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练习和答案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7145722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练习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练习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练习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练习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练习和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一、填空1、 钙的吸收通过方式进行,并需要的存在。钙盐大多在可溶性状态,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它物质的情况下被吸收。2、 营养素的吸收方式有三种,方式需要载体蛋白质,是一个耗能过程,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方式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慢;方式是在微绒毛的载体帮助下完成,速度加快,但不消耗能量。3、 多数矿物质结合在食品的上,例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 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4、 氨基酸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在末端已基本完成。5、 各类食物的血糖指数一般是粗粮的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精制糖。6、 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7、 消化系统由和两

2、部分组成。8、 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9、 小肠的构成为、空场、。10、 大豆及豆类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棉籽糖和。二、选择1、 胃酸由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A.硫酸B.盐酸C.醋酸D.鞣质酸2、 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A.酸性B.弱酸性C.碱性D.弱碱性3、 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A.消化食物B.吸收营养素C.吸收水分D.消化食物残渣4、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A. 96%, 92%, 98% B. 98%, 95%, 92% C. 98%, 92%, 95% D. 95%, 98%, 92%5、

3、 消化道的特点有兴奋性、收缩。A.低、快速B.低、缓慢C.高、快速D.高、缓慢6、 淀粉的消化从开始。A.胃B.小肠C. 口腔D.食管7、 纤维素是由P -葡萄糖通过连接组成的多糖。A. a -1,6-糖苷键B. p -1,6-糖苷键C. a -1,4-糖苷键D. 0 -1,4-糖苷键8、 钾离子的净吸收可能随同的吸收被动进行。A.水B.钠C.氯D.铁9、 是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A.大肠B.胃C.小肠D. 口腔10、 胰酶水解蛋白质所得的产物中仅为氨基酸,其余为寡肽。A.2/3B.1/3C.1/4D.3/4三、名词解释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2、吸收: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

4、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四、简答(一)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食物通过的管道,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 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直肠)及肛门。全场8-10m。2、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胃腺和小肠腺(存在于消化道的管壁内,分泌液直接 进入消化道),唾液腺、胰腺、肝(存在于消化道外,经专门的腺导管将消化液送入消化道)。(二) 消化道活动特点。消化道中除咽、食管上端和肛门的肌肉是骨骼肌外,其余均由平滑肌组成。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富于伸展性,能适应需要做很大的伸展,最长时可为原来长度的2

5、-3倍。3、有一定的紧张性。4、进行节律性运动。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的刺激比较敏感,对内容物等的各种刺激引起的内容物推进 或排空有重要意义。五、论述(一)试论述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是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主要场所是小肠。(1) 主要参与的酶:唾液a -淀粉酶:仅对a -1,4糖苷键具有专一性;胰液a -淀粉 酶,a -糊精酶:将a -糊精分子中的1,6-糖苷键及1,4-糖苷键水解,生成葡萄糖。a -糊精酶、蔗糖酶具有催化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的作用,其中a -糊精酶的活力最强, 约占50%,(2) 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大都及豆制品中的棉子糖和水苏糖:棉子

6、糖为三碳糖,半 乳糖与蔗糖的葡萄糖基以a -1,6相连;水苏糖为四碳糖,在棉子糖的半乳糖基一侧再连 一个半乳糖。人体没有a -D-半乳糖苷酶,它们不能被消化吸收,滞留于肠道并在肠道微 生物作用下发酵、产气,“胀气因素”由此而来。豆腐乳中的根霉可分解并除去它们。 纤维素、半纤维素:为膳食纤维,人体消化道内没有P -1,4-糖苷键水解酶。魔芋粉中 的魔芋甘露聚糖:主要是以P -1,4-糖苷键结合,分枝中有P -1,3-糖苷键结合。由甘 露糖和葡萄糖聚合而成,比例为2: 1或3: 2。琼脂、果胶及其它植物胶、海藻胶等同 类多糖类物质。部分多糖如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真菌多糖等。2、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7、几乎完全在小肠,且以单糖形式被吸收,以葡萄糖为主,少量为 半乳糖和果糖。(1) 吸收速度:D-半乳糖(110)D-葡萄糖(100)D-果糖(70)木糖醇(36)山梨醇(29)(2) 吸收方式: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质,耗能,逆浓度梯度,速度很快。葡萄糖和 半乳糖。单纯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区经细胞膜扩散和渗透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相对较 慢。戊糖和多元醇。易化扩散:在微绒毛载体的帮助下使达到扩散平衡的速度加快,不 耗能,吸收速度比单纯扩散快。果糖。(二)试论述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脂类是脂肪(脂、油脂)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和固醇酯等)的总称。1、脂类的消化: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中存在着小肠液及由胰腺

8、和胆囊分泌的胰液和胆 汁。(1) 主要参与的物质: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胆酸盐(由肝脏分泌,在胆汁 中存在)能使脂肪乳化。胆酸盐主要是由结合胆汁酸所形成的钠盐,胆固醇是胆汁酸的前 身。(2) 脂类消化的特点:脂类不溶于水,脂类的消化为酶解反应,只能在疏水的脂肪滴与溶 解于水的酶蛋白之间的界面进行。因此,脂肪的乳化和分散是决定脂肪消化的关键。脂肪 形成均匀乳浊液的能力受其熔点限制。肠蠕动、胆盐、胆固醇、食品乳化剂能促进脂肪乳 化;低熔点的脂肪容易乳化。(3) 消化速度:含短链脂肪酸的三酰甘油酯 含长链脂肪酸的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饱和脂肪酸的(4) 磷脂酶催化磷脂水解,胆固醇酯醇酶催化胆

9、固醇酯水解。2、脂类的吸收:十二指肠下部和空肠上部。(1) 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的吸收特点:容易分散,被完全水解,吸收后循 门静脉入肝。(2) 长链脂肪酸组成的TG经水解后,其长链脂肪酸在肠壁被再次酯化为三酰甘油酯,经淋 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吸收速率: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不饱和长链脂肪酸饱和长链脂肪酸(4) 消化吸收程度:大部分食用脂肪均可被完全消化吸收;消化吸收慢的脂肪容易使人产 生饱腹感;婴儿与老年人对脂肪的吸收速度较慢;脂肪乳化剂不足可降低吸收率;若摄入 过量的钙,会影响高熔点脂肪的吸收,但不影响多不饱和FA的吸收,这可能是钙离子与 饱和FA形成难溶的钙盐所致。(5) 胆固醇

10、的吸收:A、外源性胆固醇: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胆固醇。内源性胆固醇:由肝脏合成并随胆汁进入肠腔的胆固醇。B、胆固醇的吸收特点: 肠吸收胆固醇的能力有限,成年人胆固醇的吸收速率约为每天10mg/kg,通常食物中的 胆固醇约有1/3能被吸收。 胆固醇酯经过胰胆固醇酯酶水解后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吸收后的自由胆固醇又可 再酯化成胆固醇酯。 自由胆固醇的吸收率比胆固醇酯高;植物固醇如0-谷固醇,不但不易吸收,还能抑制 胆固醇的吸收。(三)试论述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1、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胃液的作用:胃腺分泌胃液(无色酸性液体,pHO.9-1.5)和胃蛋白酶原(在胃酸或胃蛋 白酶的作用下,活化成胃蛋

11、白酶)。胃蛋白酶主要水解由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组成的肽键, 对亮氨酸或谷氨酸组成的肽键也有一定作用,对酪蛋白还具有凝乳作用。水解产物主要是 示和胨,胎和氨基酸则较少。(2)胰液的作用:胰液由胰腺分泌进入十二指肠,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胰液中的蛋 白酶分为内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外肽酶(羧肽酶A、 羧肽酶B)。产物中仅1/3为氨基酸,其余为寡肽。(3)肠粘膜细胞的作用:肠粘膜细胞的刷状缘(2-6个氨基酸残基的寡肽)及胞液(二肽与三 肽)中均含有寡肽酶。能从肽链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逐步水解肽键,分别称为氨基肽酶 和羧基肽酶。(4)核蛋白的消化:核蛋白一蛋白质+核酸一低

12、聚核苷酸一单核苷酸一磷酸+核苷(戊糖+ 嘌吟/嘧啶)2、蛋白质的吸收:各种氨基酸经主动转运形式吸收。(1)中性氨基酸转运系统:速度最快。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还有部分甘氨酸。(2)碱性氨基酸转运系统:速度较慢,仅为中性的10%。缬氨酸和精氨酸。(3)酸性氨基酸转运系统: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4)亚氨酸和甘氨酸转运系统:速度很慢。脯氨酸、羟脯氨酸、甘氨酸。(四)试论述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1、维生素的消化:人体消化道内没有分解维生素的酶。(1)水溶性维生素:在动植物食品中以结合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在细胞崩解过程和蛋白质 消化过程中,这些结合物被分解,从而释放出维生素。(2)脂溶

13、性维生素:溶于脂肪,可随着脂肪的乳化、分散和消化而同时被释放。2、维生素的吸收(1) 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充分吸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维生素更易吸收。 但VB12需与内因子结合成一个大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内因子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3000 的一种糖蛋白,由胃粘膜壁细胞合成。(2) 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类物质,吸收方式与脂类相似,脂肪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 收。(五) 试论述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1、矿物质的消化:(1) 离子状态矿物质:即溶解状态,可直接被机体吸收。(2) 结合状态矿物质:结合在食品的有机成分上。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铁 多存在于血红蛋白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

14、酶内。在消化过程中,慢慢从有机成分中释放 出来。2、矿物质的吸收:(1) 钠、钾、氯的吸收:几乎完全被吸收,主要取决于肠内容物与血液之间的渗透压差、 浓度差和pH差。钠和氯几乎是同时吸收,并摄入量与排出量大致相当;钾随同水的吸收 被动进行。(2) 钙的吸收:主动转运,需要VD,可溶状态下方能吸收。吸收很不完全,有70-80%存留 在粪中,因钙离子与食物及肠道中存在的植酸、草酸及脂肪酸等阴离子形成不溶性钙盐所 致。(3) 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铁的吸收最快。肠粘膜吸收铁的能力 取决于粘膜细胞内的铁含量;患缺铁性贫血时铁的吸收会增加。植物性铁:吸收很不完全。以Fe(OH)3与其他物质络合存在;需在胃酸作用下解离,进 一步还原为亚铁离子方能被吸收;但植酸盐、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可与铁形成不溶 性铁盐而妨碍其吸收;VC能将高铁还原为亚铁而促进其吸收;铁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且易 吸收。动物性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既不受植酸盐等抑制因素影 响,也不受VC等促进因子的影响;胃粘膜分泌的内因子对其吸收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