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17202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54.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二、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三、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简介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麻省霍利约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创造了一项球类游戏:人们分站在网球场球网的两侧,用篮球胆之类的球托来拍去,击球的次数不限。这就是排球运动的雏形。首次排球比赛是1896年在美国斯普林费尔体育专科学校举行的。出场人数由双方共同商定,不限多少,但必须相等。一次比赛共打九盘,一方的一名队员发球连得3分为一盘;场地的面积为7、62米*15、24米;球网宽0、61米,长8、235米离地高度为1、98米;球重255-346克,橡胶球胆,外壳用皮革和帆布缝制而

2、成,球的圆周为63、5-68、8厘米;发球者必须一足踩在端线上,有两次发球机会等等。1912年,规定双方上场的队员必须轮转位置。1917年,规定每队上场队员为六人。1922年,规则已趋完备,规定每方必须在三次以内将球击过网。1977年,国际排联对规则又进行了修改。将标志杆内移20厘米;拦网触手后还可击球三次。这两条规则有利于防守,对进攻技术、战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排球运动首先传入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在美洲流行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球传入法国、意大利、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由于当时“六人制”,“位置轮转”等项规则已被确定,故欧洲排球运动逐渐普及起来。排球传入亚洲较早,19

3、13年首届远东运动会即把排球列入竞赛项目。六十年代以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尼亚、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排球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亚洲地区开展六人制排球之后,特别是中国首创的快球打法得到迅速传播后,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水平提高较快,六十年代即变成一支能与欧洲强队相抗衡的力量。首先是日本女排刮起“远东台风”,从1962年到1967年,连夺三次世界性比赛的冠军。六十年代末日本男排又跻身于世界先进地位。接着,朝鲜女排和南朝鲜女排取得了世界性比赛第三名的成绩。1981年,中国女排崛起,以全胜的战绩夺得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1982年,中国女排又赢得了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

4、桂冠,取得了参加1984年奥运会的当然资格,誉满世界排坛。七十年代以前,美洲人一直把排球运动看成娱乐性的游戏项目,运动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和亚洲。到七十年代中期,古巴人首先崛起,以惊人的弹跳力,高打重扣结合亚洲打法,刮起一阵“加勒比旋风”。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与此同时,巴西、美国、阿根廷、秘鲁等队的技术也迅速提高,形成强大的美洲势力。近年来,非洲的排球技术水平也有不少提高,其中突尼斯和埃及队进步显著。现在,排球运动已进入欧、亚、美三大洲鼎立的时代。目前世界性的排球比赛有:世界排球锦标赛、奥世界排球锦标赛、奥运会排球赛、世界杯排球赛运会排球赛、世界杯排球赛,均为每四年举办一次。一、排球运动的起

5、源与发展二、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1、场地的基本规格 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四周至少有3米的无障碍区。从地面垂直向上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划一。室外场地为了便于排水,每米可有5毫米的坡地。比赛场地所有界线均为5厘米宽,且包括在相应区域内的面积内。界线应是与地面不同的颜色,并不得用任何坚硬物体人为场地界线。请看图例:排球运动的比赛场地端线0.05m边线0.05m0.05m9m前场区0.15m0.05m18m0.15m0.20m中线进攻线后场区0.20m发球区短线3m9m2、球网和网柱的基本规格二、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球网的规格:球网为深色,网长.米,宽为

6、米,网孔cmcm,网上沿缝有厘米宽的双层白帆布。标志带:两条宽厘米,长米的白色标志带,应分别设在球网两端并垂直于边线和中心线的交接处。其宽度应计算在场内上空。标志杆:长.米,直径毫米。在一端厘米长度上,每厘米应涂红白相间的颜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分别装在球网两端的异侧面上。网柱:高.米,两网柱应垂直固定在两条边线以外.米米的中线延长线上。请看图例:请看图例:网长9.5m0.51m网宽1m成年男子2.43m成年女子2.24m少男2.24m2.35m少女2.00m2.15m网高标志杆长1.8m0.8m网孔1010cm标志带宽0.5cm长1m、球的基本规格球的圆周为65cm67cm球的质量为260克2

7、80克球的气压为0.3kg/cm20.325kg/cm2二、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三、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一)排球运动的技术概述1、排球技术概念:是指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用人体解剖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所采用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为完成击球动作的其他配合的总称。2、排球技术的特点:完成动作时间短促。完成技术动作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 完成技术动作身体活动范围大 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之间无明显界限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准准备备姿姿势势和和移移动动传传球球垫垫球球发发球球扣扣球球拦拦网网3、排球技术的分类 排球技术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用方法等,可分成六大类。如下图所示:准备姿势和移动准备姿势和移动

8、准备姿势的作用:准备姿势是为了有利于起动、移动,使身体动作和心理活动处于良好的“临战”状态。规范的准备姿势还有利于掌握各项排球技术。起动的作用:起动是移动的开始,是在准备姿势的基础上变换身体重心的位置,使身体便于向某方位快速移动。起动的快慢和准确程度,决定着移动取位及时与否。移动的作用:及时、准确、快速的移动是击球前合理取位,以及寻找最佳击球点的前提。传传 球球1、传球的作用:传球主要用于二传,在比赛中起着组织进攻的作用。传球在比赛中也常用来接对方的处理球、吊球和被对方拦回的高球。还可进行吊球和处理球,起着直接进攻的作用。2、传球的分类、传球的分类双手传球单手传球正传背传侧传跳传二传吊球二传一

9、传第三次传球顺网 调整 背向 侧向 跳起二传 二传 二传 二传 二传、垫球的作用:垫球是排球比赛中运用较多的一项技术,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以及防守和处理各种球。当一传一球低时,还可以垫二传,用来组织进攻。垫球技术是组织一攻、反攻和保反的重要环节。垫球垫球、垫球的分类、垫球的分类垫球的分类双手垫球单手垫球正面垫体侧垫跨步垫半跪垫背向垫挡球不倒地垫球倒地垫球滚翻垫侧倒垫前滚垫鱼跃垫、发球的作用: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攻击性强的发球,可起到先制人的作用。发球也可以减弱对方一攻的威力,为本方防守创造有利机会。发球发球的分类上手发球下手发球旋转球飘 球正面上手发球勾手大力发球勾手

10、飘球上手飘球跳发球正面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高吊球、发球的分类扣球与吊球、扣球与吊球的作用:扣球在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进攻中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也是从被动的防守转化为主动进攻夺取发球权和得分最重要的手段。扣球也是反映低、中、高级排球队网上实力的重要标志,并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环节。、扣球与吊球的分类高点吊球轻吊球快吊球扣球吊球近体快短平快平位快背快背平快时间差位置差空间差近网扣球远网扣球调整扣球扣快球正面扣球勾手扣球自我掩护扣球拦 网、拦网的作用:拦网是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线。有效的拦网,可以减轻本方后排的防守压力,为反击创造的利条件,同时也可以削弱对方进攻的锐气,给对方攻手造成心理威胁。、拦网

11、的分类单人拦网集体拦网拦强攻拦快攻双人拦三人拦(二)、排球战术概述、排球战术的概念 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比赛规则、排球运动的规律、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的发展变化,合理地运用个人技术及集体配合,所采取的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排球战术的特点一、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二、进攻与防守转换迅速三、依靠集体合作发挥个人技术、排球战术的分类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和比赛的规律,一般把排球战术分为集体战术和个人战术两大类。在集体战术中,又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系统。同时,按比赛中出现的不同来球情况,在集体防守战术中,又分为接发球、扣、吊球,拦回球和垫球、传球四种不同的来球,并组织相应的战术系统。中一二形式边一二形式后排插上形式进攻战术防守战术打法防守阵形进攻阵形强攻快攻两次攻接发球接扣吊球接拦回球接垫传球排球集体战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