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防范措施

上传人:孙哥 文档编号:17167700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5.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泥石流防范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泥石流防范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泥石流防范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泥石流防范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石流防范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泥石流定义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 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被泥石流冲毁的道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 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 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二、基本概述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 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

2、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 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 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爆发 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 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 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

3、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 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 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 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 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三、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

4、体物质;短 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泥石流形成四、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 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 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 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 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五、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 崩

5、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各种各样的泥石流图片(10张)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 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 第2页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六、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 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七、发生规律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个规律。1. 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

6、,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 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 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 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 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2. 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 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

7、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 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泥石流八、预防措施1.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 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 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 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2. 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

8、 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 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 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 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 财产安全的屏障。4.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

9、越沟谷时, 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 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 防泥石流灾害。5. 泥石流监测预警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 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下游河水突然断流, 可能是上游有滑坡堵河、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 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对城镇、村庄、厂矿上游的水库和尾

10、矿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坝体不稳时,要及时 采取避灾措施,防止坝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九、判断泥石流泥石流暴发突然猛烈,持续时间不长,通常在几分钟一、二个小时结束。由于泥石流较难准确预报,易 造成较大伤亡。除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外,我们还可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泥石流 的发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确的自救方法。1. 当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都可确认河(沟)上游已 形成泥石流。2. 仔细倾听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如听到这种声音,哪怕极微弱也 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3. 沟谷深处变

11、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十、脱险逃生方法1. 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巨大的声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下,一切物体 都会被厚重粘稠的泥石所覆盖。2. 山坡、斜坡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整体下滑坡。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采取脱险逃生的办法有:3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 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4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5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

12、对不能 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6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十一、自救互救方法一、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变化1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其水平扭动的裂缝走向常与 斜坡走向直接相交,并较为平直。2. 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节理面的控制。3. 当地面裂缝出现时,有可能发生滑坡。一定不要:1. 认为山坡出现裂缝为正常现象。2根本不在乎。二、滑坡到来前周围事物有哪些变化1. 当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该沉陷与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较厚的人工填土无

13、关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2. 山坡上建筑物变形,而且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将有可能发生滑坡。3泉水、井水的水质浑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4地下发生异常响声,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将有可能发生滑坡。一定不要:1不作出正确的判断,便惊慌失措。2. 将其他因素干扰带来的异常视为滑坡来临的前兆。三、如何选择临时避灾场地提前搬迁到安全场地是防御滑坡灾害的最佳办法。自救互救要领1. 应在滑坡隐患区附近提前选择几处安全的避难场地。2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 便越好。一定不要

14、:1. 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2不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搬迁到另一个危险区。四、滑坡过后,如何面对矗立的房屋仔细检查房屋各种设施是否遭到损坏。自救互救要领在重新入住之前,应注意检查屋内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损坏,管道、电线等是否发生破裂和折断,如发 现故障,应立刻修理。一定不要:没有仔细进行水、电、煤气安全检查便进入房屋内生活。五、滑坡发生时,身处非滑坡山体区怎么办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自救互救要领1. 不要慌张,尽可能将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迅速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2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一定不要:1认为与自己无关,不予报告。2. 只身前去抢险救灾。六、正处在滑坡的

15、山体上怎么办沉着冷静,不要慌乱。自救互救要领1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2. 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一定不要:1. 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2. 不知所措。七、驱车从发生滑坡地区经过时应怎么办严密观察,注意安全行驶。自救互救要领1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2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有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一定不要:1不探明情况,便驱车通过。2刚刚发生滑坡,便通过此地区。八、发生滑坡后应该怎样做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自救互救要领1. 可以马上参与营救其他遇险者。2. 不要在滑坡危险期未过就回

16、发生滑坡的地区居住,以免再次滑坡发生带来危险。 3滑坡已经过去,在确认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生活。 一定不要:1滑坡停止后,立刻回家检查情况。2忽视滑坡会连续发生的危险性。九、抢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时应注意什么应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自救互救要领1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2. 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3. 先救人,后救物。一定不要:1从滑坡体下缘开挖,这会使滑坡加快。2只顾自家,不顾他人。十、野外露宿时怎样避免遭遇滑坡野外露宿时应避开沟壑和陡峭的悬崖。 自救互救要领1. 野外露宿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2. 野外露宿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3. 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的可能

17、发生地区。 一定不要:1. 在已出现裂缝的山坡宿营。2. 在余震多发时期进入滑坡多发区。十一、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要领1遇到山体崩滑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遮蔽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2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一定不要:1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2.没有保护头部。十二、外出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尽量避免在震后前往滑坡多发地区。自救互救要领非要外出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一定不要:1. 余震未停便随意外出。2. 不在意滑坡的前兆。十三、在易发生滑坡地区如何选择房屋检查房屋及周围物体的变化非常重要。 自救互救要领1. 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上是否存有裂缝、裂纹。2. 观察房屋周围的

18、电线杆是否有朝向一方倾斜的现象。3. 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已发生变形。一定不要:1住进房屋前不做任何检查。2.错把人为原因造成的门、墙裂缝以及电线杆倾斜当做滑坡前兆。十四、如何选择撤离路线必须经过实地勘察,确定正确的撤离路线。 自救互救要领由地质专家实地进行考察勘测后再行撤离。一定不要:1慌不择路,进入危险区。2不听从统一安排,自择路线。十五、泥石流到来前有何征兆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自救互救要领1发现河谷里已有泥石流形成,应及时通知大家转移。2在逃离过程中,应照顾好老弱病残者。一定不要:1. 暴雨时在山谷中行走。

19、2. 听到山谷中有声响而不在乎。十六、野外露宿时如何避免遭遇泥石流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宿。自救互救要领1. 露宿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2. 可露宿在平整的高地。一定不要:1在山谷中露宿。2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风、休息。3在河滩上露宿。十二、灾后防病常见疾病发生泥石流以后,灾区的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 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 病:钩端曼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渍性

20、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意外伤害有: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十三、注意事项泥石流和水灾后易出现疫情,灾区群众应注意预防传染病。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 预防传染病的关键。灾区群众要把好“病从口入”关,不要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 菜,不要食用发霉、腐烂的食物,淹死、病死的家禽家畜要深埋,掌握“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趁热吃”防 病口诀。同时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大小便,及时清理粪便和垃圾,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此 外,室外活动时要尽量穿长衣裤,扎紧裤腿和袖口,防止蚊

21、虫叮咬,暴露在外的皮肤可涂抹驱蚊剂。灾区群众要 积极配合卫生防疫人员的消毒工作,在外劳动时应注意防止皮肤受伤。十四、典型案例1、2002年2月17日的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7人死亡多人受伤。2、2002年6月17日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3、2002年8月19日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3000多人参与抢险。4、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5、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 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6、2010年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 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