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基础知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160400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球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球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球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基础知识(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宇宙的银河星系中的太阳系在宇宙的银河星系中的太阳系大约在大约在5050亿年前,银河系里弥漫着大量的星云物质。它们因自身引力作用亿年前,银河系里弥漫着大量的星云物质。它们因自身引力作用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旋涡使星云破裂成许多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旋涡使星云破裂成许多“碎片碎片”。其中,形。其中,形成太阳系的那些碎片,就称为太阳星云。太阳星云中含有不易挥发的固体成太阳系的那些碎片,就称为太阳星云。太阳星云中含有不易挥发的固体尘粒。这些尘粒相互结合,形成越来越大的颗粒环状物,并开始吸附周围尘粒。这些尘粒相互结合,形成越来越大的颗粒环状物,并开始吸附周围一些较小的尘粒,从而使体积日益增大,

2、逐渐形成了地球星胚。地球星胚一些较小的尘粒,从而使体积日益增大,逐渐形成了地球星胚。地球星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着,并且不断地壮大自己。于是,原始地球就形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着,并且不断地壮大自己。于是,原始地球就形成了。原始地球经过不断的运动与壮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成了。原始地球经过不断的运动与壮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模样(1)(1)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赤道周长约4 4 万千米。万千米。(2)(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

3、法 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及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及 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等。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它不仅是维持生物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它不仅是维持生物因中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参与地球表面的各种过程,如水循环、化学因中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参与地球表面的各种过程,如水循环、化学和物理风化、陆地上和海洋中的光合作用及腐败作用等,各种波动、和物理风化、陆地上和海洋中的光合作用及腐败作用等,各种波动、流动和海洋化学也都与大气活动有关。流动和海洋化学也都与大气活动有关。地表大气平均压力为地表大气平均压力

4、为1 1个大气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地球表面包围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地球表面包围1034g1034g空气。地球总表面积为空气。地球总表面积为510100934510100934平方公里,所以大气总质量约为平方公里,所以大气总质量约为5.25.210151015吨,相当于地球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质量的10-610-6倍。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稀薄,倍。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稀薄,50%50%的质量集中在的质量集中在30km30km以下的范围内。高度以下的范围内。高度100km100km以上,空气的质量仅是整个大气圈质量的百以上,空气的质量仅是整个大气圈质量的百万分之一。万分之一。按气温垂直分

5、布对大气分层(热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按气温垂直分布对大气分层(热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一)对流层(一)对流层n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6-18km16-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kml0-12km,两极附近为,两极附近为8-9km8-9km。夏季较厚,。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冬季较薄。这一层的显著特点:这一层的显著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每上升100 m100 m,温度降低,温度降低0 06 6。C C。内于贴近地面的空

6、气受地面发射出。内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发射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降,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来的热量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降,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对流层也正是因此而得名;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强烈的对流,对流层也正是因此而得名;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 34 4以上集中在此层。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以上集中在此层。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两层。在两层。在l-2kml-2km以下,受地表的机械、热力作用强烈,通称摩擦层,以下,受地表的机械、热力作用强烈,通称摩擦层,或边界层,亦称低层大气,排人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活动在此层。或

7、边界层,亦称低层大气,排人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活动在此层。在在1-21-2公里以上,受地表影响变小,称为自由大气层,主要天气过程公里以上,受地表影响变小,称为自由大气层,主要天气过程如雨、雪、雹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如雨、雪、雹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二)平流层(二)平流层n从对流层顶到约从对流层顶到约50km50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下层,即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下层,即303035knl35knl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温层。在3035km

8、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n平流层的特点:一是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二是平流层的特点:一是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二是空气比下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很少出现天气现象;空气比下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很少出现天气现象;三是在高约三是在高约1535km1535km范围内,有厚约范围内,有厚约20km20km的的层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层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太阳光短波紫外线的能力,故使平流层的温度升高。吸收太阳光短波紫外线的能力,故使平流层的温度升高。(三)中间层(三)中间层n从平流层顶到从平流层顶到80km

9、80km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度增加而降低。(四)热层(四)热层n从从80km80km到约到约500km500km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地壳地壳 地幔地幔 地核地核 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海拔一般在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海拔一般在200200米以下,起伏小。米以下,起伏小。

10、山地:山高坡陡,海拔一般在山地:山高坡陡,海拔一般在500500米以上,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米以上,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高原:海拔多在高原:海拔多在500500米以上,地面平坦,起伏不大。米以上,地面平坦,起伏不大。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中部地势较为平坦。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中部地势较为平坦。丘陵:海拔一般在丘陵:海拔一般在500500米以下,地形起伏,坡度平缓,相对高度小。米以下,地形起伏,坡度平缓,相对高度小。1 1 流水地貌: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包括谷坡与谷底,其中流水地貌: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包括谷坡与谷底,其中根据发育情况不同又可细分)根据发

11、育情况不同又可细分)2 2 风沙地貌:风凌石与石窝、风蚀柱与风蚀蘑菇、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风蚀残风沙地貌:风凌石与石窝、风蚀柱与风蚀蘑菇、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风蚀残球与雅丹地貌球与雅丹地貌 3 3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槽谷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槽谷即即U U型谷、峡湾、刃脊、角峰、羊背石型谷、峡湾、刃脊、角峰、羊背石等),冰碛地貌(冰川遗留的各种堆积物),冰水堆积地貌,冰面地貌等),冰碛地貌(冰川遗留的各种堆积物),冰水堆积地貌,冰面地貌 4 4 冰缘地貌:又叫冻土地貌,包括石河石海、构造土、冻胀丘和冰锥、热熔地貌冰缘地貌:又叫冻土地貌,包括石河石海、构造土、冻胀丘和冰锥、热熔地貌

12、5 5 崩落崩塌地貌:崩落崩塌地貌、滑落滑坡地貌、蠕动形成的鳞片地貌和蠕动泥崩落崩塌地貌:崩落崩塌地貌、滑落滑坡地貌、蠕动形成的鳞片地貌和蠕动泥流地貌。流地貌。6 6 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石芽溶沟、岩溶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岩溶盆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石芽溶沟、岩溶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岩溶盆地与岩溶平原、峰从峰林与孤峰),地下喀斯特(溶洞与地下河、暗湖)地与岩溶平原、峰从峰林与孤峰),地下喀斯特(溶洞与地下河、暗湖)7 7 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塬梁峁)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塬梁峁)8 8 海底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边缘海沟、弧后盆地、深海平原、大洋海底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边缘海沟、弧后盆地、深海平原、大洋 隆起、大洋中脊隆起、大洋中脊 9 9 海岸地貌:岩岸、沙岸(另外还有学者提出生物海岸,主要有珊瑚礁海岸和红海岸地貌:岩岸、沙岸(另外还有学者提出生物海岸,主要有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树林海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