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716200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作者:王格 李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1期王 格1,李 静2(1.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南昌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系,江西 南昌 330100)摘 要: 南拳是一种健康运动,本文通过对南拳健身作用的分析, 使人们加深对南拳健身 作用的理解, 这对于教学和演练南拳都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南拳;全民健身;教学中图分类号:G85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1-0114-021 前言南拳是我国七大拳系之一,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 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

2、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习练南拳 在全民健身中意义深远.1.1 南拳的概念南拳又称南方拳.是南少林等拳种与中国南方各地地方拳种相结合的产物,技术套路繁多, 遍布各省.由于历史悠久,再加上师承关系的演变,形成了多种打法,但多数套路仍具有同一特 点,总属南拳.其共同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短手连打,步 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南拳讲究桩功,以练坐桩为主,还有丁桩、跪桩 等.也还有练药手、打砂袋、铁砂掌、点穴功、童子功、罗汉功、青龙功、排打功等.南拳是我国七大拳系之一,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 拳”.1

3、.2 全民健身的概念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 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 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 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 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2 南拳与全民健身的关系2.1 南拳对全民健身理论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命科学、医学科学的进步,南拳健身显示出东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并展现出强身健身的潜能,但在理论形态和方法论上有待突破更新,逐渐使之现代化.因此,

4、我 们需要抓住主导、关键问题,分析南拳健身科学性.在对南拳进行深入研究时,必须严格地应用 现代统计学对试验项目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评价.要探讨健身效果还必须研究武术理论和方法,理 论与法的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轻者没有健身的效果, 重者将导致偏差甚至邪恶的现象出现.南拳健身方法虽多,但绝大部分理论和方法是创编者根据 传统理论和自己或他人的练功体会而编创的.因此,在研究中探讨经纶、气血、呼吸方法的特殊 作用,进而揭示其强身、祛病功效的特有机制,研究武术健身在“生理、心理、社会”现代医 学模式中作用和地位;长期抓好不同行业、性别、年龄段练习南拳的人群样本的培养、选拔及

5、 检测,考察其对不同人群的普适性.2.2 南拳的多种优势决定了它在全民健身中地位南拳的优势,在于它内容丰富,样式多样,是锻炼者有选择的余地.无论是在学生、还是社 会青年、中老年;无论你的职业是教师、公务员、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能在南拳中 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武术项目.因为南拳活动简便,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服饰,易于开展. 所谓“拳打卧牛之地”,特别是对基层单位体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广泛开展南拳健身,可以 起到投入少,收效大的明显效果.因此,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西部地区,因地制宜 开展武术活动可以起到全民健身的效果.3 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3.1 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健身作用

6、3.1.1 南拳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健身所需要的广泛适应性南拳种类繁多,以地域,大致可分为:广东南拳、广西南拳、福建南拳、浙江南拳、湖南 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四川南拳等拳种.其门派众多,如广东的咏春、蔡李佛拳、周家拳 福建的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广西的屠龙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 刚拳.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各种拳法都是建立 在各种攻防技术动作之上而形成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适合自身的练习项目. 南拳的终身性,大众性和多样性等使其在全民健身中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3.1.2 南拳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南拳运动其动作包

7、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 与运动.系统地进行南拳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 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 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南拳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 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3.2 南拳的观赏功能3.2.1 南拳的表演观赏价值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体现南拳拳系的形成时间,大概在清初到清代中期,即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它包括上百个 拳种,广泛流传于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台湾等省以及香港、

8、澳门地区,并很早就流传到 海外,在东南亚以及美洲、大洋洲扎下根来.若论传播中国武术的贡献,南拳拳系自当首屈一指.南拳是我国七大拳系之一,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 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 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 练习南拳岳的侠雄豪客. 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又如方世玉,为广东 “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 代女侠”之称.方世玉成为少林小英雄、万年青、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

9、隆游江 南等众多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现了“广东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铁桥三、第 五位苏乞儿,也是许多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而习南拳者最为出名的当属一代宗师黄飞鸿.3.2.2 艺术观赏,满足人的审美兴趣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 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闽粤一带人体形较为瘦小,力气也相当弱些,因此特别重 视下盘的稳定性,讲究步法的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如骑龙步、拐步、盖步等),使身体 可以灵活转向.南拳的上肢动作绵密迅疾,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拳掌可连续击出数次,力 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在发力时,南拳大多要呼喝作声,吐

10、气催力,以增大爆发力.南方人四 肢较短,所以讲究贴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发挥“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南拳拳系中有许 多象形拳,不仅有龙、虎、豹、象、鹤、蛇、马、猴、鸡等常见的象形拳,而且有狮、彪、鱼、 犬等罕见拳种.其象形拳数量之多,居全国诸大拳系之冠.南拳的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威猛迅疾 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型尤富于变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样雄浑朴茂,舒展大方,但其刚 烈之气,威猛之势,却灏然自成气象.3.3 南拳的教育功能3.3.1 加强南拳的历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南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

11、” 之感.群众性的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南拳在世界 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爱好者喜爱南拳,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 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南拳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3.2 加强武德教育,继承传统美德南拳属于武术的一部分,“教武育人”贯彻在南拳教习全过程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 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南拳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 一向重礼仪,件道德,“尚武崇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 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

12、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 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 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3.3.3 加强技术教育,培养意志品质练南拳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 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 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 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4 结论与建议4.1

13、 结论通过全文分析得出:南拳的健身价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健身效果;南拳的观赏功 能不仅能够加深对南拳的认识,而且还能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南拳的教育功能能提高习武 者的做人标准.南拳的健身价值,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爱好、体质选择不同的项目达到健身的效果.4.2 建议结合结论建议应加大对中小学的南拳教育,充分利用南拳的教育功能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 力.通过加深对南拳的其他了解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南拳,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提高身体 素质与学习质量.参考文献:1郑颖颖温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一一以平阳南拳为例J.当代体育科 技,2012(07).2王记生.从中医角度谈传统健身方法一一八段锦J.河南中医,2006(01).3张英根,李承道健身气功运动导论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0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