殖池塘多为虾池改造而成,池底大部分是烂泥底质,尽管以投放硬质附着基本来改善栖息环境,但由于成本较高,往往附着基投放量不足。因此在放苗密度过高的情况下,大部分海参被迫屈栖在烂泥之中,以致造成疾病繁生。所以,海参放苗密度要与投放附着基的多少相适宜。3.4海参属底栖生物,底质条件的优劣对其生长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放养之前应彻底清除过多淤泥和有机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海参的生长。然而,目前海参养殖多以池塘和潮间带垒石养殖为主,养殖面积大,清淤难度大,大多数养殖者数年连续养殖却不清池消毒,造成池底环境恶化。在这种条件下可定期使用30106生石灰或

57、适量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来净化水质,改善海参栖息环境,控制病原微生物数量。3.5通过提高水深和加大换水量来提高池水的水质,保障海参养殖所需环境条件。但应控制二者来调节池水的透明度,以防止大型藻类和水草的过度繁殖。另外,及时捞取池内过多的海草和杂物,防止它们沉底腐烂,造成池底环境恶化和水体局部缺氧。3.6由于海参多在冬春季低温不摄食条件下发病,而且发病时往往会有排脏反应,排脏后海参便丧失了摄食能力,这给口服性药物治疗带来了相当大难度。建议在入冬前口服特效抗生素,使海参体内积累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增强冬季的抗病能力。3.7经常巡池观察海参活动状态,体表变化,摄食与粪便情况,池底清洁状态;定时测量水质指

58、标和生长速度,了解水质因子变化和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3.8发现有海参患病后,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将未发病个体与发病个体分别处理。身体已经严重腐烂、开始溶化的个体拣出来后进行掩埋处理。未发病和病轻的个体可用海参化皮敌素(针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研制出的一种特效药物)34g/kg拌合饲料投喂,口服1周为1疗程;同时使用510106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治疗。4.问题与展望目前刺参已成为山东、辽宁两省沿海水产业的主打养殖品种。据不完全统计,这两省的刺参养殖所创年产值超过80亿元,而2003因病害问题已造成20亿30亿元的经济损失,海参病害的泛滥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

59、素之一。除病害之外,还存在着养殖技术积累不足,工艺粗糙,管理经验欠缺,宏观调控薄弱,技术不规范,养殖产量不稳定等众多问题。而近两年来海参出现的大规模死亡现象,正是多年不规范养殖的恶果。其具体原因一方面归咎于海参养殖的相关工艺还不够成熟,巨大的经济效益驱使众多养殖者一哄而上,盲目进行大面积高密度人工养殖,而管理和技术条件跟不上;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宏观控制,造成了没有区划和容量化观念的“连片养殖”局面,易于病害的迅速传播和广泛流行。此外,一般都认为海参的抗病能力强,不易患病,只要投苗入池,任其自然生长即可收获,长期以来忽视了养殖技术工艺、饲料营养及投饲技术的深入研究,科学养殖观念薄弱,在病害防治等方

60、面的研究积累更远远不足。 海参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为我国渔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海参养殖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仍面临着诸多殛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展相关内容的基础性研究如水质和底质调控、营养需求及饲料投喂,以带动整体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养殖工艺的完善,同时寻求一种易于清池消毒又能满足海参快速生长的新型养殖模式。另一方面加强疾病防治研究,建立完善的海参疾病档案和疾病诊断技术,筛选和开发低毒、高效的抗菌素和外用消毒剂,形成一套综合性疾病防治技术体系,从而为海参养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鉴于“刺参腐皮综合症”的致病原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特点,在疾病防治方面应首先对本地区的病参进行诊断和检验,确定病因(病原)后,因地制宜的对症下药,方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通 知 公 告威海市重点刺参增养殖、加工、营销企业承诺2010第五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威海刺参”证明商标启用公告关于进一步抓好海参产品质量的通知紧急通告威海市海参产业协会公告海参信息网征集网站内容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