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考点重点归纳总结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7167051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8.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考点重点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考点重点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考点重点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考点重点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考点重点归纳总结(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 1 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1 复习笔记一、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 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 环节中的关系。1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交换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交换的对象 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 展程度。 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越发展,生产也会随之发展;如果交换受阻, 就会延缓和阻碍生产的发展。(2)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分配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

2、,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 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 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在资源分配上,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 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 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 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 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需要。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表现在: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

3、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另一方面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 换。 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体现生 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包括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关系。二、所有制与产权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 系,其内部结构由人们

4、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 资料所有制关系体系。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主要内容。2产权和产权制度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 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产权等。产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权能:(1)收益分享权能;(2)收益支配权能。产权的基本特征是:(1)产权主体具有经济实体性;(2)产权运动具有独立 性;(3)产权体系具有可分性。(2)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指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体制安

5、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反 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 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 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三、生产力及其发展1生产力(1)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体现人类利用 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 象。(2)生产力的性质 生产力本身并不包含任何社会制度的属性,但它又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 联系。如果抽去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只是它们 的自然的或技术的结合方式。没有不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

6、也没有不与生 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3)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 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 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例如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 式和对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等。2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1)分工 形式:各种社会劳动的分工;劳动职能的分工;机器体系中的分工。 作用:分工使工人的劳动专门化;分工使生产工具专门化。 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 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社会分工 只承认竞争的权威

7、,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 前提。(2)协作 含义: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 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 协作的优越性:协作能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协 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协作能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 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在很大空间 上同时进行劳动。 协作的负效应:集体成员偷懒。因此协作所产生的新的生产力要成为现实 的生产力,需要统一的指挥和管理。(3)机器大生产18 世纪的产业革命的结果是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即用机器生产机器,人 力被自然力所代替

8、,这标志着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 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以下影响: 机器大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了技术革命和技术进 步。 机器大生产创造了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生产的社会化。 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扩展能力。3新科技革命 新科技革命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领头的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迅 速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前景和可能带给社会、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影响至今还很难 全面准确地估计,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肯定将超过前几次科技革命。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获得物质

9、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 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 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 的变化和发展,而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当稳定, 不像生产力那样积极、活跃;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 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 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当一种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之 前,它就不会灭亡;当一种新

10、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成熟时,它也 不会出现。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能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 力的进一步发展。2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主要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从本质上说,经济体制是在本质 经济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11、对经济运行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两者的关系两者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 接联系;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 济制度,但经济体制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是在本质经济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适应生产力 发展要求对经济运行关系所进行的调整。(2)制度创新在经济学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是指制度上的一种新发明。 随着生产技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任何社会的制度发展过程都将 是一个从制度创新,到制度均衡,再到制

12、度创新的连续不断的过程。(3)制度均衡制度均衡是指一种制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此时无论怎么样改变现存制 度,都不会给从事改革的人带来追加利益,于是没有了制度创新的可能性。而一 旦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如采用了新的生产技术,或有了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形 式的新发明,或社会政治环境有了变化,这时又出现了获得潜在利益的机会,制 度创新又可能重新出现。1.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生产力2生产关系3所有制4所有权5产权6产权制度7生产方式8经济制度9经济体制10制度创新二、问答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

13、规律? 4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 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在一 定的社会形式下运用和改造生产资料所形成的力量。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方 面(另个方面为生产关系),它反映的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它体现着社会的人影 响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 畴之一。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构成生产力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在人 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劳动者起着启动者、调整者、控制者的作用。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的要素

14、的作用更加突出。生产资料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 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充当人的劳动的传 导体,生产工具是基本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 其上的物体。劳动对象的质量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重要的影响。生产力中也 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在生产力 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发展,它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了劳动资料 和劳动对象的质量与性能,从而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 学的发展,利用数学方法,构造生产函数,可以将劳动者、物质资本、技术进步 作为三个变量来测度它们对产出的影响。生产力是推

15、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 力量。2. 生产关系 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 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生 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 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 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 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3. 所有制答:所有制主要指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

16、决定的人们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 用等经济关系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在生 产中通过人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 用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分配的方式和性质。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 定着该社会的经济制度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及其 实现形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私有制,从 一种形式的私有制到另一种形式的私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从一种形式 的公有制到另

17、一种形式的公有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呈现出的规律性变 化。4. 所有权 答: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者对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 利,即法律上确认的经济主体对自身所拥有的财产的权利,是一定的所有制关系 在法律上的表现。首先,资本主义私人所有权是一种以私人间排他性来界定“所有”的,可以 进行市场交易并在交易运动中不断增殖的财产权。其次,所有权和所有制不同, 对所有权的解释建立在对所有制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即所有制是一个事实,是一 种经济存在,而所有权作为一种权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所有制这一经济基础 在法律范畴上的表现。再次,所有权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所有权,狭义的所有权是 指资产的排

18、他性的占有、归属、领有关系。广义的所有权除包括刻画财产隶属关 系的狭义所有权外,还包括其他内容。5. 产权 答: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 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 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产权等。产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权能:(1)收益分享权能,即分享财产营运所带来的 部分收益的权利。只有通过分享财产经营收益才能证明产权的经济存在,而且产 权的经济意义也就在于收益。(2)收益支配权能,即在合法范围内,产权主体不 受任何干扰,自主支配财产的权利,特别是对收益的支配权利。产权的基本特征是:(1)产权主体具有

19、经济实体性。作为经济实体一般必须 具有这样三个特征:必须有一定的财产作为参与社会再生产的前提,这项财产 在法定的最终归属上并不一定必须为该实体所有;必须直接参加社会再生产活 动;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参与社会营利性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 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2)产权运动具有独立性。即产权一经确定,产权主 体就可以在合法范围内自主地运用,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受同一财产 上其他财产主体的随意干扰。一个主体可以拥有多项产权,但一项特定产权只能 归属一个主体。(3)产权体系具有可分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产的价值形态 运动与使用价值形态运动因信用制度等的发展而分离,不同的主体以财产

20、不同形 态的运动为控制对象,使得单一的财产所有权分离开来,并落在不同的产权主体 手中。6. 产权制度答: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为基础形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 行有效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 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 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7. 生产方式答: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 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则是

21、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社会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 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8. 经济制度答:经济制度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 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行为规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 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 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 心与基础,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经济制度有以下

22、几个层次和几个方面的含义。(1)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个 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人 类社会共有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 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制度。(2)基本经济 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 规范。(3)经济制度亦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与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所采取 的具体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4)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 经济制度的总和,可称为“经济体制”。按照资源配置方式来看,有市场经济体 制和计划经济体制。(5)经济制度还

23、可指在一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内或一定的经济 组织内所规定或形成的种种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9. 经济体制答:经济体制是指是一个经济机体为了配置资源和对其成员分配利益所必然 具有的、组织协调内部各种经济要素和全部经济活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中研究的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 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它主要包括一定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结 构、经济决策权力结构、经济利益和动力结构、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等基本要素, 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及 其运行的有机整体。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 取的

24、资源配置方式,是支配经济单位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主要任务是如何组织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如何划分经济管理中各 经济利益主体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按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作 用的联结方式,特别是资源配置方式划分,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10. 制度创新答: 制度创新是指对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各种具体规则及组织形式 所进行的变革,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 排。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一般不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 的根本性变革。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往往会受到许多制度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 冲破这些制约,实行制度

25、创新。通过制度创新能够获得新的经济利益,是制度创 新的动机和推动力量。由于新技术革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深刻 的变化,原有的许多制度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取代,属于制度范畴的习惯、习俗、 法律、规章、管理方式及有关的组织形式等都必然发生变革。制度创新的过程表 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新的均衡和新的创新的不断演进。二、问答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共同构成了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它们 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生产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一定的 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1)生产

26、与交换的关系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交换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交换的对象 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 展程度。 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越发展,生产也会随之发展;如果交换受阻, 就会延缓和阻碍生产的发展。(2)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分配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 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 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在资源分配上,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 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

27、构。 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 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需要。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表现在: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影响到劳动力的再生产、产品的实现和生产进一 步发展的动力,生产必须以社会消费需求及其变化为基础。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 有或归

28、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 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 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2)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 中体现的人与物的关系,而是要从这种人与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 产及其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3)产权对主体要有经济意义,即财产主体要从中获得一定利益。财产主 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的权和利得以实现。 这样,产权在实现过程中就有着明确的经济界区,它规定主体在经济交往中行为 和权利界限。就是说,产权是被特定的经济关系所规定

29、的主体在一定界限内对客 体的各种权利,这种权利规定着财产人格化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目的以及 行为方式。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答 (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 和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 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 生产的社会形式。为了同自然界作斗争,人们相互之间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 而人们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从事生产活动,获取物质资料和相应的经济 利益。因此,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于一定的

30、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它必 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 取物质资料的能力。(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表现在: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 定的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 产关系。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当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某种生 产关系建立起来后,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以及被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同样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 展一定会冲破这种生产关系的束缚,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不仅提出 变革某种生产关

31、系的要求,而且规定了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方向和程度。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推动生产 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归根 到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 化的,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不能长期地落后于生产 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 系所代替。(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 作用的经济规律,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决定着一种 生产关系向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推动社

32、会生产力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掌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原理,自觉遵循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答: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基本关系如下:(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 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生 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 质。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 理制度。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支配经

33、济单位间可能合作 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组织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 和消费,如何划分经济管理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 设置等。(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表现在: 第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要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都要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第二,经济体制在受生产力决定的同时还受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是一定 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要为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合理的经济体制有利于 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将阻碍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第三,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系统的范畴。经济

34、制度属于本质 关系层次,它是某一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是一定生产关系本质属性的结合。经 济体制属于经济运行关系的层次,它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经济制度强调经济利益关系,经济体制强调经 济组织关系。第二,二者反映的层次不同。经济制度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的所有制关 系,而经济体制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中较为浅层次的关系。按照经济制度的规定性, 可以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区分为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 义经济制度等等;按照经济体制的规定性,可以把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经济体制 区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等等。第三,经

35、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 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经济体制作 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 异。同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有不同样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 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1.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一、概念题1生产要素(东北财经大学 2006 研)2生产劳动(上海财大 1998 研)3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华中科大 2001 研;中南财大 2004研)二、问答题1你如何理解:“任何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

36、这一论断?(浙江大学 2006 研)2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农村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研)3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它与现代西方 经济学中的“产权”主要区别是什么?“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 要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南开大学 2006研)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过程中是如何分 析生产力的?(人大 2003 研)5. 试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人民大学 2007 研)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生产要素(东北财经大学2006 研)答: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投入的各种经济资

37、源。生产要素一般包括 土地在内的财产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源,即劳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不 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石油、煤、铁等各种矿藏、森林、野生动植物等一切自 然资源。资本,是指由人类生产出来又用于生产的物质财物,包括建筑物、机器 设备、运输工具等一切人造的生产辅助物。劳动,是指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人的 全部体力和脑力才能,这是生产要素中的能动要素。现在,企业家才能也常常被 一些经济学家当作独立的第四类生产要素,它包括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这三要 素进行生产、革新,从事企业组织和管理以及担负企业活动的风险,是一种专业 化的高水平的劳动。尽管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相

38、对于需求而 言,各种经济资源的供给都相对稀缺和有限,所以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为 生产提供了生产要素之后,都要取得一定的报酬。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厂商。厂 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生产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生产要素 的价格。厂商获得生产要素的代价构成生产成本。要素所有者得到的要素价格成 为他们各自的收入,与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相应的报酬形式,分别为 地租、利息、工资和利润。2生产劳动(上海财大 1998 研)答:生产劳动是指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它包括一切生产领 域中劳动者的劳动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 (包装、保管 等)以及各种生产性劳务(如

39、货物运输等)。马克思将劳动划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 劳动是为了就这两种劳动在创造价值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行区分,按照传统的马克 思主义观点,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生产劳动具有如下特征:(1)从一般劳动过程考察,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 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2)从商品生产过程考察,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 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个体劳动还是团体劳动、直接劳动还 是间接劳动,只要所投入的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共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就 是生产劳动。(3)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资本家生产或带 来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一切为

40、公有资本提供公 有剩余价值或公有利润的劳动视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劳动。3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华中科大 2001研;中南财大2004 研)答: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它是构成 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 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 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例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炼铁用的矿石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 广泛的物质系统。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的系统、用以发动生产 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

41、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 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二、问答题1你如何理解:“任何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这一论断?(浙江大学 2006 研)答:(1)物质资料生产中包含生产力的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 (物 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们 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乎,反映了人和自然 界的关系。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包括着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 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

42、动者,它在生 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 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 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2)物质资料生产中包含生产关系的方面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彼此之间也要 发生关系。由于单个的人无法与自然力量抗衡,因而孤独的生产实际上是不存在 的。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与 自然界发生联系。因此,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这种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就叫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

43、现的社会形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 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由于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 践活动,因而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 支配和制约。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 和人的关系,如企业中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之间的关系。广义的 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中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 体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 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

44、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 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3)任何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 由于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因此,物质资料的 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2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农村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华中科技大学2006 研)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 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 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 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45、系 概括地说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的状况 如何,就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各种类型的、性质各不相同 的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 况所决定的。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 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这就要求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的调整和经济 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其次,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 的程度。生产关系必须而且

46、只能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态而发展变化,如果超越了 现有的生产力状况,人为地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反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在 1958 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搞“一大二公”,要“跑步进 入共产主义”,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 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其中就有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的作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的新的变革 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

47、关系滞 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改革充分调 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实现了粮食年年丰收、农村经 济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在这一时期,生产关 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它与现代西方 经济学中的“产权”主要区别是什么?“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 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南开大学2006 研)答:(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是一种从人们之间的劳动贡献关系入手研

48、究产权关系 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的结合体,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之 外,它还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以及不可侵犯 权等一系列权利。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现实的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其内容由经济关系所决 定。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财产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 财产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一组权利,除了所有权外,还包括占有权、 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等。 财产权的各种权利,可以是统一的(统一于一个主体),也可以是分离的, 而且分离的形式有多种。(2)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区别

49、尽管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西方的产权理论都以产权和制度为研究对象 , 两 者的许多范畴有不少共同点。但两者又是两种不同的产权范式,在对资本主义产 权研究的切入点、核心范畴,产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等 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原则分歧。 两者研究的切入点和核心范畴完全不同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是用联 系的观点、整体的方法来研究产权问题的。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分 析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权制度。就资本主义产权制度而言,他研究的切入 点是商品,研究的核心范畴是“资本”和“剩余

50、价值”。而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 以个体主义的方法分析产权,由于肯定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因而其产权 研究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切入点是“企业”,分析的核心范畴是“交 易”和“交易成本”。 两者对产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原则分歧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经济关系决定法权关 系,产权是一种历史权利,产权制度像任何一种制度一样,都是历史的、暂时的。 产权关系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变迁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的 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要求不同的产权制度与之相适应。而不同的产权制度又规 定、制约、影响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生产的性质与目的以及社会经济运行 的特

51、征和效率。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却认为产权是一种自然权利,它不是在历史 地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而是以反映人的超历史的自然本性 的法律为基础的,是法律创造了产权,因而产权首先是一个法权概念,是由凌驾 于社会之上的立法者创造的,法权关系决定经济关系。 两者在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重大分歧由于马克思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 因而对不同产权制度下 的生产效率作了历史的分析 , 对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客观 评价。而西方产权经济学对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研究是基于肯定私有产权的基础 上进行的, 因此充分肯定了私有产权的合理性和高效率 , 否定公有产权的科学 性,

52、 与马克思的观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3)“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有利于解决企业财产的流动性与传统公有制企业中存量资产凝固性的矛 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 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产必须是可转让的,并且要在转让与流动中实现国有资产的 重组和优化。然而,在传统的公有制企业中,由于国有资产所有权处于分割的局 面,并且以实物资产管理为主,必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分散在各级政府和部门手 中,强化部门经济,使企业的产权转让非常困难。这不仅导致了资产配置的不合 理和资源利用的浪费,而且使整个社会范围内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得不到改变。在

53、国有资产呆滞状态下,国家和企业只好不断的追加新的投资,对 经济结构的增量进行调整,但增量资产一旦成为存量资产又会陷入新的凝固状 态。 与利于健全产权管理体制,加快企业转亏经营机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随着股份制、中外合资等资产组织形式的出现,明 确产权责任和改革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政府的一 般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仍没有彻底分开,政府部门凭借社会管理 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职能,经常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如有的政府部门 制定了许多要求企业对口达标、验收的标准,使企业忙于应付接待、没有时间和 精力研究生产和经营,使企业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政府附属部门的地位。国

54、企改革 中两权分离的不彻底使政府部门一方面常常以所有者身份截留企业的经营自主 权,另一方面企业不具有法人财产权,没有处置企业资产的权利、其经营管理权 必然是不充分的。企业不是产权主体,只能负盈不负亏。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不 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会阻碍资源的合理流动。 有利于解决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开放式与封闭式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企业采取开放式的财产组织形式, 以使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但是传统的财产组织形式是封闭 式的,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经济联合,即使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也只是能通 过缓慢的自我积累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在无需扩大生产能力

55、时,闲置的 资金或生产设备也不能投放到其他企业中去发挥作用。这种传统的流动和重组, 也是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解决企业产权模糊和企业兼并的矛盾。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使企业缺少处置资产的权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兼并, 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不到位,产权代表不明确,使企业无法决定兼并或被兼 并,在具体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有偿转让和兼并交易费用归属也很难确定,在 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跨地区、跨部门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积极性。由于企业产 权关系不明晰,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在企业兼并中必然进行干预,如果 盲目地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把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硬性搭配给经济效益好的企 业,会使

56、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出现滑坡,甚至被拖垮,不利于企业走向市场, 这种人为地规定生产要素的流向,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产权主体的社会化是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在产 权主体社会化和产权清晰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产权主体 的社会化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利益主体的风险与责任意识,强化企业的自我约束机 制。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企业与职工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与职工的密切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 下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使广大企业职工成为企业财产的具体拥有者,是职工广 泛参与企业管理、形

57、成企业文化的制度基础。在充分承认和实现劳动者、经营管 理者和技术人才之间不同作用和贡献的前提下,实现职工持股并保持合理的差别 性,并由此使各类人力资本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承认并确立劳动力产权 的基础上,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利益、国家利益长期地、合理地统一起来,逐步 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共同体。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过程中是如何分 析生产力的?(人大 2003研)答:马克思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以及逻辑和历史有机结合的方 法,透过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逐步深入的分析生产力的。通过对生产力 及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介绍资本

58、主义生产方式 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各种矛盾,并从趋于瓦解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形势中, 发现能够消除这些矛盾的力量和因素。(1)与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分析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人类的经 济行为的两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和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被叫做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这二者的结合叫做生产方式。从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 对象的上述论述中,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 规定过程中一直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力的分析。正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 动过程中,马克思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般规律,即生

59、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从生产工具分析入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以机器工业产生和发展为 主要标志。这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用下经过简单协作、工厂手工业而逐步发 展起来的强大生产力。机器由发动机、传动机和工作机三个环节构成综合有机体。 由于机器有强大的力,能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它的产生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 产率。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又进一步加强了 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产业主体,形成了以机器制造为 中心的庞大体系。总之,机器时代的生产力“由于机器电力技术体系取代了传统 的手工体力技术体系,实现了飞跃式技术进步,人类

60、社会生产力又一次发生 了质变,由手工生产力升级为近代生产力,也就是机器生产力”。从这些分析中, 可以看出生产力的进步首先以生产工具的改进为标志。(3)分析生产力与意识形态结合起来,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与 机器生产力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基 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对雇佣劳动者进行剩 余价值的剥削。资本主义占有制代替封建占有制也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 削制度,与以往剥削制度不同,劳动者有人身自主权,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 力,资本家向劳动者支付劳动力价值,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资本主义社会代 替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发展史的

61、巨大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机器生产力 体系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分析生产力和资本原始积累结合起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离 不开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也就是以自 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暴力来实现的。资本原 始积累的历史是一部肮脏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资 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资本主义社会,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 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 来的大量人

62、口”,造就了及其巨大的生产力。(5)透过生产力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资本主 义生产日益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 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来代替。5. 试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人民大学2007 研)答: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曾作过不止一次的论述。在V政 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 资本论第 1 卷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

63、换关系。”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1)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个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 农主义,也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 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 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 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 发展水平直

64、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2)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的关系。任何物质资料的生产都是连续不断的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 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就如马克思所说,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 “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 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 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3)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 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 产。当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力,不是研究生产的工艺方面,而是 要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 架,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矛盾有根本性不同。根据马克思主义 理论,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单靠资 本主义自身的力量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克服的,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