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审美观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716197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生态审美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资源描述:

《论生态审美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生态审美观(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生态审美观(一)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实践品格决定了它是不断发展的、革命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美学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我们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这一基本特性的鼓励下从事当代生 态审美观的研究。我们为什么提出生态审美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 具体地说又有如下四个方面的适应。首先,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需要。20 世纪60年代前后,人类 社会开始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1972 年联合国发布人类环境宣言,将环境问题作 为全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共同课题。我国也于20 世纪90 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方针。2004 年4 月30 日,我国学者更加明确提出“人类

2、文明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对 于我国来说,环境与资源问题显得更加紧迫,我国是以世界9%的土地养活世界 22%的人口。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 ,淡水为世界人均的1/4。而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也是空前的,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必须立即改变发展模式和文化态度,走环境友好型之路。其次,是为了适应20 世纪以来哲学领域从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以及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 转型的需要。19世纪中期,黑格尔逝世之后,特别是20 世纪以来,西方古典哲学走向终结, 开始了西方现代哲学探索之路,发生了由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以及由人类中心到生态

3、整体的 转型,这必将引起美学的转型。再次,是为了适应美学与文学自身从20 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发生的由无视生态维度到十分 重视生态维度的转型的需要。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诗学与环境 美学逐步在国际学术界成为显学。最后,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 古代生态智慧是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到老子的“道法自然”观念, 儒家的“民胞物与”思想,佛家的“善待众生”思想等等各有其一定的价值,为国际学术界所看 重,成为开展国际学术对话的极好领域。生态审美观是一种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

4、解指建立一种 人与自然达到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广义的理解指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 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生态审美观。生态审美观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上有新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于如下四点。其一,从美 学学科的哲学基础来看,标志着我国美学学科的哲学基础将由认识论过渡到当代存在论,并 从人类中心主义过渡到生态整体。传统认识论是“主体与客体二分对立”的在世结构,而当代 存在论则是“此在与世界”的在世结构,人与包括自然在内的世界的关系是人的当下的生存状 态,人与自然的统一成为必有之义,从而得以建构当代的生态人文主义。其二,从美学理论 本身来看,标志着我国美学理论将由无视生态维度、过分强调“人化的自然”过渡到重视并包 含生态维度。其三,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看,将从自然的完全“祛魅”过渡到自然的部分“复 魅”。其四,从审美研究的思维方式来看,将从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过渡到消解主客 的生态现象学方法。这是一种对过度膨胀的工具理性与极端私欲的“悬搁”,达到人与自然的 “平等共生”。三生态审美观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