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八第二讲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17378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7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部分专题八第二讲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第二部分专题八第二讲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二部分专题八第二讲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专题八第二讲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专题八第二讲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9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返回返回高考这样考高考这样考1.1.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作重点考查,表达技巧将是必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作重点考查,表达技巧将是必 考内容考内容2 2语言以语言以“炼字炼字”为主,表达技巧以借景抒情、托物言为主,表达技巧以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衬托、动静结合、比喻、拟人为主志、衬托、动静结合、比喻、拟人为主3 3对该考点命题时,有时单独设题,但更多是与思想感对该考点命题时,有时单独设题,但更多是与思想感 情一起综合考查情一起综合考查返回我们这样办我们这样办1.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常规思路,特别是语言类题型应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常规思路,特别是语言类题型应 注意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进行考虑注

2、意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进行考虑2掌握诗词所有表达技巧的类型、特点及其表达作用。掌握诗词所有表达技巧的类型、特点及其表达作用。注意某些题材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以利于分析判断,注意某些题材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以利于分析判断,如怀古诗常用借古伤今的手法,咏物诗常用托物言志如怀古诗常用借古伤今的手法,咏物诗常用托物言志 的手法的手法3平时多读些诗词,培养体悟诗词的语感;加强诗词鉴平时多读些诗词,培养体悟诗词的语感;加强诗词鉴 赏练习,以熟悉诗词鉴赏的思路及技法赏练习,以熟悉诗词鉴赏的思路及技法返回自测 15返回返回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

3、、含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呈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题中是呈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返回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1)品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诗眼”,

4、(2)(2)结合词语对诗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3)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返回 例例11(2010(2010四川高考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 向子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光造次归。注注 向子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

5、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斜红叠翠斜红叠翠”一句,一句,“红红”“”“翠翠”和和“斜斜”“”“叠叠”字对春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4分分)返回 思路要清晰思路要清晰 1 1审题关键点:审题关键点:“红红”“”“翠翠”和和“斜斜”“”“桑桑”字各字各有其妙简要分析有其妙简要分析2 2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本题需要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选字在句中本题需要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选字在句中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全词结构、表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全词结构、表现主题情感意境方面的作用。首先要说明现主题情感

6、意境方面的作用。首先要说明“红红”“”“翠翠”各指代春景中的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然后说明各指代春景中的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然后说明“斜斜”“”“叠叠”作为形容词、动词分别表现了花叶的怎样作为形容词、动词分别表现了花叶的怎样状态及表达效果。状态及表达效果。返回 答题要规范答题要规范 “红红”“”“翠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红”借代花,以借代花,以“翠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斜”“”“叠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描写花叶的形态,“斜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失误要防范失误要防范 评分

7、标准:评分标准:“红红”“”“翠翠”分析分析2 2分,分,“斜斜”“”“叠叠”分析分析2 2分。分。返回送检送检样卷样卷“红红”指花朵,指花朵,“翠翠”指绿叶,指绿叶,“斜斜”表现了表现了花朵高低拥挤之美,花朵高低拥挤之美,“叠叠”表现了绿叶的茂密表现了绿叶的茂密得分:得分:3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遗漏分析造成失分遗漏分析造成失分失分探因:失分探因:对诗句中的手法进行判断陈述外,对诗句中的手法进行判断陈述外,还需对所运用手法的表达作用或效果进行分析还需对所运用手法的表达作用或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总结返回 例例22(2011(2011四川高考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选自陈与义集校笺陈与义集校笺)返回 注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中“禅伯禅伯”指大圆洪智,指大圆洪智,“儒先儒先”指叶天经。指叶天经。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9、5(5分分)返回 思路要清晰思路要清晰 1 1审题关键点:审题关键点:第二联赏析第二联赏析2 2解题思路:解题思路: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怀念之情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怀念之情的诗。先对该句的含意进行解释,再分析确定第二联诗句的诗。先对该句的含意进行解释,再分析确定第二联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最后阐释第二联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所用的表达技巧,最后阐释第二联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作用。作用。返回 答题要规范答题要规范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

10、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象空间。“客子客子”对对“杏花杏花”,“诗卷诗卷”对对“雨声雨声”,融,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失误要防范失误要防范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句意句意1 1分,表达技巧分,表达技巧2 2分,思想感情分,思想感情2 2分分返回送检送检样卷样卷第二联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悠闲第二联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悠闲度日的生活情趣度日的生活情趣得分:得分:3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诗句含意分析缺漏,表达技巧分析诗句含意分析缺漏,表达技巧分析不全不全失分探因:失分探因:对诗句的赏析

11、,应掌握必要的解答对诗句的赏析,应掌握必要的解答思路。分析时要注意从表现形式和思想感情两思路。分析时要注意从表现形式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进行,答案要点要全方面进行,答案要点要全返回 例例33(2008(2008重庆高考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问题。卜算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宋人王灼碧鸡漫志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评王观词是

12、“新丽处与轻狂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处皆足惊人”。这首词。这首词“新丽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面?请作简要分析。(4(4分分)返回 思路要清晰思路要清晰 1 1审题关键点:审题关键点:新丽主要表现简要分析新丽主要表现简要分析2 2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首先了解语言首先了解语言“新丽新丽”一般体现在绮丽一般体现在绮丽的辞藻、巧妙的修辞、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等方面,的辞藻、巧妙的修辞、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等方面,然后结合词中的典型句子作具体分析。然后结合词中的典型句子作具体分析。返回 答题要规范答题要规范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

1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聚”,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想象别致,意,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处”“”“千万和春住千万和春住”,把山水景,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并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并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失误要防范失误要防范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修辞并分析修辞并分析2 2分,想象并分析分,想象并分析2 2分分返回送检送检样卷样卷词人想象奇特,用词人想象奇特,用“眼波眼波”“”“眉峰眉峰”来比喻山水来比喻山水之美。之美。得分:得分:2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对对“

14、新丽新丽”的表现列举不全,具体分的表现列举不全,具体分析过于简单析过于简单失分探因:失分探因:对语言风格的解答,平时应熟知各种对语言风格的解答,平时应熟知各种风格类型及特点,分析时还要把诗句中蕴含的修风格类型及特点,分析时还要把诗句中蕴含的修辞手法、语言的特点与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联系辞手法、语言的特点与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分析语言特点起来。不能孤立地分析语言特点返回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设问方式一、设问方式(一一)“)“炼字炼字”题型题型1 1第第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2 2诗中的诗中的字历来为人称道,你

15、认为它好在哪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 3请对第请对第联中的联中的字进行赏析。字进行赏析。4 4本诗第本诗第联中的联中的字,换成字,换成字好不好?为什么?字好不好?为什么?返回(二二)赏析诗句题型赏析诗句题型1 1请对这首诗第请对这首诗第联进行赏析。联进行赏析。2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的妙处。句的妙处。3 3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三三)语言风格题型语言风格题型1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 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谈谈这首诗的

16、语言艺术。返回二、鉴赏思路二、鉴赏思路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有些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比喻义、隐含义、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暗示义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突出的艺术效果。返回(一一)分析分析“诗眼诗眼”要立足于情感主旨要立足于情感主旨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诗之

17、有眼,犹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有目也。”所谓所谓“诗眼诗眼”是诗中运用的意旨最开拓、是诗中运用的意旨最开拓、表现力最强的字词或句子,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表现力最强的字词或句子,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范仲淹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中的“异异”是是“诗眼诗眼”;李白的;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是是“诗诗眼眼”;毛泽东的;毛泽东的沁园春沁园春长沙长沙,“谁主沉浮谁主沉浮”是是“诗眼诗眼”。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返回“诗眼诗眼”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诗眼诗眼”要求分析。寻

18、找和要求分析。寻找和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分析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分析“诗眼诗眼”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如张继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如张继的枫桥夜枫桥夜泊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该诗借对

19、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清冷的氛围,“愁愁”是该诗的是该诗的“诗眼诗眼”,一个,一个“愁愁”字点醒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返回(二二)推究推究“炼字炼字”要注重表意效果要注重表意效果 唐代诗人卢延让有句名言:唐代诗人卢延让有句名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茎须。”“”“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20、分析“炼字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对古诗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对古诗“炼字炼字”的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要求从某句中找出的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要求从某句中找出“最最生动传神的字生动传神的字”,然后分析其运用之妙;或指出某字,然后分析其运用之妙;或指出某字“历历来为人所称道来为人所称道”,让分析好在哪里。推究,让分析好在哪里。推究“炼字炼字”的妙的妙返回用,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用,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解释该字的意义,放入语诗的内容或语句

21、的表意来分析。解释该字的意义,放入语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如杨万里的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如杨万里的小池小池:“泉眼无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上头。”分析分析“惜惜”字和字和“爱爱”字的妙处,可回答为:诗字的妙处,可回答为:诗人以一个人以一个“惜惜”字和字和“爱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返回鉴赏诗歌语言时,特别注意以

22、下词语:鉴赏诗歌语言时,特别注意以下词语:1 1动词: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具有“多重含义多重含义”的动词。的动词。例例1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例2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溅”、“惊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苦。返回 例例3 3:“气蒸云梦泽

23、,波撼岳阳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蒸”、“撼撼”具有具有夸张色彩。夸张色彩。例例4 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王勃郊兴郊兴)看这看这句诗,句诗,“湿湿”言言“光光”,“疏疏”言言“影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花光湿”,这个,这个“湿湿”字极为确切。这字极为确切。这个个“光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字有情。风停了,在日

24、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疏”字,显出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字,显出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返回2 2修饰语: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的重点对象。例例1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一个“孤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可见人心孤寂。字,写尽环境之孤苦,可见人心孤寂。例例2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曰细,脉脉绵绵,写自然造化

25、发生之机,最为密切。绵,写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返回 例例3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王昌龄闺怨闺怨)前两句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之意。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的场景

26、,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妇。一个“忽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返回3.3.特殊词: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很快找到它们:(1)(1)叠词: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声。”(”(刘禹锡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其一其一)“)“千门万户瞳瞳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

27、旧符。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王安石元日元日)“)“寻寻觅觅,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返回 (2)(2)拟声词: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寒。”(”(李煜李煜浪淘沙浪淘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来。”(”(杜甫杜甫登高登高)返

28、回 (3)(3)表颜色的词: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过春风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姜夔扬州慢扬州慢)“)“红藕香残玉簟红藕香残玉簟秋。秋。”(”(李清照李清照一剪梅一剪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空好音。”(”(杜甫杜甫蜀相蜀相)返回(三三)赏析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赏析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 古

29、人总是在打造亮词丽句方面颇费工夫,所以留给我古人总是在打造亮词丽句方面颇费工夫,所以留给我们许多经典的名句,成为高考试题常见的考查点。从命题们许多经典的名句,成为高考试题常见的考查点。从命题形式看,多是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分析其妙形式看,多是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分析其妙处,有时让找出诗中意蕴深厚的句子加以品析。解读关键处,有时让找出诗中意蕴深厚的句子加以品析。解读关键语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语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动词、形容词以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

30、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一般的形式是解读诗句的内涵,结合诗词及修辞手法等。一般的形式是解读诗句的内涵,结合诗词返回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含着怎样的理趣。如王湾的是蕴含着怎样的理趣。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客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颈联被颈联被前人评价前人评价“形

31、容景物,妙绝千古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妙处在于:,妙处在于:“日日”、“春春”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前面加以强调,并用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前面加以强调,并用“生生”、“入入”使之拟人化,无意说理中,蕴含着自然的使之拟人化,无意说理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理趣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入旧年,将赶走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严冬。返回(四四)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 不同类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不同类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沉郁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

32、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要求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要求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返回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

33、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但不能简单孤立地用这样的词语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但不能简单孤立地用这样的词语来回答。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来回答。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如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如金昌绪的金昌绪的春怨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口语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口语化。儿化音化。儿化音“黄莺儿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后两句用质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后两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

34、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思念丈夫的美梦。该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思念丈夫的美梦。该诗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诗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返回三、答题步骤三、答题步骤(一一)炼字题型炼字题型第一步:解释选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一步:解释选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选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二步:展开联想把选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选字是如何更好地烘托了意境、表达了第三步:点出选字是如何更好地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感情。感情。返回(二二)赏析诗句题型赏析诗句题型 第一步:理解诗句的含意;第一步:理解诗句的含意;第二步:明确该句的句式特点和运用手法,分析其作

35、第二步:明确该句的句式特点和运用手法,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用和表达效果;第三步: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或蕴含的情感,可从该第三步: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或蕴含的情感,可从该诗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和该诗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诗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和该诗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加以考虑。作用两方面加以考虑。返回(三三)语言风格题型语言风格题型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返回1 1阅读

36、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春日即事李弥逊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注 李弥逊李弥逊(1085(10851153)1153),字似之,吴县,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今属江苏省苏州市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十分冷落的地方。返回请对首句中的请对首句中的“网网”字进行赏析。字进行赏析

37、。答:答:_返回解析: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对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对“诗眼诗眼”的把握与分析。命题者从的把握与分析。命题者从“网网”字设题,显然字设题,显然“网网”字应字应当有深刻的内涵。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兼抒情。当有深刻的内涵。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兼抒情。开篇写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诗人将漫天雨丝想象成一张大开篇写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诗人将漫天雨丝想象成一张大网,并且说欲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这是诗人独特的想象。网,并且说欲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这是诗人独特的想象。结合全诗的内容与情感,联系注释中结合全诗的内容与情感,联系注释中“因竭力反对秦桧的因竭力反对秦桧

38、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的事实,可以看出这里的的事实,可以看出这里的“网网”既是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隐含着政治色彩。回答该题,要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隐含着政治色彩。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返回答案: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非常生动、新奇。返回2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39、间作四首江间作四首(其三其三)潘大临潘大临西山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返回 注注 潘大临潘大临(约约105710571106)1106),字邠老,黄州,字邠老,黄州(今湖北今湖北黄冈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第三联

40、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返回答:答:_返回解析: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先要找出是哪些字,一般说来,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用先要找出是哪些字,一般说来,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用得好往往能生动传神。写安闲栖息的白鹭用了一个得好往往能生动传神。写安闲栖息的白鹭用了一个“拳拳”字,极尽妙处;写高飞云端的鸿雁,因天空辽阔,用了一字,极尽妙处;写高飞云端的鸿雁,因天空辽阔,用了一个个“退退”字,颇有情趣。由此确定字,颇有情趣。由此确定“拳拳”、“退退”两个字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分

41、析用得十分传神。分析“炼字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容,然后看所“炼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返回答案:答案:“拳拳”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返回3 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

42、面的题目。渔家傲渔家傲 王安石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注注 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这首词中这首词中“柔蓝一水萦花草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为后人称道,请作一句为后人称道,请作简要的赏析。简要的赏析。返回答:答:_答案:答案:词人用词人用“一水一水”来概括来概括“一江春水一江春水”

43、,添,添“萦花萦花草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三字烘托春光烂漫,“柔蓝一水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形容水色清碧,“柔柔”字更是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字更是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返回4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渔家傲 李清照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

44、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返回 该词不同于李清照其他词的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该词不同于李清照其他词的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答:_返回答案:答案:词人写梦中的景象和梦中的感叹,写传说中的词人写梦中的景象和梦中的感叹,写传说中的“天帝天帝”、“鹏鹏”、“蓬舟蓬舟”、“三山三山”,丰富的想,丰富的想象,简明的语言,绘制出壮美的景色。该词气势磅礴,象,简明的语言,绘制出壮美的景色。该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李词中少有的浪漫主义杰作。奔放有力,是李词中少有的浪漫主义杰作。返回5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45、,然后回答问题。恨别恨别 杜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返回 注注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公元760760年年)在成都写的一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首七言律诗。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

46、所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表现的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返回答:答:_答案:答案:“一别一别”、“长驱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衰”、“老老”相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相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思家思家”、“忆弟忆弟”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前三联悲凉沉郁,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前三联悲凉沉郁,最后一联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最后一联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表达了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表达了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返回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对表达

47、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而表达效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而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果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返回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是什么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

48、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本身的表达效果)和和“怎么样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歌思想感情的作用)。返回 例例44(2011(2011安徽高考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琅玡溪琅玡溪 宋宋 欧阳修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溪在滁州琅玡山。槎槎(ch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里指拼扎而

49、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4分分)返回 思路要清晰思路要清晰 1 1审题关键点:审题关键点:虚实结合三、四句赏析虚实结合三、四句赏析2 2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的知识。实,首先要了解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的知识。实,就是指客观存在的情景,就是在诗歌中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就是指客观存在的情景,就是在诗歌中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虚,是指虚幻的情景,是在诗歌表达中不能直接看着的景物;虚,是指虚幻的情景,是在诗歌表达中不能直接看到、摸到的情景,主要体现的方式有梦境、回忆、联想未来等。到、摸到

50、的情景,主要体现的方式有梦境、回忆、联想未来等。虚实结合可拓展诗歌的表达空间。然后从诗歌三、四两句中分虚实结合可拓展诗歌的表达空间。然后从诗歌三、四两句中分析哪是实,哪是虚,最后点明虚实手法的表达效果。析哪是实,哪是虚,最后点明虚实手法的表达效果。返回 答题要规范答题要规范 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失误要防范失误要防范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指出实写指出实写1 1分,虚写分,虚写1 1分,表达效

51、果分析分,表达效果分析2 2分。分。返回送检送检样卷样卷本诗虚写溪源的远近,实写眼前山花随水漂流本诗虚写溪源的远近,实写眼前山花随水漂流的景象,虚实结合,表现了春天的美景的景象,虚实结合,表现了春天的美景得分:得分:2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没有分析虚实结合的表达作用没有分析虚实结合的表达作用失分探因:失分探因:表达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表达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时,必须陈述该表达技在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时,必须陈述该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以及对诗词思想感情或主旨的作巧的表达效果以及对诗词思想感情或主旨的作用。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就会失分用。如果缺少这一环节

52、,就会失分返回 例例55(2010(2010全国卷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咏素蝶诗咏素蝶诗 刘孝绰刘孝绰 注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返回 注注 刘孝绰刘孝绰(481(481539)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今江苏徐州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数起数伏。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

53、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5分分)返回 思路要清晰思路要清晰 1 1审题关键点:审题关键点:含意表现手法含意表现手法2 2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问的诗歌的含意则可以从对最后两句的分析中得出。本题所问的诗歌的含意则可以从对最后两句的分析中得出。表现手法可从景与景之间的动静、虚实、古今、乐哀关系,表现手法可从景与景之间的动静、虚实、古今、乐哀关系,景与情之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关系几个景与情之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关系几个方面分析。方面分析。返回 答题要规范答题要规范 这

54、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依恋和向往。(3(3分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2分分)失误要防范失误要防范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含意含意3 3分,表现手法分,表现手法2 2分。含意概括不准确酌情分。含意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扣分返回 考生甲考生甲 送检送检样卷样卷怀才不遇,有意施展自己的抱负。借代怀才不遇,有意施展自己的抱负。借代得分:得分:1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含意概括不全面,表现手

55、法判断错误含意概括不全面,表现手法判断错误失分探因:失分探因:答案对诗歌的含意概括不全面,对表答案对诗歌的含意概括不全面,对表现手法的回答不准确,同样没有答出咏物诗的基现手法的回答不准确,同样没有答出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本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故失。故失4分分返回 考生乙考生乙 送检送检样卷样卷素蝶爱护自己的芳华,与嘉树相依,诗人素蝶自喻表素蝶爱护自己的芳华,与嘉树相依,诗人素蝶自喻表达出洁身自好,向往高尚情操的情怀达出洁身自好,向往高尚情操的情怀得分:得分:2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含意概括不准确,手法未点明含意概括不准确,手法未点明失分探因:失分探因:此答案对诗歌的

56、含意概括不准,对手法的此答案对诗歌的含意概括不准,对手法的回答没有点出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回答没有点出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故失故失3分分返回一、设问方式一、设问方式1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3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5 5诗歌运用了诗歌运用了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返回二、鉴赏思路二、鉴赏思

57、路 高考命题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考查诗歌的表高考命题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概括来说,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指明表达手法,达技巧,概括来说,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指明表达手法,如修辞手法、写景手法等,分值稍低;二是评析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写景手法等,分值稍低;二是评析表达技巧,如关键语句、典型意象、景情关系等,分值稍高。如何做如关键语句、典型意象、景情关系等,分值稍高。如何做好备考工作并有效地回答这类问题,可遵循下述几点要求:好备考工作并有效地回答这类问题,可遵循下述几点要求:返回(一一)储备知识,明确内涵,了解相关术语储备知识,明确内涵,了解相关术语 鉴赏古代诗歌的

58、表达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表达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准确把握相关术语,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巧的相关术语。准确把握相关术语,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整合准确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整合准确到位。关于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种类,归类方式很不统到位。关于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种类,归类方式很不统一,大致说来,需要注意五大方面:一,大致说来,需要注意五大方面:返回 一是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一是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在古典诗歌中,比较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论五种,在古典诗歌中,比较

59、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二是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二是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于景等,另外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于景等,另外还要注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借典抒情。还要注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借典抒情。返回 三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三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顶针、互文等,在实际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顶针、互文等,在实际运用中,一首诗往往是多

60、种修辞手法兼用。运用中,一首诗往往是多种修辞手法兼用。四是表现方法,包括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四是表现方法,包括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五是行文结构,主要指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篇点五是行文结构,主要指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过渡、题、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

61、过渡、伏笔、铺垫等。伏笔、铺垫等。返回(二二)整体把握,认真分析,明确表达技巧整体把握,认真分析,明确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表达技巧。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整旨,因此,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整体把握,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诗作情感。体把握,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诗作情感。返回 如李煜的如李煜的望江南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62、。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首词写这首词写的是亡国之痛,该词并没有对当时的个人处境作正面描写,的是亡国之痛,该词并没有对当时的个人处境作正面描写,而借梦境重现昔日的欢乐情景。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而借梦境重现昔日的欢乐情景。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由此可见,这首词采用了以乐写悲的得今日处境的凄凉。由此可见,这首词采用了以乐写悲的手法,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既要手法,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既要着眼全篇,又要抓住局部,像借景抒情类

63、的诗歌,既要从着眼全篇,又要抓住局部,像借景抒情类的诗歌,既要从整体上考察景与情的关系,又要认真分析写景的诗句是否整体上考察景与情的关系,又要认真分析写景的诗句是否采用了特殊的表达手段。采用了特殊的表达手段。返回 再如杜甫的再如杜甫的绝句二首绝句二首(其二其二):“江碧鸟逾白,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该诗前两句该诗前两句写景,以江碧衬鸟翎的白,以山青衬花的红艳,选取色写景,以江碧衬鸟翎的白,以山青衬花的红艳,选取色彩词,用了衬托的手法。整首诗抒写的是羁旅异乡的感彩词,用了衬托的手法。整首诗抒写的是羁旅异乡的感慨,景物描写令人目迷神驰

64、,这又是以乐景衬哀情,极慨,景物描写令人目迷神驰,这又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托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写春景之美,更能衬托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返回(三三)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立足典型手段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立足典型手段 一首诗歌不可能单纯只用一种表达技巧,多数是几种表一首诗歌不可能单纯只用一种表达技巧,多数是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从高考命题形式看,有的在题干中加上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从高考命题形式看,有的在题干中加上“最突出最突出”、“最主要最主要”等字眼,有的只是宽泛提出评析表等字眼,有的只是宽泛提出评析表达技巧。即便是宽泛的要求,在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时,也应达技巧。即便是宽

65、泛的要求,在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时,也应该抓住最典型的表达手法。因此,在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该抓住最典型的表达手法。因此,在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后,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技巧后,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返回 如欧阳修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

66、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在春山外。”这首词中,这首词中,“候馆梅残,溪桥柳细候馆梅残,溪桥柳细”,“寸寸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柔肠,盈盈粉泪”是严整的对偶;是严整的对偶;“草薰风暖草薰风暖”化用江淹化用江淹别赋别赋中的句子,是用典;中的句子,是用典;“辔辔”本义马缰,以之代马是本义马缰,以之代马是借代;借代;“迢迢不断如春水迢迢不断如春水”是化虚为实、形象贴切的比喻;是化虚为实、形象贴切的比喻;上阕通过初春景象反衬上阕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借助想象的离愁别绪,下阕借助想象写写“行人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行人”;返回上阕是实写,下阕是虚写,整首词虚实结合,相辅相成。上阕是实写,下阕是虚写,整首词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在这众多的表达手段中,最能突显人物情感和诗作意图的在这众多的表达手段中,最能突显人物情感和诗作意图的显然是虚实结合,分析评价这首词应当主要围绕这一点。显然是虚实结合,分析评价这首词应当主要围绕这一点。(四四)明确要求,规范整合,突出表达效果明确要求,规范整合,突出表达效果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高考命题的形式来看,有的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