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717085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38.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错误!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过程与方法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错误!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错误!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

2、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

3、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

4、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利用凹凸齿错

5、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牢固。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冲浪者弓着腰,分开两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图17撑竿有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和重力势能。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神奇。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希望大家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在这一节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展示,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1长度的单位

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i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m=103 m;1 dm=10-1 m;1 m=102 cm=103 mm=106 u m=109 nm。1光年=X 1015m2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年、天d、时h、分min、毫秒m、微秒距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h=60 min;1 min=60;1=103 m;1 m=103 u。探究点二测量活动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引导学生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有

7、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补充:什么是分度值、量程,估读的方法。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减小误差,我们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多测几次,求平均值。2用表测量时间提问:通常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时间学生回答:钟表、停表。学生看图213,了解时钟的演变过程。探究点三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叫做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测量时如估读时有的误差偏大,有的误差偏小。引导学生总结:因为测量器材精确度有限,眼睛分辨能力有限,另外还有天气、实验的设计都有可能影响误差的大小。所以误差总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

8、量工具,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思路打开,如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小明多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下:则错误的是DA cmB cm C cm D cm2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长度的基本单位:米时间基本单位:秒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三长度的测量与估测四时间的测量与估测错误!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

9、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第三节快与慢第一课时物体运动的快与慢错误!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2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实验的乐趣。错误!重点1速度的概念。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3速度的测量。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错误!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观看相关视频,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要知道哪个动物

10、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方法。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做判断。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教师点拨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

11、”。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即:速度=错误!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计算公式:v=错误!单位:米/秒m/、千米/时m/h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读作10米每秒。提问:反过来,如果知道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12、:这个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0米。针对训练1 m/的速度与1 m/h的速度相比较哪个大1 m/=错误!m/h= m/h因为 m/h1 m/h,所以1 m/1 m/h提问:如果各个速度的单位不同时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回答: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探究点二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教师点拨学生阅读例题,提出应注意的几点:1路程单位m要换算成m。可将速度单位换算成m/h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应先写出原公式,再写出变形式。3计算过程要带单位。4小数点后面一般保留两位小数。5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补充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经过第一站牌时是8时32分,经

13、过第二站牌时是8时36分,问两站相距多少米已知:v=45 m/h= m/t=4 min=240求:=解:根据v=错误!=vt= m/X240=3000 m答:两车站相距3000 m。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探究点三速度的测量学生阅读“测量速度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路程,用停表或计时器测出所用时间 t,通过公式v=错误!计算出平均速度。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了解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要求,知道了有关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 .154 m=15 m/215 m/=_54_m/h2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

14、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快与慢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二、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2 .计算公式:v二错误!3 .单位:米/秒m/、千米/时m/h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三、物理计算题的四步骤:已知,求,解,答错误!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后者计算时容易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第二课时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错误!知识与技能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过程与方法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

15、个物体是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错误!重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判断匀速直线运动。错误!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展现问题: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1分钟内运动了30m,2分钟内运动了60m,3分钟内运动了90m,该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先讨论,后回答。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阅读课本第25页至第26页,图226所示,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在这条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时

16、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3段路程的运动速度。通过计算结果总结:小车在每段路程的速度都是不变的。下面看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图225,计算小汽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自然界中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是不常见的。探究点二变速直线运动学生继续阅读课本内容,计算出天鹅在3段路程中的速度。天鹅在空

17、中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在做变速运动。归纳小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探究点三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6 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cm/,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 m7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 m的安全区教师点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公式v=错误!,=vt和t=错误!多种方法做出比较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最多能用几种方法。教师巡

18、视,最后展示学生的各种解法。解法一:已知:v1= cm/, v2=5 m/,1=96 cm,2=500 m求:t1、t2解:由v=错误!得t=错误!t1=错误!=错误!=120t2=错误!=错误!=100Vt1t2.人能跑到安全区。解法二:已知:v1= cm/, v2=5 m/,2=500 m求:1解:由v=错误!得t=错误!t1=t2=错误!=错误!=100。1=v1t1= cm/X 100=80 cm,/1500 m人能跑到安全区。解法四:已知:1=96 cm,v2=5 m/,2=500 m求:v1=解:由v=错误!得t=错误!t1=t2=错误!=错误!=100v1=错误!=错误!= cm

19、/v1 cm/人能跑到安全区。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并会根据速度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从速度公式v=错误!可知,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D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反比C.随时间和路程而改变D.与时间、路程无关2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快与慢一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二错误!比值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三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错误!应该着重强调匀速是指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错误!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2通过

20、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过程与方法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2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错误!重点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错误!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博尔特100米跑的研究资料,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

21、用时间分别是:、,最后20米用了,总成绩为:秒。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米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米本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速度的变化情况。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探究准备阶段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的“提出问题”有关内容。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

22、意涂改实验数据。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分组讨论、交流:1你要探究的问题;2你的猜想或假设;3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探究点二实验探究阶段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等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B.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止计

23、时。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垫成坡度适中的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使小车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所用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ti =v1=21t2= t-tiV2=t =全一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3求出斜面下半段路程2,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C.实施计划。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下半段路程的

24、平均速度是结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在这一节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展示/的速度行驶500,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 m7的速度行驶100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探究问题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二探究实验报告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5实验结论6评估7交流错误!这是一节实验课,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掌握得还不错,无论是对

25、于实验的原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较清楚。但时间的测量应提前多多练习。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错误!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达到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错误!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归纳总结出结

26、论。难点利用回声测距离。错误!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音乐声,路上嘈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喧闹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演示实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现象音叉溅起水花。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

27、什么问题呢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发声是不同的。学生举例,并说出是什么在振动发声。归纳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发声体发声部位不同,但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我们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那么声音产生后是怎样传入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探究点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里是怎样传播的声音在其他物质中能传播吗学生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

28、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固体也能传声。问:液体能不能传声呢举例:你潜入水中,可以听到岸上传来的声音;你家鱼缸里的鱼,当你猛拍掌时,鱼会怎样学生回答: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再观看一个现象,结论:真空不能传声。归纳小结声音靠物质传播。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看图311人耳的结构。观察并注意说明。归纳小结原来,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动叫做声波。声波从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便听到了声音。探究点三声音传播的快慢有一种现象,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

29、为什么常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得多的缘故。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空气传声与固体传声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在古代,战士休息时,常枕着箭筒睡觉,这有什么好处呢原来他随时可以听到敌军有无动静。为什么呢大地、箭筒是固体,固体传声快的缘故。归纳小结原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空气15中声速是340 mJ;25的水中,大约是1500 m/;钢铁中,大约是5200 mJ;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介绍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

30、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如果回声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空气15中声速是340 m/;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在运动场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应该D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停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停表因为眼睛很灵敏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停表,因为枪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

31、的D.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速度要快得多2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传播的快慢:空气15中声速是340 m/;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错误!学生利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坛坛罐罐做实验,让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感受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错误!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

32、调和音色。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环节。过程与方法1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行简单的专项社区调查,让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2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的责任感的人。错误!重点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难点了解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错误!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发声齿轮、硬塑料片、自制“水瓶琴”、音叉、啤酒瓶等。部分学生备用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手风琴、长笛、鼓、锣,音频资料等。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33、方法1: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多媒体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是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是噪音。方法2: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音频资料,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声音的特性。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响度分组实验1鼓面上放些黄豆,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观察黄豆跳动的高度,比较鼓发出声音的强弱。2把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响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观察激起水花的大小,比较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

34、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分组实验用同一硬纸片,以同样的速度,大小不同的力,划过同一把梳子,观察纸片变形幅度,比较发出的声音响度大小。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归纳小结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另外,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点拨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放大法、转换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针对训练学生阅读41页“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的对照表,了解响度不同的声音对人体引起的感觉,知道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探究点二音调分组实验1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不同的琴弦,观察弦的振动,比较声音的高低。2找一

35、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分别说同一句话,比较声音的高低。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分组实验用同一硬纸片,用大小相同的力,以不同的快慢,划过同一把梳子,观察纸片振动节奏,比较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归纳小结上面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高。看图316,判断纸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齿轮的齿数的关系。教师点拨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表示。若物体每秒振动一次,则其振动频率为1 H。探究点三音色音色曾经叫做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

36、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等。上面的学习可知: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探究点四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指导学生读表:电子白板出示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常闻声贝数dB感觉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耳语1020极静静夜室内一般说话声3050安静大声说话嘈杂的闹市7090较吵闹电锯110很吵闹响雷螺旋桨飞机起飞120130鼓膜震痛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导弹发射140150无法忍受探究点五噪声的防治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环节减弱噪声总结出可以从三个环节减弱噪音污染。并分别举出事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墙;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带耳塞等。学生参与:举出生活中不

37、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噪声的防治:1从噪声的产生;2从噪声的传播;3从噪声的接收三个环节。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D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2完成学生用

38、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乐音的三个特性含义决定因素相关问题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物体在1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二、噪声的防治1从噪声的产生2从噪声的传播3从噪声的接收错误!本节的名词、术语比较多且比较抽象,教学时以听声为导引,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根据生活经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易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噪声的控制是本节的重点,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要让学生

39、从生活实例中总结在哪个环节控制了噪声有点难度,有些学生在声源处减弱和传播过程中减弱两个措施上有些混淆,因此在要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训练和加强。第三节超声与次声错误!知识与技能1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错误!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2知道超声的应用。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错误!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

40、目标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为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现在,你大概已经有了体会,那么你对超声和次声知道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它。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研究发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 H到1012 H,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 H到20000 H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

41、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频率高于20000 H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 H的声音称为次声。探究点一超声1.概念:频率高于20000 H的声音。2特点:1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2沿直线传播,可反射。3应用:学生阅读图3-27,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例如:狗能听到频率达50000 H的超声,蝙蝠能听到频率为十几万赫的超声。1利用超声雷达又叫声呐探测物体位置等。2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如B 超;超声金属探伤仪。3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4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探究点二次声1 .概念:频率低于20 H的声音。2特

42、点:1频率低,传播远;2能量很大的次声具有极大破坏力。3应用:人耳听不到次声。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海啸、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1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2 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产生微弱次声,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3军事:核武器。4危害: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遭到破坏,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由于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大,但人耳却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超声及超

43、声的应用。2次声及次声的危害、应用。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CA.甲昆虫B.乙昆虫C都能听到D.都听不到2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三节超声与次声1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 H2超声与次声频率高于20000 H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 H的声音叫次声3.超声的应用:碎石、B超、声呐定位、超声导航4次声危害:对机器、建筑物、人体有伤害错误!灵活运用教材,突出重点,突出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对声传递信息进行分类,较好

44、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分析归纳能力。加上一个回声定位的计算题既强化了重点知识,又规范了解题行为。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光的传播错误!知识与技能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或自然中的一些现象。3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回忆生活中的光的现象,让学生从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回答问题。2通过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环

45、保意识。错误!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错误!激光电筒、水槽、玻璃砖、光屏、水。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当我们早晨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我们就进入了光的世界。播放以下视频:41,由于阳光,大自然才变得如此色彩斑斓、风光秀丽;42,影子游戏;43,密密的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第四章,多彩的光。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光源提问:光从哪里来的呢白天主要靠太阳发出,晚上靠各种灯发出的太

46、阳、各种各样的灯有什么共同点呢正在发光归纳总结得出: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呢蜡烛、火把、油灯等注意:月亮、宝石不是光源。从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便看见了这个发光体。例如:打开电灯,我们就可以看见它的光,这是由于光从灯泡到达了我们的眼睛。探究点二光的传播提问:光的传播路径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光沿直线传播。引导学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让激光电筒沿白屏射出,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得结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线。2 .图44a探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3 .图44b探究光在在玻璃

47、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光在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4媒体展示:我们能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引导得出:光在透明、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提问: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怎样在纸上画出光线呢引导:画直线,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光束:许多光线在一起。应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1准直:挖隧道;2影子的形成:手影;3日食、月食的形成;4小孔成像。探究点三光速晚上,我们一打开电灯开关,周围就马上亮了,这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单凭视觉几乎无法觉察到光传播所用的时间,所以在历史

48、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以为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直到17世纪才发现光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前一章,我们讲了真空不能传声,那光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能,并且是传播得最快的,现在已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空气:c=X108 mJ相当于每秒绕地球赤道转7圈半。水中:错误!c 玻璃中:错误!c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的神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空气中传播的速度:c=x 108 m/o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光的传播一、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二、光的传播1在透明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

49、播2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光束:许多光线在一起3.应用: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三、光速:真空、空气中:c=X108 m/水中:错误! c 玻璃中:错误! c错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多个学生动手的实验,如让学生分别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以及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第二课时光的反射错误!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50、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2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错误!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难点1反射定律中“三线共面”这个结论的得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所以,“三线共面”是一个难点。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仅抽象,学生还很容易

51、根据思维定式而在理解中出错。因此,这也是一个难点。3实像和虚像的理解与区别。错误!激光电筒,平面镜,可折转的光屏。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雕塑、喷泉、人、教室、书本本身不发光,我们也能看到他它们,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够反射光线。当光射到物体的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的反射”。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光屏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的概念,启发学生用数理结合的观点进一步观察入射、反射光线的几何位置关系,

52、学生找到它们的对称轴,用量角器量出对称轴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引入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吗2作出猜想:光在反射时,反射角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角。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1将入射光线射入平面镜,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角随入射角如何变化;记录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填入表中。5分析与论证: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述如下:1三线共面2分居两侧3两角相等6交流与合作:1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反射角如何2反射角随入射角

53、怎样改变3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会怎么样呢4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那么此时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呢归纳小结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探究点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师演示:研究镜面反射教师用小镜子反射光线,射入同学眼睛。师问:会有什么感觉周围的其他同学会有什么感觉在平面镜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射呢课件展示镜面反射,总结出镜面反射的定义、特点。教师演示:研究漫反射如果在镜面上铺一张白纸,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白纸表面看起来很平滑,实际表面上有很多凸凹不平的地方,

54、一束平行光照在白纸上后,法线不再平行,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也不再平行。课件展示漫反射,总结出漫反射的定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书本、正是由于它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教师点拨1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在于反射面是否平滑。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针对训练讨论:甲同学说,雨后的夜晚,地面上亮处是水坑;而乙同学说,地面上暗处是水坑。你觉得他们谁说的正确请说出理由。通过这道讨论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漫反射的特点。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55、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 .有一束与镜面成45角的光线AO入射到水平镜面上,反射光线如图中OB所示,现要使AO与OB的夹角为60角,可采用的办法是AA.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逆时针方向转15角 B.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顺时针方向转15角 C.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顺时针方向转30角 D.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逆时针方向转30角2 .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二课时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56、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二、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在于反射面是否平滑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错误!1课堂容量大,学生探究不能深入展开,不利用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可见度低,实验现象不够明显。3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可通过自制器材单个进行探究。4作光路图时,部分学生不用尺规作图,光线虚实不分,忘记或标错箭头的方向,入射角、反射角误认为是和镜面的夹角。第二节平面镜成像错误!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

57、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错误!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难点对虚像的理解。错误!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薄玻璃板、火柴、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同学们的课桌上有一面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师:像这种表面是平整光滑的镜面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课件出示:平面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镜成像。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58、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一实验探究师:小时候的我们就对镜中的自己充满了好奇,现在我们观察镜子,然后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之间有何关系将猜想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活动与猜想作出合理的评价。大家通过观察活动,提出这么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猜想,有些是可以直接观察到做标记,而有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想,要科学的确定这些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同学们想观察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什么关系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的左右有什么关系它们的连线与镜面是什么关系教师: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首先考虑的是选用什么器材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要制定实

59、验计划,包括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如何进行,观察什么,记录什么。每组同学面前都有一些实验器材,这些器材请大家选择使用,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器材,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1学生自选器材:A.平面镜、玻璃板;B.刻度尺、量角器;C.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棋子、手电筒、瓶盖、其他的如小刀、夹子、白纸,方格纸2学生自己做实验3汇总实验的问题并交流解决你选择的物体是什么实验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的只实验一次行吗提醒学生要改变物体的位置多实验几次才能使我们的结论准确;4学生二次做实验,用这样的实验验证前面提出的平面镜的一些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上勾画出可以验证的特点,并播放多媒体课件。二虚像这个玻璃板

60、可以看作镜子吗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不灭的火焰表演:一块平板玻璃与黑板平行,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平板玻璃的两边分别对称地放置两支相同的蜡烛,向学生的一面点燃,向教师的一面未点燃,教师向未点燃烛焰上浇水,问学生火焰灭了吗学生回答没有,老师转过玻璃板让学生看到蜡烛其实是灭的。看来这种像有点神秘,物理学中把这种能被看见,但在屏幕上得不到的像叫做虚像。课件出示所以我们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得到的结论完成下面的问题:教师点拨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像的大小形状与物体的大小形状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探究点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我们刚才学习探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牙医检查牙齿用的平面镜、平面镜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穿衣镜、潜望镜等。四、总结梳理达成目标首先我们探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课件出示:实验视频。其次我们学习应用了替代思想:用薄玻璃板代替镜子,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