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149027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和总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施肥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使得水稻生产中存在单产波动大,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氮肥用量过高,施氮时期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的研究证明,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前提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最大,农户可调控的空间最大,但施肥不当造成的损失也最大。澄清寒地水稻施肥中的误区,根据水稻需氮规律进行氮素营养调控,均衡施用各种营养元素,是我省水稻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际水稻所合作项目和国家科

2、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寒地水稻生产中施氮量偏高、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修正了寒地水稻100 kg籽粒吸氮量的参数,为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往采用100 kg籽粒吸氮量为1.72.1 kg的参数计算寒地水稻施氮量,我们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证明,寒地水稻产量在550600 kg/亩时,100 kg稻谷的吸氮量为1.11.6 kg,平均为1.3 kg。应用这一参数计算,要使寒地水稻产量达到600 kg/亩,每亩只需施用67 kg的氮素,较常规氮肥施用量减少30%。2、首次发现,寒地水稻贪青晚熟是由于幼穗

3、分化期前大量施氮造成的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前期氮量过多,造成水稻无效分蘖过多,营养生长期延长,致使水稻贪青晚熟。而在氮肥总量适宜的基础上,减少基蘖肥氮量,增加穗肥的施氮量,不但不会造成贪青晚熟,反而能够使水稻提早成熟。这一发现,为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我们改变了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氮肥以基蘖肥为主(占90%以上)的方法,将基蘖肥减至60%70%,穗肥增加到 30%40%,形成了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6.53.5和73的施肥模式。3、首次确定了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素的营养诊断指标国际水稻所推荐用SPAD值或LCC值来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按SPAD阈值确定水稻追施

4、氮肥的数量,但在寒地粳稻上,还没有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SPAD阈值或LCC阈值。我们首次提出,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素营养诊断的阈值是SPAD = 38和LCC = 3.5。并在深入研究水稻叶片SPAD值与顶3叶、顶4叶颜色变化相关性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了简便易行诊断施氮的指标。4、提出了寒地水稻减氮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我们对全省水稻主产区500个典型土壤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均较高,而60%左右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依据试验区的测试结果、调查数据和其它资料估算,寒地稻田氮磷钾的平衡为:氮素有48.4 kg/ha的盈余,磷素有9.5 kg/ha的盈余,而钾素亏缺

5、46.4kg/ha。寒地水稻氮、钾肥施用比例严重失调。据此,我们提出了减氮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在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稻田,要达到600 kg/亩的产量,推荐每亩施用67 kg N、 23 kg P2O5和45 kg K2O。这与传统施肥相比,氮肥减少20%左右,磷肥减少30%左右,钾肥增加30%左右。5、实施效果显著7年100多个点次的试验证明,采用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能显著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增加抽穗后光合效率,显著减少水稻病害和倒伏的发生;还能提早抽穗35天,这对于防止寒地水稻低温和早霜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水稻穗型整齐、穗大;结实率提高5个百分点

6、以上,千粒重增加0.9g左右,产量提高15%以上,增加稻谷出米率,改善稻米品质,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通过增产和节本,可使每亩增收约100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几年来,这项技术受到稻农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已在黑龙江省4个积温带累计推广200多万亩。2007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朱兆良院士和南京农业大学凌启鸿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田间鉴评。专家组一致认为: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和传统的施肥技术相比,具有稳定的增产效果,是寒地水稻施肥技术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6、产学研结合,创新推广模式在寒地水稻施肥技术成果鉴定后,与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公司

7、合作,共同研制出水稻 “套餐”肥水稻基肥、返青肥和穗肥,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通过技术改造,使肥料粒径和比重基本相同,克服了以往施肥时肥料分层,施肥不匀的问题。按照测土结果,根据水稻需肥状况,灵活组合这些养分,真正做到配方施肥,形成了以肥料销售促进技术推广的模式。近3年,企业已经销售水稻套餐肥料6万多吨,覆盖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150多万亩的稻田。、施肥比例 常规施肥N:P:K=2:1:1.2;高产地号施肥N:P:K2:1:1.51.8。、肥料种类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三大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施肥时期和方法基肥

8、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607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层施入或和搅浆整地同时用施肥器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蘖肥 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层施入,余20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即6月5日前第一次蘖肥施完,6月10日第二次蘖肥施完,最晚不超过6月12日。调解肥(接力肥) 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基肥,即基肥由40调整为50。穗肥 高产栽培的地块在

9、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11叶品种在10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304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褪淡、底叶有枯萎、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拔节黄褪淡施肥,有病先防病后施肥,底叶枯黄、干尖先壮根后施肥,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叶面追肥 秧田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1.5叶期、2.5叶期、插秧期(插前三带)追肥。大约每7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盘追纯氮1克,即硫酸铵5克/盘、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酿造米醋50100毫升/棚,兑水100倍用喷灌泵(喷雾器)喷施。喷肥后还要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本田结合防病叶面追肥34次,前期以

10、氨基酸类含氮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施肥注意事项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积诱发水绵(青苔)发生;施肥时一定要均匀,以免因施肥引起水稻长势不匀;积极推广机械侧深施肥;施肥时要减氮增磷钾、要合理搭配,增施硅肥;要按照水稻田间生育叶龄进程施肥,杜绝施肥盲目性和片面施用氮肥以及蘖肥施用偏晚等现象。水稻基本常识一、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也和人一样,是从小到大,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对水稻一生的描述有多种方法,但对我们农民朋友来讲,结合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气候的变化来描述水稻的一生则更明了易懂,便于掌握。本书将水稻一生划为:苗期、插秧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抽穗期、乳熟期、黄熟期、成熟期,以此

11、来指导农业生产是非常有意义的。1.苗期 对于旱育苗,苗期以秧田出苗50%为出苗始期,一直到插秧,整个秧田期即为苗期,黑龙江省水稻苗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2.插秧期 插秧期是水稻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个体,水稻插秧期也许仅为一天时间,但对于大面积水稻群体,每年水稻插秧期都要在15天左右,即主要集中在5月1531日间,近几年农垦系统提出不插5月26日秧,则插秧期提前至5月10日25日间,但适宜插秧期温度一般为13 以上,过早插秧并不能给稻农带来利益,个别低温年份还可能发生冷害,优其是秧苗素质较弱,插后不缓苗,可能还有烂根现象发生。3.返青期 返青期是在插秧以后一段时间,一般以新根发生

12、伸长之后,为返青期结束。返青期一般37天,壮苗返青期短,弱苗返青期长。插秧后如遇持续低温天气,返青期可能延迟到10天左右。4.分蘖期 水稻返青之后,气温逐渐升高,水稻开始分蘖,一般把水稻开始分蘖时作为水稻分蘖始期,水稻拨节时分蘖基本停止为分蘖终止期,水稻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在密植条件下,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一般为6月25日至30日;在稀植条件下,水稻有效分蘖期一般为6月30日至7月5日。从水稻分蘖始期到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为有效分蘖期。水稻分蘖终止期之后为无效分蘖期。5.长穗期 长穗期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至水稻穗抽出为长穗期。黑龙江省依据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长穗期大约在6月25日至8月5

13、日之间。6.抽穗期 水稻10%抽穗为抽穗始期,50%抽穗为抽穗期,80%抽穗为齐穗期。黑龙江省大多数水稻品种抽穗期为7月25日至8月5日。7.乳熟期 乳熟期为水稻灌浆期,一般是水稻抽穗后3540天,此期是水稻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8.黄熟期 黄熟期以水稻颍壳变黄为标准。9.成熟期 成熟期以水稻籽实完全成熟为标准。黑龙江省水稻大多数品种成熟期一般为9月15日至20日。二、积温1. 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是指对作物生长具有效果的温度。如水稻最低发芽温度为10,那么大于10的温度为有效积温,低于10为无效积温。秋天大于13的温度对于水稻来讲为有效积温,低于13为无效积温。2. 10的积温 10的积温是春季

14、温度上升稳定通过10之后至秋天温度下降稳定通过10时的时间,两个时间之间每天温度的总和就是10有效积温。一般来讲难以测定作物的有效积温需要量,所以用10的积温来近似表达作物的有效积温。黑龙江省从北至南10积温为19003000。3. 积温带 水稻种植区划依据不同地区积温状况,把我省大约划分为五个积温带:有效积温在1900-2100为第五积温带;2100-2300为第四积温带;2300-2500为第三积温带;2500-2700为第二积温带;2700以上为第一积温带。4. 寒地 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分为热带、暖地与寒地。热带一般是一年种植水稻2至3季,长江以北、黄河一带种植水稻为暖地水稻,东北、内蒙、

15、新疆等种植水稻为寒地水稻。寒地水稻特点是早春气温低,水稻育苗时需要保护地栽培,水稻插秧后气温与土壤温度偏低,养分释放慢,所以前期需要补充一部分化学肥料,秋季霜冻来的早,因此全年需要采取早育早插等促早熟措施。5. 积温带与品种的关系 积温带与品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省第一积温带种植的品种一般为13个叶片以上品种,生育期一般是135145天,安全抽穗期为8月5日至8月10日;第二积温带在我省分为第二积温带上限、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二积温带上限一般种植11.512.5片叶的品种,生育期130140天,安全抽穗期为8月5日,第二积温带下限一般种植1112片叶的品种,生育期125135天,安全抽穗期为

16、7月25日至7月30日之间,第三积温带一般种植1011片叶的品种,生育期120130天,安全抽穗期为7月25日前后。如果将第一积温带品种种植在第二积温带或第三积温带,即为越区种植,品种越区种植就会发生延迟性冷害而导致减产。三、生育期1. 品种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一般是指水稻出苗始期至水稻完全成熟的天数。按农民的习惯,某个品种生育期往往与已知品种作比较。比如合江19号的生育期为125天(插秧条件下),空育131较合江19号的生育期晚熟23天,这样确定空育131生育期为127128天。2. 栽培生育期 水稻栽培生育期是由水稻实际生长天数所确定的,如合江19号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生育期为110天,在插栽

17、条件下生育期为125天,导致这种栽培生育期变化的因素有:播种时间,群体密度,施氮量,促进早熟的生长激素,甚至是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栽培管理都能影响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另外,栽培生育期往往大于品种生育期,这主要为早播早插所致。四、诊断1. 水稻诊断并不是水稻发病之后对水稻的一种处理方法,而是对水稻正常生长与非正常生长的一种经常性的观察。2、水稻诊断可分为常情诊断与病情诊断,如我们把水稻壮秧的第一片叶长度定为1cm,第二片叶为3cm,第三片叶为57cm,在对秧苗进行观察时,以这个数据为标准即为常情诊断。3、病情诊断是在水稻发病的情况下,研究水稻发病病因,确定治疗方法,即为病情诊断。五、叶诊断1. 叶片数

18、 不同熟期的品种有不同的叶片数,一般来说,熟期在125130天的品种,叶片数为11个,熟期在132137天的品种,叶片数为12个,140145天的品种,叶片数为13个,黑龙江省在旱育稀植条件下,90%为11、12、13个叶片品种,并以1112个叶片品种居多。我们通常所说的叶片数为真叶数,除真叶外,还有2个叶,一个为不完全叶,仅有叶鞘,看不到叶片;另一个为芽鞘,一般看不到其存在,仅在最初在出苗时能够看到。2. 水稻节 水稻节是水稻的重要器官之一,我们通常在水稻伸长后才能看到水稻节,其实水稻有多少叶片就有多少节,未伸长的节全部密集在根部。水稻节是水稻生长的表象中心,每个节生一片叶、一个蘖芽、一层根

19、。叶必须生长出来,蘖芽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退化,根在水稻节间伸长后不再发生。3.n3 n3是叶蘖同伸规律,n代表叶片序数,如果水稻叶片为下数第5片叶,则n=5,5-3=2,则表示当第5片叶发生时第2叶片所对应的(第二节上的)蘖开始同时生长。4. n+3 n+3是叶叶同伸规律,如第3片叶伸出时,3+3=6,即第3片叶发生时第6片叶正在分化,或第4片叶发生时,第7片叶正在分化等。六、分蘖1. 分蘖规律 水稻长到第4片叶时,按n3叶蘖同伸规律,第一节上的蘖即可生长,以12个叶片品种为例,至第12个叶片(剑叶)抽出时第8节上的蘖发生抽出,共生成8个蘖,这8个蘖为第一次分蘖,蘖还可生蘖,其规律和主茎完全一

20、致,即长到4个叶片即可生一个蘖,这个蘖为第二次分蘖,二次分蘖较第一次分蘖多,如果分蘖不受阻,还能发生第三次分蘖,但对于12个叶片品种,已没有机会发生第四次分蘖成穗的机会。2. 单株分蘖数 一株水稻能分蘖多少,可用叶蘖同伸规律去推算,叶片数越多,分蘖越多。科学家研究证明,当水稻主茎抽穗时,分蘖能具备3个叶片即可成穗,而只有成穗的蘖才具有意义。寒地水稻近年研究表明:11片叶品种,在饱和分蘖情况下,单株分蘖成穗数可达19个左右,12片叶品种可达2528个,13个叶片品种可达3539个。 而事实上,当前水稻真正能够利用的分蘖数为35个。其利用方式为:水稻插秧时叶龄为3.13.6,壮苗插后35天返青,即

21、第四叶片供返青用,弱苗插后7天返青,则第45叶供返青用,有效分蘖从第6片叶开始,按n3规律,水稻第3节上蘖开始发生,至第8节结束,可利用的分蘖共6个,而实际生产中仅用35个。3. 分蘖方向 影响水稻分蘖的最大因素是密度,举个例子,你在房子旁栽棵树,随着大树的生长,靠近房子一面枝叶将非常少,因为靠近房子一侧不具备生长方向。据研究,水稻秧田期平方米播量大于500克,除周边以外的秧苗,第一、二节上的蘖芽即已全部退化。水稻分蘖方向对于插秧时确定每穴插植株数非常有意义,如果插单株,其分蘖方向为360,插两棵为180,三棵剩120,四棵剩90,五棵为90+0。90+0的概念是:即5棵苗中4棵的分蘖方向是各

22、占90,另一棵苗被夹在中间,没有分蘖方向,从这个角度说,每穴插植苗数大于4株则没有意义。七、群体 一株或一穴水稻为个体,一片水稻为群体,群体的表达方式为单位面积有多少个体数,一般用每平方米多少,每亩多少或每公顷多少来表示。对水稻来说,基本苗群体、茎群体、穗群体。因为这三个群体指标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1. 基本苗群体 基本苗群体是一个静态指标,它由插秧者来控制,插秧者根据秧苗素质来确定插秧规格:3010厘米(93寸),则每平方米33穴,每穴插3棵,则每平方米为100棵基本苗,或每公顷100万棵基本苗;3014厘米(94寸),则每平方米25穴,每穴插3 棵,每平方米75 棵基本苗,每公顷75万棵基

23、本苗。2. 茎群体 茎群体是动态指标,随分蘖增加而增加,至分蘖高峰期达到最大值。A、当茎群体数值达到与穗群体数值相等,这时为有效分蘖终止期。B、穗群体与最大茎群体的比值为有效分蘖率。C、有效分蘖终止期之前发生的分蘖为有效分蘖,该期为有效分蘖期。3. 穗群体 穗群体是水稻抽穗后,单位面积水稻穗数(一般小于5个粒的穗不计)。在穗群体不足的情况下,穗群体越大产量越高,达到一定数值后,穗群体不再增加,超过一定数值后成熟度下降,产量降低。黑龙江省中穗型品种,平均每穗实粒数为805个,穗群体一般为45020个/m,大穗型品种,每穗实粒数90100个,穗群体40020个/m,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其高产穗

24、群体为500550个/m。八、产量结构 产量结构有多种表示方法,但对于农民来讲,水稻产量结构最好用单位面积的穗群体数与每穗实粒数的乘积来表示。如每平方米500穗,每穗实粒数80个,以千粒重25g计算,假如每平方米4万粒,每公顷产量2万斤,3.8万粒为1.9万斤,3.2万粒为1.6万斤,3.0万粒为1.5万斤。如某些品种千粒重大于或小于25g,每增加或减少1g,每公顷产量增加或减少600800斤。1. 穗群体测定方法对于一块水稻(一公顷左右)要好、中、差随机采3个点。每个点35m。测定每个点总穴数,从而计算出每平方米穴数。如果每平方米30穴,则按行连续数30穴的总穗数,如果每平方米25穴则数25

25、穴的总穗数,数3次取平均值。再将3个点平均,即为这块地的穗群体。穗群体除以平均每平方米穴数,即为中心每穴穗数。2. 每穗实粒数测定方法知道中心每穴穗数后,如果为16个穗,则到采点区内选一穴为16个穗的穴,将16个穗采下来。16个穗的总实粒数测出后,除以16,即为每穗实粒数。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示范与推广2010-03-05 20:02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一、项目技术成果的创新性分析 (一)简述 黑龙江省是优质粳稻主产区,近两年栽培面积已达到3600万亩左右,稻米商品率高,水稻生产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存在单产波动大,稻瘟病和倒

26、伏严重、结实率低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氮肥用量过高,施肥时期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因此,根据水稻需氮规律进行氮素营养调控,均衡施用各种营养元素,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从研究水稻百公斤籽粒需氮量这一关键问题入手,项目组经过8年时间,调整优化了寒地水稻氮肥施用时期,首次获得了定量调控寒地水稻生产氮肥用量的SPAD和叶色卡阈值,能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素的需要定量调控氮肥,衡量监控磷、钾,以及因缺补充中、微量元素,形成了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打破了寒地水稻后期不能施用氮肥的“禁区”,开创了寒地水稻后期施氮创高产的先河。 8年100多个点次的试验证明

27、,该技术能显著地防止水稻倒伏,促进水稻活秆成熟,减少病害发生,使水稻结实率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千粒重增加0.6g1.8g,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氮肥用量降低了20%以上,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近18个百分点;明显提高出米率和稻米品质。通过增产和节本,可使每亩增收100元以上。 该技术和传统的施肥技术相比,具有稳定的增产效果,是寒地水稻施肥技术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1、施肥技术方面创新 寒地传统施肥方法中前期氮肥比例过高,造成水稻无效分蘖过多,群体质量恶化,极易发生倒伏和稻瘟病。该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素的需要定量调控氮肥,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将适宜氮肥后易,打破了寒地水稻生育

28、后期不能施用氮肥的“禁区”,可有效的控制无效分蘖,防止水稻倒伏和病害,提高水稻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开创了寒地水稻后期施氮创高产的先河。该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提出了寒地水稻减氮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 我们对全省水稻主产区500个典型土壤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均较高,而60%左右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依据试验区的测试结果、调查数据和其他资料估算,寒地稻田氮磷钾的平衡为:氮素有48.4 kg/ha的盈余,磷素有9.5 kg/ha的盈余,而钾素亏缺46.4kg/ha。寒地水稻氮、钾肥施用比例严重失调。据此,短期内我们提出了减氮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

29、在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稻田,要达到600 kg/亩的产量,推荐每亩施用67 kg N、23 kg P2O5和35 kg K2O。这与传统施肥相比,氮肥减少20%左右,磷肥减少30%左右,钾肥增加20%左右。 3、示范推广技术路线的创新 本着边研究,边示范,边开发的快速成果转化的原则,成果鉴定后就与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公司合作,建立了“倍丰肥料东北农大研发中心”,使部分成果直接物化成肥料产品。共同研制出粒径、比重基本相同,不同比例的氮磷、氮钾复合粒及硅和中微量元素的复合粒,可根据土壤和水稻养分状况,灵活调配这些养分,克服了以往施肥时肥料分层,施肥不匀的问题,真正做到配方施肥。最终形成以配套肥料施用促

30、进技术辐射的推广模式,该模式具有明显创新。 二、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可使示范区稻田氮肥利用率达40%50%,氮肥用量较示范前减少20%左右,使水稻增产10%以上,平均每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在项目实施期间,试验、示范、推广总面积如达500万亩以上,可创造5亿左右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能使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可减轻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和生态效益显著。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因此该项技术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项目实施方案 1、根据叶龄确定水稻生育期 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由

31、于水稻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有着明显的特殊性,确切掌握水稻的生育期是一个技术难点。在优化施肥技术中,根据水稻叶龄确定其生育进程,克服了以往无法找准水稻生育期的问题,为不同水稻品种按生长发育阶段进行氮肥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2、水稻叶龄的确定及标记方法 水稻叶龄是以主茎上长出的叶数来表示的。除掉芽鞘外,与稻壳同侧的叶片为第1叶。当第1片叶完全抽出,第2叶露尖时,叶龄值为1;如第2片叶已出完,第3叶正在抽出时,则将第3叶的长度和第2叶长比较,如果第3叶长度是第2叶长的10%,叶龄值为2.1,如果是第2叶长的50%,则叶龄值为2.5,其余叶龄计算以此类推。叶龄期,是指某叶抽出期,上述2.5叶龄恰

32、处于第3叶抽出期,叶龄期是3。叶龄标记必须在插秧前开始,选10株具有平均叶龄的水稻,用记号笔或墨水做好标记。移栽时,将标记好的秧苗插在定点的观测田(在田块相对的两个角上各选1点,每点5株,排成1行),并做好标志。插秧后每隔57天观察1次叶龄,应每隔1个片叶做1个标记,并记在记录本上。标记方法由标记者自定,以自己能确切辨认每一叶的具体叶位为原则。按照下表确定水稻生育期。表1 水稻叶龄对应的主要生育期总叶片数(N) 主茎节数(n)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 穗分化期叶龄值(N-n+0.5) 拔节叶龄期(N-n+3) 减数分裂叶龄期(N) 11 4 7.0 7.5 10.0 11.0 12 4

33、8.0 8.5 11.0 12.0 13 4 9.0 9.5 12.0 13.0 14 4 10.0 10.5 13.0 14.0 如果农户不会或没标记叶龄,可以按移栽后天数确定生育期,表2列出了插秧后天数和水稻生育期的对应关系。表2 插秧后天数与水稻生育期插秧后天数 总叶片数 有效分蘖临界期 穗分化期 拔节期 减数分裂期 110-120 11-12 25-35 30-40 4555 5565 120-130 13-14 35-45 4050 55-65 6575 3、以前氮后移为核心的寒地水稻氮素管理 1)基于地力产量和目标产量确定寒地水稻氮肥用量 根据我们多年试验结果,应用空白区产量和目标

34、产量确定寒地水稻氮肥总量见表2,由于不同品种吸肥特性存在差异,这一结果仅供参考。我省水稻无氮区产量在5.56.5 吨/公顷范围内,可获得的产量大都在9吨/公顷左右,氮肥用量多数在90100kg/ha。如果没有无氮区产量,可依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确定施肥量。如无氮区产量较低,可获得的产量也低,追求更高产量将有较大的风险。同时,水稻目标产量受许多因素影响,只有在水分管理良好,基本苗数保证的条件下才能稳产,穗数型品种一般每平米2533穴,每公顷收获穗数550650万;大穗型品种每平米1520穴,每公顷收获穗数350450万。表 3 寒地水稻氮肥总推荐用量( N kg/ha )空白产量 (kg/ha)

35、水稻目标产量(kg/ha) 8250 9000 9750 4500 95 125 - 5000 85 115 - 5500 75 100 125 6000 - 90 110 6500 - 80 100 2)氮肥施用时期 根据寒地水稻需氮规律和土壤供氮规律,虽然稻田有机氮含量较高,穗分化期以后能释放较多的氮素,但远远不能满足水稻高产的需要。我们通过前氮后移,按基肥蘖肥(插秧后57天)促花肥(倒3.5叶)保花肥(剑叶露尖)为4.521.52的方式施肥,使施氮与水稻需氮规律相一致,能够充分满足水稻需氮关键期对氮素的需求。 3)氮素穗肥用量的确定 由于年际间气候差异较大,施用同样氮肥,水稻长相长势可能

36、相差很大,因此必须根据水稻实际生长情况,诊断氮素营养状况,确定追施氮肥的数量。近年来,我们在寒地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和叶色卡(LCC)方法来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获得很好的效果。在寒地,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SPAD阈值为SPAD=38,LCC阈值为LCC=3.5,该阈值适合于多数寒地水稻品种。穗分化期(倒3.5叶),选择最上面完全抽出的水稻主茎叶片,将叶片的中间部分放在叶色卡上(如右图所示),用身体挡住阳光,仔细比较叶片和叶色卡的颜色,找到与叶片颜色相近的叶色级(叶色卡上颜色共分4级,颜色由浅到深分别为2、3、4、5色级)。如果叶片颜色处在色卡34色级中间,读作3.5,如果叶

37、色接近于3并比3稍深读3.2,接近于4并比4稍浅读3.8,其余读数以此类推。在每个地块里选有代表性的1个点,随机选取10株水稻,将水稻叶片与叶色卡比较,记下叶色值。如果有6片或更多的叶片读数处在某一临界范围内,依据表3来调整氮肥的用量。如果可能的话,在每次测量时,都由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例如上午10点)读数。在水稻叶色退淡,叶片挺立的情况下,根据比色结果按表4施用促花肥。到减数分裂期(剑叶露尖),水稻叶色退淡,叶片挺立,根据比色结果按表5施用保花肥。表 4 寒地水稻穗分化期(促花肥)推荐氮肥用量目标产量(kg/ha) SPAD值* LCC值* 施肥量( N kg /ha ) 8250 38 4

38、0 4.0 8 9000 38 40 4.0 10 9750 38 40 4.0 13 *用叶绿素仪测定的上数第一片完全展开叶片的SPAD值,10株的平均值,下同。 *用LCC测定的上数第一片完全展开叶片的读数,10株的平均值,下同。表 5 寒地水稻减数分裂期(保花肥)推荐氮肥用量( N kg /ha )目标产量(kg/ha) SPAD值 LCC值 施肥量( N kg /ha ) 8250 38 40 4.0 10 9000 38 40 4.0 10 9750 38 40 4.0 15 特别注意:如果穗分化期水稻叶色过深,叶片披垂,则不施促花肥。到拔节期(倒2叶),如水稻叶色退淡,叶片挺立,可

39、施氮肥,则根据SPAD或LCC值按表6施用,此后不再施用氮肥。如果拔节期水稻叶色仍然过深,叶片披垂,一直到收获期不施氮肥。表 6 寒地水稻拔节期(穗肥)推荐氮肥用量( N kg /ha )目标产量(kg/ha) SPAD值 LCC值 施肥量( N kg /ha ) 8250 38 40 4.0 18 9000 38 40 4.0 20 9750 38 40 4.0 25 注:如果穗分化期水稻叶色过深,叶片披垂,不能施用促花肥,并且在倒2叶期水稻叶色退淡,叶片挺立,可参照该表施用氮肥 4、寒地水稻磷钾肥恒量监控 1)寒地水稻磷肥用量的确定 Olsen法测定的土壤磷素含量与作物生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40、,考虑到磷肥移动性差,不易损失的特点,可以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确定磷肥用量。不同地力、不同产量水平下,磷肥推荐量见表7。表7 寒地稻田土壤速效磷分级及对应的磷肥用量产量水平(kg/ha) 速效磷分级 Olsen-P(P mg/kg) 磷肥用量( P2O5 kg /ha ) 8250 极低 45 10 9000 极低 45 15 9750 极低 45 25 注: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 2)寒地水稻钾肥用量的确定 关于土壤供钾能力的测定,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一般来讲,用生物耗竭试验方法了解土壤供钾状况直接而有效,但周期长,工作量大。因此常以速效钾作为当季土壤供钾

41、能力的指标。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参考有关资料,确定了寒地稻田土壤有效钾的分级指标及对应钾肥用量,见表7。当秸秆大部分还田时,水稻目标产量在82509000 kg/ha时,施肥时钾肥用量减少一半,可只在基肥中施钾。当目标产量为9750 kg/ha,钾肥用量可以减少3040 kg/ha。表7 寒地稻田土壤速效钾分级及对应的钾肥用量产量水平(kg/ha) 速效钾分级 速效钾(K mg/kg) 钾肥用量( K2O kg/ha ) 8250 极低 150 10 9000 极低 150 30 9750 极低 150 45 注:钾肥50%作基肥施用,在穗分化期施另50%的钾肥5、实施方案 按照核心区、示范区

42、和辐射区模式进行示范推广,核心区面积30亩左右,示范区连片的300亩以上,辐射区面积3000亩以上。选择交通方便的稻田,作为核心区,设农民习惯施肥、前氮后移和不施N处理(N0)3个处理,试验处理如下: ? 农民习惯:根据黑龙江省600个农户的施肥调查情况确定,即N135150kg/ha、P2O5 6075kg/ha、K2O 4050kg/ha,氮肥全部做基蘖肥施用,磷肥和钾肥做基肥一次使用; ? 前氮后移:按前述方法,根据土壤养分情况确定施肥方案,通常N 100kg/ha、P2O5 25kg/ha、K2O 60kg/ha。 基肥:45%的氮肥、全部磷肥和50%的钾肥作基肥,干施肥然后旋耕土壤。

43、 蘖肥:花哒水插秧,插秧57天后施分蘖肥,下午5点左右撒施,第二天清晨灌水,水深2-3cm(最浅水层),这样既能防止肥料被水冲到一起,又能使肥料溶解在水中,随水渗入土壤。 穗肥:穗分化期、减数分裂期和抽穗后10天,每次施肥前,均和分蘖期相同,先晒田23天,然后在傍晚施肥,第二天早晨灌水23cm,以水带氮提高肥料利用率。 灌水: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采用间歇湿润灌溉方式,每次灌水23cm;Nn叶龄期Nn1叶龄期,进行排水搁田;拔节叶龄期出穗后10天,间歇湿润灌溉;从抽穗后11天抽穗后45天,进行干湿交替灌溉。 ? N0:在翻地施基肥前,在前氮后移的试验区中,先留出25平方米小区,磷钾肥用量同前氮

44、后移,不施氮肥,进行正常的整地,然后,用土埂和前氮后移示范区分隔开。前氮后移示范区再进行施肥、整地。N0 水渠 习惯施肥 前氮后移图1 大田对比示范图 主要测试指标:4月5日采集核心区和示范区土样,测定土壤基础肥力。穗分化期(6月25日左右)和减数分裂期(7月15日左右)测定叶色卡读数,根据水稻长相长势施用穗肥;收获期测产,计算不同施肥方式水稻氮肥利用率。 6、注意事项 首先,在每次施肥前均应该出现落黄,如果不落黄,则6月25日一定不要施肥。其次,前期田间分蘖不如习惯施肥多,但不要担心,收获时穗数不少,穗大。第三,水分管理很重要,一定不能长期淹水,灌水应该后水不见前水,保持干干湿湿。东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附件:施肥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