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17311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2.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资源描述: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区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2(1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十二课外文言文一、(2018北部湾经济区,1719,6分)古诗文阅读。田猎之获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注州里:乡里。惟:思,考虑。疾:奋力,用力。A A组组 20182018年年广西广西中考题组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1)齐人有好猎者好:(2)狗良则数得兽矣则: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3.齐人“田

2、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一、1.答案答案(1)喜爱,喜欢(2)连词,就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本题可以运用知识迁移法解答。(1)句中的“好”,可联系十二章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解释为“喜欢、喜爱”。(2)句中的“则”,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句子中的“则”解释为“连词,就。”2.答案答案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抓关键词“独”(唯独,只是)、“尽然”(完全是这样),然后再将句子中

3、的每个词进行对照翻译,最后进行整合、调整,做到语言准确、通顺、流畅。3.答案答案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意对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找原因、谈启示的问题一定要紧密联系原文,文章中的“好猎者”从“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矣”,这一巨变暗示我们可从“变化”入手,抓住关键句子“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及“狗良则数得兽矣”,得出结论“得良狗助猎”,并由此提炼出启示的要点“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参考译文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旷日持久却猎不到野兽,回到家里见了家人感到

4、惭愧,到外面见了好友乡里也感到惭愧。(他)考虑自己得不到野兽的原因,是猎狗不好。(他)想要买一条好狗,而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于是立刻回去奋力耕作,由于努力耕作,家就富裕起来了。家富裕了就有了条件去买好狗。由于有了好狗就多次猎获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二、(2018桂林,1216,12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5、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作者。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

6、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

7、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2分)二、1.答案答案DA、B、C三项中的“而”都表修饰,D项中的“而”表转折。2.答案答案A“翳”的意思是“遮盖”。3.答案答案 D应在“知”后断开,“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是“知”的内容,“安此丰年”意思完整,中间不可断开。4.答案答案D从乙文“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可以看出,欧阳修想让百姓知道自己能够安享丰收的欢乐是因为天下和平安定,“丰乐亭”

8、由此得名。5.答案答案(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解析解析“修”指欧阳修自己;“乐”指“喜欢”;“之”为助词,不译。参考译文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泉水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来此游玩,抬头望山,俯首听泉。(春天)采摘散发着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幽秀美,四季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9、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三、(2018柳州,1013,12分)文言文阅读。【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10、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乎

11、?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B.被C.信D.善主人日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或谓君不善学 信乎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岂善学者应有邪以咨诹善道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B.于C.之D.以足肤皲裂而不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今诸生学于太学余将告于莅事者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而君变色以去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12、)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人物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3分)(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3分)三、1.答案答案BA.供养,给吃/喂养。B.同“披”。C.确实/信用。D.善于/好的。2.

13、答案答案AA.连词,表转折。B.介词,在/介词,向。C.助词,的/动词,去。D.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把。3.答案答案 D这是【甲】文所阐明的道理,【乙】文阐述的是学习要善于思考,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的道理。4.答案答案(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却没有思考它。解析解析(1)注意“假”的意思与今义不同,应译为“借”。(2)注意“但”的意思是“只是”,“志”的意思是“记住”。参考译文【乙】王生爱好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

14、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却没有思考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借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这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具有的态度吗?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

15、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四、(2018玉林,24,9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1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乙】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17、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宾客大宴会:聚集B.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D.吾于何逃声哉于:到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

18、的任何一种声音。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

19、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C.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四、1.答案答案A“会”是“适逢,正赶上”的意思。2.答案答案BA.“少”

20、应翻译为“稍微”。C.“百”是概数,应翻译为“上百”。D.“夫”意思不是“大丈夫”,是“我”。3.答案答案C“更多的是赞扬钟子期善听”错误。参考译文甲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不久,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远远地听到深巷中有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着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她的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一边轻拍一边哼唱着哄他。另一

21、个大孩子醒了,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唱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逐渐端正了坐姿。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

22、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人有上百张嘴,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颤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乙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3、。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登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黄河!”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他)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塌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我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我到哪儿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五、(2018梧州,1618,7分)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

24、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注泽:宗泽,南宋将领。云:报告。生兵:新兵。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分)

25、五、1.答案答案(1)同样(2)比解析解析本题实词词语意思课内文言例子出处今日进退等死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2.答案答案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解析解析根据句意“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来断句。3.答案答案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解析解析从文中宗泽下令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他很善于鼓舞士气;从他转移军队能够看出他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报告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

26、。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新兵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数量是自己的十几倍,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夜里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兵当晚到达,只得到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一、(2017北部湾经济区,1719,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字之师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

27、为“一字师”。(选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注郑谷:唐代诗人。齐己:唐僧人,善诗。士林:读书人,文人。B组 2016-2018年广西中考题组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1)齐己携诗诣之诣:(2)数枝,非早也也: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己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一、1.答案答案(1)拜访,晋谒,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掌握情况,较为少见地考查了虚词“也”的用法和意思,难度不大。2.答案答案从此,文人们就把郑谷称为“一字师”。解析解

28、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自是”和“以为”是本题的翻译重点。自是:从此。以为:把称作。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文;“达”,就是要求文句通顺流畅;“雅”,则要求尽量形象生动,富有文采。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3.答案答案(示例1)携诗拜访求教,说明齐己是一个虚心求学的人。(示例2)为一字之教叩拜郑谷,说明齐己是一个谦恭有礼的人。解析解析考生如果能大致读懂文章内容,“虚心求学”这一点就较为容易得出。考生在解答

29、这类题目时,应挑选最显著的人物特征作答。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文中直接找出概括人物特点的词语;从文中与人物有关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人物特点;通过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参考译文郑谷住在袁州,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看)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深以为然,不自觉地下拜。从此,文人们就把郑谷称为“一字师”。二、(2017百色,47,12分)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30、:“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藩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侯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节选自后汉书陈藩传)注藩,即陈藩,字仲举,东汉大臣。芜秽:杂乱不堪。孺子,即年幼者。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陈涉少时宾客意少舒B.苟富贵,无相忘更有痴似相公者C.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或异二者之为,何哉D.大丈夫处世何处无竹柏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

31、是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藩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侯之/”。C.甲文中的“字”是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乙文的“郡”是古代行政区域。D.甲文“吴广者,阳夏人也”和乙文“安事一室乎”这两句分别为判断句和设问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用对比手法,将陈涉与其他佣耕者进行对比,以突出他的非凡之志。B.乙文刻画薛勤这个人物,主要采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法。C.甲乙两文表现陈涉、陈藩两人在青少年时期都具有人生的远大抱负。D.甲乙两文二陈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人贵立志,志向影响人成就的大小。

3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3分)(2)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分)二、1.答案答案CA.年幼/稍微。B.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与“公”构成“相公”,表示对年少士人的尊称。C.都是“为什么”的意思。D.处理,应付/处所。2.答案答案D“安事一室乎”不是设问句,而是反问句。3.答案答案B乙文刻画薛勤这个人物,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4.答案答案(1)(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2)薛勤知道他有使社会澄清的大志向,认为他很奇特。解析解析(1)句把握重点词“之”的意思,第一个是动词,“去、往、到”的意思,第二个是助词,

33、补足音节,无实际意义。“怅恨”和“辍”也要翻译准确。(2)句注意“清”和“奇”的词类活用,“清”是使动用法,使澄清,“奇”是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参考译文乙陈藩十五岁时,经常避人独居一间房屋,却(不打扫自己所住的居室,)以至于庭院房间杂乱不堪。他父亲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来问候,问陈藩:“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来迎接宾客呢?”陈藩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使社会澄清的大志向,认为他很奇特。三、(2017桂林,1014,11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

35、的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笔,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三、1.答案答案B语气词,表反问语气。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36、。2.答案答案A“移”的意思是“改变”。3.答案答案D“见闻者”不仅指“观者”,也包括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通过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文天祥的品质。4.答案答案(文天祥)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两次,然后受刑而死。解析解析翻译时注意补充主语,使句子结构完整。注意重点词“再拜”的翻译,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5.答案答案(1)孟子笔下的“大丈夫”,“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文天祥抗击外敌,保卫自己的国家,正是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抗元兵败,文天祥从容赴死,正是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的体现。(3)

37、他无愧于天下,从容就义,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解析解析先要明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然后联系文本,一一对应分析即可。参考译文(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中。那文中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行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两次,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

38、经死了。看到和听说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四、(2017来宾,4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唯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39、,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徽:系琴弦的绳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仙则名(名:名字)B.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C.谈笑有鸿儒(鸿:大)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空寂)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D.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

40、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B.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C.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住所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D.乙文主要写了陶渊明住所的萧条冷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分)(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3分)四、1.答案答案A“名”是动词,翻译为“出名”。2.答案答案BA.水/不在深。C.可以/调/素琴。D.“晏如也”中间不能断开。3.答案答案 D乙文主要表现了主人公的志趣。描写其住所,是为了表现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故D项不正确。4.答案答案(1)没有奏乐的声音来扰乱耳朵,也没有公事公文来使身体劳累。(2)(陶潜

41、)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擅长写作。解析解析(1)句翻译时注意“丝竹”指代乐器;“案牍”指代公事公文。(2)句翻译时注意“属”的意思。参考译文乙陶潜,字元亮,(他)少年时志向高远,学识渊博,擅长写作。(他)天资聪颖而不拘小节,任其自然,有所体会。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他自己在序里这么说,当时的人说事实就是那样。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一副)满足、和悦快乐的样子。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有时没酒,(他)也可以不停地吟诵。

42、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没有装饰的琴,上面连系琴弦的绳子都没有,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抚琴唱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五、(2016南宁,1719,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涉:渡。遽(j):急忙。契:用刀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故

43、事“”也说明了类似的道理。(2分)五、1.答案答案(1)从(2)停止解析本题实词词语意思课内文言例子出处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有朋自远方来十二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停止一狼得骨止狼2.答案答案像这个样子去寻剑,不也是很糊涂吗?解析解析翻译时要注意,“求剑若此”是典型的倒装句,翻译时应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不亦惑乎”是反问句。疑难突破疑难突破“惑”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疑惑;迷惑,蛊惑;佛教称烦恼为惑。然而这几个意思套入句子中都是不通的,因而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翻译出关键词的意思。3.答案答案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意近即可)河中石兽解析解析这道题

44、第一问考的是“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寓意。第二问考的是课内外知识的勾连,我们要学会触类旁通。参考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宝剑从船上坠落到了江中。(楚国人)急忙在船舷刻下记号,说:“这是我宝剑坠落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宝剑。船已经移动了,但是宝剑并没有移动;像这个样子去寻剑,不也是很糊涂吗?六、(2016梧州,1618,7分)课外文言文阅读。滇游日记徐霞客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则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

45、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久之,幸而攀上。(选自徐霞客游记)注削:陡峭。陨:坠落。摧:崩裂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有洞东向()(2)无逾此者()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3.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六、1.答案答案(1)向东,朝东(2)超过解析解析 本题实词词语意思课内文言例子出处有洞东向向东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无逾此者超过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2.答案答案过一会儿,

46、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解析解析“已而”一词醉翁亭记里已学过,“已而夕阳在山”的“已而”是“短时间、一会儿”的意思。“及”根据上下文,可以翻译为“碰到”。采分要点句子大意1分,关键词“已而”“及”各1分。3.答案答案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解析解析选文写作者攀山之难,侧面表现了山势之陡峭。三峡中写山势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直接写了山的高峻连绵,是正面描写。参考译文忽然看见层层山崖之上,有个山洞向东方向,我就向上攀爬。那上面非常陡峭,爬上半里之后,陡峭的山崖上土不能承受脚踩的力量,就用手攀草根而上。过一会儿后,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

47、脚碰到了石头。然而石头也不牢固,踩上去就坠落,向上攀爬也坠落。偶尔到了一稍黏的地方,粘住脚挂住手,像平贴在崖壁上一样,不能挪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攀缘之物,想往下也没有立足之地,生平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这一次的。过了好大一会儿,先试着摸到两手两脚四处都不能崩裂的石头,然后悬空移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移动一只脚,一边的手脚牢固了,然后悬空又移动另一边的手脚,幸亏石头没有坠落。过了好长时间,幸好攀爬上去了。七、(2015南宁,1719,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纹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

48、好龙,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牖(yu):窗户。施(y):延伸。还(xun):通“旋”,掉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施尾于堂于:(2)弃而还走走: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是叶公非好龙,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2分)七、1.答案答案(1)在,到。(2)跑。解析解析本题实词词语意思课内文言例子出处施尾于堂介词,在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弃而还走跑双兔傍地走木兰诗2.答案答案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解析解析注意判断句式“也”。

49、注意关键词“是”“好”“似”“者”的翻译。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回答时要注意题干中“根本原因”的要求,不能回答成“他害怕龙”等表面原因。讽刺什么要联系叶公的特点和现实生活来回答。参考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钩刀上雕刻着龙,凿子上雕刻着龙,凡是屋室刻花的地方都雕上了龙。于是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就下凡到叶公家,把头伸进窗户来探看,尾巴延伸在厅堂上。叶公看见真龙,转身丢下它就跑,丧魂失魄,脸色都变了。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3.答案答案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

50、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八、(2015崇左,1516,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桑干枝水又东流,长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注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委:弯曲,曲折。浦(p):湖泊。凫(f):野鸭。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俯仰:代指“观望”。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寡:少。良木:美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桑干枝水又东流()水至清深()2.短文描绘了两湖什么样的景色?(2分)八、1.答案答案向东,名词用作状语极解析解析本题实词词语意思课内文

51、言例子出处桑干枝水又东流向东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水至清深极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答案短文描绘了两湖水面开阔,水极清澈,鱼鸟繁多的景象。解析解析首先找出写景的句子,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参考译文桑干枝水复向东流,长河曲流,连通两个湖泊。东湖和西湖,一水相连,潭水极清且深。早晚有很多野鸭、雁在湖上浮游,鱼鳖等动物潜游于水下。观望池潭,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九、(2014南宁,1719,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王罴性俭率王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

52、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选自周书王罴传)注王罴(p):北周大将。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舂爨(cu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又有客与罴食瓜食:(2)及瓜皮落地及: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3.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九、1.答案答案(1)吃(2)等到解析解析 本题实词词语意思课内文言例子出处又有客与罴食瓜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及瓜皮落地等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

53、答案答案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解析解析翻译语句要尽量直译。译准关键词,如“嫌”译为“厌恶”。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嫌”字在古代汉语词典有以下几个义项:疑惑,疑忌。如李白长干行:“两小无嫌猜。”仇怨,怨恨。厌恶,不满意。近似,接近。3.答案答案(示例1)我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示例2)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解析解析肯定、否定均可,但要有明确的观点,并结合原文阐明理由,语言表达简洁流畅。参考译文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曾经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

54、罴为他设下饭食。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他们下的功夫很深了,去壳、捣碎、生火做饭,费力又不少。你却是挑挑拣拣,想必是肚子不饿。”命令随从将饭食撤走。使者很惊讶,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伸手就从地上拣起(瓜皮)来把它吃了。客人(看了后)神色很惭愧。一、(2017贺州改编,1014,13分)文言文阅读。赵普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

55、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C C组组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刘宣乙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注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

56、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普少习吏事习:熟悉B.家人发箧视之发:发现C.每归私第第:府第,大的住宅D.讶其文讶:感到惊奇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B.卒用其人岁赋其二(捕蛇者说)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D.以语使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B.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

57、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5.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3分)一、1.答案答案B“家人发箧视之”的“发”是“开启”的意思,而不是“发现”的意思。2.答案答案CC.都是助词,可译为“的”。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代词,可

58、译为“这”/代词,这种蛇,指永州异蛇。D.把/因为。易错警示易错警示B项两个词都是代词,用法相同,但意思不一样。因而除了判断用法是否一样,还要判断意思是否相同。3.答案答案D甲乙两篇文章都写了主人公刻苦读书的细节,但奏荐人才的是赵普,表现的中心也不一样。赵普苦读,以天下为己任,推荐人才,不怕得罪宋太祖。但乙文没有这些内容,要表现的自然也不是这个中心。解题关键解题关键一般来说,不同的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是不一样的,这点只要在选文中检查一下即可判断。4.答案答案(1)(赵普)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解析解析一定记得补充主语,使句子完整。(1)句

59、注意关键词“阖”“户”“箧”“竟”要翻译准确。(2)句注意省略了主语和“于”(于厩中),翻译的时候要补充完整。5.答案答案事例: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苦读,孔子韦编三绝等。感受:可围绕“刻苦读书”“专心勤奋”说出自己的感受,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解析解析注意陈述古人刻苦读书的事例时要尽量简洁,谈自己的感受时应围绕这两篇文章的共同主题,即“刻苦读书”“专心勤奋”来发表观点。参考译文甲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

60、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待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相比。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拿回家。一天,赵普把太祖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醒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乙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

61、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日日夜夜(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春秋,老师惊异(于)他的才能,把(这件事)告诉卫使,卫使便给他优良的待遇。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惊讶(于)他的文章,认为(这)必定是山中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开始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二、(2017柳州,1013,12分)文言文阅读。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62、:“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注,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选自刘向说苑)注上:君王。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度B.将C.或

63、D.亡,道不通 度已失期先自度其足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或闻无罪而或长烟一空,非之则危 背之则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大将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他们报仇。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

64、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4.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分)(2)王者何贵?(2分)二、1.答案答案DA.估计/量长短。B.统领/将领。C.有人/有时。D.灭亡。2.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例句和C项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A.介词,把。B.介词,凭借。D.连词,表修饰。3.答案答案A陈胜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并非“表达对二人的思念”“为他们报仇”。4.答案答案(1)现在逃亡是死

65、,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可以吗?(2)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解析解析(1)句重点词语:“等”译为“同样”;“死国”译为“为国家大事而死”。(2)句重点词语:“贵”译为“以为贵”。解题关键解题关键翻译文言语句,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参考译文甲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调发贫民约九百人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头目。恰巧遇到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66、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被立为国君,应被立为国君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乙齐桓公问管仲:“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三、(2018新疆,1114,12分)阅读下面甲文乙文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文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