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7152239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1.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实验指导书(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易春阳 罗志伟 编制电力电子实验室2006 年 5 月目录前 言 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 3实验 2 正弦波触发电路实验 7实验 3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实验 4 直流斩波电路实验 12实验 5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16实验6西门子TCA785集成触发电路实验18前言 实验的基本要求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专业的三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一, 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又是其这些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内容包括电力、电子、 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方面,而实验环节是这些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 深对理论的

2、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 实验的特点和要求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的内容较多、较新,实验系统也比较复杂,系统 性较强。该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的补充和继续,而理论教学则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学生在 实验中应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动手能 力;同时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认识不断提高、深化。具体地说, 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实验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电力电子变流装置主电路、触发或驱动电路的构成及调试方法,能初步设计 和应用这些电路。(2)熟悉并掌握基本实验设备、测试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3)

3、掌握交、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调试方法,系统参数的测量和整定方法。(4)能设计交、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具体实验线路,列出实验步骤。(5)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6)能够综合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编写实验报告。二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准备即为实验的预习阶段,是保证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每次实验前都应 先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否则就有可能在实验时不知如何下手,浪费时间, 完不成实验要求,甚至有可能损坏实验装置。因此,实验前应做到:(1)复习教材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熟悉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2)阅读本教材中的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

4、的目的和内容;掌握本次实验系统 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写出预习报告,其中应包括实验系统的详细接线图、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等。三 实验实施在完成理论学习、实验预习等环节后,就可进入实验实施阶段。实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报告作检查,要求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 内容和方法,只有满足此要求后,方能允许实验。(2)指导教师对实验装置作介绍,要求学生熟悉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设备、仪器, 明确这些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3)按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小组成员应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协调,记 录数据准确可靠,各人的任务应在实验进行中实

5、行轮换,以便实验参加者能全面掌握实验技 术,提高动手能力。(4)按预习报告上的实验系统详细线路图进行接线,一般情况下,接线次序为先主电路, 后控制电路;先串联,后并联。在进行调速系统实验时,也可由2 人同时进行主电路和控制 电路的接线。(5)完成实验系统接线后,必须进行自查。串联回路从电源的某一端出发,按回路逐项 检查各仪表、设备、负载的位置、极性等是否正确;并联支路则检查其两端的连接点是否在 指定的位置。距离较远的两连接端必须选用长导线直接跨接,不得用2 根导线在实验装置上 的某接线端进行过渡连接。(6) 实验时,应按实验教材所提出的要求及步骤,逐项进行实验和操作。除作阶跃启动 试验外,系统

6、启动前,应使负载电阻值最大,给定电位器处于零位;测试记录点的分布应均 匀;改接线路时,必须断开主电源方可进行。实验中应观察实验现象是否正常,所得数据是 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相一致。(7) 完成本次实验全部内容后,应请指导教师检查实验数据、记录的波形。经指导教师 认可后方可拆除接线,整理好连接线、仪器、工具,使之物归原位。四 实验总结实验的最后阶段是实验总结,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波形和图表、分析实验现象、 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写应持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较大出入时,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和结果,不 得用凑数据的方

7、法来向理论靠拢,而是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找出引起较大误差的原因。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如下:(1) 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实验学生姓名、同组者姓名和实验时间。(2) 实验目的、实验线路、实验内容。(3) 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铭牌数据及实验装置编号。(4) 实验数据的整理、列表、计算,并列出计算所用的计算公式。(5) 画出与实验数据相对应的特性曲线及记录的波形。(6) 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7) 对实验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心得体会,并对实验 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措施。(8) 实验报告应写在一定规格的报

8、告纸上,保持整洁。(9) 每次实验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实验一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3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工作情况作全面分析。 4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二实验内容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特性的测定。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三、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号型号备注1DJK01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励

9、磁电源”等几个模块。2DJK02晶闸管主电路该挂件包含“晶闸管”,以及“电感” 等几个模块。3DJK03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模块。4DJK06给定及实验器件该挂件包含“二极管”以及“开关” 等几个模块。5D42三相可调电阻6双踪示波器7万用表五、实验内容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特性的测定。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六、实验方法(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将DJKO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A、B输出端与DJK03中的“外 接220V ”相

10、连。按下“启动”按钮,打开)JK03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触发电 路中1、2、3、4、5以及GK的波形。调节触发电路中移相电位器RP1,参照图1-1的方法,观察并记录输出脉冲GK的相位变 化及移相范围。图1-1单相半波整流相位角的观察(2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电阻性负载按电路图1-2接线。将DJK03挂件上的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端“G”和“K”接到 DJK02挂件面板中的任意一个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并将相应的触发脉冲的钮子开关关闭(防止误触发),图中的R负载用D42三相可调电阻,将两个900Q接成并联形式。直流电压 表及直流电流表从DJK02挂件上得到。S 电 源 输 出迫阻

11、电感性负载图1-2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将电阻器调在最大阻值位置,按下“启动”按钮,用示波器观察负载电压Ud、晶闸管 VT两端电压Uvt的波形,调节电位器RP1,观察a =120。、90。、60。、30时Ud、Uvt的波形, 将直流输出电压Ud和电源电压U2,记录于下表中。a120906030U2Ud (记录值)Ud/U2Ud (计算值)其中理论值的计算公式为:Ud=0.45U2(l+cos a )/2(3)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电阻电感性负载串入平波电抗器。电感Ld在DJK02面板上,有lOOmH、200mH、700mH三档可供选 择,本实验中选用 700mH。观察并记录Rd较大和Rd较小(对

12、应不同阻抗角)条件下,a=90o时的Ud、Uvt的波 形。注意调节Rd时,需要监视负载电流,防止电流超过Rd允许的最大电流及晶闸管允许的 额定电流。(4) 接入续流二极管,重复“3”的实验步骤。二极管VD1和开关S1均在DJK06挂件上。七、实验报告1. 画出触发电路在a=90。时1,2,4,5各点以及GK两端的波形。2画出电阻性负载,a=90。时,U,U波形。3. 画出阻感性负载下,当电阻较大和较小时,Ud、UVT的波形(a=90),并对两者波形进行分析比较。,4. 画出电阻性负载时Ud/U2=f (a)曲线,并与型” =0.45十严进行比较。5分析续流二极管的作用。2八、注意事项1. 双踪

13、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以同时测量两个信号,但这两个探头的地线都与示波器 的外壳相连接,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某一电路的不同两点上,否则将使这两点 通过示波器发生电气短路。为此,在实验中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以绝缘,只 使用其中一根地线。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电路上找到这两个被测信号的公共 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上,两个探头各接至信号处,即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 不致发生意外。2. 为保护整流元件不受损坏,需注意实验步骤:(1) 在主电路未接通时,首先要调试触发电路,只有触发电路工作正常后,才可以接 通主电路。(2) 在控制电压Uct=0时,接通主电路电源,然后

14、逐渐加大Uct,使整流电路投入工作。(3) 正确选择负载电阻或电感,须注意防止过流。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 较大的电阻或电感,然后根据电流值来调整。(4) 晶闸管具有一定的维持电流IH,只有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大于IH,晶闸管才可靠导 通。实验中,若负载电流太小,可能出现晶闸管时通时断,所以实验中,应保持负载电流不 小于 100mA。(5) 在实验中,触发脉冲是从外部接入DJKO2面板上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此时,应将 所用晶闸管对应的正桥触发脉冲或反桥触发脉冲的开关拨向“断”的位置,避免误触发。3. 使用电抗器时要注意其通过的电流不要超过1A,保证线性。九思考1本实验中能否用双踪示波器同时

15、观察触发电路与整流电路的波形?为什么?2为何要观察触发电路第一个输出脉冲的位置?3本实验电路中如何考虑触发电路与整流电路的同步问题?实验二 正弦波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2) 掌握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号型号备注1DJK01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 等几个模块。2DJK03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等模块。3双踪示波器自备三、实验线路及原理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分脉冲形成、同步移相、脉冲放大等几个环节,具体工作原理 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的有关内容。四、

16、实验内容(1)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2) 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中各点波形的观察。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正弦波同步移 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2)掌握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六、思考题(1)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哪些主要环节组成?(2)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能否达到180?七、实验方法(1)将DJKO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 (不 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O3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 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

17、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 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的“外接220V ”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 器观察正弦波触发电路各观察点的电压波形。(2) 确定脉冲的初始相位当Uct=0时(将RP1电位器顺时针旋到底),调节Ub(调RP2),使Ui波形与图2-1中的Ui 波形相同,这时正好有脉冲输出,此时的a接近于180。(3) 保持RP2电位器不变,逆时针旋转RP1 (即逐渐增大Uct),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 号及输出脉冲“5”点的波形,注意Uct增加时脉冲的移动情况,并估计移相范围。

18、(4) 调节Uct(调RP1),使a=60,观察并记录面板上观察点“1”“5”及输出脉冲“G1”、“K1 ”的电压波形及其幅值。调节RP3,观测“5”点脉冲宽度的变化。八、实验报告(1)画出a=60时,观察点“1”“5”及输出脉冲电压的波形。指出Uct增加时,a应如何变化以及移相范围?指出同步电压的哪一段为脉冲移相范围。分析RP3对输出脉冲宽度的影响。a)a180 b)a 接近于 180图2-1初始脉冲相位的确定九、注意事项(1) 参见实验一的注意事项。(2) 由于脉冲“G”、“K”输出端有电容影响,故观察输出脉冲电压波形时,需将输出 端G”和K”分别接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或者也可用约100

19、Q左右阻值的电阻接到G”、“K”两端,来模拟晶闸管门极与阴极的阻值),否则,无法观察到正确的脉冲波形。实验三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2) 了解整流电路对触发脉冲的要求。(3) 掌握阻感负载时整流电路的特性。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号型号备注1DJK01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励 磁电源”等几个模块。2DJK02晶闸管主电路3DJK02-1三相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触发电路”,“正桥功放”, “反桥功放”等几个模块。4DJK04给定器件该挂件包含“给定”。5D42三相可调电阻6双踪示波器7万用表三、实验原理三相全

20、控整流主电路整流桥由六个晶闸管采用桥式接法组成,触发电路为DJK02-1中的 集成触发电路,由KC04、KC41、KC42等集成芯片组成,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四、实验内容(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2) 在全控整流状态下,当触发电路出现故障(人为模拟)时观测主电路的各电压波形。五、预习要求(1) 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有关内容。(2) 学习有关集成触发电路的内容,掌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六、实验方法DJK02和DJK02-1上的“触发电路”调试 打开DJK01总电源开关,操作“电源控制屏”上的“三相电网电压指示”开关,观察 输入的三相电网电压是否平衡。

21、将DJK01 “电源控制屏”上“调速电源选择开关”拨至“直流调速”侧。 用10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的“三相同步信号输出”端和DJK02-1 “三相同步信号 输入”端相连;打开DJK02-1电源开关,拨动“触发脉冲指示”钮子开关,使“窄”发光管亮。 观察A、B、C三相的锯齿波,调节A、B、C三相锯齿波斜率调节电位器(在各观测 孔左侧),使三相锯齿波斜率尽可能一致。 将DJK04上的“给定”输出U直接与DJK02-1上的移相控制电压Ut相连,再将两个挂g ct件进行公地;正给定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此时Uct=0;调节DJK02-1上的偏移电压电位器,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a相同步电压信号和“双脉

22、冲观察孔” VT1的输出波形,使a=90。(参照图3-1)图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相位角的观察 调节DJK04的正给定电位器,由零逐渐增加正给定U,观察双脉冲变化情况及变化范g围。观察完毕给定调回零。 将DJK02-1面板上的Uf端接地,用20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1的“正桥触发脉冲输 出”端和DJK02 “正桥触发脉冲输入”端相连,并将DJK02 “正桥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拨 至“通”,逐个观察正桥VT1VT6晶闸管门极和阴极之间是否有触发脉冲。(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按图3-2连好主电路和控制电路,DJK04上的“给定”输出调到零(逆时针旋到底),电 阻R由D42中两个900欧并联

23、放在最大阻值处,电感选用700mL,电流、电压表均为直流表。按下“启动”按钮,调节给定电位器,增加移相电压,使i角在900范围内变化,同时,根据需要不断调整负载电阻R,使得负载电流Id保持在0.6A左右(注意Id不得超过0.65A)。 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a=90、60、30、0时的整流电压Ud和单个晶闸管两端电压的波形, 测量相应的值记录在表3-1中。co1控制电踣图3-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原理图表3-1 三相全控整流实验表格a90o60o30o0oU2UdUd/ U2Ud(理论值)Uct(3)故障现象的模拟当a=60时,将某个触发脉冲钮子开关拨向“断开”位置,对应的晶闸管失去触发脉冲,

24、 观察并记录这时的Ud、UVT波形的变化情况。七、实验报告(1) 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Ud =f(a)。(2) 画出触发电路的传输特性a =f(Uct)。(3) 画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时,a角为30o、60o、90o时的ud、uVT波形;。(4) 简单分析模拟的故障现象。八、注意事项参照实验一的要求。九、思考题(1) 如何解决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的同步问题?在本实验中,主电路三相电源的相序可任 意设定吗?(2) 在本实验的整流时,对a角有什么要求?为什么?实验四 直流斩波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2) 熟悉各种直流斩波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特点。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

25、号型号备注1DJK01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励 磁电源”等几个模块。2DJK09单相调压与可调负载3DJK20直流斩波电路4D42三相可调电阻5示波器6万用表三、实验线路及原理1、主电路、降压斩波电路(Buck Chopper)降压斩波电路(Buck 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1所示。+ *Ui+ LiCi+Uo(a)电路图UGEUDUO(b)波形图图 4-1 降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及波形图中V为全控型器件,选用IGBTo D为续流二极管。由图4-1(b)中V的栅极电压 波形uge可知,当V处于通态时,电源Ui向负载供电,UD=Ui。当V处于断态时,负载电 流

26、经二极管D续流,电压UD近似为零,至一个周期T结束,再驱动V导通,重复上一周 期的过程。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ton-t + ttU onU aU T i T iia为导通占空比,on off式中ton为V处于通态的时间,tf为V处于断态的时间,T为开关周期, 简称占空比或导通比(a=tn/T)。由此可知,输出到负载的电压平均值U。最大为q,若减小 占空比a,则U。随之减小,由于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故称该电路为降压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Boost Chopper)升压斩波电路(Boost 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2所示。UiRVCi【1 LED+Uo(a) 电路图电路也使

27、用一个全控型器件V。由图4-2(b)中V的栅极电压波形UGE可知,当V处于 通态时,电源Ui向电感L充电,充电电流基本恒定为I,同时电容C上的电压向负载供电, 因C值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UO为恒值。设V处于通态的时间为ton,此阶段电感L上 积蓄的能量为UiIton。当V处于断态时Ui和L共同向电容C充电,并向负载提供能量。 设V处于断态的时间为治 则在此期间电感L释放的能量为(UO-Ui)Itono当电路工作于稳 态时,一个周期T内电感L积蓄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相等,即:UiI1ton=(UO-Ui) I1tofft +1TU -onf U Uoti t ioffoff上式中的T/tff三1

28、,输出电压高于电源电压,故称该电路为升压斩波电路。、升降压斩波电路(Boost-Buck Chopper)升降压斩波电路(Boost-Buck 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3所示。电路的基本工 作原理是:当可控开关V处于通态时,电源Ui经V向电感L供电使其贮存能量,同时C 维持输出电压UO基本恒定并向负载供电。此后,V关断,电感L中贮存的能量向负载释放。 可见,负载电压为上负下正,与电源电压极性相反。输出电压为:U 仃 U ton U =-U t i T t i 1 a ioffon若改变导通比a,则输出电压可以比电源电压高,也可以比电源电压低。当Ovavl/2时为降压,当1/2

29、 a 4 a=申、ap三种情况下负 载两端电压Ud的波形。六、实验报告(1) 整理、画出实验中所记录的各类波形。(2) 分析电阻电感性负载时,a角与申角相应关系的变化对调压器工作的影响。(3) 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七、注意事项(1) 触发脉冲是从外部接入DJK02面板上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此时,应将所用晶闸管对 应的正桥触发脉冲或反桥触发脉冲的开关拨向“断”的位置,并将ulf及ulr悬空,避免误触 发。(2) 可以用DJK02-1上的触发电路来触发晶闸管。(3) 由于“G”、“K “输出端有电容影响,故观察触发脉冲电压波形时,需将输出端“G” 和“K”分别接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否则,无

30、法观察到正确的脉冲波形。八、思考题(1) 交流调压在带电感性负载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如何解决?(2) 交流调压有哪些控制方式?有哪些应用场合?实验六 西门子TCA785集成触发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锯齿波集成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2) 掌握西门子的TCA785集成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序号型号备注、1DJK01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 几个模块。2DJK03-1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单相集成触发电路” 等模块。3双踪示波器三、实验线路及原理西门子TCA785集成电路的内部框图如图6-1所示。TCA

31、785集成块内部主要由“同步寄存器”、“基准电源”、“锯齿波形成电路”、“移相电压” 和“锯齿波比较电路”和“逻辑控制功率放大”等功能块组成。同步信号从TCA785集成电 路的第5脚输入,“过零检测”部分对同步电压信号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同步信号过零时, 信号送“同步寄存器”。“同步寄存器”输出控制锯齿波发生电路,锯齿波的斜大小由第9脚外接电阻和10脚外 接电容决定:输出脉冲宽度由12脚外接电容的大小决定;14、15脚输出对应负半 周和正半周的触发脉冲;移相控制电压从11脚输入。具体电路如图6-2所示。电位器RP1主要调节锯齿波的斜率,电位器RP2调节输入的移相控制电压,脉冲从14、 15脚输出

32、,输出的脉冲恰好互差180。,可供单相整流及逆变实验用,各点波形请参考图6-3。A1Zfit Hz 31c :出粒atGN5)T 61甘+t惶啊电IE2图6-1西门子TCA785集成电路内部框图我电三區;宇VD7VIII图6-2 TCA785集成移相触发电路原理图Ot0TriA图6-3单相集成锯齿波触发电路的各点电压波形(a=90 )电位器RP1、RP2均已安装在挂箱的面板上,同步变压器副边已在挂箱内部接好,所有 的测试信号都在面板上引出。四、实验内容(1)TcCA785 集成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2)TCA785 集成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五、思考题(1)TCA785 触发电路有

33、哪些特点?(2)TCA785 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和脉冲宽度与哪些参数有关?六、实验方法将 DJK01 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 “直流调速”侧,三相电源输出 A、B 端与 DJK03-1的“外接220V”端相连。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的触发电路开始工作。1 各测试点波形的观察用双踪示波器通道1观测15V的同步电压信号,通道2观察TCA785触发电路中“1” (梯形波)、“2”(锯齿波)、“3”(脉冲)、“4”(脉冲)点波形;调节斜率电位器 RP1,观察“2”点锯齿波的斜率变化;比较“3”和“4”两个脉冲的相位关系。2 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调节 RP2 电位器。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3”点的波形,观察触发脉冲变化情 况,记录移相范围。七、实验报告(1) 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其幅值和宽度。(2) 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